α-干扰素致甲状腺自身免疫机制的研究

来源 :中华内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ADERGY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阐明α-干扰素(IFN-α)致甲状腺自身免疫的机制,应用IFN-α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AITD)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体外培养系统,观察在不同浓度的IFN-α作用下,6例正常人和9例AITD患者的T细胞、T细胞亚群、B细胞、巨噬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的变化以及甲状腺自身抗体的产生,发现IFN-α对体外的T淋巴细胞呈普遍的抑制作用。这种抑制作用在抑制性T细胞(CD8/CD11b)亚群表现的尤为显著。IFN-α的这种抑制和刺激作用同样表现在AITD患者和正常对照组,不具有选择性。根据免疫系统T细胞亚群调节平衡学说,临床应用IFN-α诱致的甲状腺自身免疫作用可能与抑制性T细胞功能低下有关。IFN-α有刺激B细胞和巨噬细胞增生作用,而B细胞、巨噬细胞功能的亢进可能也是导致甲状腺自身免疫的原因之一。

其他文献
胰管结石引起反复上消化道大出血一例
期刊
第214例——活动时气短、反复晕厥、心律失常
期刊
胃左静脉(LGV)是门脉高压症时食管静脉曲张血液供应的主要来源。胃左静脉的离肝血流速度可代表食管静脉曲张的血流等级。为探讨胃左静脉血流动力学变化与食管静脉曲张发生、发展及转归的关系,我们对50名健康对照者和100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病人,应用复型脉冲多普勒流速计进行了B型超声显像检查,同时观察了其胃左静脉血流方向、血流速度以及口服葡萄糖前后胃左静脉的血流方向和流速变化。
期刊
本刊编委常委扩大会议于1996年2月9日在京召开,29位在京编委及专业编审组组长出席了会议,中华医学会副会长王镭、副秘书长韩晓明、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社长田翠华等领导同志到会并做了重要讲话。会议由本刊副总编辑贾博琦教授主持(总编辑罗慰慈教授因事缺席),编辑部主任武伯光编审就上一年度编辑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以及1996年编辑工作的初步安排作了汇报,随后进行了热烈讨论。
期刊
为了解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血浆胃动素水平对胆囊运动功能的影响,通过B超测定了17例正常人和22例CRF患者口服红霉素前后,胆囊运动功能的变化;并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两组空腹血浆胃动素。结果显示:CRF组空腹胆囊体积(FGVs)和剩余胆囊体积明显小于正常组(P均<0.01),但两组最大排空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口服红霉素后正常组FGVs和剩余胆囊体积均明显减少(P均<0.05),
为了解人肾上腺及其肿瘤组织中内皮素(ET)受体的分布及临床意义,用受体放射配体结合分析法(RBA),测定了正常肾上腺(6例)、醛固酮瘤(5例)、特发性肾上腺皮质增生(4例)及嗜铬细胞瘤(6例)组织的ET-1受体和受体结合特性。结果表明,在上述组织中虽都存在单一位点的高亲和力ET-1受体,但醛固酮瘤的受体数较正常肾上腺明显减少(P<0.01),而解离常数(Kd)值相同;嗜铬细胞瘤的受体数较正常肾上腺
自从Imbach等于本世纪80年代初首次将大剂量静脉输注免疫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IVIG)用于临床并成功地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以来,IVIG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手段,被广泛地用于免疫缺陷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细菌和病毒感染、血液病、格林巴利综合征、哮喘等多种疾病的治疗。而以治疗ITP、川崎病的疗效最为肯定。IVIG用于治疗风湿性疾病,国外已有
期刊
12例脱硝产碱菌木糖氧化亚种感染临床分析
期刊
为了研究大剂量巩固化疗对延长急性白血病患者无病生存期的疗效,用大剂量阿糖胞苷(HD-A)加柔红霉素(D)治疗缓解期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51例,阿糖胞苷1.3g/m2,静脉滴注2小时,每12小时1次,共10次。D45mg/m2,静脉注射,每日1次,共2日。结果:中位完全缓解期(CR)32个月(8.2~110),其中无病生存≥3年者21例(41.18%),≥2年者35例(68.63%),明显优于
第215例——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