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虹:不离不弃音乐情

来源 :杰出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kai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出生于海外,后回到祖国求学,经过下放农村,体验过生活的种种磨难;来到香港后,一无所有白手起家,到创办音乐学院,之于郭虹女士而言,人生经历太多,环境在变,时代在变,人生境况亦在变,似乎一切的一切都在变化。然而,有一点始终岿然不动,常驻其心间,即她对音乐的一片执着之情。可以说正是有了音乐情谊,一路走来,无论置身何地,她的人生之景才会如此绚烂多彩,生命的乐章才会如此抑扬顿挫。
  
  海外归来,执着追求音乐志
  
  郭虹女士祖籍福建龙海,1942年生于印度尼西亚。其父早年从家乡漂泊到印度尼西亚,是一名家国民族情怀非常深的华侨,在她很小的时候,就被父亲送到华文学校,学习汉语,培养民族归属感;稍大点后,1959年,其父便将她和三个姐妹一同送回祖国。回到祖国那年,她十七岁,正值学习的青春年华,于是首先面临的便是择校入学。“我从小喜欢唱歌,擅长表演,八岁开始学习钢琴,而且嗓子条件也比较好。”郭虹女士回忆说,“那个时候,我父亲希望我能学习钢琴,我自己也是一心向往音乐,希望能够走出一条路。”
  不过,理想很快在现实面前碰了壁,由于在印度尼西亚只读到高中一年级,回国后,她不能够报考大学,只能选择去报考上海音乐学院附中。“本来计划去考钢琴,但由于我年龄偏大,而且基础也不够好,学校要求试读一年后,才根据情况决定是否收为正式生。”她回忆说,“于是,我说想学唱歌,那位老师就让试唱,我唱了一首印度尼西亚歌《梭罗河》,老师觉得我嗓音条件非常棒,建议我学声乐。就这样,我考上了。”
  四年的学习中,她有幸得到上海音院声乐系陈敏庄教授的指导,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为以后的音乐之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1963年,郭虹女士从上海音乐学院附中毕业。“我的毕业分数全班最高,本来,我是可以读上海音乐学院本科的,但当时向往北京,恰逢华侨大学北京艺术学院向全国招生,我就去考试,结果考上了,后到北京上了五年的大学。”1965年,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台找她录歌,并对全球华人广播,当父亲从电台收听到远在故乡的女儿的歌声时,他激动得热泪盈眶,心里充满了感动和骄傲。
  所谓有得必有失,来到了北京,郭虹女士对此感慨颇深,当时的学习条件,不论硬件还是软件,都比她想象的差很多。由于天生一副好嗓子,加之舞台仪态好,一到华大她便受到领导器重,经常给归国华侨观光团演出,大小演出非常多,还曾受到过廖承志的接见。1968年,她本科毕业,适逢“文革”期间,不久便下放到福建华侨农场劳动锻炼两年。1972年,她被调到福建华侨农场从事宣传工作,其后又到厦门歌舞团,期间,她受领导重视,多次大型庆典活动,都是她独唱演出。
  
  拼搏香港,矢志不渝音乐梦
  
  1977年,经过多方多年申请,郭虹女士终于被批准可以出来,她来到香港。初到香港,对于她而言,一切都是新的开始,所幸的是她并非一无所有,她拥有音乐,拥有终生不渝的音乐追求。不论条件多么艰苦,物质多么贫乏,她都坚持着,到香港两个星期,她就买了一架二手钢琴,音乐已经成为他生命的灵魂,不论是何时何地,都相守候,不离不弃。
  其后,对音乐孜孜追求的她,获得一次赴意大利留学的机会,为此,她拼命学习意大利文。“当时如果去留学,即可以获得每月三千港币的奖学金,这在当时是很大的数目了。不过,那个时候太忙了,既要教钢琴、声乐,又要带孩子,还要教授学生,由于不会讲流利的意大利文,而且英文也不行,最终没有去成。”回忆起这段过往,郭虹女士略带遗憾。不管怎样,她始终没有放弃音乐梦想,并很快在香港音乐界就小有名气,在教授学生之际,各种音乐厅、合唱团都邀请她去演唱、表演。1987年,她开了一场个人专场演唱会,结果反映极佳。现今正凖备2011年举办一次巡回演唱会。她说:“这些演出不是为了挣钱、卖票,而是为了给学生提供一个表演平台。”
  所谓教学相长,在郭虹女士的音乐路上,栽育桃李,成为她音乐人生的一大旋律,从刚到香港不久招收的第一个学生,从教至今有三十余年;其后,她还创办郭虹音乐学院,专门培养音乐人才,如今已是桃李满天下了。她说:“我主要以教学美声为主,流行歌曲教得很少。现在还在教,很多师范学院的学生,需要考级拿文凭。”值得一提的是,郭虹女士还是很多香港艺人的老师,诸如梅艳芳、叶玉卿、蒋丽萍、韩玛利、秦祥林、吴镇宇、汤镇宗、关咏荷、麦的虹等等,都曾跟她学习过,邵美琪、李中浩,也曾得她指导。
  至于为何会受到如此多艺人的青睐,这其中还有小小的插曲和缘故。原来,她的侄儿林利即后来的林立洋,当年凖备参加歌唱比赛,郭虹女士亲自指导,让他演唱《爸爸的草鞋》,遂一炮走红。当人们得知他是经郭虹女士的指导后,很多艺人慕名前来请求指导。这段时间,也成其教学人生的“黄金时期”。另外,她还经常收到邀请,策划香港侨界举办的各种大型合唱活动。
  
  教学相长,相随相伴音乐情
  
  在教学之际,郭虹女士一直都在总结经验,笔耕不辍,著述了很多总结性文章,希望籍此为喜好音乐的人士提供专业指导。她说:“学习声乐,天分和悟性缺一不可,声音出不来不行,出来了,嗓音不好听也不行。所以说,优秀的音乐家一定是三分天赋,七分努力。”而对发音系统的认识,结合实际经验,知行合一。“发音讲求整体科学发音方法,其中呼吸是第一位,是基本功,是音乐的灵魂,声带不像钢琴,钢琴本身是优质的,只需熟练掌握即可,声带必须塑造,才能愈发愈好。然后再是吐字、共鸣、运气等。”她深入浅出地说,“声乐教学,首先从声音训练开始,声乐是塑造人生的乐器、塑造人生美丽的声音。”
  每当被问及多年来,学习音乐最大的感受时,她说:“在香港纯粹发展声乐比较难,但任何时代,音乐作为基础,都不可偏废,即使是流行歌曲,也要懂得音乐,有很好的基础。”音乐是艺术形式之一,但也具备自然属性,自然脱离不了人体器官的生理属性。对此,郭虹女士说:“人类的自然声音保持优质一般可以维持到三十五至四十岁左右,过了这个年龄,生理机能逐渐下降,音质也开始下降,很难唱到七十岁。”难得的是,再过几月即将步入古稀之年的郭虹女士,至今还保持着令人羡慕的嗓子,这让人惊叹不已,她那没有被岁月偷走的天籁之音,无疑是对其音乐热爱和执着追求的最好馈赠。
  郭虹女士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丈夫和自己一样都是文艺人,两人夫唱妇随,恩爱无限。不过,他们唯一的儿子,并没有走上音乐之路,而是专注于绘画艺术。“他唱歌马马虎虎,条件不好,唱着娱乐一番倒是可以,很难达到很高的水凖,所以,我建议他学画。”母爱和音乐情,话语间显露无遗,让人感怀!
  回首过往,“风起云涌岁月变,人事沧桑音乐情”,对于郭虹女士而言,无论成功也好,失败也罢,她都不介怀,在乎的是保持心态,积极向上,不断尝试,不断奋斗,如此,人生足矣。而贯穿其中的,则是她始终如一,矢志不渝的音乐情!
  
  【人物简介】
  郭虹女士,祖籍福建龙海,印度尼西亚华侨,1959年回到祖国,考入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大学毕业于北京华侨大学艺术系,1977年来香港,后创办郭虹音乐学院。现担任香港华侨华人总会理事兼文艺主任、华侨大学香港校友会名誉会长、香港北京华侨联会副会长、香港华侨华人总会合唱团总监、香港福建同乡会文艺副主任、香港葵涌及青衣区文艺协进会文艺顾问等社会职务。
其他文献
伍卓林先生——香港中医的先锋人物,曾被媒体誉为“香江人杰,杏林传奇”。三十年来,提纲挈领,直言纳谏,为同业地位的提升作出了持之不懈的努力。他推崇理性争取合法权益,曾就政府所颁布的政策展开讨论,提出建议,发表了多篇论文于各大报刊之上,受到普遍的关注和响应。  他在精研医术、济世行医的同时,亦不忘团结同仁“同呼吸共命运”,一定程度地弘扬了传统的中医药文化,推动了中医在香港的发展进程,为此建立了一份不可
期刊
中医,本是中华传统精粹,但随着时代的变迁,特别是在香港这样一个开放地带,中医的地位相对弱势。在弘扬中医的道路上,一批又一批中医师们坚守与共,执着于斯。谢秉忠医师就是这其中的一位,他将时间与精力倾洒在中医事业上,鞠躬尽瘁,只为将中医发扬光大,特别是在推广中医针灸事业上,他尽职尽责,虽任重道远,仍不改本色。    因武结缘 坚守于斯  谢秉忠医师是香港本地人,至如今在中医领域坚守了四十余载。谈起与中
期刊
信仰是源自心灵深处的一种坚定不移的信念,是人们对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选择与实践,积极的、正面的、朝向真善美的人生信仰,可以为我们带来生命的阳光,并温暖他人。游伟业先生,他的人生信仰就是如此,用爱的温情和真善美的力量,去影响、引导身边的朋友,让生命散发出清雅芬芳的香气。    珍爱生命 苦难磨练也是祝福  “祢的话是我脚前的灯,是我路上的光。”  生命中如果有这样一个人,在您彷徨和无助的时候,可
期刊
中华医学,源远流长。中医世家,将传统精粹在代际间传承发扬,也因此,才有了中医事业的生生不息。正如许梦骏医师的家族,从父亲开始,三代人相继走上中医道路,治病救人,弘扬传统,奉献不止。“不为良相,愿为良医”,这是许梦骏医师的人生操守。悬壶济世、纾解病痛,这一位爱国赤子,以深厚的良医情怀,温暖着杏林医坛。    中医世家 子承父业  许梦骏医师原籍广东普宁,许梦骏医师的家族与中医结缘还是源于祖父的慈善
期刊
【本刊讯】1月13日晚,澳门万豪轩酒楼宴会大厅内,张灯结彩,一派喜气洋洋。澳门风采堂百年华诞暨澳门余氏宗亲会首届理监事就职典礼隆重举行。何超明、张深居、丘曼玲、陈明金、张立群、余炳林、崔世平、梁安琪、邝达财、区金蓉、招银英、吴在权、罗德明、苏香玫、胡家仪、冼志扬、余健楚、梁官汉、梁冠峰、罗盛宗、张明星、余健伦等嘉宾出席,筵开八十多席,场面十分热闹。这是该会为团结余氏宗亲,弘扬祖德,敦亲睦族,加强宗
期刊
拼搏进取、团结互助、勇于承担、责任为怀,在锋业实业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林学文先生的身上,可以深切地感受到潮人的这些精神。事业上,他兢兢业业,勤力进取,成就了锋业实业的步步为营;社团工作中,尽心尽力,热情付出,彰显了一位企业家的责任与胸襟。来往于香港、澳门及内地,林学文先生积极行走,一路奉献,且行且歌,善者情怀,自然流露……    专注经营 步步为营    林学文先生祖籍广东潮安,出生于香港,1976
期刊
陈玉芹女士从困难中走来,在困顿中,她游子孝心高悬,困难面前,她坚毅向上,以苦为乐来为生活涂抹色彩,她用乐观直面人生,终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成功之路;奉献路途上,她参政议政,赤心一片,她常说:做人,于己要有好的人格,开心长乐就好;于社会,要有责任、有承担,力所能及地帮助更多人。    苦中乐之一:孝行天下  “苦难是什么?它是人生成长的催化剂,是坚强意志、开阔心境的最好经历。”这句话用在陈玉芹女士身
期刊
他是一位成功者,上世纪70年代从底层一步步打拼到地产界领跑者,投资领域涉及房地产、灯饰、食品、林业、酒店、燃油、金融、物流、家具等多个行业,遍洒智慧,收获累累硕果,真正实现了多元化经营。  在商界,他是当之无愧的精英;在政界,他的知名度更高于商界。作为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侨联常委、广东省工商联副主席、澳门特区政府经济发展委员会委员,他有“两会建议大王”的美誉,特别是关于粤澳合作方面有不少政见发表
期刊
“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在何惠德先生的办公室,贴着一张这样的字画照片。很显然,何惠德先生对于处世之道看得比较重要。作为在香港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名望的外科专科医生,他在行医的历程中,十分注重处世原则,讲诚信,并且对人公道,行医也是以善意为先,医德高尚。  医德高尚,仁心仁术,为何惠德先生行医之道,并令他受人敬重。但其实他除了是一个专业的外科医生,还是一位网球高手,同时是一位马主。网球是
期刊
众所周知,位于广东省东莞市最南端的长安镇因大量引入外资而迅速崛起,成为闻名遐迩的“中国乡镇之星”。祖籍东莞长安的李有枝先生,可称得上是这座美丽小城孕育的,如今拼搏奋斗在香港的佼佼者,对于他为家乡所做的贡献,乡亲们都是有口皆碑。多年来,在投资家乡、服务桑梓的道路上,他亲力亲为,诚心付出,以实际行动诠释满腔乡情。“奉献心满满,桑梓情悠悠”,这是一位坚定踏实的企业家,更是一位有情有义的长安人。    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