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例肝囊型包虫病破入腹腔的诊断与治疗

来源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yh07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肝囊型包虫病破入腹腔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1月至2009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09例肝囊型包虫病破入腹腔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流行病学史、典型临床表现、典型影像学特征和血清免疫学检查结果进行诊断。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将108例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分为传统组(传统内囊摘除,67例)和改良组(改良内囊摘除,41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平均住院时间、术后带管引流时间、术后残腔并发症、胸腔积液、包虫原位复发、腹腔播散种植、死亡等情况。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超声、CT、MRI检查确诊率分别为93%(101/109)、99%(70/71)、7/7;血清免疫学检查阳性率为100%(61/61)。109例肝囊型包虫病破入腹腔患者中,1例因过敏性休克经抢救无效死亡,其余生存。传统组和改良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分别为(3.2±0.3)h、(104.0±11.5)ml和(3.3±0.4)h、(110.0±23.8)m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74,-1.758,P〉0.05);术后平均住院时间、术后带管引流时间分别为(15.3±4.3)d、(28.0±4.6)d和(9.3±1.2)d、(7.6±0.8)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628,28.088,P〈0.05)。传统组患者术后残腔积液、残腔感染、胆汁漏、包虫原位复发、腹腔播散种植发生率均显著高于改良组(X^2=4.335,3.888,5.691,4.581,10.153,P〈0.05)。确诊包虫原位复发或严重并发症再次手术患者2l例。结论流行病学史、典型临床表现、典型影像学特征和血清免疫学检查对于肝囊型包虫病破人腹腔的诊断具有重要作用;改良内囊摘除术+高渗盐水反复冲洗腹腔+术后正规服用抗包虫药物是目前肝囊型包虫病破入腹腔较理想的治疗方式。

其他文献
肠内早期营养对于急性胰腺炎,尤其是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成功救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急性胰腺炎病情愈重,胃"瘫痪"程度愈重,肠内营养早期无法经口直接给予,否则会加重患者病情,甚至因呕吐而窒息.如何及早将肠内营养液送入空肠,困惑着临床医师。
期刊
目前,病理性肥胖已逐渐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严峻问题.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肥胖问题也日趋严重。
期刊
2010年5月13-16日,由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全军肝胆外科研究所和《中华消化外科杂志》编辑部联合主办的“港渝肝脏外科解剖实践高级研修班”在重庆圆满结束。中国科学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刘允怡教授;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李景波院长;香港中文大学赖俊雄、朱华、钟锦文、何善升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朱继业教授;
期刊
目前,食管上段癌常规采用经颈部入路作食管胃的颈部吻合术以满足足够的切除长度,保证切缘阴性,但该术式操作复杂,步骤烦琐,并较易发生吻合口瘘.2006年7月至2009年8月,江苏省肿瘤医院为26例食管上段癌患者施行经胸腔入路颈部器械吻合,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2010年4月3日,由<中华消化外科杂志>编辑部主办,奥林巴斯(北京)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承办的"微创外科时代肝切除手术方式的选择--腹腔镜肝切除:2010深圳论坛"成功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黄志强教授;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肝胆外科主任窦科峰教授;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脾脏外科学组组长、哈尔滨医科大学党委书记姜洪池教授;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外科手术学组组长、中山大学附属第三
期刊
肝切除仍然是目前治疗肝肿瘤的主要方法.如何控制术中出血一直是影响手术成败的关键问题.术中出血以及输血是影响患者预后,增加术后并发症及病死率的重要因素~([1]).目前用于肝切除术中减少出血的方法主要有:切肝前结扎患侧肝脏血管;术中采用超声吸引刀、氩气刀等特殊器械行精准肝切除;术中降低中心静脉压;术中行肝脏血流阻断等.鉴于肝脏出血主要发生在肝切除的手术过程中,熟练掌握肝切除术中各种血流阻断方法,尽量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63岁.因上腹部疼痛伴寒战、发热、黄疸2 d于2008年9月1日急诊人住我科.患者自述年轻时即有皮肤黄染,上腹不适,时轻时重,一直未予诊断和治疗.体格检查:重度黄疸,左上腹压痛、反跳痛、肌紧张,可触及肿大的胆囊.实验室检查:WBC、ALT升高,TBil 367.7 μmol/L,DBil 208.6 μmol/L,血糖10.7 mmol/L。
期刊
吻合口瘘是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主要并发症,因此,明确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及寻找合适的防治方法对于直肠癌患者的治疗尤显重要.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8年1月我科收治的546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直肠癌患者546例,按TME原则施行了直肠癌根治性低位前切除术.546例患者在术前经肠镜以及病
期刊
患者女,29岁.剖宫产后7 d出现食欲下降、呕吐、腹胀、轻度腹痛,停止排便,有排气.5 d后腹痛加重,呈持续性绞痛,停止排气、排便.体格检查:体温37.3℃,脉搏88次/min,血压120/80 mm Hg(1 mm Hg=0.133 kPa).痛苦貌,精神烦躁,心肺未见异常,腹部稍膨隆,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腹软,脐部及左上腹部压痛,无反跳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弱(1次/min)。
期刊
1 临床资料  患儿男,13岁.因右上腹巨大包块1个月余于2010年7月18日入院.2010年6月27日,患儿家长偶然触及其右上腹一直径约15 c包块,无触痛,不伴腹痛、腹胀,无畏寒、发热,无潮热、盗汗,无头昏、头痛,无反酸、嗳气,无心慌、心累,无皮肤、巩膜黄染,无尿频、尿急、尿痛,无腹泻、便血、陶土便等.2010年7月12日,当地医院CT检查提示肝左叶巨大包块,AFP 742.7μg/L,ALT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