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中北地区侗族民居木构建筑技艺再造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okiel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文章从现代思维方式和行为特点的角度去发现桂中北地区侗族民居木构建筑中存在的问题,阐明侗族民居木构建筑技艺再造的思路、方法及其价值,强调从自然的立场和人性化的立场推进侗族民居木构建筑文化的发展,才是保护和传承人类历史文化成果、发展地区旅游经济的核心。
  关键词:侗族民居 木构建筑技艺 生态 再造
  中图分类号:J59 文献标识码:A
  桂中北地区是个少数民族资源丰富地区,各少数民族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孕育了自己独特的文化艺术形式,如壮族的歌;瑶族的舞;苗族的节;侗族的建筑等。不同的艺术形式从不同的角度映射了少数民族人民向善爱美的思想情感。桂中北地区侗族民居木构建筑是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吊脚楼木构建筑的形式、材料及结构来达到功能的目的和象征意义。桂中北地区侗族民居木构建筑本身的存在和发展受到亚热带地理气候和自然条件的制约以及地区宗教、政治、传统因素的影响,造就了“依山就势”、“自然淳朴”的建筑形式,是当地少数民族文化的代表,其木构建筑技艺更是侗族人民世代相传的智慧结晶。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尤其是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大量的现代工业文明对传统的侗族村寨产生了巨大的冲击,钢筋混泥土建筑结构、大面积的玻璃材料等现代产物开始出现在古老的村寨中,并大有一发不可收拾的趋势。势态的严重性引起了政府部门及专家学者们的高度重视。如何处理好传统木构建筑保护、传承与发展的关系,如何解决现代与传统的尖锐矛盾问题和解决新旧人居环境的尖锐冲突问题。
  一 侗族民居木构建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桂中北地区属农耕经济社会结构,当地人们以务农为主,种植农作物是其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地区经济转型之后对它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政府的有限投资情况下,如何提高人们对传统建筑的重视,如何提高传统民居木构建筑技艺的保护和延续意识,成为桂中北地区侗族木构建筑技艺传承与发展的首要问题。当然侗族木构建筑技艺本身属于原生态技术范畴,较低的建造技术和工艺特点使其在具备平和、内敛、淳朴美学特征的同时也具备了传统木构建筑自身的缺陷,如木构建筑的木质隔墙和楼板隔音效果不佳,使其缺乏现代生活所必需的私密性;木材本身防火性能差,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木构建筑防水渗透性能差,造成木构建筑的卫生间设置只能安置于底层空间。这些存在的问题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基本愿望是相悖的,需要专业人士在不断的试验和摸索中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和途径。另一方面,现代文明的冲击使桂中北地区村寨出现了许多混泥土的“方盒子”混杂其中,严重破坏少数民族地区村寨木构建筑的整体观,危害当地人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在考察中我们甚至还看到某些村寨的标志性建筑——鼓楼的一旁并置了多层的混凝土“方盒子”,严重破坏了鼓楼及村寨建筑的边际线。同时现代木工机械的介入使木构建筑的表皮肌理过于光滑、工整,显得过于功利性,缺乏传统木构建筑所具有的原生态手工技术的肌理和技术美学特征。
  二 侗族民居木构建筑技艺再造的思路与方法
  大面积遭受各种因素破坏的少数民族地区村寨和吊脚楼木构建筑,实质上就是文化趋于同质化的直观反映,也可以说是强势文化简单套比的结果。近年来,年轻的村民外出打工,开了眼界,对家乡木构建筑民居的舒适性产生了怀疑,增长了见识的村民们希望过上舒适的生活,希望家乡的木构建筑有新的变化。因此,他们在修建新房屋的时候使用与城市建筑一样的混凝土砌体材料,造成了混凝土“方盒子”在少数民族村寨中随处可见的现象。与此相反地,现代游客来到民族村寨观光,他们希望在远离城市的边缘能回归自然,能触摸到“原生态”的田原生活,因此少数民族村寨建设要在静态的“标本式原生态”和动态的“进化式原生态”这一矛盾中找到平衡,才是解决民族村寨诸多问题的关键,这也使木构建筑技艺的再造成为一件充满挑战性的工作。首先,我们应该明确地认识到,任何人都有向往和享受高质生活的权利,任何企图使他人停滞发展,固定自封的非分要求都是不合适宜的和一厢情愿的,因为它违反了人性的要求;其次,还要看到民族地区木构建筑文化的发展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因此现代科学技术、现代思维方式融入地区村寨建设的现象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木构建筑再造的三重内涵:给予新的生命;机体的一部分在损坏、脱落或截除后重新生长;重新创建。第一层意思是对现有破败的、已不能使用的木构建筑予以功能上的重新利用,相当于复活的意思。第二层意思是指对正在使用的木构建筑自身的缺陷进行改造,使之符合现代生活的需要。第三层意思是利用原有的结构方式或材料方式重新创建具有时代特点的木构建筑形式。因此,桂中北地区侗族民居木构建筑的再造方法应采取不同针对性思路,但是不论采取何种方法,都要保持民族村寨木构建筑艺技的完整性和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 陈年老屋的保护和延续
  上百年的历史老屋,见证了少数民族发展的过程,对其再造可分为修复和保留性重建两种思路:前一种类型是原样的修复,把木构建筑中腐烂的木结构部分用新的木料重新代替,进行木构建筑局部的结构复原,并做好全屋的防潮、防腐处理,延续百年老屋的生命。这类修复的老屋可以作为标本式的博物馆陈列;后一种类型是针对那些破败不堪、无法住人的旧建筑,可以保留其原有材料用于重新构建的木架构上,进行旧料再利用,不仅节约材料,其斑驳的木纹肌理,给人以视觉的美感,也使新建筑与原有建筑、新建筑与周边环境统一起来,不至于破坏村寨环境的历史韵味。
  2 中生代建筑的结构再造
  对于正在使用的中生代木构建筑,因功能需要的原因,可以进行局部的结构再造,例如,厨房、卫生间等需做防火、防水处理的区域,可以在木构建筑一侧用砖块砌筑,这样只需做局部的房基即可。这类砖木混合结构的做法可以有效校正木构建筑易产生的房屋倾斜问题,保留了侗族吊脚楼木构建筑基本特点,有利于民族村寨旅游规划所需的整体观和地域性文化的单纯性,在提高少数民族人民生活质量的同时,保证地区旅游经济发展的稳步提高。另一方面,大量游客的涌入,使得当地居民纷纷改造自家的建筑功能,以迎合现代游客的居住需要,这就使得吊脚楼民居木构建筑的功能向客栈和小型酒店的模式转换,这一由于旅游业需求再造的空间形式必然具有现代文明的特征、除了前边提到的厨房和卫生间存在的问题外,传统的吊脚楼木构建筑还存在生活噪音大、生活隐私得不到保障的问题,这需要在传统的建筑构造及工艺上融入一些现代的因素,例如,用中间填充吸音材料的双层实木板做隔墙或建筑楼板,替代单层的木隔墙和楼板结构,有效地降低相邻的左右客房和上下客房之间的相互干扰,增加传统木构建筑居住的舒适度。此外,利用吊脚楼木构建筑的出挑结构在客房的对应平面上作观光平台或露台餐饮区的功能设置,并适当地辅之以采光较好的棚架或太阳伞遮风、挡雨,让游客在建筑平台上欣赏当地的自然风光、享受惬意的乡间生活。增加了这一新型空间形式的木构建筑不仅传承了传统建筑文化的历史,还满足了现代旅游的生活需要,合理地延续了传统木构建筑的地域性特点,反映出建筑这一动态文化的时代性,这也正是吊脚楼木构建筑再造的价值所在。   3 新生代建筑的传承与发展
  新建的木构建筑内部空间除了按现代生活需求进行功能分区以及在结构处理中融入现代科技外,其外表还要突显木制手工艺的技术美学特征,以避免完全机械化生产而造成的外部表皮过于工整的缺陷。新建筑旧材料的再造模式,前边已有所论述,新核旧貌的建筑形式可以使新建筑在旧村寨中不突兀,其沧桑的外表承载了少数民族地区传统木构建筑文化的历史。对于之前没有按旅游区整体规划建造的砖墙民居建筑,要用木板对其外部表皮进行包裹,甚至局部进行吊脚楼木构建筑结构的真实还原,利用局部结构的再造和外部表皮的包裹使原先突兀的红砖建筑对生态村落造成的影响最小化。这样一来顺应了当地少数民族村民提高生活质量的愿望,同时还有效地保护了传统村寨的生态环境,保护了民族村寨旅游经济的生态链,有利于地域性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三 侗族民居木构建筑技艺再造的价值
  1 美学价值
  侗族传统民居木构建筑的再造不仅传承了“自然、平和、内敛”的传统美学观念,还体现了当地人全面考虑传统木构建筑经济性、实用性、艺术性特点的系统化因素,体现了木构建筑应有的技术美学特征,体现出传统木构建筑建造过程中的劳动美。通过这些美的观念和美的因素我们领略到当地人崇尚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天人合一”愿望,领略到“一家建房,全村帮忙”的互助精神和齐心协力建设家园的高尚品格以及在建设中不断使审美理想与“真、善、美”统一起来的精神境界。这种蕴含着传统文化色彩的形式美感在今天趋同化发展中彰显出特有的价值,侗族村寨的传统木构建筑技艺具有浓郁的地域特征,其作为民族地区优秀历史文化成果,体现出地域环境发展的适应性特点,包括了自然环境的适应性特点和人文环境的适应性特点,其“依山取势”的立面形态高逸、灵活,其层层挑叠“占天不占地”空间形式实用美观,其柱身及墙面的手工艺特点符合了技术美学的要求,经过长时间的熏陶,显现出斑斑驳驳的陈年肌理,散发出朴实、内敛和迷人的气息。
  2 民族文化价值
  桂中北侗族民居木构建筑技术是极具特色的地方文化艺术形式,之所以能吸引大量的游客就在于其地域性特点的张力,这一民族历史文化形态是经过长时间的积淀形成的,它传承了千百年来桂中北少数民族文化传统,是民族村寨发展的灵魂,这些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在当今钢筋混凝土“方盒子”建筑体系的海洋中独树一帜,唤醒人们的民族情怀和自尊、自强、自信的精神信念,随着侗族民居木构建筑技艺的再造与发展,这些传统的木构建筑文化融入了现代使用功能之后,不仅适应了现代生活方式的要求,也适应了当代人们的思维特点,给人们了解过去,给后人了解现在提供直接的依据,“朴质而不粗糙”、“简约而不简单”的时代特征与少数民族文化的和谐统一,是木构建筑技艺再造的立足点。
  3 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桂中北地区是广西少数民族文化沉淀较为丰富的地区,民族文化形式的再造能有效排解都市人的精神压力,把他们从喧嚣的都市吸引到乡间村寨中,享受自然、阳光,参观民风、民俗,感受侗族传统木构建筑技艺的魅力,感受高情感的人文关怀,这些物质和非物质文化成果在今天文化大一统的国际背景下弥足珍贵,文化差异的存在使之具有巨大的社会经济价值,给以亚热带自然风情和人文历史为主线的地区旅游业带来无限商机,给当地人提供了就业机会以及稳定而持续的经济收入,有利于当地社会长治久安、和谐发展局面的形成提供有力的保障。侗族民居木构建筑技艺借助于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平台,其再生定位可以提升至“国际级”民族时尚高度,基于这样的定位,侗族民居木构建筑技艺就可以在交流中向世人展现中华民族文化的精深与博大。
  四 结语
  桂中北侗族民居木构建筑文化的发展应多角度、多方向进行思考,从物性功能的角度考虑,它是功能性的空间形式,但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对其的再造无疑是不可避免的,这也是造成其变更的内核和外因。因此,一定要从顺应自然的立场、从人性化的立场、从文化传承的立场去考虑其再造的可能性,侗族传统民居木构建筑技艺及其体系的形成是在实际生活中应对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其低能耗、无污染、可循环利用等运作方式对于生态环境的建立无疑起积极的推动作用。桂中北侗族民居木构建筑技艺的再造只能是根置于地域性建筑环境,以现代思维方式和行为特点为准则的再造,其经验的总结和推广是促成建筑多元化发展的根本保证。
  参考文献:
  [1] 何镜堂:《基于“两观三性”的建筑创作理论与实践》,《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第10期。
  [2] 何镜堂、郭卫宏、海佳:《植根地域 淬炼文化 彰显时代——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文化建筑的创作理念》,《南方建筑》,2012年第3期。
  作者简介:韦自力,男,1968—,广西柳州人,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艺术设计,工作单位:广西艺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
其他文献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果蔬预冷保鲜微型冷库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Pre-coolin
期刊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而中国古典园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国的造园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周文王时期就有了营造宫苑的活动,汉武帝时期在皇宫
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但与人息息相关的居住生活环境却不容乐观,装饰材料的滥用,造成室内空间的污染。本文通过分析生活中常规装饰材料的特质,总结出一些“
学生写作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语文成绩的好坏。学生作文是老师与学生都感到头痛的问题,老师面对学生作文,往往把题目交给学生写就行了,至于学生怎么写?老师一片茫然。学生
2000年 ,电脑自动化滴灌工程将在新疆兵团芳草湖四场五连落成。近年来 ,芳草湖农场四分场逐年加大科技投入的力度 ,以市场为导向 ,以科技为龙头 ,发展精准农业 ,经济效益年年增长
数据来源:本刊采集、计算目前,我国的垃圾处理多采用卫生填埋甚至简易填埋的方式,占用上万亩土地;并且虫蝇乱飞,污水四溢,臭气熏天,严重地污染环境。因此,进行垃圾分类收集可
3月15日一大早 ,衡阳县渣江镇东湖町里机声隆隆 ,打破了春日清晨的宁静 ,洲上村农机作业服务队开动10多台耕整机正为农民翻犁板田。据在田边督查的县农机局局长方荣廷介绍 ,今年县
摘 要:企业并购是企业兼并和收购的简称,是企业加强资源整合、实施发展战略、提高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是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发展质量和综合效益的有效途径。企业并购活动是复杂的投资活动,有效控制财务风险关系到企业并购的成败。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是指并购决策和并购实施过程中交易价格、融资方案、价款支付等引起的企业财务状况恶化和财务成果损失的可能性。科学的财务风险管控机制将有效防范与控制企业并购的风险
东汉时期中国进入了中古时期的民族格局大变动时期,在哲学上也存在着古文经学和今文经学之争。为了稳定思想,东汉政权极力调和以通融于各家学说,于汉章帝时会诸儒于白虎观讲
语文教学只落实在读、写上,对于听、说能力的培养却不作过多的关注。语文教师就要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向,加强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为学生铺设一条通向社会的成功之路。 Langu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