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年来,区域学科教研通常都是在各县区教研部门或市级教研部门组织下进行的面对面、集中式主题研讨,或以课堂教学加评课的形式,或以讲座加讨论的形式,这种教研形式受众面大,主题明显,时间、地点上比较集中,易于安排。但这种传统教研方式也受到时间、空间等因素的影响,次数不能太多、太频繁,讨论不能太细、太深入,发言不能太多人、太空泛等。而随着网络的日新月异,微博、QQ、微信等电子通讯工具也不断的应用于教研活动之中,给教研方式带来了很多新的选择。另—方面,近年来关于“微”的内容层出不穷,如微电影、微信、微小说等,而用于教学的则有微设让微反思、微资源、微练习,微课题、当然还有微课、微课程、微课堂等等。这些内容最主要的就是扎根实践,注重实效。基于此,本文提出了增强体育学科区域教研的五个方法。
一、教研主题的微观化
传统的教研方式经常是区域教研员或教研组长等主持人定下教学中某一方面的主题,通过课堂教学的听评课或专家点评加讲座的方式进行。为了追求更多更好的效果,这种时候定下的主题往往会偏大一些。比如关于教学方法的应用、教学组织形式的变化等。而微教研强调的则是教研主题的微观化。即只研讨体育学科日常教学中的某一个细微环节、具体问题或某个主题专题问题。比如在武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采用什么方向的示范面会更合理一些、篮球课堂中学生人手一球好还是两人一球更好一些、准备活动是否一定要采用游戏进行等。研讨的内容越细,大家的思路就越清晰。有的时候,甚至可以是没有主题的聊教学,你谈你的观点,我说我的感受,或许这也是另外—种形式的微主题。
二、教研人员的灵活组合化
不论是老教师或是新教师,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当然,如果在讨论的时间能够即有专家、又有老教师,同时还有中青年教师和新教师那应该是最好的一种组合了。但即使是这样的组合人也不能多,因为有时候几个专家或老教师的观点会不一致,这时就会给新教师带来更多的困惑。利用QQ、微信建立讨论组或微信群,可以是一老一新教师的讨论组、也可以是专家加中老教师加青年教师再加新教师的组合等。除了网络这个平台外,结合体育学科的教学常常是在操场上完成的特点,老师们的课间时间有时因为距离原因都不会回到办公室就在操场休息,而这个时候两三个老师就在操场上凑在一起对上—节课的问题聊两句,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这也较好体现了教研人员灵活组合化。
三、教研地点的随机性
教研地点除传统教研方式中相对正式的教室或会议室外。还可以有更多的选择。它可以是在操场上,刚上完课的几个同事就刚才上课中的某一个问题或现象进行讨论,然后直接在下一节课上尝试。也可以是在体育教研组的办公室,老师们课间喝水的同时讨论一个课堂教学中的技能教学方面或班级管理方面等小问题。当然还可以是回到家中做在电脑前的位置利用网络的沟通,更方便是随时随地的手机微信讨论。这样的多种组合能较好的解决老师临时想到的一些教学问题。也能让教师足不出校门、家门就能跨区域、跨校在线研讨。另外,区域的教研员在下校听课的间隙可以就课堂教学的某一问题进行点评或讲解,当然更多的时候就是在网络空间里解决老师们的教学问题,这样的教研在质量上也会有更多的保障。
四、教研时间的碎片化
传统的教研方式大多都是一周安排一次,而且还会因为各种原因不能排满。一个学期下来,能有十来次就很不错了。而微教研所提倡的则是充分利用各段碎片化时间。跟地点的组合一样,时间的安排上可以是课前教研组同事的小聚,也可以是课后操场上的聊天,当然还可以利用公车上、散步时等各种碎片时间在电脑、手机、ipad上探讨。这样聚少成多,可能还会比集中在一起的教研时间少。教师这个职业注定很难拥有整段的时间,所以碎片化时间的充分利用会起到聚沙成塔的效果。
五、教研效果的实效化
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谈的都是课堂教学中的某一个知识点或一种教学方法等,传授者根据自身的实践体会谈感受,解决一至两个教学中的实践问题。学习者将研讨的收获与体会应用于全新的教学设计上,并及时体现在自身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因为时间上、地点上、人员上的灵活性,一线教师可以更加方便的在课堂教学中实践应用,而反馈也会更加的及时。几次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之后,一定会实实在在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教研主题的微观化
传统的教研方式经常是区域教研员或教研组长等主持人定下教学中某一方面的主题,通过课堂教学的听评课或专家点评加讲座的方式进行。为了追求更多更好的效果,这种时候定下的主题往往会偏大一些。比如关于教学方法的应用、教学组织形式的变化等。而微教研强调的则是教研主题的微观化。即只研讨体育学科日常教学中的某一个细微环节、具体问题或某个主题专题问题。比如在武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采用什么方向的示范面会更合理一些、篮球课堂中学生人手一球好还是两人一球更好一些、准备活动是否一定要采用游戏进行等。研讨的内容越细,大家的思路就越清晰。有的时候,甚至可以是没有主题的聊教学,你谈你的观点,我说我的感受,或许这也是另外—种形式的微主题。
二、教研人员的灵活组合化
不论是老教师或是新教师,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当然,如果在讨论的时间能够即有专家、又有老教师,同时还有中青年教师和新教师那应该是最好的一种组合了。但即使是这样的组合人也不能多,因为有时候几个专家或老教师的观点会不一致,这时就会给新教师带来更多的困惑。利用QQ、微信建立讨论组或微信群,可以是一老一新教师的讨论组、也可以是专家加中老教师加青年教师再加新教师的组合等。除了网络这个平台外,结合体育学科的教学常常是在操场上完成的特点,老师们的课间时间有时因为距离原因都不会回到办公室就在操场休息,而这个时候两三个老师就在操场上凑在一起对上—节课的问题聊两句,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这也较好体现了教研人员灵活组合化。
三、教研地点的随机性
教研地点除传统教研方式中相对正式的教室或会议室外。还可以有更多的选择。它可以是在操场上,刚上完课的几个同事就刚才上课中的某一个问题或现象进行讨论,然后直接在下一节课上尝试。也可以是在体育教研组的办公室,老师们课间喝水的同时讨论一个课堂教学中的技能教学方面或班级管理方面等小问题。当然还可以是回到家中做在电脑前的位置利用网络的沟通,更方便是随时随地的手机微信讨论。这样的多种组合能较好的解决老师临时想到的一些教学问题。也能让教师足不出校门、家门就能跨区域、跨校在线研讨。另外,区域的教研员在下校听课的间隙可以就课堂教学的某一问题进行点评或讲解,当然更多的时候就是在网络空间里解决老师们的教学问题,这样的教研在质量上也会有更多的保障。
四、教研时间的碎片化
传统的教研方式大多都是一周安排一次,而且还会因为各种原因不能排满。一个学期下来,能有十来次就很不错了。而微教研所提倡的则是充分利用各段碎片化时间。跟地点的组合一样,时间的安排上可以是课前教研组同事的小聚,也可以是课后操场上的聊天,当然还可以利用公车上、散步时等各种碎片时间在电脑、手机、ipad上探讨。这样聚少成多,可能还会比集中在一起的教研时间少。教师这个职业注定很难拥有整段的时间,所以碎片化时间的充分利用会起到聚沙成塔的效果。
五、教研效果的实效化
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谈的都是课堂教学中的某一个知识点或一种教学方法等,传授者根据自身的实践体会谈感受,解决一至两个教学中的实践问题。学习者将研讨的收获与体会应用于全新的教学设计上,并及时体现在自身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因为时间上、地点上、人员上的灵活性,一线教师可以更加方便的在课堂教学中实践应用,而反馈也会更加的及时。几次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之后,一定会实实在在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