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20年我国生物医学领域科技成果转化分析

来源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hu09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国内转让/许可专利库数据,全面系统地对我国生物医学领域专利成果转化进行梳理分析.研究表明,虽然目前我国生物医学专利转化率偏低,且部分领域转化明显滞后,但在2015年国家修订《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后,各方积极探索成果转化新模式,转化成绩显著,转化的技术趋势也与生物医学产业发展趋势基本符合,表明政策有效驱动转化工作开展.建议相关部门继续完善政策,建立转化生态圈,并在疫情防控中发挥生物医学专利成果转化更大作用.
其他文献
随着人造肉热潮的兴起,血红素作为其呈色物质也愈发引起研究者的兴趣.血红素是一种含Fe2+的卟啉类化合物,以5-氨基乙酰丙酸为唯一前体物,在生物体中分别通过粪卟啉依赖性、原卟啉依赖性和西罗血红素依赖性三个途径合成,被认为是一种理想的补铁剂和着色剂.与化学合成法和生物提取法相比,微生物合成法具有操作方便、环境友好等优点,因此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血红素生产方法.介绍血红素的合成途径,总结微生物以5-氨基乙酰丙酸为唯一前体物合成血红素的最新进展,并简要分析其面临的挑战和前景.
近些年来,治疗性重组蛋白类药物是生物制药领域研究的热点.工业化生产中常用于重组蛋白表达的细胞系是中国仓鼠卵巢(Chinese hamster ovary,CHO)细胞.传统CHO细胞系的表达大多数基于随机整合的方式,这可能会使目标基因整合到异染色质区域或者不稳定的染色质区域,导致CHO细胞表达不稳定,需要多轮筛选才能获得理想的表达细胞系.最新研究表明,外源基因在CHO细胞预测/特定的基因组位点中进行特异性整合,可以使重组CHO细胞的表达保持长期一致性和稳定性.CHO细胞基因组中高效稳定的转录整合位点被称为
前期研究在毕赤酵母中分泌表达了犬α干扰素(CaIFN),其活性较高但产量未达到理想水平.目前工作的重点是提高重组蛋白产量.构建含有1、2、4、6、8拷贝CaIFN基因的酵母转化子,其中KM-6CaIFN产量最高,与KM-1CaIFN相比提高了200.6%.共表达8种分子伴侣,其中Hac蛋白能够提高KM-6CaIFN和KM-8CaIFN的目的蛋白产量,提高幅度分别为32.1%和113.1%.在此基础上继续增加CaIFN拷贝数,可观察到KM-12CaIFN-Hac的产量最高,是KM-8CaIFN-Hac的1.
噬菌体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是一类感染细菌的病毒总称.同时噬菌体繁殖迅速,对宿主的选择具有非常高的特异性,当其作为细菌感染的抗生素替代疗法时不易让宿主菌形成耐药性.因其严格寄生,其增殖过程除受环境因素(pH、离子强度、温度)影响外,往往还受宿主代谢水平的影响.在外部环境因素中,温度对噬菌体的影响尤为突出,其对噬菌体的活性、稳定性、保藏和进化等都有重要影响.对噬菌体在温度适应性机制研究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重点对噬菌体在温度胁迫下的适应性进化研究进行了整理和归纳,以期为进一步开展噬菌体研究提供帮助.
精准刻画地表径流的路径及其所携带的面源污染物随径流的输移过程是准确估算面源污染入水体量、污染关键源区辨识和高效防控的关键,在我国以小农户种植为主、景观特征复杂的地理条件下尤为重要.鉴于目前常用的面源污染模型大都起源于国外,往往对径流路径的空间差异性及污染物陆面输移过程进行概化,介绍了一个基于径流路径的分布式面源污染模型(STEM-NPS)及其研发与应用进展.阐述了该模型的研发背景、模型原理和结构,说明了 STEM-NPS模型对地表径流汇流及其所携带的污染物输移过程的精细化表达方法;介绍了该模型在不同地理环
目的:观察UPF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对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使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UPF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作用,构建UPF1小干扰RNA(siRNA)并转染乳腺癌MDA-MB-231和MCF-7细胞株,构建外源性的UPF1低表达的重组细胞,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重组细胞中UPF1的表达水平;CCK-8法检测细胞的增殖;划痕愈合实验及Transwell小室法分别检测细胞横向和纵向迁移以及侵袭能力;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基
目的:构建pCDH-Flag-NGFP-TERT、pCDH-Myc-TPP1-CGFP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验证TPP1-CGFP蛋白能募集到端粒区,并通过GFP蛋白自发重建检测TERT与TPP1的相互作用.方法:以相应质粒为模板,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扩增出NGFP、CGFP、TPP1的CDS区编码序列.通过酶切、重组将NGFP插入到pCDH-Flag-TERT载体上,将TPP1-CGFP插入到pCDH-Myc-POT1-v5tag载体上.经菌液
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是一种因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抵抗而引起的慢性代谢疾病,T2DM患病人数的快速增长使治疗和预防T2DM成为世界上亟待解决的医学问题.随着微生物组学技术的进步,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与T2DM的研究亦逐渐深入,肠道菌群可能成为治疗和预防T2DM的靶点.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作用于T2DM的潜在机制,主要是参与体内炎症反应、增加肠道短链脂肪酸产量、调节肠道胆汁酸的代谢、调节支链氨基酸的代谢等.目前,治疗T2DM的药物可能会产生一些副作用,而基
微藻细胞可以积累大量油脂、蛋白质、多糖、色素、不饱和脂肪酸等物质,在能源、食品、饵料、保健品及药品等行业有巨大的应用价值.然而,微藻在传统光自养模式下很难实现高密度培养来大量生产这些重要的物质,进而限制了微藻的实际应用.相反,微藻在异养模式下生长速度快、生物质浓度高,可以短时间内获得大量微藻生物质.因此,异养高密度培养微藻具备大规模、高效率培养微藻生产目标产物的巨大潜力.阐述微藻异养培养的优缺点及相应技术难点的解决思路、影响微藻异养生长及目标产物积累的主要营养因子和环境因子、微藻异养高密度培养的方式及微藻
食用菌多糖因具有抗氧化、免疫调节、抗肿瘤、降血糖、降血脂等生物活性而备受关注.食用菌多糖的结构影响其生物活性,具有(1→3)、(1→4)、(1→6)及混合糖苷键的β-D-葡聚糖是高活性食用菌多糖的结构特征之一,展现出提高抗氧化酶活性、促进分泌抗癌因子、刺激脾脏和胸腺细胞增殖等不同功能.酸碱、超声波及微波、Sevag法、树脂法、亲和层析等不同提取纯化方法会影响食用菌多糖得率,同时会改变食用菌多糖结构,影响其生物活性.详述食用菌多糖的提取纯化方法及其对结构与活性的影响,食用菌多糖的组成结构和构效关系,以及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