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上海市初中学生社会实践管理工作实施办法》(简称《实施办法》)出台。这是上海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配套上海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的重要规范性文件之一。
《实施办法》明确,初中学生社会实践主要评价内容为学生参加社会考察、公益劳动、职业体验、安全实训等综合实践活动的情况。文件规定,学生在初中阶段需完成社会考察136课时(平均每学期约两天半)、公益劳动80课时(平均每学期约一天半,一般每学年不少于20课时)、职业体验32课时(平均每学期半天,其中在本市职业院校的职业体验不少于16课时)、安全实训24课时(初中阶段共3天,一般在上海市级公共安全教育场馆的安全实训不少于8课时)。根据课程计划,可安排在每学年2周的社区服务社会实践课程中完成,时间可集中安排也可分散安排。社会考察、公益劳动、职业体验和安全实训可在整个初中阶段统筹安排。社会考察(含社会调查)可主要安排在六七年级,职业体验可主要安排在八九年级,学校可根据教学计划做适当调整。
《实施办法》对初中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记录方式作了规定。由学校集体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由学校记录在“上海市初中学生社会实践电子记录平台”,主要记录社会实践的类别、主题、时间、内容、基地/场所(项目)、课时、获奖情况、记录人等信息。每学年学校可以指导学生在“电子平台”上选择1—2条典型事例予以展开。相关录入内容在“电子平台”上公示无异议后,有效信息将定期导入“上海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管理系统”。学生个人参加的社会实践经历,由学校指导学生记录在“上海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纪实报告”中“自我介绍”部分。
《上海市初中学生社会实践管理工作实施办法》问答
1.为什么社会实践是初中学生的必修课?
社会实践是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体现知行结合、手脑并用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帮助学生增长知识见识,有助于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综合素质,有助于引导学生加强品德修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劳动精神,培养社会责任感。
根据规定,初中学生每学年不少于20天的社会实践活动时间,其中,课程计划内的“社区服务社会实践”课时每学年至少2周,属于学生必修课程。本《实施办法》主要规定记录的就是课程计划内2周的社会实践。
2.初中学生社会实践主要评价内容是什么?
根据教育部《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上海市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意见》和《上海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文件精神,初中学生社会实践主要评价内容为学生参加社会考察、公益劳动、职业体验、安全实训等综合实践活动的情况。
3.初中学生需要完成多少课时的社会实践?
初中学生社会实践是一门必修课。学生在初中阶段需完成社会考察136课时(平均每学期约两天半)、公益劳动80课时(平均每学期约一天半,一般每学年不少于20課时)、职业体验32课时(平均每学期半天,其中在本市职业院校的职业体验不少于16课时)、安全实训24课时(初中阶段共3天,一般在上海市级公共安全教育场馆的安全实训不少于8课时)。
4.怎么记录初中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信息?
学生参加学校集体组织的社会实践经历,由学校负责记录在“上海市初中学生社会实践电子记录平台”,主要记录内容为社会实践的类别、主题、时间、内容、基地/场所(项目)、课时、获奖情况、记录人等信息。每学年学校可以指导学生在“电子平台”上选择1—2条典型事例予以展开。相关录入内容在“电子平台”上进行7天公示。公示完成后无异议的有效信息将定期导入“上海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管理系统”(以下简称“信息管理系统”)。学生对自己或他人的信息如有异议,可向学校提出,由学校负责核实处理。
社会考察、公益劳动、职业体验、安全实训四类学生实践活动内容的划分是相对的,学校在具体记录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有所侧重,也可统筹兼顾、融合贯通。
学生个人参加的社会实践经历,可由学生记录在“上海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纪实报告”中“自我介绍”部分。
《实施办法》明确,初中学生社会实践主要评价内容为学生参加社会考察、公益劳动、职业体验、安全实训等综合实践活动的情况。文件规定,学生在初中阶段需完成社会考察136课时(平均每学期约两天半)、公益劳动80课时(平均每学期约一天半,一般每学年不少于20课时)、职业体验32课时(平均每学期半天,其中在本市职业院校的职业体验不少于16课时)、安全实训24课时(初中阶段共3天,一般在上海市级公共安全教育场馆的安全实训不少于8课时)。根据课程计划,可安排在每学年2周的社区服务社会实践课程中完成,时间可集中安排也可分散安排。社会考察、公益劳动、职业体验和安全实训可在整个初中阶段统筹安排。社会考察(含社会调查)可主要安排在六七年级,职业体验可主要安排在八九年级,学校可根据教学计划做适当调整。
《实施办法》对初中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记录方式作了规定。由学校集体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由学校记录在“上海市初中学生社会实践电子记录平台”,主要记录社会实践的类别、主题、时间、内容、基地/场所(项目)、课时、获奖情况、记录人等信息。每学年学校可以指导学生在“电子平台”上选择1—2条典型事例予以展开。相关录入内容在“电子平台”上公示无异议后,有效信息将定期导入“上海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管理系统”。学生个人参加的社会实践经历,由学校指导学生记录在“上海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纪实报告”中“自我介绍”部分。
《上海市初中学生社会实践管理工作实施办法》问答
1.为什么社会实践是初中学生的必修课?
社会实践是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体现知行结合、手脑并用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帮助学生增长知识见识,有助于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综合素质,有助于引导学生加强品德修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劳动精神,培养社会责任感。
根据规定,初中学生每学年不少于20天的社会实践活动时间,其中,课程计划内的“社区服务社会实践”课时每学年至少2周,属于学生必修课程。本《实施办法》主要规定记录的就是课程计划内2周的社会实践。
2.初中学生社会实践主要评价内容是什么?
根据教育部《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上海市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意见》和《上海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文件精神,初中学生社会实践主要评价内容为学生参加社会考察、公益劳动、职业体验、安全实训等综合实践活动的情况。
3.初中学生需要完成多少课时的社会实践?
初中学生社会实践是一门必修课。学生在初中阶段需完成社会考察136课时(平均每学期约两天半)、公益劳动80课时(平均每学期约一天半,一般每学年不少于20課时)、职业体验32课时(平均每学期半天,其中在本市职业院校的职业体验不少于16课时)、安全实训24课时(初中阶段共3天,一般在上海市级公共安全教育场馆的安全实训不少于8课时)。
4.怎么记录初中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信息?
学生参加学校集体组织的社会实践经历,由学校负责记录在“上海市初中学生社会实践电子记录平台”,主要记录内容为社会实践的类别、主题、时间、内容、基地/场所(项目)、课时、获奖情况、记录人等信息。每学年学校可以指导学生在“电子平台”上选择1—2条典型事例予以展开。相关录入内容在“电子平台”上进行7天公示。公示完成后无异议的有效信息将定期导入“上海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管理系统”(以下简称“信息管理系统”)。学生对自己或他人的信息如有异议,可向学校提出,由学校负责核实处理。
社会考察、公益劳动、职业体验、安全实训四类学生实践活动内容的划分是相对的,学校在具体记录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有所侧重,也可统筹兼顾、融合贯通。
学生个人参加的社会实践经历,可由学生记录在“上海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纪实报告”中“自我介绍”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