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购后如何建立一个高效管理团队

来源 :大众致富指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eathu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准则一:减少角色的模糊性
  
  合并后的新公司必须竭尽所能去控制员工的流动——很多在并购中考虑跳槽的员工对组织和团队而言都非常重要。甲骨文公司的CEO拉里·埃里森从甲骨文公司并购仁科公司的经验看来,认为合并后的公司应该即刻着手采取措施消除与员工有关的模糊性,让员工能够知道前进的方向并立刻开展有效的工作。接下来,要积极评估协议双方公司的人力资源状况,其中也包括评估保留员工的风险。惠普公司人力资源副总裁琳达·夏基说“我们先使用评估工具来了解合并所带来的人员问题,然后制定规划以确保我们在存在风险的任何领域里都能采取恰当的行动加以应对。这一步很关键,因为它可以帮助我们增加实现并购预期设想的几率。”
  同时。选择留下来的管理者也很可能是出于他们自己的某些考量。而非出于对公司的热爱。例如一些可能因为职位头衔或是金钱,另一些则可能基于平衡生活和工作需要的考虑。汤姆·霍根现在是惠普软件部的高级割董事,作为CEO,他带领vignette集团实施了三个并购案。回忆起这段经历,他说“一些团队成员会怀有其他的目的,另一些人也会安心呆在董事会,费力挽留他们只会带来更大的危害。”
  
  准则二:慎重地了解团队成员必不可缺
  
  对于即将领导新公司的主管们给予足够的关注和重视。执行官们通常认为慎重地调查人力资源信息只是解释管理决策的一种捷径,而并不是那么关键。即使协议双方的工作人员都提供了有关人力资源的完备的信息。人力资源的因素在合并议案的制定和战略规划中也只起着非常有限的作用。我们的研究结论显示,如果错误地片面相信部分高管,会使这个团队过低估计并购所带来的人员管理的复杂性和微妙性。就像一个对并购有丰富经验的人士告诉我们:“我们自己给自己造成了很不必要的麻烦”。只有当团队领导者投入精力去了解新成员,知道他们是什么样的人,并且知道如何分配任务让他们去实现新的使命时,并购才有可能成功。尝试了解队员这一任务是艰巨的,但并非不可以实现。微软、通用和惠普公司都是这方面的成功例子,他们都能有效地整合新的团队成员来支持公司的新任务和新使命。正如上文所说。公司并购所涉及到的所有员工都会对个人的未来产生极大的不确定性,但是这些人也同样想知道新公司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或技能。明确告诉员工,合并尘埃落定后,那些有能力的员工将会在合并后新公司中有一席之地——不管他们原本属于哪一方企业。做到这一点很关键。但是要做到这一点。必须首先要清楚了解员工们所拥有的技能和能力。
  
  准则三:承认旧习难改,但并非所有旧习都应该保留
  
  应该识别习惯怎样为不同的工作群体服务。了解它们是怎样影响绩效以及它们在新公司中所扮演的角色。领导者必须快速地辨明哪些习惯能够最好地支持企业绩效的提高。即使只有很小的迹象表明原来公司的员工愿意聆听和学习新的知识,都值得付出巨大的成本。如果员工认为自己已经被否定了,以后也不会有人再听取他们的意见,那么合并后的公司前景也不会好到哪去。每一个都被高管们誉为“最有价值的资产”。他们绝不想在并购之后就将其抛诸脑后。能够‘保留一些被重视的文化资产’。这并不是可有可无的小事,它将让企业员工在转变的过程中感到很舒服。
  
  准则四:坚定不移又充满耐心地朝目标迈进
  
  在考虑新团队关系脆弱性的需要和要求新团队创造业绩的需要之间存在一个平衡点,而如何推动这个平衡点前进就是最困难的挑战。但是这样做的前提是认真地评价高层管理团队以及它向目标前进的意愿。如果高层管理团队中的新成员占了很大比例或者成员改换了角色。这时就应该要多加注意了。即使这种角色的改变并不重要,但重要的是他们领导着一个新的公司。这个事实不容忽视。我们的研究发现,通常人们都会错误地假定高管团队成员间能够相互信任。非常清楚职位间的界限,了解新组织中的种种关系以及对组织的发展战略达成了一致意见。这里的关键是关注团队的发展就是关注团队本身。一定要为团队运作和沟通的方式以及成员多样化的角色分工制定标准,以此来支持商定好的使命。最后。高管团队需要就新公司的使命和愿景达成一致,以便能够精确、统一地将它们传达给所有的组织成员。一位并购经验丰富的人士说:“高管们有时候没能意识到他们正在创造新的愿景,而这些愿景与他们在前任公司所面对的并不一样。”只有当真正理解了这一点,高管团队才能够有效地促进企业发展。
其他文献
石头入菜,成就了一位农村姑娘的创业梦想。她叫王锟,她要打造中国的第九大菜系。经过数年的艰苦探索,王锟的“魔石咕噜鱼”获得了第二届中国餐饮博览会的美食创新奖和第八届中国美食节最高奖一金鼎奖。在重庆万州,提起“魔石咕噜鱼”,那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是可能没有人知道,在这份荣誉的背后有着怎样一个曲折的创业故事。  1965年2月4日,王锟出生在重庆市万州区太白岩村。家中兄弟姊妹三人排行老二,爷爷是村里
期刊
有个七十岁的日本老先生,拿了一幅祖传的珍贵名画上节目,要求“开运鉴定团”的专家鉴定,他说,他的父亲说这是名家所价值数百万元的宝物,他总是战战兢兢地保护着,由于自己不懂艺术,因而想请专家鉴定画的价值。结果揭晓,专家认为它是膺品,连一万日圆都不值,主持人问老先生:你一定很难过吧?  来自乡下的老先生。脸上的线条却在短短时间内变得无比柔软,憨厚微笑道:“啊!这样也好。不会有人来偷,我可以安心地把它挂在客
期刊
20世纪30年代,英国一个不出名的小镇里,有一个叫玛格丽特的姑娘,自小就受到严格的家庭教育。父亲经常向她灌输这样的观点: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力争一流,永远做在别人前头。而不能落后于人。即使是坐公共汽车,你也要永远坐在前排。父亲从来不允许她说“我不能”或者“太难了”之类的话。  对年幼的孩子来说,父亲的要求可能太高了,但他的教育在以后的年代里被证明是非常宝贵的。正是因为从小就受到父亲的“残酷”教育,才
期刊
如今由于都市人越来越浓烈的怀旧情结,使得无数观众对电影《我的父亲母亲》中“母亲”手摇纺车的一幕印象深刻。我想开一家纺绣吧。让人们(尤其是女性消费群体)在温馨、恬静的气氛中抒发怀旧心绪,肯定会很受欢迎。    经营思路    纺绣吧面向的顾客以知识型中青年女性为主,所以在选址、店面装修、工具、原材料(丝线和成品布)的选购等方面都要力争能对她们产生强烈的吸引力。我觉得现在能将民族文化和现代感结合起来的
期刊
市场需求人们都追求个性与时尚品位    相比各种百货商店在节假日里靠打折促销吸引客流而言。暗藏在许多弄堂里特色小店则显得默默无闻而细水长流。最近。记者寻访了几家特色服饰小店。它们都有着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采用真材实料手工制作。表达个性、文化和时尚艺术之感。  一家名为“树”的手工皮革社设计师闫海告诉记者,商品流水线生产东西越来越不能满足^们对个性的追求了,特别是服饰用品。人们都希望自己穿戴物品是最
期刊
日本冈山市有一栋非常漂亮气派的五层钢筋水泥大楼。这栋大楼就是条井正雄所拥有的冈山大饭店。然而,谁也没想到,这位条井当年身无分文却盖起了这栋大楼。  条井以前是一个银行的货款股长,一直负责办理饭店、旅馆业贷款的工作。十年的工作,使他不知不觉成了一个对旅馆经营知识十分丰富的人。这时他心里自然也产生了经营旅馆的欲望。为了求得更完善的方案,他实地做过精密的调查,调查结果是来冈山市的旅客。有97%是为商务而
期刊
具有大专学历的汪含主动下岗,选择了一个被人瞧不起的行业:“脚病修治,”以280元起家开了一家脚病修治所。8年里,他的“店”开了7家分店,还培训了上千名的下岗职工。如今。他由一个自带徒弟的师傅,走到了山西省华平劳动训练中心的技校校长。    转变观念,主动下岗    汪含是山西省电大企业管理系的大学生。在1998年里,工厂面临困境。效益不好。常常连工资都不能按时发放。一些车间之所以还在生产,是为了不
期刊
我读过一本智者圣经,类似“羊皮卷”,上面说:每个人都有一笔足以改变命运的钱。不过,它接着说。没有人知道这笔钱藏匿何方。  我们来到世上,就是要寻找这个藏匿点,找得到的那拨,叫“富人”,找不到的那拨,叫“穷人”。  穷人是注定要受刺激的。穷人看着富人将自己的财富分成若干份。一部分拿去投资基金,一部分拿去炒汇,一部分拿去置业,一部分购买保险,一部分拿去周游世界……过着来历不明的生活,他们觉得上帝开的玩
期刊
有个叫张博的旅游资深策划人。由于工作关系,走遍了大江南北。身为重庆人,张博自然也喜欢吃辣椒。于是,在做旅游的时候。他把全国各地的辣椒几乎都吃了个遍。各种辣味令他的感受很不一样。也让他深深体味到了辣椒文化。  接下来,他开始“胡思乱想”,打算开一家以辣椒文化为主题的餐厅。接着,在渝北区新牌坊附近,一家名为“江山多椒”的餐厅开张了。    爱辣椒想到开餐厅    张博很好吃,特别喜欢吃辣。吃遍了天南海
期刊
是怎样神奇的一种拔罐在全国畅销十余年,越销越好,火爆全国,是怎样神奇的一种拔罐成为众多渴求致富人士走向成功的首选金牌好项目,是怎样神奇的一种拔罐使亿万患者解除病痛,拥有健康;是怎样神奇的一种拔罐使得百战沙场的多名将军慕名远道而来?在共和国的缔造过程中,我们的民族经历了硝烟战火,在枪林弹雨中,一批杰出的军事将领用他们的智慧和勇气战胜了万难,在和平年代,虎虎将风的他们……为何会选择天王拔罐治病保健强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