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看公务员热

来源 :百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gkonglangl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来公众纷纷指出公务员考试成了“中国第一考”,国家公务员网上显示,2007年国家公务员录取仅1.3万人,报考人数却达53万人,报考录取比例约为41:1。为何成千上万的大学生争过公务员报考这“独木桥”?个中折射的原因也不言而明:千方百计踏入“政治道路”,当上吃皇粮、拿固定工资的公务员,而且有机会升迁这长那官。
  诚然,在一个社会,升官高就也不见得是一件坏事。“权为民所用”确能为社会作出贡献。但把“升官”视作人生唯一选择,不择手段去升官就值得商榷。
  
  公务员报考热已非一日,而且呈现出越来越热的景象。尽管不断有舆论对此泼冷水,并直指精英人才过度聚集于政府部门,对中国市场经济发展、人才多元化分布乃至社会风气导向,都存在诸多不利因素,但依然抵挡不住公务员报考的热浪。
  尽管公务员报考越来越有“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架势,百里挑一的笔试、面试等层层选拔,似乎也能让最后进入公务员队伍的人具备“两高”(高学历、高素质)。
  如此严格的考核体系,似乎也印证了优胜劣汰的道理。但事实是否如此呢?我总担心,公务员报考热背后存在着隐忧。
  
  造成相当一部分本应符合条件的群体被阻挡在外
  
  公务员报考热埋下了伏笔。这倒不是说公务员在选拔过程中存在多少猫腻。应当承认,随着公务员报考机制面向全社会公开招录,不符合学历、年龄等“硬杠杠”就迈不过门槛,以及笔试和面试在内的综合考评,都让公务员报考存在人为作弊乃至操纵的空间越来越小。但是,公务员报考依然存在学历(比如对“五大生”的排他性门槛)歧视、户籍歧视(某些国家职能部门排斥非北京户籍考生)乃至身高、性别等歧视,甚至前两年对乙肝病毒携带者的歧视。这些名目不一的歧视,造成相当一部分本应符合条件的群体被阻挡在外,剥夺了其就业机会,造成社会不公,也是对民众权利和法律权威某种程度的蔑视。因为它造成了选拔面狭窄、人才来源渠道单一、参与者无法获得起点公平。
  更大隐忧在于公务员报考的冷热不均。正如报道指出,一些热门职位考生趋之若骛,那么相应的“冷门职位”则门庭冷落。可是,这些“冷门职务”往往是政府与民众最需要的基层实干型岗位,比如某些乡镇公务员岗位、技术型岗位、一线服务岗位等。而恰恰是这些岗位,可能工作强度大,收入低、考核更为严格,考生出于“经济人理性”回避这些岗位,就会造成政府与民众越需要的公共服务型人才越难找的局面。
  目前的公务员选拔有点像高考制度,“难进更难出”。尽管我国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开始“能进能出”的公务员选拔淘汰流动机制试水,但实际效果并不容乐观。比较一下每年公务员被淘汰所占总数比例,以及新招录公务员所占总数比例,就可以看出,之所以某些政府部门存在冗员过多、运行绩效不高现象,就在于始终无法确立以科学、量化的绩效考核机制、公开透明的人才升降机制、对不合格人员的硬性淘汰机制,再加上所谓“临时人员”替代公务员干活现象,以及复杂的、受到权力干扰的层级选拔体系,容易让一些真正的人才无法脱颖而出,造成人浮于事、不思进取风气。
  
  年薪20万女白领考公务员值不值
  
  近日,南京地区和报考条件较低的职位出现了拥堵的现象,甚至有年薪20万的女性白领报名,原因是其认为公务员职业比企业岗位更加稳定。
  在美国,保尔森放弃高盛的高薪职位当财长,著名影星施瓦辛格放弃赚钱的演艺事业,当上了加州州长,这说明,在中外各国放弃“钱途”奔“仕途”,并非个别现象。对南京这名年薪20万的白领来说,只要真的能够在公务员的职位上发挥所长,干出名堂,暂时放弃眼前的高薪职位也没什么。公务员掌握着公权力,担负着为民众服务的职责,原本就需要那些有本事、高素质的人才来担任,为国家和民众提供更高质量的公共服务。
  然而,问题在于,白领放弃眼前的高薪去报考公务员,纵然能够成功,就一定能够“干出名堂”吗?
  事实上,公务机关并非对所有人才都是成长的沃土,恰恰相反,对某些不能适应的人来说,公务员反而是一份苦差事。重庆市部分专家曾经采用国际通用的SCL-90测评法,对几个市级机构进行调查后得出结论:30%的公务员心理表现为敌对情绪,对环境不认可,经常牢骚满腹;相当多的男性公务员选择了“我经常想到要哭”!
  还有调查显示,江苏省50.3%的青年公务员经常感到压力,还有31.2%感觉太累,1.6%有时甚至会想到自杀。有资料显示,国家公务员中54.88%的公务员工作倦怠,工作倦怠指数居各行业之首,65%的公务员感觉人际关系压力大。另有调查发现,公务员的孤独感和不安全感比一般群体强烈。“唯唯诺诺,兢兢业业”,这是一名普通公务员形容自己的工作状态。而对于“官场潜规则”带来的危害,不少公务员扼腕叹息,“能做公务员的大多是社会精英,可惜很多人的智慧都被消磨在所谓的‘潜规则’中,无所作为。”
  这说明,许多人纵然能够进入公务员队伍,却不一定能够“人尽其才”,相反有被埋没的可能。公务员晋升空间有限,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竞争同样惨烈。这名白领在企业能够拿到20多万的年薪,可见是个难得的经济人才,但是,进入公务员队伍之后,还能如此将自己的才干尽情地发挥出来吗?而照她自己的说法,自己之所以放弃高薪去考公务员,不过是因为贪图公务员工作的稳定。照这样说,她一旦成为公务员,就很有可能从“人才”变成“庸才”。
  事实上,这折射出一个问题,那就是当前的公务员热,并不一定能带来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公务员热可以把20万年薪的人才吸引进来,但引进来之后,却不是让他们尽情发挥才干“为人民服务”,而不过是给他们提供一个相对稳定、安逸的环境,让他们拿着纳税人的钱过安稳日子。这对于企业来说意味着人才的流失和效益的下降,对于政府部门来说也意味着行政效率和效益的低下,对于社会来说是一种非理性的人力资源流动,对于经济社会和国家的长远发展来说未必有利。
  如何确保公务员队伍成为真正能为百姓服务的队伍,还需要我们进一步认真思考。
  
  公务员招考强调“基层经验”的积极效应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和新浪网新闻中心联合开展了一项调查,84.3%的人表示公务员确实应有基层经验,认为这有助于他们了解国情,更好履职。记者注意到,在今年国家公务员公开招考的全部13797个岗位中,要求有地市以下基层经验的占14.6%,中央机关的岗位中要求基层经验的更是达到了三分之一以上。
  根据国家人事部门规定,副省级以上机关在新录用公务员过程中要保证至少有三分之一有过两年以上的基层工作经历。从近年来各地的实际看,新录用公务员的基层工作经验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已经成为一项重要指标,并被人事等部门反复强调。
  注重“基层经验”的考核,至少可以释放几个方面的积极效应。首先是有助于公务员素质的提高。不可否认,“大学毕业时心比天高,到了基层才发现自己也是什么都不会”的公务员不在少数。虽然一些新招录的公务员在学历、理论上具有良好素质,但在对社情民意的了解、处理复杂社会矛盾的能力,以及在与百姓沟通的能力上都多有欠缺。人事部门总结后认为,那些从校门直接进入机关的干部增多,是导致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
  从用人单位反馈来的信息也表明,用人单位也喜欢录用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人员。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各种热点、难点问题层出不穷,政府部门面临着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重任。因此,各个部门对公务员的要求也不再仅仅是能跑跑腿、干一些杂事就行,而是要求公务员要具有调研能力,能够独当一面,面对具体工作,能够提出问题、分析成因、提出想法和改进措施,供领导决策。
  其次有利于选拔优秀的人才充实公务员队伍。过去公务员选拔以学历为主,甚至把学历、专业当成唯一重要的标准,而那些有丰富基层工作经验的人才,却很难被纳入公务员选拔的视野。现在许多地方鼓励机关干部走出机关,搏击商海,那么反过来,将具备丰富基层工作经验的企业、社会人才选拔进入公务员队伍,也是“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应有之义。
  第三是有利于转变大学生的就业观念,缓解就业难题。近年来,“基层”已成为大学生就业的一个关键词。在10月25日教育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王旭明说,今年到基层就业的人数稳步增加,有58万名大学生到县和县以下单位就业,占已就业毕业生的16.6%。公务员考试对基层经验的要求,无疑对大学生的就业观念起到了引导和矫正的作用,大学生或将不再“闻基层而色变”。
  国外公务员招录尽管政策不一,但强调相关工作经验,重视业务培训,却是许多国家公务员招录的共同特征。在美国,当公务员并不需要专门考试,大学文凭也不是必需的。如果申请人拥有相当的工作经验或其他资历,也能被视为符合标准。
  不了解下情,轻则无法成为一名合格的公务员,重则制定的政策、出台的文件会脱离现实,造成巨大的行政资源浪费。因此在公务员招录过程中,“基层经验”理应被特别重视和强调,并成为公务员制度改革的一个选项。
  要消除公务员报考热背后的隐忧,政府须修正以往公务员报考选拔条件、对“冷门岗位”进行政策扶持与财政倾斜,乃至可规定公务员必须轮岗到一些基层、服务岗位。政府还应建立公平、开放的内部人才选拔体系,强化监督举措,防止一把手说了算等利益寻租现象、跑官要官等腐败现象,让有能力的人尽其才。
  最关键的,恐怕还是深化政府体制改革,建立“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法治服务型政府,给予民众更大的监督权,由民众来考核政府服务水平,对所有公务员(包括领导在内,而不只是一些基层公务员)进行一票否决制。如此,才能建立高效、科学的公务员选拔机制。
其他文献
agro 牧剧交错群落为耕作作为保留的陆地资源的主要分发区域被认出了。因此,澄清这个假设,以及 concerting 陆地开垦和生态的恢复,是重要的在 agro 牧剧交错群落保证食物安全和
2009年10月19~20日,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摩擦学分会主办,清华大学摩擦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承办的第九届全国摩擦学大会暨庆祝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摩擦学分会成立30周年庆典在北京友谊宾
去年11月9日晚,在柴可夫斯基交响乐团的激扬乐声中,中国“俄罗斯年”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缓缓落下帷幕。今年,俄罗斯将迎来“中国年”。中俄关系近年来的迅速发展,带动了中俄双向合作和交流,更推动了中俄经济文化诸领域的合作走向深入。    俄“中国学”已达鼎盛    20世纪80年代后期,俄研究中国的机构只有12家,如今则超过了50家。短短几年,俄罗斯就出现了30多个新的研究中国的组织和机构。中国学在俄罗斯
对芳香化合物降解重要中间体的苯甲酸在厌氧条件下的降解途径及机理。指出了降解过程中每一步骤所涉及的酶及其相关基因。并对其中关键的辅酶进行了的阐述
“名称换一换,公立变私立。学生是银行,要多少给多少,不给你就别来把学上,为了孩子的明天。卖了牛羊再卖粮,家长泪汪汪!”在记者接到有关投诉到河南省郏县采访时,一位经常在社火灯
“国富则藏宝于国,国弱则藏宝于民”,文物国宝的去留,也跟国力的强盛、国家文物保护技术水平、国民素质、民族情感息息相关。      昭陵是唐太宗李世民和文德皇后的合葬墓,位于陕西省礼泉县。墓旁祭殿两侧有庑廊,“昭陵六骏”石刻就列置其中。“昭陵六骏”是中国古代历史上著名的石刻艺术精品,但六骏中的“颯露紫”和“拳毛騧”,于1914年被盗卖到美国,现存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考古与人类学博物馆,其余四幅真品则在
以淮南市为例,探讨了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进行城市大气环境质量评价的分析方法。利用GIS的空间数据管理、分析和图形显示、输出功能,对大气环境进行因素复合分析,建立了基于
从前有两个年轻人,一个叫小山,一个叫小水,他们住在同一村庄,是最要好的朋友。由于居住在偏远的乡村谋生不易,他们就相约到远地去做生意,于是同时把田地变卖,带着所有的财产和驴子远
综述了植物整治技术的一般原理和研究现状,介绍了藻类植物、草本植物、木本植物在重金属废水治理中的应用.
鹿瓜多肽注射液(松梅乐)含有骨诱导多肽类生物因子,可有效促进机体内的骨形成和吸收的骨源性生长因子的合成,有消肿止痛、促进骨质修复愈合的作用。临床上主要治疗风湿、类风湿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