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西电情相牵,浓浓科研爱相连

来源 :高校招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natobacco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擅长出发注重长远
  《高校招生》: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录取您的是无线电通信专业。这个专业是自己的选择还是被调剂的?
  李建东:当年在专业选择上就两个大方向,一个是有关农业的,因为那时候国家主要以农业经济为主;另一个无线电专业。于是我就报考了华东水利学院(编者注:位于南京,现已更名为河海大学)的农田水利专业,而西北电讯工程学院的专业志’愿就选择了无线电通信,当时之所以选择这个专业,是因为听老师说起这个专业不错,进校后才得知这个专业是西北电讯工程学院的王牌专业。说实话,当时我选择无线通信这个专业,从个人的爱好上讲并不是非常强烈。
  可能是比较擅长物理的缘故吧,毕竟大学里面的无线电的基础知识基本来源于物理学的基础知识,所以学起来就比较容易一些。加上当时教我们的老师都教得非常好。我就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去发现这些课程的乐趣。
  《高校招生》:您本科毕业后,为何要选择留校继续深造?而不是去就业?
  李建东:当时我本来完全可以分配到南京工作的,但我发现,我更愿意留在学校,因为我喜欢这里的氛围。当时有个老师他给我建议说学校不错,想让我留下来。他说读完研,不管对今后找工作还是做学问都大有裨益。在学术领域里,我自己也想做更多的贡献,于是就留下来。当然,当时根本没有要去当专家、当著名学者的宏愿。我就觉得要一步一步,做好眼下的事情就好了,目标不一定要大。现在看来,很多事情的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我周边有很多人取得现在的科研成就,都是靠长期积累得来的。对这一点,我们郑晓静校长就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在做报告过程中特别强调过,这让我深有感触。
  《高校招生》:如今许多家长在指导孩子志愿填报的时候,往往会对热门专业趋之若鹜,比如文科生就建议填报会计、财务等专业,理科生就建议填土木工程、建筑工程等专业,您怎么看?
  李建东:我对家长们的这种做法保留意见,他们或许比较清楚学了会计是去干什么的。但我想说,他们对那些听起来比较冷门的专业缺乏细致的了解。家长应该去发掘孩子的兴趣所在,如果家长是需要孩子毕业后直接去工作,可以考虑一些热门的,或是应用性强的专业。但如果从孩子的长远发展和学术造就上来看,我更建议大家去选择一些基础性较强的专业。
  《高校招生》:事实上,对专业的选择非常有讲究,您有何建议?
  李建东:专业的选择有两次机会,一次高考志愿填报,另一次则是大学里面的转专业。我发现,现在的孩子不少都知道怎么去发现自己的兴趣专业所在了。由于手机的普遍使用和资讯的发达,他们就会上网去查询、比较一些讯息,找到一些排名靠前、实力较强的专业和大学。对此,家长要学会放手,在孩子的专业选择上,应多给一些建议而非做主。对于学了专业能不能够就业,我认为不存在找不到工作的问题,无非是一些人先找到工作,一些人稍微晚一点找到满意的工作而已。
  是兴趣支持一路前行
  《高校招生》:从1978年到如今,您都在从事与无线电通信、宽带无线技术等领域的教学和科研,这也使得您取得了许多成果。是什么样的力量支持您对此专业的长期热爱?
  李建东:主要是感兴趣。过去我参加了很多与通讯有关的试验。尤其是留校读研的那段时间,我参加了不少短波通信的试验。比如我们背着一部经过改装后的军用电台前往陕西韩城,通过这个工具,即便是相隔上百里,都可以实现和西安城内的老师们的电话通信,我就感觉这十分神奇。也觉得很有趣,于是我就要去发现这其中的奥秘和原理。后来我们就决定要去改进这种机器的性能,怎么样去实现最大化的通信效果?这就是当时我们想要克服的难题,我们可以把这个事情做得更好。
  后来我们就开始尝试做国内尚未被涉及的研究,比如做无线分组传输的网络。这期间,我就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困难。当时要从使用流行的Z8微处理器转为更为方便的Intel 51系列的单片控制技术,当时在我们101实验室,就我一个人懂这门技术,于是领导就说了,你必须要一个人搞定并普及这门技术,所有的困难都只能我一个人承担,当时我感觉压力真的很大,也没有人能帮得了我。
  于是我就一个人下决心开始写汇编、找翻译、自己写代码。正是有那种强烈的兴趣和渴望帮助我坚持去做了许多深入的研究,进而提高通讯的性能。直到现在,对于通信技术的性能我还有很多不满意的地方,因为不满现状,加上兴趣的驱动,我就想着怎么把这个事情做得更好。
  兴趣都是问题的导向。要推动任何一门科学技术的向前纵深发展,都离不开发现新的问题,而缺少兴趣的支撑,发现新问题就无从谈起。在科研过程中,发现问题十分关键。但是能够发现问题确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懂得发现问题就已成功
  《高校招生》:您说在科学研究中,发现新问题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如何理解?
  李建东:能够发现问题确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平时我在跟我的学生一起探讨的过程中就发现。比如你在做一个试验,你怎么知道你这个试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怎么去找到这个试验中的问题。要寻找到问题的所在,必须是要经过很久的、大量的、专业的训练才能得来。
  比如,你如何捕捉到这其中存在的问题。很多实验在操作的过程中都是稍纵即逝的,许多试验现象一下子就不见了,你怎么去重复这种物理现象?而科学实验的精髓就在于,你要把握试验的原理,你还要能够根据原理,把某种物理现象情景再现,也就是说你要能够再现问题存在的场景。这个,对研究非常重要。
  而场景再现考验的是你两方面的能力,一个是对科学理论的深度、准确把握。某次试验中为什么会出现某种的特殊状况?首先要你从理论上进行判断。在此技术上,以后你才能想办法通过现场的试验对这种现场进行捕获。当这两种方法得以吻合,你就能够发现问题的所在,你的试验就对了,今后你就知道怎么对试验和技术进行改进了。因为你知道问题出在了什么地方,如果你的试验的捕获和你的想法不一致,那证明还存在问题,   通过实验,我就发现,我现在取得的稍微好一点的科学成果都得益于我过去大量的实验论证经历。实验,把我学的所有的理论都弄得比较清楚,比如试验的原理究竟是怎么回事,其来龙去脉我都弄得比较清楚,这样,知识的融会贯通就让我的研究成功得到了保障。
  现在我就跟我的学生说,你们的文章,有些地方我可能看不懂,毕竟选择的研究方向都是新课题,有些甚至是该领域最新的研究课题。论文课题答辩前,我就跟他们讲,你不用讲具体的文章内容,你只需要给我讲研究课题所使用的原理就行,你为什么比人家好?你把原理讲给我听。原理我肯定是弄得懂的,如果你的原理使用没别人好,那么这篇论文肯定也不怎么样!
  文章写得好,其精髓就在于原理简单,你看,一个最经典的公式,那也一定是最简单的。追溯古今中外的科学研究,能够被人们传承的原理往往是最简单的。如果你是很复杂的东西,肯定不容易被人们所传承,研究的中间过程无论多么复杂,它所推导出的结论必定是很简单的。我们中学物理课本中学过好多经典的公式,仔细观察,它们能够被传承就是因为它们很简单,而且其表达的概念也非常清楚,是非常美妙的。
  我在美国康奈尔大学任教的时候,听了有位毕业于MIT——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的讲座,他就跟我们说,物理学中的某个公式好在什么地方?为什么漂亮?他就会给我们逐一分析出其中的美妙来。当然听完之后,我感觉非常震撼,至今都记忆尤深。
  严谨训练铸就威武校风
  《高校招生》:从西电的一名学生再到教师、校长,您对西电的情感有着怎样的变化?
  李建东:从我进入西电求学的那一天起,至今已有34年。我对她的感性印象是:这是一所极其严谨的大学;在过去一个世纪里,她肩负着国家国防的使命。从建校伊始(编者注:西电的前身为1931年诞生的中央军委无线电学校)到现在,她的肩上始终是有一份沉甸甸的担子的。特别是1958年以前,学校一直都在为国家培养特殊领域的国防人才,比如开设的无线电通信、雷达、密码学等专业都与军队密切联系。又比如我们率先在全国开设的信息理论专业等等,这些都是在为国家培养当时非常稀缺的人才。而且这种人才培养的使命一直延续到今天。
  从学生培养的角度来看,西电的老师是非常好的,教学都非常严谨,他们完全具备了培育出精品人才的能力。当然现在大学扩招,我们学校老师数量多了些,也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整体上还是把学校优良的老传统传承了下来。比如现在我给学生们上课,我有一个习惯:每一节课都要提前10多分钟去,就像当年我的老师给我们上课一样。我要把自己的教案充分准备好,实验仪器调整好,正式上课前要和学生先做一些交流等等。
  过去的学校的老师备课都非常认真,甚至有些老师根本都不敢去上课。他们生怕自己讲不好,一些讲师直接对系主任说,自己不敢去,还是主任亲自去上课吧。实际上这些老师都是非常优秀的,他们都会自己掂量自己到底能不能去上好课。
  另外一个特点就是西电对学生的训练很严谨、训练的次数很多。学有余力的同学,课外自己可以向实验室仪器做实验,记得有一次我做实验,把试验仪器烧坏了,老师根本没有生气,说搞研究设备弄坏很正常,毫不计较。所以说,西电这种允许学生大胆动手、参与科学试验的宽松环境使得我们学校有别于其他学校,我们学校的毕业生的研究能力、动手能力都非常强。
  《高校招生》:为什么不少西安的老百姓都称贵校为“西军电”?
  李建东:当时的西电是一所解放军的军校,校园里全是穿军装的师生,学校威武的校风在当地是非常有名的。那时候学校整齐划一,学校的行政级别也很高,许多军区一把手领导都要到学校来拿文件。由于深受军队的熏染,从那时候传承到今天,西电始终保持着一种集体主义的精神——拉出来,能战斗的精神。
  《高校招生》:目前,国内有不少冠名“电子科技大学”的大学。在您看来,贵校与她们的区别何在?
  李建东:如要讲彼此的区别,我想从学校漫长的成长过程来看,是很明显的。我们学校前身是1931年诞生于江西瑞金的中央军委无线电学校,1966年转制,由军队转化为地方,随即将校名由解放军军事电信工程学院更名西北电讯工程学院。1988年西北电讯工程学院再次更名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毛泽东主席先后两次为学校题词。80余年来,我校一脉相承,既未被拆分,也没有合并其他学校。可以说,我校是一所“白手起家、自学成才”的大学。
  具体来说,位于成都的电子科技大学在电子元器件方面的研究比较强,而我们学校电子信息类学科的系统性比较强。北京邮电大学(编者注:创建于1955年,原名北京邮电学院,是以天津大学电讯系、电话电报通讯和无线电通信广播两个专业及重庆大学电机系电话电报通讯专业为基础组建的,隶属原邮电部。)在通信工程(邮电服务)比较强。应该来说我们三所学校的实力在一个层次内,办学特色比较相似一些。
  至于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她是我们援建的高校,无论其重点学科、博士点数量科研实力和我们还有很大差距。而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是由电子科技大学援建的,其办学实力和桂林比较接近。
  回望学校80余年的办学历程,她的历史是与中国革命史紧紧相连在一起的,她更被被誉为党中央、中央军委的“千里眼”和“顺风耳”。无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她都独树一帜,且首创了我国电子与信息技术领域许多学科和专业,可以说,在中国电子高等教育史上,学校的贡献和地位不可小觑。
  行业特色给力,国内国际吃香
  《高校招生》:贵校的优势学科和专业都有哪些?近几年的就业情况怎样?
  李建东:我们学校传统的优势学科在于通信、雷达和微电子。目前,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5个,分别是通信工程、信息安全、网络工程、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软件工程(嵌入式系统方向)、软件工程(WEB工程与信息系统方向)、电子信息工程、微电子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智能科学与技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电磁场与无线技术和电子封装技术。学校另有信息工程、信息对抗技术等9个陕西省特色专业。我校是全国首批获得全部电气信息类特色专业的2所院校之一,是全国首批获得6个(及以上)特色专业建设点的14所院校之一。
  另外,我校每年各专业保研比例都不小,基本都在15%左右,部分专业能达到20%左右,加上考研的同学,每年继续深造的同学都在40%-50%。学校电子信息类专业特色明显,就业良好,研究生和本科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分别一直保持在98%和96%以上,位居全国高校前列。我校同学的就业优势不仅体现在就业率上,还体现在就业层次和地域上,大部分同学都在北京、上海、广州及长三角珠三角等较发达地区就业,就业单位多为通信、IT领域的大型国企外企以及科研院所,比如中电科技集团、中航工业集团、华为、中兴、腾讯等公司。很多同学还没毕业,就拿到了好几个单位的offer。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及《新闻直播间》节目也曾经专门采访报道过我校学生的就业情况。
  《高校招生):贵校的学生出国留学和对外交流活动怎样?
  李建东:目前。学校与多所国外大学有交流项目,目前比较成熟的有中法“3+3”本硕联合培养计划。学校与法国高等通信工程学院联合签订了《3+3本硕联合培养计划协议书》,每年在学校大二的学生中挑选一定数量的学生,在完成学校大学3年的本科课程后,赴法国高等通信工程学院联合体所属的大学之一,包括巴黎国立高等通信工程学院等法国电子通信类很好的学校,继续完成3年的本科和工程师硕士课程。该项目学生颁发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毕业文凭、学士学位证书和学生所在法国大学工程师硕士文凭。还有一些其他国家其他大学的国际合作交流项目,如德国“4+2本硕连读项目”、美国“3+2本硕连读联合培养项目”等。当然,我们学校每年也有不少公派出国留学名额,人数每年都有几十位,基本集中在比较有学校优势的专业上。感兴趣的同学们可以访问我校官方网站进行了解。
其他文献
2017年高考數学考试大纲,增加了对“数学文化”的考查. 变化后要考什么、怎么考,是我们每个考生值得关注的. 下面列举近几年部分省高考题中出现的有关数学文化的试题,以飨读者.
期刊
词汇的记忆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说是件难事。做题时遇到不熟悉的单词时,有效猜测词义显得尤为重要。词义的猜测主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根据构词法,二是联系上下文来猜词。  只有了解英语词汇的一些常见的构成方法,即构词法,才可以对词义进行有效的猜测。构词法知识不仅有助于词义猜测,还可以大大扩展同学们的词汇量。构词法基本分以下几种:  一、派生  派生主要是指在基础词的前后分别加上前缀或后缀,使其构成新词。高中常
期刊
永远的精神家园  帕斯卡尔说:“人是一颗会思维的芦苇”,这表明我们兼具灵与肉,人本是来自于自然与大地,它不仅给予我们温饱,也滋养着我们的性灵。田园,湖泊,大地,亦是我们永远的精神家园。  琦君说:人到了中年以后,心情由绚烂趋于平淡,本来都会倾向山水田园;但暂时无田园可归时,无妨在方寸灵台之间,自辟一片田园。那么,纵使“结庐在人境”,也可以“心远地自偏”了。体现一种通透人生的豁达;陈志宏的半亩方塘,
期刊
     
期刊
所谓“非谓语动词”,指的是在句中不作谓语而是作其他句子成分的动词。非谓语动词有三种形式:不定式、现在分词和过去分词。其中,过去分词在句中可作定语、表语、宾语补足语及状语。  一、过去分词作定语  动词不定式、现在分词和过去分词都可以在句中作定语。  作定语的分词在意义上相当于一个定语从句,有进行式或完成式、主动或被动的区别,使用时要根据语境仔细辨析。一般来说,不定式作定语表示没有发生的动作,现在分
期刊
Q:最近在网上看到有的学校已经发布了高水平运动员的招生简章,听说通过高水平运动员测试,可以在高考录取中享受一定的加分,有的还可以免高考,报考高水平运动员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呢?  甘肃兰州 王灿  A:您所说的高水平运动员也叫体育特长生,不同的高校对高水平运动员的报考条件要求也不同。但总的说来,要满足以下条件: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毕业,获得国家二级运动员(含)以上证书且高中阶段在省级(含)以上比赛中获得集
期刊
1809年,时任普鲁士教育部长的威廉·冯·洪堡痛感于大学单一的教学职能,积极促成柏林大学的创办,科学研究自此堂而皇之地进驻大学,并迅速以柏林大学为中心,全面辐射英、美、法等欧美发达国家,与教学和后来的社会服务一起成为现代大学的三大职能,洪堡也被誉为“第一个提出大学教学应当与科研相结合的人”。  洪堡“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原则改变了教学过程的性质,Semiar(研讨式教学)取代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学
期刊
决定,往往只是一瞬间的选择  高考中,我很幸运地夺得了本县理科第一名的好成绩。有了满意的成绩,梦想中的大学——清华大学也不再如梦想中那么遥远。可专业呢?着实让我不知如何去选。清华大学在我所在省招生专业多达数十个,不明白专业学什么的我,看这个也觉得不错,看那个也觉得喜欢。结果快到提交志愿时还没下定决心。  至于我最后的决定,倒也有那么一番注定要与航天航空牵手的意味。高三时曾多次想过大学的样子,那时除
期刊
来信剪辑:不知道怎么回事,原本开朗的、外向的我,现在常常觉得很孤独。好朋友也疏远我,有困难也没人帮。给朋友发短信,他们不回,我就特别烦躁,完全无心做事了。怎么办?  甘肃兰州刘东  回复:人的一生,常常是孤独的。人类是群居动物,从某种意义上讲,对孤独的恐惧与生俱来。  进入高三,那种呼朋引伴的日子,可能一去不复返了。很多时候,我们不得不独自生活,一个人吃饭,一个人自习,一个人行走在校园里,一个人面
期刊
本栏目大量征集漫画脚本,发生在你身上或者你身边的趣事都可以给本栏目邮箱投稿。一经采用,稿费奉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