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艾普拉唑四联七天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的全国多中心临床研究

来源 :中华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2222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比较以艾普拉唑或埃索美拉唑为基础的四联7d疗法作为一线治疗对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根除率,并对根除失败患者进行Hp菌株耐药基因检测分析.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2010年10月至2011年7月,以因上胃肠道症状而接受胃镜检查确诊为Hp感染阳性的十二指肠溃疡或慢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全国10个中心对440例初治患者进行Hp感染的根除治疗.220例十二指肠溃疡和220例慢性胃炎患者采用分段随机法各分为两组,分别接受埃索美拉唑或艾普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枸橼酸铋钾的四联7d疗法(每亚组110例).慢性胃炎组患者7d后停药,十二指肠溃疡组患者继续服用埃索美拉唑或艾普拉唑14 d后停药,两组患者均在停药28 d后进行13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Hp情况,检测结果阳性者再次行胃镜检查,获取其胃黏膜标本进行Hp培养和耐药基因检测.结果 慢性胃炎组患者:艾普拉唑组和埃索美拉唑组的Hp根除率符合方案数据分析(PP分析)分别为78.2% (79/101)及82.0% (82/100) (P =0.50),意向性分析(ITT分析)分别为71.8% (79/110)及74.5% (82/110) (P =0.65);十二指肠溃疡组艾普拉唑组和埃索美拉唑组的Hp根除率PP分析为92.1%(93/101)及91.4% (96/105) (P =0.86),ITT分析分别为84.5%(93/110)及87.3% (96/110) (P=0.56).慢性胃炎组患者总体根除率为80.1%(161/201,PP分析)及73.2%(161/220,ITT分析),十二指肠溃疡组患者总体根除率为91.7%(189/206,PP分析)及85.9%(189/220,ITT分析).两组药物对疼痛、烧灼感、反酸、嗳气、恶心呕吐等症状改善程度近似,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对其中53例根除失败患者进行Hp菌株的耐药基因检测,克拉霉素耐药基因点突变发生率为100%(53/53).结论 四联7d方案作为一线疗法对慢性胃炎和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Hp感染均能获得较好的根除效果;含艾普拉唑与含埃索美拉唑的四联疗法的根除率无明显差异.Hp对克拉霉素耐药可能是导致失败的主要原因。

其他文献
目的 检测强迫症(OCD)患者大脑结构及局部脑血流(rCBF),分析其与治疗疗效关系.方法 选择2010年10月至2011年6月至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精神心理医学科就诊30例临床诊断为强迫症患者及30名正常对照者,应用SPECT/CT进行脑rCBF显像和CT显像.统计参数图( SPM)分析强迫症患者大脑rCBF变化特点.并在氟伏沙明或氯丙咪嗪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分别应用Y-BOCS量表评价其强迫
疾病评估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诊断、治疗和综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对于COPD的评估,呈现由单一指标向复合指标发展的趋势,评估内容也更加全面.但实际上,以第1秒用力呼气量( FEV1)为基础的气流阻塞的严重度,仍然是COPD评估的重点,甚至是惟一指标.随着对疾病认识的不断深入和研究的进一步扩展,特别是新的C
期刊
中国科协所属全国学会主办的科技期刊是我国科技期刊的代表性刊群.为加强科学道德和学术规范建设,维护科研工作和学术活动诚信,营造学术期刊良好的学术氛围,提高我国科技工作者和科技期刊编辑出版队伍的职业道德水平,保障我国科技事业的健康发展,为创新型国家建设做出积极贡献,特郑重发表联合声明。
期刊
目的 探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前额叶和丘脑神经生化代谢物质的影响.方法 2010年11月至2011年6月期间在解放军第九十一中心医院全军精神疾病防治研究所住院的31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给予8次MECT.治疗前和治疗后采用多体素磁共振质子波谱(1 H-MRS)分析指标为N-乙酰基天冬氨酸/肌酸复合物(NAA/Cr)、胆碱复合物/肌酸复合物(Cho/Cr),同时进行阳性与阴性症状
尽管有关肺动脉高压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但近20年来的研究表明:多种致病因素作用于肺血管,引起肺血管损伤,造成血管收缩或增殖与血管舒张或抗增殖之间的细胞因子失衡,肺小动脉重塑,肺小动脉闭塞,最后导致肺动脉高压.目前已经明确内皮素、一氧化氮和前列环素的失衡是参与肺动脉高压形成的重要原因,也已经针对其合成和代谢途径开发出治疗肺动脉高压的靶向药物,还有一些针对肺动脉高压其他发病途径的药物也在研发之
期刊
急性卒中后,静脉应用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tPA)是目前惟一有效的治疗手段.但是,应用组织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增加了自发性颅内出血( sICH)的风险(sICH患者约为溶栓后患者的2.4% ~8.8%).经验告诉我们,华法林使用者静脉溶栓后的sICH风险更高。
期刊
目的 探讨神经纤维瘤病Ⅰ型( NF1)累及眶部的MRI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1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80例符合国际医疗组织临床诊断标准的NF1型患者眼眶MRI表现,86侧眼眶受累.80例患者均行眼眶和(或)头颅MR成像,其中71例同时行增强扫描.结果 79例85侧眶内从状神经纤维瘤,累及颞窝61侧,海绵窦61侧,翼腭窝51侧,颞下窝31侧,增强后71侧轻度-中等强
肺血栓栓塞症(PTE)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合称为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由于其高发病率与高病死率,引起国际医学界和社会的广泛关注.美国每年发生致死性和非致死症状性VTE超过60万例,与VTE相关的死亡达29.64万人.在致死性病例中,有60%的患者被漏诊,只有7%的患者得到及时、正确的诊治.因此,强化预防、早期诊断、规范治疗是降低VTE相关致残率和病死率的关键。
期刊
患者女,61岁,因"进行性双下肢行走困难3个月"入院.患者于2008年1月份出现腰痛,6月份开始出现双下肢乏力伴麻木,行走困难,症状逐渐加重,于9月16日入神经内科住院,入院诊断:脊髓病变伴不全瘫.9月16日入神经内科,体格检查:双下肢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双侧Babinski征阳性,双下肢振动觉及位置觉减退,跟膝胫试验不合作,双侧踝关节内收,双脚有不自主抽动,需搀扶行走.初步考虑脊髓亚急性联合
期刊
目的 探讨染色体核型分析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诊断和预后中的价值.方法 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129例MDS患者采用骨髓细胞短期培养法和RHG显带技术制备染色体,进行核型分析,28例患者同时行荧光原位杂交( FISH)检测,随访观察88例患者,根据核型结果将患者分为低危、中危和高危组,比较各组白血病转化时间和生存时间.结果 129例患者中52例存在核型异常,检出率为40.3%,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