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课《我们的小缆车》教学设计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jrc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材分析】
  《我们的小缆车》是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运动和力”第一课。本单元研究的是机械运动,即物体之间相对位置的改变。在研究运动的过程中认识各种不同的力。玩具小车是学生都感兴趣也是玩过的东西,但是他们并没有用实验手段研究过小车动力与力的关系。用重力拉动小车,拉力的大小可以测量而且容易控制,所以本单元第一课安排研究用重力拉动的小车,同时认识我们最常见的力——重力。本课有两个活动:第一,组装用重力拉动的小车。在重力小车装置中,铁垫圈有重量,绳子对小车可以产生一个水平方向的拉力。改变铁垫圈的数量,就改变了重力的大小,也就改变了小车拉力的大小。第二,研究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
  【教学内容】
  教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68页。
  【教学目标】
  1.了解重力是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向下的拉力。
  2.懂得一定的拉力能够使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拉力越大,小车运动得越快。
  3.培养学生获取实验数据、记录数据、整理数据和用实验数据证明实验结果的能力。
  【教学重点】探究发现拉力与小车运动的关系。
  【教学难点】研究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速度关系实验的设计。
  【教学准备】 每组学生:小车、细绳、秒表、钩子(回形针)、垫圈若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提问:同学们,你们来学校是坐什么车来学校的?
  2.出示图片(马车、手推车、汽车、电瓶车),提问:这几种车都是靠什么动力运动起来的?(马的拉力、人推的力、发动机的力、电力)你们还知道另外的哪些车靠什么动力运动起来?
  3.出示缆车,揭示课题。
  二、动手实验,探究知新
  (一)安装小缆车
  1.提问:(出示图片)如果给你这些实验材料,你能让小缆车运动起来吗?
  2.出示安装图,思考三个问题。
  A.绳子的一端挂钩应该挂在车头的哪个位置?
  B.拉小车的绳子多长比较合适?
  C.怎样不让小车掉下去?
  4.动手操作 。
  5.经验总结 。
  A.细绳的一端要挂在车头正中,拉力的方向才与车轮滚动前进的方向一致,否则小车会跑偏。
  B.绳子的长度应该约等于桌子的高度,这样,小车在桌面上运动的距离也不会超过桌子的高度。
  C.不要让小车冲出桌面,可以用手挡住小车,以免摔坏。
  (二)认识重力
  1.提问:在这个装置中,铁垫圈起了什么作用?
  2.体验活动:
  A.把桌上的随便一样东西放手上,有什么感觉?
  B.谈谈生活中的其他重力现象。
  3.小结:物体都受到一个向下的力,这就是重力。我们的小缆车是垫圈所受
  到的重力通过绳的牵引转化为拉力,才使我们的小车运动起来的。
  (三)、探究拉力大小与小缆车运动的关系
  1.推测
  A.至少要挂几个垫圈,才能刚好使小车运动起来?
  B.如果再增加垫圈的个数,大小不同的拉力怎样影响小车的运动?
  2.交流怎样做实验
  3.课件出示
  ①实验步驟
  A.从挂一个垫圈开始,一个一个增加垫圈,直到小车可以动起来。
  B.再多个多个地增加垫圈,观察和记录小车的运动是怎样变化的。
  ②实验要求:
  标明小车运动的起点和终点,每次实验都要从起点开始,终点结束。
  4.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5.分析实验数据,汇报实验结果
  A.一定的拉力,才能使小车从静止刚好运动起来。
  B.拉力越大,小车运动得越快。
  三、总结延伸,拓展创新
  (一)课堂总结
  说说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二)课外思考
  师:如果不用拉力,还有那些方法可以使小车运动起来呢?
  【教学反思】
  《我们的小缆车》是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运动和力”第一课。本节课安排研究用垫圈拉动小车,同时认识我们最常见的力——重力。用垫圈的重力拉动小车,拉力的大小可以测量而且容易控制。本课主要有两个实验环节:第一,组装用垫圈拉动的小车,认识重力的概念。第二,研究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
  第一环节,我通过引导学生回忆交流生活中各种类型的车及思考它们靠什么动力运动起来,可以唤醒学生原有的关于车运动的认识。再出示组装小缆车的实验材料,让学生尝试安装小缆车,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同时让学生思考三个问题,可以使他们深刻理解如何正确安装小缆车。这一过程调动了学生的思维和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的头脑活动起来,而不是机械地按要求去操作,可以提高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交流时引导学生思考铁垫圈在装置中起到什么作用,引出重力的概念,使学生明白拉动小车的力可以通过其他方式的力进行转化这一思想。
  第二环节,研究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科学新课标提出,“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所以这里主要是让学生经历“猜测——设计实验方案——实验验证——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这样一个科学探究活动,体验通过控制变量进行实验的方法,自主探究发现拉力与小车运动的关系。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小学生精神世界尤为重要。”实践证明,要提高学生探究实效,保证探究时间,实施较长时间探究就显得十分必要。否则,没有较长时间做保证,学生的探究只能是一种形式,一种走过场而已。一节课(以40分钟为例)里,必须保证学生有半节课(20分钟)进行探究活动。这样才能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思考、实验、记录、讨论、交流等,才能达到学生自主探究的目的。本节课第一、二环节让学生自主操作探究的时间共有23分钟,相信学生也达到了自主探究的效果。
  我觉得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在:
  1.教师的话比较多,学生回答问题时,我会习惯性地重复描述一下学生的观点怕其他同学听不见,显得有点啰唆。所以语言不够简练,应该多一些有针对性的简短漂亮的评价性语言。
  2.第二环节,设计实验方案的时间也比较仓促,应该先让小组充分思考讨论交流一下,再提问学生,这样学生会回答得相对完整一些。
  【作者单位: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芦塘小学
其他文献
根据理论分析和试验结果,探讨了松衬里(外壁受刚性约束的外压圆筒)在不同情况下的失稳临界压力,推荐并提出了松衬里的壁厚计算公式及其制造中的主要技术要求和防失稳措施。
魅力是很能吸引人的力量,是指特别的吸引力、迷惑力,是以人为主要对象的用语。它可以是笑的魅力、声音的魅力、眼神的魅力、身体的魅力、性格的魅力等等,人的魅力可以无所不在,包括发怒、忧伤、哭泣等负面情绪也会成为魅力的源泉。那么,教师的个人魅力完全可以从自身的条件出发,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和运用不同的语言,让自己的教学魅力在课堂中充分散发出来的,成为一个魅力型的教师。  一、角色的魅力  在新理念下,正确摆
利用14升和524升两种球形容器,对液化石油气的燃爆特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验研究,其试验数据可为工业及民用液化石油气的安全技术提供参考。
一、背景  人们对猜想的认识源于对科学探究的深入理解。90年代中期以来,一些发达国家开始逐渐认识到科学探究的重要性。美国于1996 年颁布的《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提出采用“科学的探究”作为科学教育的基本理念和方法,并给出了探究的明确定义,即“探究是一种复杂的学习活动。它涉及观察现象;提出问题;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资源以便了解已有的知识;涉及调查和研究方案;根据实验证据来核查已有的结论;运用各种手段来
本文介绍外墙外保温系统构造特点和施工技术要求,比较了这几种系统的优缺点,并指出了目前外墙外保温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文还对一些近期推广使用的外墙外保温系统做了简要说明.
<正> 我厂使用的数台4L-20/8-1型无润滑空气压缩机,其十字头部位均多次发出过不正常响声。停车检查,往往发现热固螺栓已松动,十字头稍有外窜等现象。1988年7月,7号机终于出现
本文在文献[1]的基础上,推导出了锥形封头制变径段小端折边处及其附近区域的应力计算式。
混凝土裂缝是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通病,施工过程中采取控制混凝土原材料、搅拌、浇筑、振捣、养护等措施,可以有效地预防混凝土裂缝问题,确保了工程施工质量。
作者以有关标准为依据,介绍了封头在冲压成形时其壁厚减薄量的计算方法。为了减少封头压制工厂对封头最小厚度的误判,建议有关标准应完善对封头设计图样的要求。
介绍了L_2铝板和LF6M铝合金板孔边单边角裂纹的疲劳测试以及疲劳裂纹扩展形貌和特性的研究,并与前人的工作进行了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