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演示实验突破高中物理教学难点的实践研究

来源 :科学与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w24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物理作为高中教育最基本的学科之一,其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知识点基础但抽象,有利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随着新课改不断深入,为了进一步提升高中物理教学质量,解决学习难、教学难的问题,本文从多个维度出发讲述演示实验概念,围绕演示实验下高中物理教学难点突破方法进行探讨,从而推动高中物理发展。
  关键词:演示实验;高中物理;教学难点
  高中物理具有抽象特點,使很多学生学习高中物理较为困难,加之高中阶段时间紧任务重,给学生带来了很大的学习压力,导致学生的思考时间长且见效慢。如何突破高中物理教学难点一直是教育热门话题,随着教育不断改革,很多创新型教学方式横空而出,其中演示就符合物理学科的特点,能够将抽象的物理知识具象化,降低物理教学难度,帮助学生突破难关,提高学习能力[1]。
  一、演示实验概念
  现阶段高中物理教学难点主要是物理教学环节和学生的物理基础以及理解能力问题,前者因学生的学习状态、物理教材编排、学习行为等一些不可抗力的因素导致教师在短时间内无法充分应对,难以突破问题,不利于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的提升;后者学生的物理基础、知识水平、理解能力与高中物理知识存在一定差异,从而容易混淆难度高的知识点,降低了学习效率,甚至有的学生会对物理学习产生厌学情绪,上述两种情况均为物理教学难点,而演示实验是基于特定教育目的,合理使用各种物理教育资源,将物理实验各类现象直观地呈现给学生,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是非常有效的。演示实验教学渗透了实验方法和实验思维,激发学生主动实验积极性。而教师则借助物理实验,科学合理地引导学生观察与思考。演示实验是需要师生、生生合理对演示实验中各类现象进行分析,最终完成对物理知识的总结与规律的归纳,有利于拉近师生、生生之间距离,构建起系统完备的高中物理学习机制,为此教师要进一步明确演示实验与物理教学的衔接方式,将演示实验的作用在物理课堂上发挥到极致,助于在思维层面形成系统完备的认知,增强学生的体验感的同时,为科学高效的教学提供极大的便利。提高教学质量,降低学习难度[2]。
  二、运用演示实验突破高中物理教学难点方法
  (一)增加物理演示实验的趣味性
  有趣的实验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学习专注度,实现不同物理知识点的有效区分。因此,高中物理教师要进一步增加物理演示实验的趣味性,转变课堂教学模式,通过转换实验表现方式,将抽象的物理知识更为生动直观地展示给学生,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避免物理学习环节出现混淆的情况。
  例如,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册“探究气体等温变化的规律”实验时,教师举办打气球比赛,在规定的时间里左边的学生用立式打气筒打气球,右边的学生用便携式的打气筒打气球,最后看哪一边气球最多,激发了学生求生欲。顺势将气体等温变化的内容引入课堂,从而探究一定质量的气体在恒温条件下体积和压强的关系,增强学生物理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二)突破学生实践能力不足的难点
  现阶段学生在物理课堂上一直是被动状态,很多的物理教师为了节省时间,加快完成课堂教学目标,往往会采取自己演示实验,学生只需通过观察教师的实验来总结实验现象,记忆相关理论知识便可,这种“替代学习”教学形式,虽然可以保证课堂教学进度,但无法保证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实践能力。胡福明曾经说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3]。”在高中物理课程上实践是学生探索理论的标准,是加深真理印象的有效途径,高中物理涉及很多的实验,大部分的知识都需要实验来证明,由此可得出实验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占比很大。教师要充分意识到“学生是课堂的主体”,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正确使用演示实验教学,给予学生充足的实验时间和空间,放手让学生去做,突破学生实践能力不足的难点。
  例如,人教版高中物理“曲线运动的方向”一课时,教师可以准备小球、绳、斜槽,先给学生演示一遍实验过程,之后让学生将绳子绑在小球上,拴着绳的小球在桌面上作圆周运动,绳子的拉力改变小球速度的方向,让学生去验证实验结果是否准确,加深学生对曲线运动方向知识、实验步骤、实验结果的印象,突破学生实践能力不足的难点,让学生在物理实践方面得以全面的发展。
  (三)利用演示实验发现物理规律
  高中物理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面广泛,很多物理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没有联系。当学生刚接触一个新知识时,会缺乏这方面的感性认识,从而理解起来比较困难。介于此,教师就可以利用演示实验方式进行实验实践,用有趣的实验代替枯燥的理论,引导学生做演示实验。学生会通过实验发现物理规律,从而自主推理总结实验结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在人教版高一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一课时,“匀变速直线运动”知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较少,所以会被遇到学习难题,为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做“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操作,在实验过程中做好小车在几个时刻瞬时速度表格,并结合实验尝试画出速度-时间图像,通过这个演示实验,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实践的关系,得到速度随着时间均匀增加的规律。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提升高中物理教学质量,突破知识难点,降低学习难度,高中物理教师要明确教学难点,运用演示实验来简化物理难度,将抽象的知识和问题变得具体化,突破学生对物理兴趣缺失和思维局限性的难点,培养学生自主思考能力,提升学生物理实践能力,深化物理知识,逐步形成系统化教学方案,为以后相关物理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理论支持。
  参考文献
  [1]唐传平.演示实验突破高中物理教学重难点的探究[J].读天下(综合),2019(7):140-140.
  [2]曾珍珍.浅谈应用演示实验突破高中物理教学难点[J].新智慧,2019,000(001):80-80.
  [3]谢敏.演示实验突破高中物理教学难点方法探析[J].高中数理化,2019,000(004):80-80.
其他文献
期刊
随着恶性淋巴瘤患者总生存期延长,继发性肿瘤发生率逐渐增加.在血液系统疾病中最常见的是继发急性髓系白血病,继发实体肿瘤亦有报道,但大多数是胃黏膜相关淋巴瘤(MALT)与胃癌同时或先后发生.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与胃癌共存文献报道甚少,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滤泡性淋巴瘤与原发性胃癌同时存在的临床病理特征结合文献作一报道。
期刊
患者,男,57岁,因反复皮肤红斑2个月,加重伴发热、乏力1周于2007年7月6 13人院.查体:体温38.4℃,重度贫血貌,左下肢股部可见3处圆形皮肤红斑,直径约3 cm,边缘皮肤红肿,中央有水疱.结膜苍白.心、肺未见异常.肝、脾肋缘下未及.血常规:WBC 2.49×109/L,Hb 63 g/L,BPC22×109/L.红细胞沉降率:40 mm/1 h.C反应蛋白:31.70ng/L.骨髓细胞学
期刊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ssential thrombocythemia,ET)是骨髓增殖性疾病(MPD)的一种,人们认识该病已有70年的历史.按欧美5国对ET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病率为0.59/10万~2.53/10万,近20年来发病率增加了3.2倍,这与血细胞自动计数仪普遍应用,较易发现无症状的患者有关,但也可能反映了实际发病数的增多[1].近年来,对MPD(包括ET)发病的分子机制的研究取得了重
期刊
摘要:课程思政是高职院校立德树人的有效途径,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补充。高职计算机课程融入思政政治教育内容,挖掘思政元素,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思政政治水平,提高职业素养和道德水平。而且也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专业知识和技能。鉴于此,本文对高职高专计算机课程思政进行了探讨,以期所有借鉴价值。  关键词:高职院校;计算机课程;课程思政  一、前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用人单位对高职毕业生的要求
分化抑制因子(Id)是转录因子的显性负调节子,抑制多种转录因子与其他因子的结合,对转录因子起调控作用,它们在人类有不同的基因定位,在不同类型的细胞中发挥不同的生物学作用,产生不同的生物学效应.研究发现,Id基因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着密切的联系.白血病是多种因素引起的造血系统恶性疾病,目前还未见对4种Id基因家族成员与白血病相关性的系统报道.我们采用RT-PCR方法分析4种Id基因在正常对
期刊
富含造血干祖细胞,已成功地用于儿童造血重建[1-2].脐血的采集特点决定了其必须深低温保存后再寻求应用,脐血在液氮中是否能够长期有效保持干细胞活力即成为应用的关键,但有关10年以上的脐血冻存。
期刊
患者,男,25岁.因"周期性全身水肿22年"人院.患者从3岁起,每月周期性出现全身水肿伴少尿,体重增加,有时伴发热或出现分布全身的风团样皮疹,有瘙痒,上述症状每次一般持续5 d左右,其后自行消散,于当地医院行血常规检查示"嗜酸粒细胞升高",且发现其增高程度随症状出现和消失而变化.曾给予抗寄生虫治疗无效,8年前改用泼尼松口服,症状减轻,发作周期逐渐延长且不规则,2年前自行停药,患病以来患者无其他不适
期刊
直到最近多发性骨髓瘤(MM)仍然被认为是一种不能治愈的疾病,迫切需要新的治疗手段[1].目前MM的治疗仍以化疗为主,但MM瘤细胞的耐药率较高,常规化疗的完全缓解(CR)率低(不超过5%),中位生存期短于3年.基于最新的Ⅱ/Ⅲ期临床试验结果,原来的二、三线治疗被推荐为一线治疗.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2007年指出,无论是否准备进行干细胞移植,DVD(脂质体阿霉素、长春新碱、地塞米松)方案都
期刊
自然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R)是一类主要表达于NK细胞和部分T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受体,主要通过与靶细胞表面的HLA-I类分子特异性结合传递抑制或激活信号,从而调控NK细胞的功能.它是广泛参与免疫调节及免疫反应的重要基因之一.目前共发现17个KIR基因,即KIR2DL1~4、KIR2DLSA、KIR2DLSB、KIR2DLS1~5、KIR3DL1~3、KIR3DS1、KIR2DP1和KIR3D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