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巨灾为何频频发生?

来源 :科技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4797043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
  中国科学院院士,1951年考入北京大学地质系,1957年师从李四光、孙殿卿攻读地质力学。1961年毕业后从事中小构造研究,1966年起从事地震及地震地质研究。发表论文百余篇,专著20部,多次获国家级奖励。先后主持地震综合预报、重灾对策、全球构造非对称等研究及中国地壳运动监测网络、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等项目。
  
  非常荣幸,今天有机会与大家共同探讨自然灾害问题。刚走到王府井新华书店的新大楼,颇有感慨。1951年,我考入北京大学地质系时,几乎每周都来这里读书看图。因为我是东北伪满时期的学生,所以,赶走日本侵略者之后,我很想了解自己的祖国大地,这也就成了我当时十分想学地质的根源。
  现在,新的新华书店大楼已经建起来了,今天走进来,真的有一种步入知识殿堂的快感。刚刚在书店楼前的石柱上又看到汶川大地震的图片,再次激发了我心中对几十万军民奋力救灾的感动之情。震后我去了四川灾区,现场团结一心、英勇奋战的场面让我终身难忘。
  
  三种主要自然灾害
  
  从1966年邢台地震死亡8000人,到1976年唐山地震死亡24万人、重伤16万人,再到这次损失惨重的汶川大地震,我有过七八次大震现场的经历。我震惊过,大哭过,沉思过,也激奋求索过。如今,我还在如何防灾和减轻自然灾害损失的领域中求索。现在,先说说我国沉重的受灾历史吧。
  我国几千年的历史中,各类自然灾害不断。首先是农荒之害。我国的西北、华北,甚至华南地区都遭受过春、夏、秋单季或多季的干旱,大约每间隔十几年就会出现一次连季、连片的大旱。历史上,因农田干旱就造成多次大规模的饥民迁移,在逃荒中的死亡人数超千万。清朝末年的一场旱灾就造成数万人死亡。
  另外一种大家熟知的灾害是水灾。我国七大江河以及部分短流南发北泄时有发生。历代护水大员,往往有溃堤之罪。只有新中国成立之后,大兴水利工程,方得长短江河筑坝、导洪、泄水、保田等减灾实效。但每逢暴雨季节,国家都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以免重灾。
  第三种自然灾害就是地震。虽然大地震在次数上远远不如洪水暴发,但对我国来说,地震还是令民众最为恐慌的一种灾害,因为我国地域广大,人口众多,历史上地震大灾多发,但又谁也不知道大地震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才会暴发。例如最近的四川汶川8.0级地震中,数万人就是在无从防范的情况下死于非命的。
  以上所说灾害是三种主要自然灾害。实际上,大雨、狂风、酷热、冰冻、积水、奔流、崩滑、堰塞,以及农林、旱涝、病害、毒虫等等,都是相随相连的自然灾害链中的一环。例如,我国沿海带和日本外海边缘是亚洲最强的台风带,中国大陆每年平均遭受7次左右强弱不同的台风,其后还往往伴有暴雨、大浪等灾害。
  


  再有,亚洲的干旱和风沙均起于中北亚,我国西北邻接的蒙古沙漠带就是长期干旱、沙化、酷热造成的生态脆弱带,在其附近造成了成片的干旱区域,而且还有南扩的态势。
  在亚洲大陆内,地震灾害主要集中发生在穿过蒙古和中国中部的南北方向的地震密集带上。这个南北地震带,北起俄国贝加尔湖南端,经蒙古东部与西部的分解带,向南经过我国的宁夏、甘肃、四川和云南,总长3000公里左右。
  此地震带可分为蒙古段、宁夏段、四川段和云南段,其中多段都发生过一次8级以上的大地震。从地形上看,这条地震带多处在高山、深谷地带,强震会造成滑坡、泥石流以及水灾等大量的山地次生灾害,尤其是夏秋暴雨还可能引发更多的次生灾害。
  以上所说的三种主要灾害链,在蒙古和中国有些不同,这可能是地形、地势、大气及地下环境相互影响造成的。
  
  出人意料的巨灾
  
  下面我想向诸位介绍一些近年接连发生的一些出人意料的巨灾。
  1977年~1987年,我国没有发生重大自然灾害,而自1988年之后,我国陆续发生了8次死亡人数在千人以下、经济损失也低于亿元人民币的地震。据此,有很多人认为,由于我国减灾能力有所提高,所以因地震造成的损失就比较少。
  但是,1995年以来,日本阪神7.2级地震发生在人们并不十分关注的地区,因地震死亡人数达5400多人,经济损失近1000亿美元,在地震中,连粗大的高架桥墩都从底部同时断裂,真可谓惊人之灾。
  1999年,台湾中部集集镇发生7.3级地震,造成2400多人死亡,经济损失近100亿美元,造成了水坝、孔桥断塌,并导致竹园高新科技园区的软件企业停产半年多。
  2004年年底,印度尼西亚列岛西北角的洋底发生8.7级地震,地震引发的强大海啸袭击了印度洋沿海的十几个国家,导致20多万人死亡或失踪。
  2005年,位于印度半岛西北部的巴基斯坦发生了7.6级地震,造成8万多人死亡。
  人们注意到,地震已逐渐向青藏高原西部发展,如2008年3月在新疆和田就发生了7.3级地震。
  更令人惊异的是,2008年年初在我国南方发生了50年未遇的一个月三次的雪雨冰冻大灾,电、煤、油、水大面积“饥荒”,其后交通、物流、民生、市政逐步“康复”,真可说是社会大发展的过程中经受了一次少有的大灾。说也奇怪,2008年4月底,缅甸竟发生了一次很少见的台风,台风前缘沿着伊洛瓦底江北上,迫使峡谷内风雨交加,造成近10万人死亡,并导致仰光大米出口中止。
  此后,更令人惊骇和沉痛的就是我国四川汶川大地震。这次地震不仅造成了近10万人的死亡或失踪,还造成了大面积的山地灾害、多处高危堰塞湖以及水利设施受损。灾后恢复必然需要3~5年的艰苦努力。
  
  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1995年以来,亚洲10多年内发生的5次大震灾、1次巨大风灾和一次冰冻大灾,都是出乎意料的。类似的灾害在欧洲、美洲也有所发生,是不是与几十年来一直在呼吁的全球环境变化有关?是不是也和空-地之间的相应变化有关?这是很值得深入研究的。
  我在青年时代醉心于山川地貌与浅表地质构造的研究,受到李四光等先师的教益,着力于全球构造并对北方大陆与南方大海的差异十分关注。1966年发生的河北邢台地震,迫使我转入活动构造、地形变异等与地震相关的研究,并通过摸索多种地球物理现象的关联,开始进行地震综合预报的研究。
  文化大革命期间,多领域研究停滞,恰巧地震的危害触发了数、理、化、天、地、生等多学科的专家转向地震预报,并成立了地震研究小组,探索采用综合方法进行地震预报。
  实际上,多年的学习和预报实践,仍然是皮毛。但是,当我们以经验性的综合,追随辽宁地震大队的监测布设,取得3年观测结果异常的长期和短期专、群结合的大量数据,确实给出了多种现象支持了发布预报的决定。
  尽管这次海城地震以经验性异常为主,给出了并不十分令人满意的预报,但它表现了一些可能与地震的孕育发生相关的事实。我们相信地震的孕育与发生都有其能量集聚的基础,但地下已有构造或结构的多种类别,其聚能方式和体态以及能量释放的方式也会有所差异。
  在我刚接触地震发生的历史过程时,曾经努力于分地区进行历史地震时间间隔的统计,以求给出各地区几百年或几千年再发生一次大地震的判定。这就是历史演化的观点,用于评定一个地区地震复发的历史标准。但是,强地震发生的历史间隔并不能给予相同准则,也不能取得切实的验证。这种历史统计性分析,并不能等待相同地震间隔的证明。
  这由此激发了我,把全球的大地震,按其发震的地点和时间,点绘于全球两条大地震带内:一是环绕太平洋边缘以深俯冲为主的地震带(B),二是小角度斜切赤道的北美-欧亚大陆的浅俯冲地震带以及东亚斜切赤道的地震带(A)。它们包容了全球90%以上的大地震,而且也还可能看出,(A)与(B)交替发生的现象。如果此现象切实可以判定,那么即有可能从地球内部的重力、地磁、地热以及地幔结构,还有从全球应力场和GPS矢量场的动态获得(A)与(B)交互变动机理的可能性。
  以上都是一些“狂想”,希望得到大家的指正。
其他文献
分析研究了弧焊熔池信息视觉传感方法以及取像机理.针对短路过渡和射流过渡熔池视觉信息,提出了综合利用熔池自身辐射光,在近红外波段取像的思路.试验中采用了基于三种不同机
植物也和人.动物一样需要吃喝.也就是营养.只不过动物和人需要的是植物生产的营养产品.而植物需要的是一些营养元素.专业人士称这些元素是“养分”.用老百姓都懂的话说.就是水,肥料等
思科的服务部门称为用户满意部,它从事的不是单纯的售后服务,而是注重用户在使用网络设备过程中的满意程度,帮助用户用好自己的设备和产品,更好地服务于用户的用户。这种服务
期刊
为了提高棉属野生种与栽培棉杂交的效率,尽快转育利用野生资源的有益种质,我们探索出了棉花双芽苗劈接的方法。用做嫁接试验的砧木芽苗为中375,接穗
在八角北路.一道别致的“浮雕科普墙”每天都吸引着过往人们的目光,为整个社区增色不少。这条近百米长的浮雕墙修建在八角社区的科普一条街上,以科普内容为主,浮雕墙高度为1.9米,厚
网络时延及其不确定性是影响基于因特网的远程控制系统稳定性的主要原因.将网络时延的预测值装入动态补偿器,可以对网络时延进行实时的补偿,保持系统的稳定性,但是预测误差直
近日,平谷区召开2008年度乡镇科技工作总结座谈会。会上,对平谷区2008年科技工作进行了总体总结,平谷区16个乡镇主管科技副职详细总结了2008年各乡镇科技工作成绩,并提出了2009年
对温度进行有效控制是实现铝型材等温挤压的关键技术,结合传热学推导出铝型材挤压容室从室温加热到特定值所需的加热能量及加热功率的计算公式与空气冷却量的计算公式。在此理
在超环面行星蜗杆传动啮合原理和载荷分布研究基础上,给出了该种传动弹流油膜厚度计算公式,分析了该种传动的弹流润滑状态,揭示了油膜厚度的分布规律,并分析了油膜厚度的影响
<正> 成熟纤维中残存着一些糖分,其含量的高低,往往影响到纺织工艺过程和纤维利用。本试验利用气相色谱,对四个栽培棉种及海陆杂种共14个材料进行了成熟纤维的总糖含量和单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