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今虚与鲁迅、胡风

来源 :新文学史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stbridge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在与胡风有过通信往来的诸位后辈作家当中,出生于1915年的胡今虚并不算是十分耀眼夺目的一位。论阅历,除了年轻时外出求学工作以及抗战时被迫流亡的日子,他一生的大部分时间几乎都在温州这座城市以及它的周边地区度过;论著述,胡今虚也并非高产作者,在长达七十余年的文艺生涯中,仅留下薄薄的几册专著、几册资料汇编、几首诗歌、几篇鲁迅史料钩沉回忆和一部改编的电影文学作品。然而,生性恬淡却又热情执着的胡今虚以他几经波折的人生经历,走出了一条不寻常的鲁迅研究之路,在鲁迅研究史上留下了自己的独特印迹。
其他文献
<正>与沈从文相关的诗集,学界熟知的是卞之琳的《三秋草》。诗集1933年5月5日自印出版,收《工作底笑》《海愁》《一块破船片》《墙头草》等诗17首。沈从文是发行人,更是资助者。卞之琳讲:“我在1932年秋天三个月又写了风格稍异的十几首诗,想叫作《三秋草》,从文当即慨然为我题了‘三秋草’三字,从抽屉里拿出三十元钞票交给我回北平自己印书。我在他开抽屉拿钱的时候,就瞥见有几张当票,当即坚拒收钱,他却坚持
期刊
<正>季羡林的早期佚文,是指他在上大学期间已经完成但未收入《季羡林全集》(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年版,以下简称“《全集》”)的散佚文章。《清华园日记》(1)是季羡林在1932年8月22日到1934年8月11日期间写就的日记,涉及他在大学三、四年级的清华园生活。作为季羡林学生生活的逐日记录,该日记不仅详细记载了他的早期创作历程,对他的朋友或同学李长之、林庚、卞之琳、施闳诰等的创作活动也有所披露
期刊
<正>关于罗曼·罗兰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关系研究,主要集中在罗曼·罗兰在中国的译介、罗曼·罗兰对《阿Q正传》的评价以及罗曼·罗兰与中国留学生(1)的交往等方面。而1933年罗曼·罗兰拟来华事件,则几乎没有研究提及。在《中华民国史·大事记》所记的“远东反战反法西斯大会”(2)中,也没有提罗曼·罗兰。事实上,罗曼·罗兰是没有来华的。而他拟来华一事,在当时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和报道。
期刊
学位
理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弄清楚提出核心素养、学科育人的时代背景,把握核心素养的目的是破除传统碎片化知识学习的弊端,培养学生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理解学习任务群的功能与结构。落实新课标的关键是根据核心素养指引,熟悉学习任务群的研制流程,依托教材开发高质量的单元学习任务群,并重构素养培养的整体—局部—整体的螺旋式教学模型。
交响编舞法形成于交响音乐的基础上,两者关系紧密但也存在区别。交响编舞法经过长期实践愈加成熟,其在舞蹈创作中展现出的主次交叠、乐舞交融、情感统一等魅力"迷倒"了众多舞蹈创作者与欣赏者。通过分析交响编舞法在舞蹈动作设计、舞蹈形象塑造、舞蹈情节推进、舞蹈主题强化等方面的具体应用,更加深入地了解交响编舞法,以提升创作者的编舞能力,深化欣赏者对舞蹈的内涵理解。
<正>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幼儿园课程实现了游戏化,幼儿教育走出了校门,幼儿教师拓展出了新的游戏教学模式。这锻炼了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拓宽了幼儿的学习空间,丰富了幼儿的游戏体验。以幼儿园行走课程为例,在走向园外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加深幼儿对世界的认知,引导幼儿知行合一,促进幼儿身心的发展、情智的共生、健康的成长。行走课程旨在引导幼儿走出园门、走向自然和社会。它一方面扩展了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另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