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等数学是各类高校的基础课程,主要讲授函数的极限、导数、微积分、矩阵及其应用等。本文结合民办院校的生源特点,分析了民办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与专业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并给出了实际教学案例。
关键词:与专业相结合;高等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4)09-0061-02
一、引言
高等数学为计算机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而计算机的发展拓宽了数学的应用领域。这意味着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除了应具备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和严谨的逻辑推理能力之外,更应具有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这些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与高等数学的教学密不可分。但是对于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民办高职院校在高等数学的教学中存在欠缺。
二、民办高职院校的生源特点
民办高职院校学生的数学基础相对较差。民办高职院校的生源主要来自高考成绩欠佳的学生,他们的数学基础知识不扎实,没有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民办高职院校的入学门槛较低,造成学生的成绩和其他公办院校的学生成绩相差甚远,特别是数学成绩大多集中在及格线以下,有的甚至十几分。由于学生自身的基础较差,对高等数学的学习产生心理畏惧,没有信心学好高等数学,有的学生甚至产生放弃的想法。通过一学期的教学,笔者发现很多学生简单的求导运算都不会求。最终导致考试成绩大面积不及格,达不到学校的教学要求。
然而,高等数学是计算机专业的重要基础课和工具课,与学生所学专业知识有很大关联,如果高等数学知识掌握不扎实,势必影响学生专业课的学习。因此高等数学的教学在学生的学习中起到促进学生专业课的学习和提供就业上岗后所需数学知识的作用。
三、民办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培养的是面向生产和社会实践第一线的应用型、技术型人才,所以高职高等数学的教学和本科教育有所区别。在实际教学中,应当以应用知识为主,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是现行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与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不相适应,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教学内容注重理论性,缺乏应用性。高职院校中各专业统一高等数学教学的教学目标、计划和内容,教材偏重于纯粹理论知识的传授,与各个专业联系较少,缺少应用性和实践性,不能很好地体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本质。教学内容与专业内容脱离,导致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对学习高等数学的必要性产生疑问。比如,矩阵的计算,是高等数学中一个重要章节,对于计算机专业的教学,应该提出与计算机专业知识的联系,让学生编出简单程序、通过计算机来实现的要求。
2.课程的课时与教学内容、任务的矛盾。教育目的和教学内容、要求是安排课程顺序、教学课时的依据。由于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技术应用性的人才,所以,加强实践教学、压缩理论教学成为必然的趋势。由于教学课时减少,高等数学的教学变成为完成教学任务和教学进度而进行的教学,任职教师无法在教学过程中很好地渗透数学思想、引导学生与计算机专业知识进行横向联系。这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热情和兴趣,难以达到较高的教学质量。
3.教学方式不能与时俱进。由于受到教学内容压缩、学生数学基础较差等方面的制约,民办高职院校的教学方式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是“黑板 + 粉笔”,即使是使用多媒体授课,也停留在将板书内容照搬到课件上的阶段。教学方法和形式的单一化,无法满足教学内容量大和提高学生能力的要求,也使学生对学习高等数学产生厌倦心理,增加了教学的难度。
4. 教学评价方式单一。目前,考试仍然是民办高校高等数学教学评价的基本方式。考试作为督促学生学习、检验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是必不可少的。但是,这种以期末一次性考试为主的考核方式存在很多弊端,即容易造成学生为通过考试而进行突击式学习,让学生感到学习过程前松后紧、期末考试压力大。但是从实际掌握的知识上看,这种考核方式不利于学习系统的知识,知识的理解达不到一定的深度,更不会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一切只是应付考试而已。
四、与专业相结合的高等数学教学模式
高等数学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多种能力,比如与数学有关的运算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等。而计算机专业同样也需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如基础能力、专业能力、综合能力等。尤其是综合能力,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实际问题并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需具备良好的抽象思维力和逻辑思维力,而这些能力的培养都与高等数 学的学习是分不开的,因此,在高等数学的教学中,应当将数学的知识与计算机专业知识相结合,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
1.数学概念的教学与计算机专业相结合。
在高等数学的教学中,增加和专业相关的实例,将数学知识与专业相关知识糅合在一起,解决数学课与专业课脱离的矛盾。比如在讲解矩阵的计算时,可以先介绍矩阵的概念和如何用矩阵的形式描述数据结构、计算机图形处理等。再结合学生熟悉的三维游戏中的人物移动,向学生展示矩阵计算在计算机图形学中的应用。如三维空间物体上的一个点坐标为[x y z]绕Z轴旋转角后变为,就是左乘一个旋转矩阵,即:
,
当不断变大,这个点就不断旋转。当旋转矩阵中的从0变到2时,这个点绕Z轴旋转一周。物体可以看成无数个点的集合,当物体上的每个点都做这样的变换时,就形成了物体旋转的动画效果。
这样,让学生更多的了解矩阵计算计算机专业课中的应用,使学过的矩阵的相关知识尽可能与后续专业课相联系,通过高等数学的教学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专业问题。
2.借助计算机软件,将数学知识计算机化。
在课时减少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改变高等数学的教学方式来达到较高的教学要求。计算机语言为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因此在高等数学的教学中,可以结合计算机语言对抽象的、难以理解的部分进行教学,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比较直观地理解问题,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又巩固了专业知识,加深了数学与专业课的联系。例如,讲解矩阵的乘法运算后,可以让学生利用C语言编程,编写矩阵的乘法计算。
矩阵的乘法运算是矩阵计算中的一个难点,通过与计算机语言相结合的形式,使学生对矩阵的乘法运算理解的更为透彻。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学习C语言的积极性。
3.积极开展数学课与专业课教学的有效合作。
高等数学课和专业课有着共同的教学任务,即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如何将数学知识与专业知识进行衔接,是完成此项任务的关键所在。因此,在把握好数学教学过程的同时,数学教师应当与计算机专业教师进行沟通,了解计算机专业需要的数学知识要求及实际应用案例,并以此为依据精选经典教学内容。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借助于数学知识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更好地为专业服务。
4.考核方法多样化
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是应用型的人才,因此,在学生考核方面也应当有所体现。但是当前的考核方式仍为考试这一传统方法。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生考核中增加与专业相结合的考核方式,从不同层面评定学生学习的质量,着重考察学生的能力和素质。(1)作业评价。根据教学内容,教师在课前或是课后布置作业,安排学生课下时间完成查阅当堂课知识在计算机相关内容中的应用,以此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与专业知识的关联性的理解。(2)上机作业。通过数学课的学习,让学生借助计算机语言将所学内容在计算机上实现,这样可以作为衡量学生动手解决问题能力的一个标准。(3)期末考试。作为考核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的一个方法,考试应将高等数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方法作为主要内容。最后将作业评价成绩、上机评价成绩和期末成绩按一定比例记入总成绩。
参考文献:
[1]蔡文香.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J].民办高校高等数学公共课程教学的优化策略,2008,11(28):121 -121.
[2]董毅,周之虎.中国大学教学[J].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视角的高等数学课程改革优化研究,2010,8: 54 —56.
[3]林肖丽.长春理工大学学报[J].以专业为导向的高职计算机专业数学课程改革与思考,2010,8(5):137—138.
作者简介:郑瑞瑞(1984-),女,山东现代职业学院基础部数理化教研室数学教师,助教。
关键词:与专业相结合;高等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4)09-0061-02
一、引言
高等数学为计算机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而计算机的发展拓宽了数学的应用领域。这意味着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除了应具备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和严谨的逻辑推理能力之外,更应具有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这些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与高等数学的教学密不可分。但是对于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民办高职院校在高等数学的教学中存在欠缺。
二、民办高职院校的生源特点
民办高职院校学生的数学基础相对较差。民办高职院校的生源主要来自高考成绩欠佳的学生,他们的数学基础知识不扎实,没有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民办高职院校的入学门槛较低,造成学生的成绩和其他公办院校的学生成绩相差甚远,特别是数学成绩大多集中在及格线以下,有的甚至十几分。由于学生自身的基础较差,对高等数学的学习产生心理畏惧,没有信心学好高等数学,有的学生甚至产生放弃的想法。通过一学期的教学,笔者发现很多学生简单的求导运算都不会求。最终导致考试成绩大面积不及格,达不到学校的教学要求。
然而,高等数学是计算机专业的重要基础课和工具课,与学生所学专业知识有很大关联,如果高等数学知识掌握不扎实,势必影响学生专业课的学习。因此高等数学的教学在学生的学习中起到促进学生专业课的学习和提供就业上岗后所需数学知识的作用。
三、民办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培养的是面向生产和社会实践第一线的应用型、技术型人才,所以高职高等数学的教学和本科教育有所区别。在实际教学中,应当以应用知识为主,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是现行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与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不相适应,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教学内容注重理论性,缺乏应用性。高职院校中各专业统一高等数学教学的教学目标、计划和内容,教材偏重于纯粹理论知识的传授,与各个专业联系较少,缺少应用性和实践性,不能很好地体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本质。教学内容与专业内容脱离,导致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对学习高等数学的必要性产生疑问。比如,矩阵的计算,是高等数学中一个重要章节,对于计算机专业的教学,应该提出与计算机专业知识的联系,让学生编出简单程序、通过计算机来实现的要求。
2.课程的课时与教学内容、任务的矛盾。教育目的和教学内容、要求是安排课程顺序、教学课时的依据。由于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技术应用性的人才,所以,加强实践教学、压缩理论教学成为必然的趋势。由于教学课时减少,高等数学的教学变成为完成教学任务和教学进度而进行的教学,任职教师无法在教学过程中很好地渗透数学思想、引导学生与计算机专业知识进行横向联系。这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热情和兴趣,难以达到较高的教学质量。
3.教学方式不能与时俱进。由于受到教学内容压缩、学生数学基础较差等方面的制约,民办高职院校的教学方式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是“黑板 + 粉笔”,即使是使用多媒体授课,也停留在将板书内容照搬到课件上的阶段。教学方法和形式的单一化,无法满足教学内容量大和提高学生能力的要求,也使学生对学习高等数学产生厌倦心理,增加了教学的难度。
4. 教学评价方式单一。目前,考试仍然是民办高校高等数学教学评价的基本方式。考试作为督促学生学习、检验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是必不可少的。但是,这种以期末一次性考试为主的考核方式存在很多弊端,即容易造成学生为通过考试而进行突击式学习,让学生感到学习过程前松后紧、期末考试压力大。但是从实际掌握的知识上看,这种考核方式不利于学习系统的知识,知识的理解达不到一定的深度,更不会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一切只是应付考试而已。
四、与专业相结合的高等数学教学模式
高等数学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多种能力,比如与数学有关的运算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等。而计算机专业同样也需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如基础能力、专业能力、综合能力等。尤其是综合能力,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实际问题并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需具备良好的抽象思维力和逻辑思维力,而这些能力的培养都与高等数 学的学习是分不开的,因此,在高等数学的教学中,应当将数学的知识与计算机专业知识相结合,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
1.数学概念的教学与计算机专业相结合。
在高等数学的教学中,增加和专业相关的实例,将数学知识与专业相关知识糅合在一起,解决数学课与专业课脱离的矛盾。比如在讲解矩阵的计算时,可以先介绍矩阵的概念和如何用矩阵的形式描述数据结构、计算机图形处理等。再结合学生熟悉的三维游戏中的人物移动,向学生展示矩阵计算在计算机图形学中的应用。如三维空间物体上的一个点坐标为[x y z]绕Z轴旋转角后变为,就是左乘一个旋转矩阵,即:
,
当不断变大,这个点就不断旋转。当旋转矩阵中的从0变到2时,这个点绕Z轴旋转一周。物体可以看成无数个点的集合,当物体上的每个点都做这样的变换时,就形成了物体旋转的动画效果。
这样,让学生更多的了解矩阵计算计算机专业课中的应用,使学过的矩阵的相关知识尽可能与后续专业课相联系,通过高等数学的教学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专业问题。
2.借助计算机软件,将数学知识计算机化。
在课时减少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改变高等数学的教学方式来达到较高的教学要求。计算机语言为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因此在高等数学的教学中,可以结合计算机语言对抽象的、难以理解的部分进行教学,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比较直观地理解问题,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又巩固了专业知识,加深了数学与专业课的联系。例如,讲解矩阵的乘法运算后,可以让学生利用C语言编程,编写矩阵的乘法计算。
矩阵的乘法运算是矩阵计算中的一个难点,通过与计算机语言相结合的形式,使学生对矩阵的乘法运算理解的更为透彻。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学习C语言的积极性。
3.积极开展数学课与专业课教学的有效合作。
高等数学课和专业课有着共同的教学任务,即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如何将数学知识与专业知识进行衔接,是完成此项任务的关键所在。因此,在把握好数学教学过程的同时,数学教师应当与计算机专业教师进行沟通,了解计算机专业需要的数学知识要求及实际应用案例,并以此为依据精选经典教学内容。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借助于数学知识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更好地为专业服务。
4.考核方法多样化
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是应用型的人才,因此,在学生考核方面也应当有所体现。但是当前的考核方式仍为考试这一传统方法。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生考核中增加与专业相结合的考核方式,从不同层面评定学生学习的质量,着重考察学生的能力和素质。(1)作业评价。根据教学内容,教师在课前或是课后布置作业,安排学生课下时间完成查阅当堂课知识在计算机相关内容中的应用,以此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与专业知识的关联性的理解。(2)上机作业。通过数学课的学习,让学生借助计算机语言将所学内容在计算机上实现,这样可以作为衡量学生动手解决问题能力的一个标准。(3)期末考试。作为考核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的一个方法,考试应将高等数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方法作为主要内容。最后将作业评价成绩、上机评价成绩和期末成绩按一定比例记入总成绩。
参考文献:
[1]蔡文香.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J].民办高校高等数学公共课程教学的优化策略,2008,11(28):121 -121.
[2]董毅,周之虎.中国大学教学[J].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视角的高等数学课程改革优化研究,2010,8: 54 —56.
[3]林肖丽.长春理工大学学报[J].以专业为导向的高职计算机专业数学课程改革与思考,2010,8(5):137—138.
作者简介:郑瑞瑞(1984-),女,山东现代职业学院基础部数理化教研室数学教师,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