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学历史教学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mtt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自主学习、合作式学习、探究性学习正日益成为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但是,在常规的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我们不少老师在运用创新教学模式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找到这些问题的症结所在,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是我们初中历史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必须着重解决的问题,否则,创新教育只是流于形式,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关键词: 历史课堂教学;问题;对策
  历史课程在素质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初中历史教学现状却令人堪忧,笔者通过亲身经历,把初中历史教学现状及解决对策记录下来,以期与各位同仁探讨、商榷。
  一、初中历史教学现状
  1.历史教学脱离学生的生活世界
  长期的历史学习中学生为了应付考试,将历史学科简单地认为是记忆的学科,缺乏深入的思考,学生不能“温故而知新”,不能以史为鉴,不能读史明志,不能用历史知识指导自己的生活,脱离了现实的社会基础,历史教学成为空洞的说教。当学生遇到社会生活问题,需要历史学科知识分析的时候就不知所措。
  2.历史教学目标过分强调课程的社会价值
  仅仅关注人的“社会性”,仅仅关注所培养的人能为社会做出多大的贡献。在无形中严重忽视和淡忘了课程在学生自我发展方面所固有的重要价值。这与教育“关注生命发展”的本质追求相差甚远。
  传统教学中,历史教学强调课程体系,教学用书、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评估都是天下一统,按照传统模式培养出的人才几乎千篇一律,有个性或特长鲜明的学生早被传统的教学模式所淘退。
  3.历史课堂教学模式过于陈旧,教学方式单一
  “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这种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通过讲授能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可以较為系统地获取、接受书本上的知识,充分体现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但其弊端也相当明显,就是严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的是“以教师的教授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在教学实践中往往容易形成“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教学方法只以讲授为主,知识传授倒是很系统,但整个课堂教学过程极易形成教师“一言堂”的局面。
  二、对策分析
  1.加强历史教育的理论宣传
  中华民族要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不能忽视历史教育。首先,历史教育与实现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密不可分的。社会发展离不开总结经验,总结经验得力于认识历史,认识历史得力于了解历史真相,这正是历史教育的任务。要实现现代化,必须两个文明一起抓,共同发展。而历史感、历史知识、历史智慧是精神文明非常重要的部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遗产全在历史范围之内。但现在我们对此做的工作很不够,适应不了现代化的要求,所以要加强历史教育。其次,培育民族精神必须藉由历史教育。历史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铸造民族精神,培育国民意识。爱国主义的核心是对民族历史文化的认同,而要培养国民对历史文化的认同感,就必须藉由历史教育。再次,综合国力的竞争也与历史教育有关。我国对综合国力的认识有一个历史过程。开始将综合国力定位于经济的竞争,接着是把国防力量也作为其中的一部分,后来又提出科学技术也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2.讨论或合作学习要注重实质,真正发挥全体学生的主体作用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应该是学生主宰的课堂,新课改要求教师以学生为主体,打破教师“一言堂”的格局,将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但是,不是只要采用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己讨论、自己表演,就能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权。要使所有的学生都真正参与到讨论或合作学习当中来,教师不能只重视形式,需要讨论或合作的环节必须考虑到学生的参与率,而不是少数优等生代表集体智慧的讨论或合作。
  3.教有生命的历史
  长期以来,我们的历史教学过于注重书本知识,多数是在灌输僵死的历史知识,对学生进行机械的强化训练。这样的课堂与学生的生活世界是完全割裂开来的。历史是有思想、有情感、有生活的学科。体现在课堂教学里,就是我们的历史教学应充盈着多姿多彩的生活化特点,应使人能够从中充分感受到强劲跃动着的生命脉搏和浓郁的人文气息。
  因此,历史教学应以鲜活的生命个体——学生为中心,传授包含着精神、文化、智慧与情感等丰富的生命意蕴的历史知识。其次,在历史课堂里应有生命的互动与智慧的碰撞,有生命激情与灵性飞扬。“历史之为历史,在于其留给人有血有肉的回忆”。学生最崇尚最向往的是主体参与、充盈着生活气息、富有浓厚的情感色彩的活动体验式历史教学。再次,“读史使人明智”。历史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是教学生从历史中“学会思想”,生成智慧,生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总之,新课程理念下的历史课堂教学必须真正落实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既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这样才能实现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才能真正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益。
  (作者单位:江西省吉安市永新县永安中学 343400)
其他文献
摘要: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但近年来有人单位对中职毕业生的质量多有看法,主要集中在学生的道德水平上,究其原因,是因为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工作没有很好地做德育为先,素质为重,缺乏有效性。为适应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需要,有必要利用语文学科独特的优势,加强语文教学德育渗透的有效性研究。  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对德育教育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进行研究并提出有效的方法
摘要:国际中学生地理奥赛旨在激发中学生对地理和环境研究的兴趣,促进中学生之间在地理知识、技能和兴趣上的提升,增进不同国家地区之间中学生的交流与沟通。本文着重介绍了本次大赛的基本概况、试题特点、活动组织以及组织特色,充分体现出鼓励世界各地青年人交流、了解当地自然环境与人文特点的奥赛宗旨。  关键词:国际中学生; 地理; 奥林匹克竞赛  第13届国际中学生地理奥赛2016年8月16~ 21日在北京举行
摘要: “启发-探究”式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不断能够锻炼学生基础知识及技能,同时也能够积极引导学生在问题模式下主动思考,积极探究。本文则对“启发-探究”式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展开探讨。  关键词: 启发探究模式;高中化学;实验教学  高中开展化学实验课主要是为了实现学生在实践中更好的运用理论知识,因为我们所学的知识最终都是为了能够在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进行熟练和有效
摘要: 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对高考文言文的阅读确实存有困难,但如果方法运用得当,未尝不可事半功倍。本文就从古代传记文的写法、正确的阅读观、技巧、解题思路和知识储备等方面对高三文言文复习做一个综合性的总结。  关键词: 古代传记文的写法;正确阅读观;解题思路;知识积累  对于绝大多数考生而言,对于文言文的学习费工费时却成效不大,但相应的题目讲解后,感觉如此简单。这一考点在高考中占到了19分之多,所以
摘要: 在新教育形式下,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教育改革中必然的历程。当前教育改革的关键在于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创造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本文以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实验教学作为叙述方向,开展一些浅薄的论述。  关键词: 农村;中学化学;新课程;实验教学;有效性  化学实验教学主要包括两个内容:一是教师做演示实验,教师需为学生讲解实验
摘要: 立足于语文高考,浅谈古代文化常识的复习策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和文化素养,提高高考中古代文化常识考查题的率。  关键词: 高效复习 ;古代文化常识  中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影响深远。当前,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呼声越来越高,掌握一些基础性的古代文化常识,是亲近传统文化,窥探传统文化奥妙的有效途径,也是对学生语文素养、文化素养的必然要求,彰显了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下的意义。重要文化
历史具有错综复杂“一去不返”的特点,受少数民族学生知识储备、文化底蕴、汉语水平等放年的制约与限制,知识历史这门学科对于少数民族学生来说更加的抽象,难以理解.教师要使
期刊
摘要: 当前,面对课程标准和新的课程理念,该如何备好小学生数学课呢,提高教学有效性呢?要使新课程的理念真正落实到每节课堂教学中,是每一位教师面临的新课题。我通过自身对新课程的学习领会其精神,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备课。  关键词: 教学质量;理念  一、要树立新的课程理念  理念是什么?理念就是教学指导思想,先进的课程理念都来自于成功的教学实践。理念指导实践,实践孕育理念。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
摘要: 成功的细节给人以启迪,失败的细节给人以借鉴。我们要在教学实践中反思、交流教学细节,在教学效果中体验、感悟教学细节。总结成功的经验,汲取失败的教训,让我们的教学智慧在新一轮的实践中得到提高和升华,通过积少成多,集腋成裘,建立“细节优势”,铺就专业成长之路。同时我们还应该注入理论,搭建平台,构建团队,协力攻关,突破“细节难点”,共享教学智慧。  关键词: 细节;教学;重要性  引言:在教学过程
摘要: 写作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学生识字写字、用词造句、选材构思、思维逻辑等的综合训练。因此,它最能集中地反映出学生的语文水平。可以说,写作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整个小学语文教学。可是纵观我们的语文教学,写作一直是老师头疼的大事,尽管花费了大力气,然而总是不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关键词: 语文教学;小学语文;写作教学  一、要教会学生观察生活,感受生活  “艺术源于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