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着学生思维更深处发问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lq02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低效提问、无效提问的现象并不少见,这其中大多数是教师自身发问思考深入度和精准度把握方面的原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精准设计提问内容,合理把握提问难易度,准确把握提问时机,从而带领学生走向思维的更深处,有效地提高课堂提问的效率。
  一、提问要用语清晰,表达准确
  这是实现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基础。教育心理学认为,学生的认知能力是进行学习的基础,而小学生的认知水平还处于起步发展的阶段,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设计好提问用语。
  学生对教师的提问作出回答,实际是一个很复杂的获取、加工和运用信息的过程。学生能不能对教师的提问进行有效思考的前提,是他是否明白问话的意思。课堂上,教师的语言应尽量少用脱离儿童实际和当堂语言环境的词语,尽量避免让学生遭遇不理解的尴尬。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导课中出现了这样的一个片段——
  师:同学们,你们好!很高兴又能和大家一起探讨有趣的数学问题了!那么,今天聪聪将带我们去什么地方探讨怎样的数学问题呢?
  师:仔细观察,找一找图中有哪些学过的几何图形。
  师:好,下面谁来说一说你找到了哪些学过的图形?
  一连三个问题,大部分学生面面相觑,只有一两个学生犹犹豫豫地举起了手。可见,教者犯了提问用语的大忌,第一句问句无需问,无从回答;第二句没有考虑到学生的语言理解实际。他们其实不了解“几何”一词的含义,进而不理解这句问话的意思;只有第三句才可回答。如果将问题直接改成“请观察投影图,其中有哪些学过的图形”,也许就能引导出快速正确的回答来了。
  二、提问要难易适当,面向全体
  提问的有效性考查体现在问题抛出后,有多少学生能深入思考并给出合适解答。企图通过过难的问题来诘难学生,激发思维的活跃性,那是不恰当的。其实课堂不是竞赛场,不是为了筛选少数尖子,而是为了促进全体发展。如果提问后只有个别学生能解答,那么只能说明这种提问是选拔,脱离了学生的实际。因此,提问一定要立足于学生的整体水平,兼顾到班集体学习困难的弱势群体。提问的难易要适当,同时要留给学生探索的空间,使得绝大多数学生都会思考、能回答,难度过大或过小,提问的效度都会降低。以下教学片段可说明问题。
  比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
  师:你们知道两个花坛哪个面积大吗?(图略)
  师:那么,谁的想法正确呢?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好吗?
  师:我们把这两个花坛画到纸上,用数方格的方法数数看。这里每个方格表示1平方米,不满1格都按半格计算。数一数,它们的面积各是多少。
  师:下面请同学们打开教科书第80页,先独立思考并数一数,然后再和同桌互相交流。
  师:好,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数的?
  师:哦,你们数的结果都是24平方米,说明……也就是……
  (一生举手,老师示意其发言)
  师:这个24平方米是怎么得到的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内容(出示课题)。
  师:请同学们继续观察这两个图形,完成课本第80页下方的表格。想一想,除了面积相等外,两个图形还有什么关系呢?
  这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引导学生从观察和动手点数中发现,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是源于长方形的长和宽,就分别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两个图形还有什么关系?”——一石激起千层浪,所有的学生都举手回答。在有问题情境的条件下,这样的问题难度不大,而且对小学生来说不是很抽象,实现了提问效度的大大提高。
  三、提问要选好时机,把握入口
  数学教学要结合课堂的进展及变化组织发问。一般情况下,要关注两方面:①学生在新问题与旧知识发生激烈冲突、意识中矛盾激化、思维囿于狭窄范围、受原先经验影响无法实现知识迁移而导致注意力不集中的时候,即为发问的时机;②发问时机应与教学需要和教学视角相吻合。如教学接触到教材的关键处、疑惑处、精要处、转折处时,即为发问的时机。
  如教学“平行线”时,笔者围绕教学目标设计了以下问题:①在学生在纸上任意画出两条直线后,提出:“你们能根据两条直线的关系把自己画出来的图形分成两类吗?”②稍作停顿,学生分类后引出平行线,教师接着又提出:“我们能用哪些方法来说明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③在多数学生确认平行线概念之后,教师又让学生思考:“生活中哪些地方有平行线?”教师较好地把握了提问的时机,紧紧围绕着这三个问题,组织了相应的活动,且保证每个环节的活动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能充分地探究和交流,促进了学生思维向纵深发展,实现了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总之,数学课堂提问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深入地思考问题,深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思维的客观规律,善于创设情境,运用好提问技巧,触动学生的思维,从而争取理想化的教学效果。
其他文献
期刊
1.山村晨一个位于山间的小村庄,偶有几声鸡鸣。尽管已天亮,但太阳还未完全升起,村庄被薄薄的雾气所笼罩。2.罗家厨房展一双粗糙的大手将鸡蛋打入一只碗口有破损的瓷碗,熟练地搅拌。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50页第10~11题及补充练习。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已有乘法知识的基础上,正确读写乘法算式,加深对乘法意义的认识,熟记乘
当学生从考场归来,我问及高考作文题肘,他们告诉我:今年是以“凤头、猪肚、豹尾”为话题,可以选取其中一个或两个展开。当时的第一反应,就是想起去年江苏卷的高考作文题:以“水的灵
近期,我到香港、澳门进行了为期四天的教育考察。这是一次探索之旅,更是一次成长之旅。从校长的办学理念到教师专业成长,从课程设置到环境营造,从课堂教学到国际交流,都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什么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什么是国际化的办学视野,什么是中西文化背景下的优质教育。  一、课程统整:教师的必备素质  印象:港澳的基础教育非常重视英语和计算机教学,他们的教育是名副其实的素质教育,每个教师都是统整课程的
从文学的殿堂一路走来,我们目睹了中国女性太多的爱情悲剧。杜十娘是冯梦龙笔下的一个社会底层的、受凌辱的形象。这个人物之所以在几百年之后仍能绽放出耀眼的光辉。正是因为
《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应“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发展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审美品位和审美能力,增强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形成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为此,我在力求创新课堂教学过程中深深体会到:在教学理念上应该坚持以学生为主体,采取“授之以渔”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导向上,应该注重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学会主动、探究的
学习语文.离不开阅读。但若不能把学生的阅读境界提高上去,那势必影响其阅读水平。
根据《辞海》,“花”读huā,义为。被子擅物的繁殖器官”:“华”读huā时,同“花”。我们知道,名词“花huā”与“华huā”。读音相同,语义相同,是古今字的关系,但“华huā”是源,“花
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必须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  1.要加强对学生祖国荣誉感的教育  我们要经常给学生讲我们国家的体育健儿为祖国争光的故事,组织他们收看相关的电视节目。当屏幕上出现我国国旗飘扬在领奖台上空时,教师要及时启发学生,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和为国家争光的愿望。每当这时,很多孩子都会非常激动,表示要向运动健儿们学习,长大了也要做名优秀运动员,为国争光。事实证明,有些体育健儿正是这样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