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人类视域下的人机共同体——论《神经漫游者》中的人机关系

来源 :世界文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ly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吉布森笔下的《神经漫游者》是一部赛博朋克科幻小说,机器的快速发展为人类同时带来福祉与挑战,这种矛盾关系是小说的一大主题。根植后人类视域,吉布森在《神经漫游者》中构想了近未来人机协作的共同体模式:在后人类时代,人机共同体以机械改造人赛博格和人机耦合团队聚合体两种独特形式存在。人机共同体内部,人与机器共享有机、交互、平等的互动关系。本文指出,吉布森虽然对后人类生存境遇的矛盾双方都施以笔墨,但通过构想人机共同体,其突出的是科技爆炸式发展之情境中对人性的回归,以及人类与机器走向协作式共同体的后人类愿景。
其他文献
随着网络大数据时代的来临,现代信息技术被人们广泛应用。在高校课程中开展混合式教学是通过现代信息技术促进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形式。本文针对化工原理实验课程学生预习效果差、课时紧张、过程考核失效、设备复杂操作难等现状进行了分析,分别从教学方法改变、优化考核方式、深化实践能力等方面进行了改革与实践。教学实践表明: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有效提高了实验教学质量。
教育戏剧是一种运用戏剧和剧场的技巧营造戏剧性的情境,并在情境中探讨戏剧冲突或教育议题的教学方法,它强调“以问题为中心”来设计教学活动。笔者基于当前幼儿园一线戏剧教学活动、戏剧教师的能力现状,尝试构想一个针对幼儿园教育阶段的适合中国教育情境的教育戏剧活动设计模式。该模式围绕议题为中心,共分为三个模块,生成议题、设计议题、发展议题。生成议题又具体分为确定教学主题、寻找故事题材—、解构故事文本、生成议题资源库这四个步骤;设计议题又具体分为选择议题、分析议题蕴含的冲突、理清指向冲突的焦点事件、选择范式和设计问话来
学前儿童音乐游戏是学前儿童教学中最常用手段之一,文章旨在探讨学前儿童音乐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相关问题,认为可以从提升教师综合教学能力、提升音乐和游戏融合性、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提升音乐游戏过程的引导能力等方式来促进学前音乐游戏的有效开展。
人工智能时代,通过人工智能分析系统数据分析发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如下问题:教师主导型互动多、师生互动形式单一等问题,对此从增强互动意识、整合教学内容、营造教学情境、设计主线训练等角度提出教学策略改进教学,以提升课堂互动有效性。
在高中阶段,导数学习尤为关键而且广泛运用在数学解题过程中。利用导数知识有效进行数学解题,一方面有利于学生思维方式的训练,另一方面还能够将解题难度降低。对此,本文立足高中数学解题简要分析导数知识的具体应用。
小学生尚处于生理和心理的发展初期,对周围的一切新鲜事物都具有十分强烈的好奇心。在这个时期教授他们传统文化,既能够让他们更容易接受传统文化,还能让他们对此产生十分浓烈的兴趣,从而为继承并发扬传统文化打下坚实的基础。只是当前对于小学课程而言,老师其实根本不会在课本里增加一些传统文化的内容,也根本没那个精力、时间和知识量去大量的推广和讲解。好在随着新课程的大力推行,当前小学语文教育已经越来越重视对传统文化的教育,这对于学生日后价值观、人生观以及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也是十分有利的。
新课程标准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来全面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课堂有效提问能够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促进师生之间良好的互动,并实现教师对学生思维的引导,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本文就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策略进行探析,分析了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阐述了课堂提问的重要价值和作用,并提出了课堂提问的原则和有效策略,旨在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简•爱》是作家夏洛特•勃朗特最成功的一部作品,勃朗特基于自己早年的人生经历见闻,在书中复刻出了生动鲜活的19世纪英国学校以及家宅生活情景。在角色塑造上,除了女主人公简之外,她的两个表姐伊丽莎和乔治娜也性格鲜明,形象立体。她们各自的脾气秉性及人生际遇同十九世纪英国富裕家庭中的成长教育环境、对子女的培养期望等因素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本文从新历史主义理论视角出发,基于“文本的历史性”和“历史的文本性”,对致使二位里德小姐形成乖戾性格并逐渐滑向不甚如愿的命运归宿的时代及环境诱因进行解读分析。最终得出结论:她们日
竞技健美操项目是21世纪新兴的可做为升学途径的体育项目,因该项目对学生的身体素质有较为严格的要求,同时受训学生的训练年限多有局限性,所以,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高质量的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是竞技健美操项目艺考学生的基础问题。本文讲述了竞技健美操项目艺考生体能素质中下肢柔韧素质的训练与发展思路。
本文拟从拉康精神分析理论的角度入手,描述卡捷琳娜在想象界和象征界认识、建构自身主体性的历程,对主体的异化和具有语言结构的无意识进行探索,从而为卡捷琳娜的悲剧命运提供另一个角度的阐释。研究发现,卡捷琳娜幸福的童年生活使其构建了无忧无虑的理想自我形象,当她在象征界对爱的需要无法被满足时,卡捷琳娜退回想象界陷入对理想自我的迷恋,并在“他人”欲望的驱使下出轨鲍里斯,这种行为在象征界中遭到绝对禁止,卡捷琳娜虽并不完全认同象征秩序,但又深受象征界中宗教文化的影响深感罪不可赦,由此导致主体的迷失,在对一系列能指符号的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