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借“触点”,激活写作源头

来源 :语文世界(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eamagain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综观当前学生写作现状,不难发现,許多学生写作时常常一筹莫展,绞尽脑汁想半天,结果往往东拉西扯,不着边际。究其主要原因在于学生写作思维没有被激活,思路枯涩,一旦打开学生的思维之门,借助合适的写作素材,学生写作时自然文思泉涌。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巧借“触点”,激活写作源头,激发写作灵感,让学生爱上写作,乐于写作,善于写作。
  一、巧借照片,放飞思绪,触发灵感
  照片,看似普通,实则是生活的浓缩,是经历的见证,是情感的载体。一张照片,或记录了生活的酸甜苦辣,或记载了一个感人的故事,或饱含了一份真挚的情感,或勾起了一段难忘的回忆。巧借照片,打开记忆阀门,寻找过往岁月,这一刻,仿佛时光倒流,思绪会不由自主地飞回到那段值得追忆的时光,这样学生写作的灵感自然得以激发出来,思维也变得活跃,写作时自然得心应手,下笔有神。
  比如,在一次作文教学中,笔者布置了如下作文题:同学们,想必你们家里都收藏了很多的照片,请以照片为载体,写一写发生在照片背后的故事。班上某学生在《我们一起走过的日子》中写道:“翻开相簿,拭去些许的灰尘,一幅幅温暖的画面映入眼帘——这些珍藏在记忆中的温馨点滴,是流淌在我身上的血液、铭刻于我心头的珍宝。尽管时光荏苒,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但永远不变的是这珍藏在记忆中的温馨点滴。”(接着叙写和同学一起走过的小学生活,追忆逝去的美好童年。)再如,有学生在《难忘的回忆》一文中这样写道:“翻开久违的相册,无意中看到了这一张发黄的老照片: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膝上坐着一个天真烂漫的小姑娘。抚摸着照片,我不禁回忆起了童年时的一幕幕。寻觅如烟的往事,在不经意间叩开了心灵的门扉,让我不能自已,往事如同电影般一幕幕地浮现在眼前。鼻子一酸,眼泪就像断了线的珠子扑簌扑簌地往下掉。”作者由照片展开叙述,接着回忆与爷爷生活的难忘点滴,表达自己对爷爷深深的思念之情。
  二、巧借场面,叙彼引此,表达意图
  巧借场面,叙彼引此,即借助眼前的场面描写,由此及彼,联想迁移,引出自己的写作意图,表达自己所要传达的思想主题。场面描写可以是触动心灵的一幕、令人难以忘怀的画面,或校园生活中发人深省的场面等。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加强学生对场面描写的指导,以场面描写为写作触发点,展示细节,让学生写出优秀的习作。
  比如,2015年辽宁中考优秀作文《最难忘的画面》,文中这样写道:“街道人影伶仃,滴答的小雨嘲笑个不停,我无心眷顾。天是灰色的,心也是灰色的,而眼中,全世界也都是灰色的。也许是个偶然,也许是偶然中的必然,我从黯淡的眼角看到了它。那是一只蚂蚁,一只在水洼中挣扎的蚂蚁。大概,现在它也是无助的吧!于是,我停下脚步,默默地注视着它。它羸弱的脚不断划动,拼命向上游,争取不至于溺在水里不能呼吸。我看见,周围甚至生起一波波淡微的涟漪,那求生的欲望是如此的强烈!我被震撼了!很难想象这瘦小的身躯竟能爆发出如此强大的力量……刹那,天晴了,草盛了,花开了。我的心也开朗了。许多年过去,我仍深深记得,记得这幅难忘的画面。每当困境无情抨击着我,我便想起当初那只水中挣扎的蚂蚁,那个顽强的生命。”该文作者观察细致,描写精彩,感悟深刻,由物及人,由物而悟,从中受到了思想的启迪,领悟到生命的真谛。
  三、巧借景色,情由景生,文随心动
  大自然是神奇多变的,一花一草,都存在着它的成长轨迹。春天百花绽放的山林、夏日清幽碧绿的荷塘、秋天金灿灿的田野、夜空中耀眼的星星、蓝天中悠闲飘浮的白云、夕阳西下炊烟袅袅的村落、层层叠叠的山峰等,都可以是景物描写的主体内容。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以景色为写作触点,抓住某一景物特征,展开描写,委婉舒展,放飞想象,由景生情,由情生文。
  比如,2011年苏州中考满分作文《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考生是这样写“家乡的雾”的:“家乡的雾柔得真美。它韧如白云,剪不断扯不断。它轻轻敷在小草上,草也真爱雾姐姐,尽情地吮吸着甘汁。太阳渐渐升起,雾渐渐地变淡了。一轮红红的圆日高悬在半空中,高山、峰峦、树木渐渐露出了轮廓,经雾水洗涤的山川大地,充满着勃勃的生机。那奄奄一息的枯木似乎也滋润了,有了洒脱的生命。家乡的雾亲切、热情,我爱家乡的雾,它真让人思念。”本文构思精妙,语言生动优美,景色宜人。作者先后写了雾白、雾浓、雾变、雾柔的独特魅力,最后以“它真让人思念”作结,既突出了中心,又让人回味无穷。
  再如,2015年重庆中考满分作文《我们携手走进童年》:“窗外的桂花树开满了花,轻风一吹,桂花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落在树下的小人头上、肩上。那个人就是我。见桂花飘落下来,我会挥舞着短短的手臂在风中‘自嗨’。哇,好香的花朵呀,那种清香的感觉真是太美太美。”作者匠心独运,选取桂花树下的场景,描写了玩儿水枪、等爸爸回家、与伙伴们数星星、吃玉米等一系列生动的情景,追忆童年生活,表达了对童年深深的怀念之情。
  总之,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巧借“触点”,引导学生联想迁移,打开写作思路,激活写作源头,调动写作欲望,写出充满真情实感的好文章来。
  作者简介:江苏省盐城市初级中学语文教师。
其他文献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回民小学是桥东区唯一一所民族学校,也是一所三校整合的新建校。面对现状,我们在客观分析学校优势与不足的基础上,科学规划学校发展的路径,按照教育发展规律,确立了学校发展
文本细读在高中语文古典诗歌教学中,能够让学生了解诗歌的特征,解析诗歌。现代高中语文教材中,古典诗歌占有很大的比例,通过解读,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而比较法的应用,会引导学生用对比的方式,了解古典诗歌的内容。  一、高中语文古典诗歌文本细读比较的方面  (一)标题比较细读  标题是整首诗歌的概括,并且细读不是简单的阅读,而是加入自己的想象。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标题,从标题描述的内容引发自己的想象,大
期刊
期刊
格式塔是德文音译,其含义有二:一是指形式,二是指任何分离的整体.这一理论的核心是“整体性”,即“部分相加不等于整体,一个事物的性质不决定于任何一个部分,而依赖于整体,这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所谓二次作文,指“学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文后,作文经过教师、同学的修改,学生对第一次作文中指出的优缺点进行再学习,从而认识到作文中的不足与优点,对同样的作文题再进行重新写作”。  清人唐彪说:“文章不能一做便佳,须频改之方入妙耳。”学生在第一次作文的基础上再进行二次作文,能有效认识到第一次写作中的不足,改正第一次作文中的缺点,发挥自己第一次作文中的优点,使自己的文章再上升一个层次。那么如何指导学生的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