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击疫情元宵节特别直播节目温暖有爱

来源 :北京广播电视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t_to_d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广播电视台各专业广播倾情参与、分工协作;
  节目从策划、制作到播出不到5天时间、出了12稿;
  现场采访加连线,全程实时互动,激发听众共情
  “今天是元宵佳节,此时此刻我们向为防控疫情做出努力的朋友们送上诚挚的祝福,同时更想利用空中电波为武汉加油,为所有逆行的英雄加油,为守护家园的爱和真心声援……”2月8日晚,“家国团圆,盛世有情”——北京广播电视台抗击疫情元宵节特别直播节目《我们在一起》在10个专业广播以及听听FM同步音频播出。这台温暖有爱、鼓舞士气的特别直播节目吸引了众多听众、网友,大家一起为武汉祈福,为中国加油!
  特别直播节目2月8日17点开始播出,时长165分钟,由顾峰、李玲、于浩、嘉佳、朱红、晓航主持。节目分“武汉,你好吗”“真心英雄,平凡的力量”“我们在一起”3个篇章,每个篇章由主持人讲述、现场连线、记者采访、歌曲演唱、配乐朗诵、原创戏曲快板等多种艺术形式组成,生动展现了这场战“疫”中逆行英雄和平凡百姓的动人故事。第一篇章再现了武汉疫情情况和北京驰援武汉的前线纪实,以及北京各界和来自全国以及外国友人对武汉的支持与祝福;第二篇章动情讲述了首都抗击疫情一线的感人事迹与防疫成绩;第三篇章通过社会各界共同唱响家国情怀,彰显首善之城的暖心正能量。小家和大家,小手拉大手,为百姓打气,为中国加油,众志成城,万众一心,共同抗击疫情,迎接春暖花开!
  电台紧急筹划,各部门分工合作,10个频率并机播出
  “直播刚开场几乎哽咽,但我忍住了……”主持人朱红说,她觉得全台发力只用不到5天时间就推出了这样一台节目而且顺利开播特别不容易,“这是一支能打的队伍”;同时想到正在抗击疫情的武汉,想到战“疫”中的北京和全国都在为武汉加油,“北京广播电视台为武汉声援,而我能参与其中,觉得很骄傲。”
  疫情突如其来,电台根据上级的部署紧急筹划,决定在正月十五这天推出一台温暖人心、鼓舞士气的特别直播节目,并在10个专业广播频率和听听FM同时播出。为此,电台专门成立了一个班子,由副总编辑李秀磊主抓,北广合意负责方案创意和执行,总编室统筹协调。朱红是北广合意的负责人,她介绍说,2月4日开策划会时,新闻、交通、音乐、外语等频率的负责人聚集在一起,大家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很陕敲定了节目方案。“第一时段介绍武汉的疫情和北京及全国各地支援武汉的情况,这是目前大家最关心的;第二时段面向北京听众,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北京能正常运转离不开坚守岗位人员的无私奉献和努力;第三时段是想营造相亲相爱一家人的温暖氛围,有节日祝福,还有防疫、健身提示,同时坚定信念、鼓舞士气。”
  特别节目内容丰富,聚焦武汉,更关注北京
  方案确定,相关各频率、部门以及各方面的人员立即分头准备。新闻、交通、音乐、故事、外语、体育广播和网络媒体中心、听听FM负责提供素材、联络嘉宾、制作片花、拍摄视频、搭建互动平台等工作,整个电台先后共有110人参与其中。“我们只有3天的准备时间,大家积极配合、加班加点。因为策划案很详细、考虑得很周全,第二次开协调会的时候所有内容就都确定,流程单也全部出来了。”朱红介绍,虽然时间紧,但参与人员都十分主动、认真,特别节目的播出稿他们前后修改了11次,直到主持人8日下午两点对词前才完成,李秀磊副总编辑不仅负责审核,还亲自动手修改。
  2小时45分钟的特别节目内容十分丰富,除了主持人的讲述,还有3个宣传片花、12个采访录音、电台主持人紧急录制的3首诗朗诵以及13首抗击疫情的相关歌曲、快板等作品,还有外国友人和海外华侨发来的祝福、寄语;直播中,还连线了在武汉一线的北京新闻广播记者、医生和武汉交通广播的主持人;新闻、交通广播和网络记者来到京城的医院、街道社区,采访了医生、环卫工人、快递小哥、社区工作者并进行现场连线;很多听众参与了互动,表达心声和美好的祝愿。
  听众、网友广泛关注,感受温暖表达祝福
  特别节目传递着爱和温暖,打动人心。正在武汉采访的北京新闻广播记者劲清讲述的北京援助医疗队及专家学者的生动故事、奉献精神让听众、网友深受感动;当年参加北京抗击“非典”和此次驰援武汉北京医疗队一名队员的医生父子的对话令人动容,“听着顾峰和这对父子的连线,我的眼泪夺眶而出。郭大夫一定要保护好自己,平安归来!”一位听众表示。
  元宵节特别直播《我们在一起》让来自四面八方、祖國各地的人们在电波中会聚,让爱凝聚。据介绍,仅听听FM的收听量就达到近22万次,近7万人参与了聊天室互动,为武汉祈福、为中国加油。“今年的元宵节,外边静哨悄,屋内暖融融,因为有广播陪伴。生动的语言、感人的连线让我落泪,向战斗在疫情前线的战士们致敬!”“愿疫情过去,山河无恙,人民安康!”“疫情面前,声音更加珍贵。正确的声音,权威的声音,坚持的声音,自信的声音,爱的声音,以及来自北京电台我们在一起的声音”……这些留言将被做成声音纪录片,送给湖北广播电视台,让武汉人民听到来自北京温暖的声音。
  记者了解到,“家国团圆,盛世有情”——北京广播电视台抗击疫情元宵节特别直播节目《我们在一起》将在美国、澳大利亚等海外媒体播出。
其他文献
今年春节,和父母家人一起宅在家里平平安安、快快乐乐地度过春节,就是最幸福的事。春节假期,完全被疫情刷了屏,原本预定的家庭出游、走亲访友、同学聚会、电影唱K等,各种娱乐活动都被迫取消。所以,春节假期还是“宅”在家里最安全。如何和父母家人一起“宅”出乐趣呢?春妮和邀请来的嘉宾们共同探讨这一话题。  对于年轻人来说,放假和周末没什么区别,床上拿部手机,一天就过去了。如何让父母和长辈一起享受“宅”的乐趣呢
期刊
这一天,甄家老二甄好信手舞足蹈、嘴里還哼唱着不知道什么曲儿,显得异常的兴奋。三弟甄好骗很是疑惑,就向二姐打听原委。原来,为了能离上班的公司近些,也是为了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和甄好信两个人相处,培养感情,甄好信的追求者——大海,决定要搬到甄家所住的小区居住了,而且已经约好下午来小区看房了。  甄好骗一听,着实替姐姐高兴。“那你陪他去呀,多个人多个参谋。还有,这个你拿着,我的秘密武器,保证能用上。”说着,
期刊
刚刚在CCTV-1开播的电视剧《奋进的旋律》正是一部以两代人的自主创业奋斗史,同奏起一曲中国创造和中国制造的奋进旋律的剧作。这部电视剧以十八大召开后的七年时间为背景,講述了三家国有和民营企业间的相互协调、合作共赢、融合发展的故事。紧扣“中国制造”、“中国创造”、“中国速度”、“中国梦”四个关键词,通过以林杰、孙云茹、李滨、叶豆豆为代表的一批与时代同行、拼搏奋进的年轻人以及他们父辈的奋斗群像,展示了
期刊
新冠疫情迅猛,防疫形势严峻。按照房山区委、房山区政府工作部署,房山区经信局选派尹秉全、高麒伟、陈超、李冰、崔超明五名党员干部下基层,协助西潞街道社区人员共同进行疫情管控工作。  初春的雪掺杂着冰雨,洗刷着行人不多的街道,更增添一分寒意。当我们绝大多数人不得不宅在家里的时候,这些党员却在寒风朔雪中甘做最美的逆行者。  由于疫情防控的特殊性,岗口执勤的经信局党员干部遵循“上一线,做贡献——贡献要讲方方
期刊
防控疫情,专家给出的最好措施就是居家不外出。然而,BTV科教的这群电视人却在保障自己安全的前提下,深入抗疫第一线,为观众带来及时、权威的信息。《法治进行时》深入抗疫一线让市民居家、出行更有安全感首都机场民警:戴着口罩每日巡逻10小时,走2万多步  疫情出现后,《法治进行时》的记者来到了首都机场公安局东航站区派出所,将跟随民警一起体验一下疫情防控期间警务工作有哪些变化。跟平时不同的是,目前每个民警都
期刊
疫情环境下,为了保护自己与家人健康,很多家庭减少了外出购物的频次,通过网络购买日常生活必需品。那么,送餐和快递人员是否安全,外卖是否有传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风险?在接收外卖和快递过程中,有哪些细节需要注意?北京卫视《养生堂》近日邀请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贺雄,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宣武医院急诊科主任王晶为您解答。  《养生堂》记者走访了两家外卖餐饮企业,在现场我们发现,疫情期间,企业对于外卖送餐的
期刊
北京卫视《老师请回答大中小学生同上一堂课》第三期将于近日播出。新型冠状病毒打乱了所有人的生活,在普通人躲避病毒的日子里,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冲在最前,与病毒“抢”时间,与死神“抢”生命,他们中有医生、护士、军人、工人……是什么令医护人员如此勇敢无畏?中国速度的背后有哪些平凡、动人、伟大的故事?  本期节目邀请到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蒙曼、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副院长李海潮、北师大二附中高三年级组长何
期刊
听听FM是北京广播电视台音频客户端,依托于北京电台优质的音频内容,搭建集本地、垂直、互动、服务为一体的新媒体平台。听听FM,把美好送到您耳边!  北京广播电视报、听听FM现在強强联合,特别推出“听听FM专栏”,您有什么想听的、爱读的,想深入了解的,请告诉我们bg_wjvip@1 39.com,我们还将定期举办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敬请关注。  北京文艺广播系列微剧《北京防疫一家人》讲述了北京居民老牛
期刊
刘朝晖.5天5夜奋战55分钟真情呈现  北京广播电视台文艺频道《我爱我家》的制片人兼导演刘朝晖,日前发朋友圈说:“一次前所未有的明星录制,一场非常时期的全民歌会,《但愿人长久-2020北京广播电视台元宵特别节目》经过五天五夜的奋战,真情呈现55分钟。电视人,用自己的行动,给首都人民、给全国人民送上最坚定的信心,这场战‘疫’,我们非赢不可!”  范樂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为增援武汉派遣第三支医疗队  北京
期刊
疫情防控阶段,去公众场合戴口罩从而降低飞沫传播病毒的风险,是大家的共识。口罩是怎么出现的?背后有什么故事?在口罩的历史上,从无意识的遮挡到科学的运用,人类付出了哪些代价最终认知才能升级?让我们一起了解口罩的历史。  有记载的口罩雏形  元代时,大旅行家马可·波罗在《东方见闻录》中做过记载:“亲眼看到元朝的宫殿里,献食的人皆用绢布蒙口鼻,俾其气息,不触饮食之物。”文中所说的这块布可不简单,是用蚕丝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