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拱

来源 :科研成果与传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cklys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古代大型木构架建筑中,立柱和梁架之间由一种特殊的构件连接。这种构件整体呈倒三角形,由长短不一的木料从下到上、由小及大以榫卯工艺咬合而成,形成层层托举、逐渐伸出的造型,其结构之繁复、工艺之精巧,令人叹为观止。这就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构件——斗拱。
  在建筑的立柱和横梁交接处,从柱顶探出的弓形承重结构叫拱,拱与拱之间的方形木块叫斗,斗上加拱,拱上加拱,层层叠加,形成斗拱。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斗拱形象见于西周铜器,最早的斗拱实物出现于战国中山国墓的铜方案,最早的古代建筑斗拱实物见于唐代建筑遗存,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中的斗拱便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
  汉代,柱顶用斗拱承托檩、梁,但各个斗拱之间互不相连。斗拱的发展以探索如何承托梁柱和增大挑檐为主,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形式。南北朝时期,斗拱形制趋于规范,表现出对艺术效果的追求。隋唐时期是斗拱发展的重要时期,这时柱头斗拱所承托的梁多插入斗拱之中,使斗拱和梁架拉结在一起,形成水平框架,斗拱成为各个交叉处的加强节点,从孤立的节点托架联结成整体的水平框架,在木构架建筑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风格方面,唐代斗拱雄大壮丽、疏朗质朴,尽显盛唐气象。宋代,斗拱的发展达到了成熟阶段。记录中国古代建筑营造规范的《营造法式》成书,使得斗拱有了制度、等级、名称、次序、尺寸的具体规定。风格上开启简化之风,优雅含蓄、文质彬彬。元承宋制,但斗拱尺寸日渐缩小。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建筑体系的最后一个高峰。建筑的木构架进一步简化,构架整体性的提高导致对斗拱依赖的削弱,斗拱与木构架不再齐头并进地发展,而是出现了背道而驰的情况:构架日趋简洁、有机,而斗拱则因逐渐失去结构功能而奋力加强装饰功能。
  中国著名建筑历史学家梁思成在其著作《清式营造则例》绪论中,对斗拱从唐宋到明清的发展作了以下精辟的论述:斗拱由大变小,斗拱尺寸由占柱身高度的1/2至1/4,缩小到1/5至1/9,风格由雄大变为纤巧。概言之,斗拱的发展经历了由简而繁、由硕壮而纤秀的过程,在功能上由结构构件逐渐转变为艺术装饰。因此,斗拱形制的差异是鉴别中国古代木构架建筑所属年代的重要依据。
  经过2000多年的发展和演变,斗拱的类型和做法繁杂多样,但历代斗拱的组成原则却始终如一,体现出中国传统技艺“形每万变,神唯守一”的规律和传承。
  按使用部位,斗拱可以分为内檐斗拱、外檐斗拱、平座斗拱。外檐斗拱中,又可分为柱头科斗拱、角科斗拱和平身科斗拱。其中,位于建筑物转角部位的角科斗拱起到支撑檐角的作用,结构最为复杂,所起的作用也最大。
  从功能角度分析,斗拱存在的最初意义是承托屋檐,有效增加屋檐出挑的总长度,令其足以保护建筑的土木建材不受潮损毁。由于位于柱与梁之间,斗拱起着承上启下、传递荷载的作用,是典型的受力层与传力层。以唐宋时期的大型建筑为例,建筑物上层屋顶与下层柱网之间形成的斗拱层,就像一层巨大的弹簧垫,弹性十足,可以有效吸收纵横震波,对增加建筑的抗震能力十分有利。同时,斗拱本身是各种纵横交叉的构件层层累叠,由下而上逐层扩展而成。这种结构,使得斗拱在梁柱交界处,扩大了支座,增添了支点,改善了节点构造,有效缩短了梁檩构件的跨度,增加了构件抗弯和抗剪能力。由于榫卯工艺的空间结构,地震带来的震动会使斗拱充分发挥“耗能节点”的作用,有效消耗地震传来的能量,结构“松动”却不致“散架”,能够起到抗震减灾的作用。
  斗拱另一个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形成了模数制度。建筑模数是指在建筑设计中,为了使建筑整体比例协调、尺寸适当,实现标准化、大规模生产,统一选定的协调建筑尺度的增值单位。整个建筑及其构件的尺寸均是基本模数的倍数。建立模数制度的目的是使构件尺寸配合得当且具有互换性,从而实现快速安装和便捷维修。古代工匠以斗拱的拱高、拱厚作为尺寸标准,发展出唐宋时期的“材分制”和明清时期的“斗口制”两种模数制体系,一方面使工程设计施工更加高效简便,另一方面也保证了整个建筑既符合等级规范,又展现出协调宜人的比例关系。这就是中國古代建筑的模数制度,这种制度至今仍深刻影响着现代建筑。
  从标示等级的角度来说,中国古代建筑在伦理型文化的影响下,处处存在着严格的等级规范。由于斗拱具有优异的技术功能,又极具装饰性,是建筑物不可或缺的重要构件,格外受到统治者的青睐。因此,在发展成熟之后,从唐代起斗拱便不得在民间使用。
  从装饰角度来说,外檐斗拱形成了墙身与屋顶的过渡层次,使二者的结合更加自然活泼。而将屋檐向外挑出,可把最外层的桁檀挑出一定距离,使建筑物出檐更加深远,造型更加优美。另外,斗拱本身巧妙繁复的造型,生动典雅的雕刻甚至明艳绚烂的彩绘,无不给人以蓬勃向上、灵动俏丽、摄人心魄的视觉享受和精神震撼。建于辽代(1056年)、坐落于山西省应县佛宫寺内的应县木塔,高67.31米,是世界上现存最高的古代木构建筑。木塔共计采用50多种各式斗拱,看上去精美繁复,素来有“斗拱博物馆”之美誉。
  既坚且美、灵动蓬勃的斗拱是中国古代建筑特有的构件,其精巧独特的构造、无可替代的作用和繁复精美的造型,使其无论从技术角度或艺术角度,都足以代表中国古代建筑的精神和气质。
其他文献
众所周知,找到病因才能对症下药,才能进行精准的治疗。孤独症的病因到底是什么呢?孤独症是因为疫苗、重金属吗?孤独症是家族遗传吗?还是因为母亲在怀孕期间受疾病感染或是用了药物?目前,孤独症的确切病因仍然未知,但经过严格的医学与科学实验,我们知道孤独症和基因以及环境有关,普遍认为其是由基因与环境共同导致的。在孤独症病因方面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基因与环境两方面。孤独症的临床表现和特点都表明,基因有很大程度的
期刊
重见天日的独轮车形象  位于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武翟山北麓武家林的武氏墓群石刻,俗称“武梁祠”,因地处黄泛区,历史上多次经历洪水淤漫而被泥沙掩埋,直到清朝乾隆年间,这些珍贵的汉代石刻才得以重见天日。武梁祠石刻创建于东汉时期,画像上摹有的独轮车形象是目前所能见到最早的独轮车形象资料。  独轮车俗称“鸡公车”“羊角车”“鹿车”等,在近现代交通运输工具普及之前,独轮车是一种轻便的运物、载人工具,遍及我国大
期刊
中国自古地域辽阔,南北气候差异大。在建筑技术发展过程中,为适应不同环境,中国古代木构架建筑逐渐形成了不同结构方式的房屋类型,主要有抬梁、穿斗和井干3种方式。  抬梁式  抬梁式又称叠梁式,即沿房屋进深方向立柱,柱上架梁,梁上安置短柱,短柱上再置短梁,自下而上,逐层缩短并加高至屋脊,构成一组木构架。继而在相邻木架间架檩,檩上布椽,面阔方向以枋连接,构成双坡顶房屋的空间构架。抬梁式木构架属于梁柱结构体
期刊
明永乐三年(1405年),明成祖朱棣派遣三宝太监郑和,率领庞大的船队,从太仓刘家港出发,开启了下西洋(中国以南海为界,把通往各国的海路划分为东洋和西洋。郑和七次航海路线都是西洋航线,到达的国家也大多是西洋国家。所以历史上将这一重大事件称为“郑和下西洋”)的航程。在此后的28年间(1405—1433年),郑和又先后6次进行远洋航行,遍历南洋、印度洋诸国,成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航海家。  郑和七下西洋
期刊
【摘 要】随着全球环境和资源问题日趋恶化,人们对公益林所起的重大作用已基本形成共识。但由于公益林不仅涉及公益林的价值构成及补偿机制等理论性问题, 而且还涉及公益林管护体制等一系列问题。文章重点对广东省连山林场生态林经营管理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生态公益林;经营;发展建设  生态公益林指生态区位极为重要,或生态状况极为脆弱,对国土生态安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以提供森
期刊
中国国家博物馆有一件非常奇特的展品——“铜卡尺”,虽然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但是它的构造与今日我们使用的卡尺几乎无异。到底是谁有如此奇思妙想,能够在2000年前做出如此的设计呢?他就是“穿越皇帝”——王莽。  虽然这位“穿越皇帝”很短命,只在位16年,但王莽还是有很多让人刮目相看的创新之举。王莽颁布的很多政策在当时都是非常超前的,如他将土地国有化,平均分配;废除奴婢制度;政府参与计划经济,实
期刊
您听说过脑卒中吗?您身边有脑卒中患者吗?  脑卒中,俗称“中风”,“卒”意思是仓促急速,从词义上就可以看出脑卒中这种疾病的发生非常迅速。你知道吗,脑卒中已成为中国居民第一大健康杀手。在我国,每7秒就有1人发生脑卒中,平均21秒就有1人死于脑卒中,2018年我国居民因脑卒中死亡的比例超过20%,这意味着每5位死亡者中至少有1人死于脑卒中。在脑卒中患者的幸存者中,残疾率高达75%,其中约有1/4的患者
期刊
远古时代的先民对茫茫大海的向往,促使他们发明了形形色色的原始渡水工具。葫芦体轻、防潮性强、浮力大,很早就被人类作为渡水的工具。后来,古人还用牲畜的皮革制作成皮囊作为浮水的工具。皮囊制作简单、携带方便,而且结实耐用又不怕浅水和险滩,所以在中国许多地方都有使用皮囊浮水的历史。随着人类不断的探索,他们又发明了将多根树木合拢,并且用藤或绳连接起来的筏,为了增加安全性和行驶时间,人们将皮囊与筏捆绑在一起形成
期刊
作为一名女建筑师,我一直希望能有一个机会让更多的人了解钢筋混凝土背后的女建筑师的剑胆琴心,很荣幸我遇到了这个机会。  在讲述我的故事前,首先要请各位回想一下你们的大学时光。大学是洋溢着青春光芒的,在那时光中,总有一个怀揣理想和梦想的少年。如果现在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大学专业在你内心中的形象,你的脑海中会浮现出哪个词汇呢?我的那个词汇是“初恋”。我清楚地记得,当时的我扎着马尾,抱着画板,走在校园里觉得
期刊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天地、沧海,都包含着不同的维度空间:零维空间就是一个点;若两点连成了线,便有了一维空间;两条线构成的面则被定义为二维空间;如果把面层层堆叠起来,有了高度上的延伸,便形成了体,这就是我们最熟悉的三维空间。天地沧海的维度之中,各项材料的发明影响着整个人类文明的进步,从原始社会的石器时代到铁器时代、蒸汽时代,再到出现了计算机的硅时代,如今我们已步入纳米材料的新时代。  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