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昼夜节律的镇静在重症监护病房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

来源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AOKAIIOR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模拟昼夜节律的镇静方案在重症监护病房(ICU)机械通气患者撤除镇静后昼夜节律的形成、机械通气时间及ICU停留时间等方面是否具有优势.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方法,将120例收入ICU的机械通气患者用信封法完全随机分为昼夜节律组(CR)、每日中断组(DI)、持续输注组(CS)、按需镇静组(DS)4组,每组30例,因DS组不良反应多,入组10例后去除该组,最终入组患者共90例.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镇静药物剂量、每日清醒时间、机械通气持续时间、ICU停留时间、并发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需置入胸引管的气压伤)和不良反应(患者意外拔管、再次插管、气管切开、死亡),并测定生化指标,10:00和22:00各记录1次在岗护士人数.结果 CR、DI、CS3组患者性别比例、年龄、体重、APACHEⅡ评分、ICU停留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S组镇静药物总剂量(mg:5466.7±620.4)、平均镇静药物剂量(mg·h-1·kg-1:2.19±0.61)均明显高于CR组(4344.5±816.0、1.00±0.51 )、DI组(4154.3±649.4、1.23±0.6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CR组与DI组无差异.CR组每日清醒时间(h:4.40±1.30)较DI组(0.59±0.26)、CS组(0.15±0.02)均明显延长(均P<0.05).各组并发症的发生未见统计学差异;DI组不良反应的发生(2例次)较CR组(1例)、CS组(0例)明显增加(P=0.0477).撤除镇静后,CR组昼夜节律正常者较CS组明显增加(19比9,P=0.0339).CR、DI、CS 3组间白天在岗护士人数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65、1.41、1.14,均P<0.01),夜间则无差异.各组生化指标未见差异.结论 模拟昼夜节律的镇静方案有助于ICU机械通气患者脱离镇静后昼夜节律的形成,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不延长机械通气时间及ICU停留时间,具有一定临床适用性。

其他文献
就组织瓣设针有关手术中不同血管类型的解剖学特点,从影响成活的关键要点上加以提示。对目前尚有争议和尚不成熟的新术式,从机理上加以说明,为外科手术的创新、设计和处理提供形
目的 探讨肺血栓栓塞症(PE)患者的临床特点,以提高临床医师对PE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52例通过CT肺动脉造影(CTPA)确诊、无严重基础心肺疾病、符合PE诊断标准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中治疗3个月后复查的32例患者进行随访,比较患者治疗前后心脏超声各项心血管参数和Qanadli栓塞指数(PAQI)的变化.结果 在确诊的252例PE患者中,吸烟为重要的危险因素,占44.84%;临床表现以
期刊
目的:探讨阿维A辅助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收治的寻常型银屑病患者76例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采用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治疗组采用阿维A
目的:分析产妇采取阴道分娩是导致会阴裂伤的护理措施,并观察护理效果.方法在我院妇产科接诊的6000多名产妇中选取106例产妇组成参与本次研究的对象群体,选取年份2017年5月至
目的 以低流速法描记准静态压力-容积曲线(P-V曲线)选择最佳呼气末正压(PEEP)作为对照,观察滴定最佳顺应性方法选择最佳PEEP的临床实用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本院重症监护病房(ICU)2009年11月至2010年12月14例接受机械通气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分为两组,每组7例;分别使用低流速法描记准静态P-V曲线和滴定最佳顺应性的方法确定最佳PEEP,连续测量3次,比较各组所
期刊
目的 了解新乡市区儿童菌痢病原菌分布特征及药敏变化特点,为临床更严谨更规范使用抗生素提供支持与依据.方法 对同一地区不同时间段儿童菌痢病原菌及其药物敏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新乡市区儿童菌痢病原菌亚型分布中D群已呈明显上升趋势(X2=11.288,P=0.001),但总体仍以B群感染为主(86%);痢疾杆菌对常用抗生素敏感率由高到低次为头孢噻肟、丁胺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头孢哌酮、头孢三嗪、头孢他啶
目的 探讨不同介入治疗时机对颅内动脉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138例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按入院时Hunt-Hess分级分为A组(Ⅰ~Ⅲ级)109例和B组(Ⅳ~Ⅴ级)29例.所有患者均接受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按手术距发病时间不同将介入治疗时期分为早、中、晚三期,比较在不同时期接受介入治疗患者出院时的良好率、脑血管痉挛和脑积水发生率.结果 A组患者在不同时期介入栓塞治疗所获得的良好率分别为早期69.7
病情介绍rn该患者今年66岁,身高165cm,体重69kg,体重指数(BMI)25.4 kg、m2,从事轻体力活动.6年前被诊断为2型糖尿病,1年前又被诊断为糖尿病胃轻瘫,迟缓性便秘.各项检查指标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