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块屏幕”的挑战与应对

来源 :山西教育·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sic_ca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互联网+那块屏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优质教育资源的重新分配和整合,让偏远山区的孩子们看到了更加广阔的天空。在传统的教学生态环境中,教师只能对数十名学生提供教学,但是凭借互联网和那块屏幕,却能够为无数的学子提供优质教学,优质教育资源的价值和效用得到无限放大,打破了名校对于优质资源的垄断,缩小了传统教育因为时间、空间以及师资力量的不均衡所造成的地区、学校教育的差异。教师和学生之间关系的变革以及校外机构凭借“互联网+”的教学方式也对学校教育不断形成冲击,使得原来相对封闭的学校教育趋于开放化,加速了学校教育的自我调整。“互联网+”时代,教师作为知识和文化象征的地位受到巨大挑战,那么教师和学校应该如何应对呢?
  抓教学,更要抓德育。“互联网+”教育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开辟了一条新路径,但是也只是众多路径当中的一种,不能完全替代学校教育。学生从学校获得的生活经验、学习习惯等对于其成长具有深远的影响,并且如美酒一样历久弥香。这些恰恰来自于教师的点滴引导,亲身示范,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得到熏陶和感染,是互联网无法给予的。
  远程教学,仍需要教师。网络学习让教师在课堂上借助屏幕实现和贫困地区学子的实时互动。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就现有科技水平而言,人机耦合程度还不高,教与学的交互还不够紧密,不能有效形成人机共生的学习系统,贫困地区的学生并不是在智能学习伴侣的陪伴下进行一对一的自主学习。因此,就需要所在学校教师帮助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规划,加强对于他们的个性化辅导,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并及时就他们的学习过程作出多元综合评价,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
  面对未来,教師当自强。时代楷模陈立群就任贵州台江民中校长前,学校高考升学率很低,三年后,其所在学校的高考升学率已经是整个黔东南州第一。教师还是那些教师,但是高考一届比一届好。究其原因,就是陈立群让教师精神风貌得以改变,重塑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偏远地区的学校教师在“互联网+”的时代,辅导好学生的同时也要不断学习、不断完善自我,提升自身教学能力,缩小和大城市教师教学水平的差距,以便更好地服务学生。
  “互联网+”时代的教育,能够交给技术去做的东西放手让技术去完成,技术所不能替代的方面和领域,教师去努力做好。唯有如此,“互联网+”时代的教育才会精彩纷呈,那块改变命运的屏幕才会更加熠熠生辉。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安市曲塘镇章郭小学)
其他文献
从来没有想到,今年的春节会这样度过。也从来没有想到许多习以为常的事情,比如逛街、旅游、购物,会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而成为奢望。隔着玻璃看着这座城市……街上空寂无人,时间就像停止了一样。但窗外落日的余辉又洋洋洒洒地登堂入室,钟表上指针依旧狂转,日子照样一天天过去。  日子可以流逝,但却会被铭记,就像被雨水冲刷的石壁,难以掩盖其斑驳的痕迹一样。所以,今天我想和我的朋友、我的学生分享记忆中的三个情景。
期刊
在互联网时代,人们的生活、工作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受到了极大冲击,网络直播授课不知不觉间悄然进入了课堂。让优质学校的教师给贫困地区的學生网络授课,从而取代课堂教学的方法是否真的值得赞扬?答案应该是否定的。  学校不仅仅是传授课本知识,还需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些是网络教学所不能够做到的。中小学生的心智尚未成熟,对很多事物的理解与把握不能只是简单地在网络上
期刊
2018年12月13日,《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微信公众号上一篇题为《这块屏幕可能改变命运》的文章,在全社会引发了巨大的反响与热烈讨论。文章中讲道:“在过去16年的时间里,著名的成都七中与东方闻道网校借助课堂直播,为中国248所贫困地区的高中学校,7.2万名学生提供远程教学服务。通过跨区域的教育资源共享,无数学生的命运发生改变,有88人考入了北大、清华这样的高等学府。”  这篇文章推出后,迅速在网
期刊
对于贫困地区的很多孩子来说,读书是他们改变命运的有效方式。然而,贫困地区教育资源的匮乏造成了大量教师和学生的外流。国家近年来提倡教育公平,对这些地区投入了大量财力和物力,使贫困地区的教育现状有了较大改观,但是仍然不够理想。条件好的家庭都想方设法把孩子送到更好的地方去读书,而条件差的学生只能听天由命。人们也发出了“寒门再难出贵子”的悲叹。  丰富的资源和优秀的师资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的发展有着极其
期刊
有人说教师是蜡烛,为世界奉献光明;有人说教师是园丁,为人类奉献美景;有人说教师是铺路石,为学生奉献坦途。而我说,教师应是撒播爱和光辉的使者,把诚心奉献给学生,把热情和关怀注入学生心中,在教书育人这块沃土上辛勤耕耘、甘于奉献。  一、因为迟开,所以等待  苏霍姆林斯基曾感叹:“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教育的这种反差效
期刊
随着视频技术的发展以及云端技术的广泛运用,传统教育模式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都七中是最先在四川省实现课堂教学视频化的学校。在此后的几年里,四川省基本实现了课堂数字化的覆盖,远在四川凉山州的美姑县便是这种传统教育变革的受益者。  美姑县是国家级贫困县,也是教育资源极其匮乏的地区之一。基于其教育资源贫乏的状况,国家在这里开展扶贫工作的主要内容便是保学减辍,在保持原有学生保有量的同时,加大对学生教
期刊
2018年12月13日,朋友圈被《这块屏幕可能改变命运》刷屏。有赞扬声,认为这填平了教育的鸿沟,改变命运的不是屏幕,而是屏幕两端教师的努力、格局和付出;有质疑声,认为网络班级其实是只有尖子生才能参与的应试游戲;甚至还有讽刺:禄劝县的教师见到屏幕那头的教师,就像粉丝见偶像一般,在学生面前尊严尽失。看到观点的争鸣,我觉得这是件好事,不同角度思想的碰撞,推动了教育的发展。在这里,我也想谈谈自己的感受。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这句温暖人心的话语为教育工作指明了前行的方向。应该说,高考是当前最简单、最公正的遴选制度,是寒门学子改变命运的最大希望。“屏幕”让迷茫的青春有所期待。  “屏幕”打开希望之窗。崭新的“互联网+”时代冲击着贫困地区的学生,既会给他们带来压力,但同时也能激发动力。学生作为受教育对象,每个人天资不同,所处环境不同,享受到的教育资源也不尽相同
期刊
前不久,《那块屏幕可能改变命运》的文章引起了教育界的热议,读后颇引人深思。的确,这块“屏”,使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成为可能。它是一扇窗,让大山深处的孩子们接触到了窗外聚合着的先进教育资源和优秀师资力量,聆听到富含时代气息的教育教学声音,用有别于传统的学习方式完成了学业,但除此之外呢?  首先,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这是被分隔在“屏幕”两端的师生们没法实现的。课堂
期刊
最近,笔者认真研读了《这块屏幕可能改变命运》这篇文章。文中的一句话———“那种感觉就像往井下打了光,丢下绳子。井里的人看到了天空,才会拼命地向上爬”,很是触动我的泪点。  近年来,通过“互联网+教育”同步课堂的形式,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享受到優质的教学资源;通过网络进行优质教学资源共享,让农村孩子看到城里孩子在课堂上主动积极的表现,激发了学习兴趣,树立了信心和进取心;通过将远程互动教学作为教育扶贫的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