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偷跑”背后的逻辑

来源 :计算机应用文摘·触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rryxu200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屡现报端的流量偷跑
  9月29日,三大运营商终于对外发文,宣布于10月1日开始施行单月流量不清零的资费政策。然而还没高兴多久,在用户还未体验到第一次流量清零服务的10月下旬,“流量较(流量清零)之前消耗得更快”的传言便开始在网络上不胫而走,并引发热议。
  央广网一篇名为《流量不清零后被指消耗快,网友:9天用完平时1月的量》的文章表示,多位网友出现了在流量不清零政策实施后流量消耗过快的情况,并在文中指出“运营商有责任自证清白”。报道一出,在社交平台引起热议,之后又传出多起“流量偷跑”的新闻。
  10月26日,一位名为“我是马甲马老师”的网友在微博吐槽称,中国移动偷其流量。类似的新闻报道,直到11月仍在不断涌现。有媒体报道,武汉用户陈女士的手机号码在11月11日晚10时26分至次日凌晨6时08分期间产生53.5GB上网流量。同样在11月,还有报道称有电信用户反映其手机在充电未使用的3小时内产生23GB流量消耗。

  而随后,有关流量偷跑获赔话费的新闻开始出现在公众视野。有报道称,家住重庆市渝北区的马先生10月份的一天手机流量被“偷跑”了近1GB。投诉后,他获赔80元话费。另一份报道称,有网友向中国移动客服投诉自己当月的流量跑得太快之后,也最终获得了100MB流量补偿。
  事后,“我是马甲马老师”和武汉陈女士的流量偷跑事件出现了反转,前者是APP将其他卡的流量也统计到了中国移动的卡上。而后者则是因为手机开启了热点,并有人进行了下载操作。不过,争议却并未就此平息,也没有打消很多网友对于流量偷跑和消耗过快的疑虑,有网友甚至认为当事人可能已经被运营商公关。
  运营商表示很受伤
  面对铺天盖地的偷跑流量的质疑,运营商也表示很无奈,很受伤。在央广网曝出在流量不清零新政实施以来,流量消耗更快消息曝光之后,运营商也做出了回应。中国移动方面淡定表示,请小伙伴们放心玩耍,承诺“计费误差,双倍返还”。联通则称,计费系统有严格检查校验机制并有独立第三方的监测,没有恶意计费。
  事实上,很多通信专家也纷纷现身说法。北京联通信息化部负责计费的几名技术专家日前就像媒体表示,运营商的计费系统,其实只是一个读取并计算交换机数据的“计算器”,这些通信设备由华为和思科等第三方公司提供。而在计费系统的开发测试阶段,也有完善的测试平台和严格的流程,更会邀请第三方独立机构进行检测。简言之,运营商在流量偷跑上“做手脚”,性价比太低。此外,每年会有政府主管部门以及第三方独立机构来检测整个计费过程。
  通讯专家、飞象网CEO项立刚则指出,流量偷跑问题主要是由APP储存、更新和备份等引起。然而,运营商的此番傲娇解释,以及各位通信专家的站台,似乎并未起到太大的作用。在流量偷跑新闻曝出后,微博大V“全民星探”还做了一个调查,结果近半数的网友都认为自己当月的流量用得比以前更多了,颇有些众口铄金的即视感。面对舆论的压力,运营商开始选择通过赔偿的方式来息事宁人。谁曾想,这又激起了网友“没偷跑流量为啥赔钱”的质疑。
  “流量偷跑门”背后的逻辑
  网友的流量无故偷跑,运营商一脸委屈难解释,此次的“流量偷跑门”事件,似乎还没有赢家。不过,事件背后的逻辑,倒是值得说道说道。一直以来,在消费者面前运营商都处于较为强势的地位,此前也曾曝光出有各种“霸王条款”。因此,大多数用户已经对运营商形成了一个流氓的固有印象,心存一种莫名的不信任感。很多用户在听说运营商有偷跑流量的嫌疑,便在潜意识中将其当成事实,认定运营商确实干了这样的勾当。
  而另一方面,运营商的回应和澄清也的确欠缺说服力,危机公关并不算成功。运营商的回应仅表示大家可以放心使用,但是并没有给出实际的例子进行证明。这又涉及到另一个问题—公众认可的第三方独立监督机构的失位。尽管有独立第三方机构进行检测,但是至始至终这些机构也并没有现身说法。对于运营商而言,当务之急是应该着手建立一套能够让公众信服的监管措施。
  对于用户来说,偷跑流量的事儿的确是客观存在。由于国内混乱的市场环境,很多无良开发者所开发的APP,的确有偷跑流量的恶习,之前一身流氓气息的运营商为此没有少背黑锅。目前看来,运营商还不具备终结国内APP乱象的能力,但是也不妨试着推动相关的进展,一方面让自己少背黑锅,另一方面也可以在公众心目中建立一个更好的社会形象。
  说到底,流量清零、流量跑太快这些争议话题的背后本质,其实是因为现阶段流量资费偏高的一种表面现象而已。
其他文献
为户外使用而生的三防功能  现在电子产品中的三防概念源自于手机。由于在手机诞生之初,它还属于精密设备,所以对使用环境要求较高。但是又有很多长期在户外工作或者经常从事户外活动的用户,使用手机的环境比较恶劣,普通手机非常容易损坏。于是,爱立信于1999年8月推出了第一款具有防水、防尘和防震功能的手机—R250Pro(俗称“悍将”)。从此之后,三防手机就成为了质量过硬、使用环境广泛的代名词。  但是实际
在看到这个标题的时候,相信不少看官都挺疑惑的,明明是腐女为什么又和菠萝饭扯上关系了?菠萝饭不是一道酸酸甜甜的美食么?其实,我们这里说的《菠萝饭》是一款APP,跟美食没有任何关系。而且,它不仅是一款小说漫画的阅读工具,还是一个腐女的聚集地哦!  UI跟菠萝还是有联系  既然这款阅读工具叫《菠萝饭》,那么说明它和菠萝还是有些联系的,这一点体现在了APP的UI设计上:采用了菠萝的颜色作为UI的主色调。除
出门旅行,需要什么样的翻译应用?  说到翻译应用,很多人可能不以为然,因为软件商城中有很多各种各样的翻译应用,其中就包括《金山词霸》和《有道词典》等这些知名APP。但是这些知名的翻译应用,能不能直接用于旅行呢?其实通过使用对比就会发现,这些翻译应用都比较传统,主要是通过单词或者短句的查询来进行翻译。除此以外,这些应用往往只支持英文,如果到非英语系国家去旅行,实际意义就非常有限。而且这些工具里的广告
为精品内容烧钱  在移动阅读这样一个竞争愈发激烈的市场,无法向用户提供高质量阅读内容的出版商和运营商,将会遭到淘汰。韩寒的《一个》便是通过有消费价值的内容,走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南派三叔的《盗墓笔记》通过微信平台,也同样赚得了不少真金。  但像《一个》和《盗墓笔记》这样的案例并不常见,如今移动阅读的内容过于同质化,精品内容匮乏。虽然内容数量庞大,但当读者打开各App却发现内容雷同,难以找到兴奋点。有
拿什么拯救你,我的“暖暖”  近日腾讯运营的《奇迹暖暖》进行了一次版本更新,更新后游戏中的“幻之阁”中,加入了一些限定的新品,其中有两个名为“卡牌大师”和“雪莲”的套装。按照《奇迹暖暖》官方的说法,在游戏中消费540钻石进行一次十连抽,至少会获得一件五星部件。然而有玩家在进行了多次尝试之后却发现,有许多次十连抽都没有五星部件保底。为此,一些充值较多的大V玩家开始在微博上呼吁玩家维权,也有玩家建立了
虽然Intel在4月底才正式推出Ivy Bridge处理器,但是九大本本厂商早已准备好Ivy超极本,只等Intel开锣,就全力拼杀超极本市场。他们分别是:Acer、华硕、DELL、海尔、神舟电脑、惠普、联想、三星以及东芝,让我们先来口水下其中的精品吧!  联想IdeaPad Y480-ISE  联想IdeaPad Y480-ISE本本的顶盖以及键盘面全部采用了一次冲压成型的铝合金材质,配合阳极氧化
批处理入门必备知识    回想DOS时代,命令行是电脑用户的必备入门知识。可到了Windows时代,大家都习惯于用鼠标指指点点完成操作,命令行……绝大多数用户已经不知道是何方神圣了。  其实,只要能够使用一些简单的命令行的知识,我们就能用批处理命令来偷懒了。    1、常用命令一定要了解  Windows的命令行工具比DOST的更强大,个数也更多。我们这里没有必要,也不可能详细进行介绍,不过倒是可
近日,马云在北大做了一场精彩的演讲。在演讲中他谈及阿里巴巴15年的创业历程,《来往》与《微信》之争,以及打车软件大战,借壳上市传闻等等。马云直言自己“不懂技术”,但“尊重和热爱技术”,并认为技术已进入数据化的大时代。此外,他还很无奈地回应了央行通过《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征集意见一事,他说,“有时候,打败你的不是技术,可能只是一份文件”。
盈利增长,芯片做了大贡献  11月,彭博社援引了三星的财报得出一个结论,三星第三季度利润最强劲推手来自于芯片部门。第三季度三星芯片业务同比增长61.95%,半导体芯片部门利润达到3.66万亿韩元,创下自2010年第三季度以来的单季最高纪录。可看到,三星半导体芯片部门利润占到整体盈利的一半,而三星芯片业务的增长主要得益于iPhone 6s的大卖,另外三星今年发布的高端旗舰机Galaxy S6、Gal
说起聊天软件,大部分人的第一反应多半是QQ,这大概就是“习惯”的力量!直到去年,当5Q大战爆发时,大家才想起原来还有这么多同类软件——《新浪uc》、《网易泡泡》,以及有着微软血统的Windows Live Messenger(原,GMSN Messenger,简称MSN)。  翻翻JT网站上的新闻,五年前,MSN中国刚刚成立,身为聊天工具N0.1的QQ也和四大门户一样感到了黑云压城的威胁,甚至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