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运算能力不仅是学生需要掌握的一种重要能力,也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基础。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是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教师需要给予高度的重视,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理解计算原理,掌握计算方法,对运算法则形成正确的认知。教师还要借助典型错例,帮助学生纠正思维误区,不断积累运算经验,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运算能力。下面,笔者探究了提高小学生数学能力的措施具体。
一、通过动手操作,形成正确认知
小学生的逻辑思维正处于形成的初期阶段,对知识的感知主要通过直接经验,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动手操作的机会,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体验数学知识,通过动手操作、体会知识的形成,并深入理解。与此同时,计算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懂得算理,还要让学生掌握算法,让学生在体验中领悟知识,不断提高计算的准确性,才能够取得举一反三的效果,为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如在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画图与动手摆火柴棒的方式思考算理,打破思维定式,应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尝试总结出其他算理。如计算算式17-8时,有的学生尝试用10根火柴棒,先减去8根得到2根,再加上7根,体会与认识“破十法”;有的学生则是回想“20以内的进位加法”知识点,在旧知基础上思考8与什么数字相加等于15,这种算法即“想加算减法”。学生经过思考与体验,不仅对算理有了深入认识与理解,还帮助学生掌握了多种算法,体现了计算方法的灵活性与多样性。同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积极摆火柴棒,直观地表现思考过程,并说出自己的想法,解出算式后标出思考过程,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二、纠正思维误区,积攒运算经验
在小学计算教学中,学生因理解不够透彻或运算能力不过关等原因,极易出现计算错误的现象。笔者分析后可知,导致学生出现错误通常是因为他们缺乏抽象思维,甚至没有在本质上掌握运算的性质与方法。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比较复杂,有的教师过于强化教材的某一知识点,导致学生其他知识点薄弱,有的学生未深入理解运算性质的原因。如此一来,学生仅认识外形,没有掌握内涵,在实际运算过程中容易出现错误。教师若想帮助学生纠正思维误区,则需要指导学生,为学生提供动手训练的机会,在训练中不断积攒经验,在运算中以正确的思维灵活应用算法解答题目。
在教学“运算律”中,教师可以收集学生经常出现的运算错例,在课堂中为学生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结合教师的讲解纠正思维误区。如在计算算式25×24×125时,部分学生知道可以将24分为6×4,但在实际计算中把原式写成25×6 4×125,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学生在运算中,混淆了乘法结合律与乘法分配律的知识点,深入分析便可以发现,学生尚未真正把握运算律的结构。针对这一现象,教师要指导学生仔细观察算式中的符号,避免外在结构导致运算错误。值得注意的是,运算律的学习对小学生而言,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因此,学生只有不断思考与纠正,才能积攒大量的运算经验,提升运算准确性与运算能力。
三、通過运算训练,强化运算能力
教师若想让学生真正掌握运算技能,不仅需要学生认真理解教材中的运算知识,还需要结合运算训练,巩固理论知识,通过反复运算形成数感,强化学生的运算能力。因此,在运算教学中,教师要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运算技巧,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训练机会,帮助学生在训练中充分认识、理解运算性质与运算法则等,促进运算效率的提升。
在教学“分数加法和减法”时,教师应先指导学生认识数学知识之间的相关性,即分数的意义与性质是分数加减法的前提,分数运算又需要借助整数与小数运算的知识点。因此,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为学生设计符合他们实际需求的教学内容,以便学生了解运算性质与运算规律的作用,让学生在训练的基础上形成数感,提高自身运算能力。
总而言之,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对学生理解与掌握教材知识极为重要,教师应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并在实际教学中为学生创造运算训练的机会,培养并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提供帮助。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城西小学)
一、通过动手操作,形成正确认知
小学生的逻辑思维正处于形成的初期阶段,对知识的感知主要通过直接经验,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动手操作的机会,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体验数学知识,通过动手操作、体会知识的形成,并深入理解。与此同时,计算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懂得算理,还要让学生掌握算法,让学生在体验中领悟知识,不断提高计算的准确性,才能够取得举一反三的效果,为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如在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画图与动手摆火柴棒的方式思考算理,打破思维定式,应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尝试总结出其他算理。如计算算式17-8时,有的学生尝试用10根火柴棒,先减去8根得到2根,再加上7根,体会与认识“破十法”;有的学生则是回想“20以内的进位加法”知识点,在旧知基础上思考8与什么数字相加等于15,这种算法即“想加算减法”。学生经过思考与体验,不仅对算理有了深入认识与理解,还帮助学生掌握了多种算法,体现了计算方法的灵活性与多样性。同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积极摆火柴棒,直观地表现思考过程,并说出自己的想法,解出算式后标出思考过程,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二、纠正思维误区,积攒运算经验
在小学计算教学中,学生因理解不够透彻或运算能力不过关等原因,极易出现计算错误的现象。笔者分析后可知,导致学生出现错误通常是因为他们缺乏抽象思维,甚至没有在本质上掌握运算的性质与方法。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比较复杂,有的教师过于强化教材的某一知识点,导致学生其他知识点薄弱,有的学生未深入理解运算性质的原因。如此一来,学生仅认识外形,没有掌握内涵,在实际运算过程中容易出现错误。教师若想帮助学生纠正思维误区,则需要指导学生,为学生提供动手训练的机会,在训练中不断积攒经验,在运算中以正确的思维灵活应用算法解答题目。
在教学“运算律”中,教师可以收集学生经常出现的运算错例,在课堂中为学生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结合教师的讲解纠正思维误区。如在计算算式25×24×125时,部分学生知道可以将24分为6×4,但在实际计算中把原式写成25×6 4×125,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学生在运算中,混淆了乘法结合律与乘法分配律的知识点,深入分析便可以发现,学生尚未真正把握运算律的结构。针对这一现象,教师要指导学生仔细观察算式中的符号,避免外在结构导致运算错误。值得注意的是,运算律的学习对小学生而言,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因此,学生只有不断思考与纠正,才能积攒大量的运算经验,提升运算准确性与运算能力。
三、通過运算训练,强化运算能力
教师若想让学生真正掌握运算技能,不仅需要学生认真理解教材中的运算知识,还需要结合运算训练,巩固理论知识,通过反复运算形成数感,强化学生的运算能力。因此,在运算教学中,教师要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运算技巧,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训练机会,帮助学生在训练中充分认识、理解运算性质与运算法则等,促进运算效率的提升。
在教学“分数加法和减法”时,教师应先指导学生认识数学知识之间的相关性,即分数的意义与性质是分数加减法的前提,分数运算又需要借助整数与小数运算的知识点。因此,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为学生设计符合他们实际需求的教学内容,以便学生了解运算性质与运算规律的作用,让学生在训练的基础上形成数感,提高自身运算能力。
总而言之,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对学生理解与掌握教材知识极为重要,教师应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并在实际教学中为学生创造运算训练的机会,培养并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提供帮助。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城西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