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机构设置有一致性也有特殊性

来源 :小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rer10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方各级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是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地方各级机构改革,也是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重要任务。《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统筹优化地方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构建从中央到地方运行顺畅、充满活力、令行禁止的工作体系。科学设置中央和地方事权,理顺中央和地方职责关系,更好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中央加强宏观事务管理,地方在保证党中央令行禁止前提下管理好本地区事务,合理设置和配置各层级机构及其职能。”

地方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既有一致性,也有特殊性


  地方机构改革在指导思想、目标和内容上与中央层面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一致的。地方机构改革也要遵循统一的指导思想和统一的目标,坚持统一的原则。在改革的任务方面,也要完善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制度,优化政府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统筹党政军群机构改革,推进机构编制法定化。
  每一个地方都有一定的特殊性,需要因地制宜。我国是一个大国,在具体实施管理时,分为众多的行政区划。截至2016年底,省一级区划有32个(不含2个特别行政区),地一级有334个,县一级有2851个,乡一级有41002个。在这众多的行政区划当中,不仅仅管理层级不同因而导致管理职责上的不同,而且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和发展规划、民族结构等等方面的差异,都决定了在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上要因地制宜。
  妥善处理好一般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关键要把握好4个要点,一是确保全国政令统一,二是赋予省级及以下政府更多自主权,三是构建简约高效的基层管理体制,四是规范垂直管理体制和地方分级管理体制。

确保党中央令行禁止和全国政令统一是最基本前提


  (一)地方机构设置要保证有效实施党中央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规定:“必须实行正确的集中,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保证全党的团结统一和行动一致,保证党的决定得到迅速有效的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下简称《宪法》)第一百一十条也明确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上一级国家行政机关负责并报告工作。全国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都是国务院统一领导下的国家行政机关,都服从国务院。”
  中国人民饱受民族分裂、权力割据所带来的苦难。维护全国政治权力的集中统一,維护全国各族人民的安定团结,是全国人民的政治共识。我们要高度重视确保党中央令行禁止和全国政令统一的极端重要性,并将之贯彻到统筹优化地方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的全过程之中。


  (二)省、市、县各级涉及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和国家法制统一、政令统一、市场统一的机构职能要基本对应。确保党中央令行禁止和全国政令统一,必然要求从中央到省、市、县各级党和国家的机构职能基本对应。我国县以上政权有3200多个,如果在机构职能上各搞一套,弄成五花八门,上下就贯通不起来,党中央令行禁止和全国政令统一就成了一句空话。
  基本对应并不是排斥每一个地方的特殊性。基本对应强调的是有效实施党中央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而不是强调机构和职能完全对应。比方说,你这个地方有独特的自然资源,就要有相应的机构和职能,以利于有效贯彻实施自然资源保护的大政方针和相关的法律法规。如果你这个地方是海边,根本没有草原,那就没有必要设置草原保护机构、配置草原保护职能。
  基本对应并不是要求“上下一般粗”。基本对应强调的是上下贯通、执行有力,而不是实行机构和职能的机械对接。每一个地方的机构都是有限额的,而且越往下限额越少,如果都一一对接,也对不过来。所以,在机构总数有限的情况下,能对口设置的对口设置,不能对口设置的,只能保证下级有明确的机构和职能来承接上级机构的指令,并贯彻实施。

赋予省级及以下政府更多自主权是重要任务


  (一)下放权力是增强地方治理能力的重要途径。地方和中央的事务不完全一样,中央主要是加强宏观事务管理,而地方不仅要保证党中央政令畅通,而且要管理好本地区事务。地方各级或多或少都要管理具体事务,中央的大政方针再好,也需要地方各级结合本地的实际,调配各种资源,通过各种办事环节的具体操作,最终才能让老百姓感受到实惠。要办事,就要有能力。增加地方治理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下放权力。《决定》提出, 把直接面向基层、量大面广、由地方实施更为便捷有效的经济社会管理事项下放给地方”,就是着眼于增加地方的治理能力,提高办事效率,更好地服务群众、方便群众。
  (二)做好地方因地制宜设置机构和配置职能这一套自选动作。《决定》指出:“除中央有明确规定外,允许地方因地制宜设置机构和配置职能,允许把因地制宜设置的机构并入同上级机关对口的机构,在规定限额内确定机构数量、名称、排序等。”对于某一个具体的地方来说,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大政方针已经明确,主要的改革任务也已经明确,相应的规定动作会逐级下达,地方在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上的自主权也已经明确。剩下的,就是如何吃透中央的精神,如何结合本地实际,如何用好自主权,编排出“因地制宜设置机构和配置职能”的自选动作,并在做好规定动作的同时做好自选动作。
  各地都有自己的具体情况,也都有自己的特殊性。即使是中央规定的统一动作,落到具体的地方,也是轻重难易各不相同。这就需要在做自选动作的过程中,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一切从实际出发,深入调查研究,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求真务实。

构建简约高效的基层管理体制是战略选择


  (一)乡镇和街道管理体制建设,事关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基础。乡镇和街道是我国的最基层政权,上级的各种指令多数要通过乡镇和街道这一级来实现。对于人数众多的城市居民和农村村民来说,更多地也是通过乡镇和街道的所作所为来感受党和国家的温暖,并通过乡镇和街道政权的形象来认知党和政府。同样,老百姓对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效果的评价,也主要是看乡镇和街道的办事效率是否提高了,看乡镇和街道是否办事更公道、更便捷。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必须高度重视基层政权的建设,夯实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基础。   (二)基层政权机构设置和人力资源调配必须面向人民群众、符合基层事务特点。和上级机关不同,乡镇和街道直接面对人民群众,时时刻刻都要准备接待前来办事的人民群众。上级机关是分部门研究制定政策,乡镇和街道是组成团队,包村(包居委会)到人、包户到人地去落实政策。工作模式不同,人员和职能任务的摆布模式自然也就不同。所以,乡镇和街道机构设置必须面向人民群众、符合基层事务特点,不能照搬上级机关的设置模式,不能要求乡镇和街道也对口上级机关设置机构和配置职能。


  (三)根据工作需要,设立综合性机构,实行扁平化和网格化管理。历史上,长期强调的是乡镇和街道一般不设机构,上级部门交办任务也只是强调责任有人负,事情有人办。近些年来,随着党和国家进一步强调加强公共服务和社会事务管理,进一步强调加强基层和基础工作,乡镇和街道工作发生很多新的变化,相应地也有了设置机构的需求,各地也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很多地方在乡镇和街道设置了方便群众办事的平台或服务大厅,一些执法任务比较重的地方设立综合执法队伍,还有些城市化水平高的地方分专业设立各种办公室,等等。
  为了适应乡镇和街道政权的这种历史性变化,《决定》 提出,基层政权的机构设置要“根据工作实际需要,整合基层的审批、服务、执法等方面力量,统筹机构编制资源,整合相关职能设立综合性机构,实行扁平化和网格化管理”。一是要根据工作实际需要来考虑基层的机构,既不要一哄而起,也不要千篇一律。特别是必须面向人民群众,符合基层事务的特点。二是要尽可能综合设置。基层的人员编制等资源是极为有限的,基层办事本来也是综合办事,需要相互补充、相互调剂,所以只能整合力量、整合资源、整合相关职能,设立综合性尽可能高一些的机构。三是基层机构不要叠床架屋。不要在服务大厅之上再搞一个管大厅的机构,然后上面再来一个分管领导。乡镇和街道分管领导完全可以直接兼服务大厅的主任,实行扁平化管理。网格化管理是现代城市管理的一种手段,即将城市社区分成众多网格化的小格,然后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实现对每一个网格的精细化管理。
  (四)推动治理重心下移,保证基层事情基层办、基层权力给基层、基层事情有人办。加强基层政权建设,还必须推动治理重心下移,尽可能把资源、服务、管理放到基层,真正讓基层政权有足够的能力发挥作用。基层政权最靠近人民群众,最了解具体情况,人民群众的诉求最先向基层政权表达,最后的管理责任也是由基层来承担,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谁家的孩子谁抱走”。可是,抱孩子也是要有把子力气的,所以必须将基层办事所需要的资源给基层。打个比方,如果乡镇医院管看病,而开处方和配药还要由县医院甚至市医院、省医院来审批,那么不但乡镇医院办不好,县医院、 市医院、省医院也忙不过来。
  (五)要真正发挥基层政权的基础性作用,还必须优化上级机关对基层的领导方式。基层同志经常感慨的一句话是“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千条线是夸张了,但经常发挥作用的少说也有十几条线。如果这十几条线能拧成一股绳,则不管上面如何提拉弹拨,基层也不至于太为难。如果上面十几条线在下达指令的同时,还能成为输送资源的营养线,基层政权办起事来就会得心应手,有如神助。所以问题不在于“上面千条线”,而在于上级机关的领导方式要改进。
  在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上也是这样,上级机关要改变要求下级对口设置机构的习惯性思维,既允许“一对多”,由一个基层机构承接多个上级机构交办的任务,也允许“多对一”,由基层不同机构向同一个上级机构请示汇报工作。
  同样,上级机关对基层的监督管理也不能搞成事无巨细都要拿到上级来审批。上级机关要着力明确基层的办事依据,规范政策标准和工作流程,控制基层办事的自由裁量权。同时,辅之以必要的监督和检查,特别是要健全监督体系,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发挥行政相对人(到基层办事的人员)评价基层的作用。
  (六)不能忽视供水、供电、供气等公共事业部门的改革。对于人民群众来说,经常打交道的还有基层负责供水、供电、供气等各种“站”和“所”。大多数城乡居民并没有兴趣去区分哪个是政府、哪个是事业单位或国有企业,反正你们都是“公家的人”,都是“吃官饭的人”,都是归党和国家管的人。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一条极为重要的原则,是以人民为中心。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也是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所以,在加强基层政权的时候,要积极推进直接服务民生、向人民群众提供普遍服务的公共事业部门的改革,改进这些基层单位的服务方式,最大限度地方便群众,从而实现党和国家设立这些公共事业部门为民谋利、为民办事、为民解忧的初衷。

规范垂直管理体制和地方分级管理体制


  规范垂直管理体制和地方分级管理体制要从理顺和明确权责关系入手。从政治学的角度来划分,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是单一制,而不是联邦制,并不搞所谓的地方政府专属权。《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第三条)。《宪法》还规定,国务院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第八十五条),国务院统一领导全国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的工作,规定中央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国家行政机关的职权的具体划分(第八十九条第四项)。从《宪法》第八十九条对中央政府职权的规定和第一百零七条对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权限的规定来看,有少部分事项是中央政府有、地方政府没有的,而多数事项是中央和县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都有的。从政治实践来看,一类事务是中央负责、中央直接管,而另一类是多数事务,是中央定大政方针,具体是由地方分级管理。理顺明确中央和地方的权责关系,就是要从理顺和明确这两类事务的权责关系入手。
  属于中央事权,由中央负责的事项,由中央设立垂直机构实行规范管理。实行垂直管理是强调由中央负责任,并不是搞“井水不犯河水”。实际工作中,中央垂直管理机构需要协助和配合地方行使职权,也需要地方的协作和配合,因而要健全垂直管理机构和地方的协作配合机制。
  属于中央和地方协同管理、需要地方分级负责的事项,实行分级管理。实行分级管理强调的是地方各级的责任,而不是排斥中央的统一领导,因而,中央要加强指导、协调和监督。(吴知论,中央编办副主任)
  编辑/余弘阳
其他文献
台当局公告调整“农药残留容许量标准”,放宽22种农药在128项蔬果上的残留容许量。消息一出,引发社会挞伐,认为台当局簡直是不把民众的食品安全和身体健康当回事。根据新标准,此次开放茶叶类“氟派瑞”的残留容许量可以高达6ppm,此前从来没有哪个国家和地区容许在茶叶类出现“氟派瑞”。  其实,自台湾新当局上台以来,岛内食品安全问题就屡屡引发热议。从台当局打算开放含瘦肉精美猪与日本核灾区食品进口,到仿冒的
8月16日,广东省南雄市帽子峰镇和澜河镇被热辣的太阳照耀着,阳光在茂盛的森林中投下斑驳的光影,不时的鸟鸣让这里更显静谧。这里在几年前却是另一番光景。“前几年,晚上有很
金黄庄煤矿为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煤层的瓦斯压力高,透气性较差。而且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煤层瓦斯含量、瓦斯压力和地应力相应增大,煤层的突出危险性会继续增大,针对金黄庄煤矿低透
一座幸福、向上的城市应该是什么样子?有标准答案吗?可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2015年“中华名城行”活动启动,我们再次面对这个问题.中华名城应该一座具有历史传承与健康发展
“欲识金银气,多从黄白游;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在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笔下,徽州是令人神往的。这不仅仅是因为徽州的美景,还因为当时徽州高度发达的经济。提起徽州,就不得
为了实现对合成氨生产工艺的快速优化,采用关联规则方法分析影响合成氨生产的关键属性(温度、氢氮比、空速),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关联规则挖掘是一个很好数据分析工具,非
自2015年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后,全面二孩政策的影响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
针对目前全国范围大规模修建高等级公路所遇到的膨胀土问题对公路造成巨大危害这一普遍现象,介绍了国内外在膨胀土研究方面所取得的一些成果和我国南昆公路施工中加固膨胀土
高等职业院校主要任务是培养技术性的人才,保证学生就业,近年来我国的高等职业院校已经成为我国专业技术人才的主要培养基地,因此,对于高等职业院校来说,担负着为社会培养高
郑良玉说,中国的改革到了最为关键的时候,证券市场也一样,这其中,提高法治水平是当务之急。郑良玉,1934年1月出生于上海,原籍浙江吴兴。郑良玉1990年3月从江苏徐州市委书记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