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宅

来源 :西部散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nse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故乡的那座老宅里逗留最后一刻,是一个春暖花开的上午。那天的天气特别好,阳光照进院子来,院子就灿灿的亮,院里的那两棵老杏树,叶子伴着花蕾冉冉地舞。杂草自由地生长,葳蕤蔓延,让人一看就知道是一个久无人居的院落。阳光还是从容的从夹耳窗子照进去,屋子里仍然格外亮堂。
  这个院子是我童年时期的生命摇篮。虽然在这个院子里住的时间不是太长,但它留给我的记忆一生也忘不了。故乡就是这样,在每个人的心里,总是一方魂牵梦萦的土地。在这块土地上,永远矗立着一座沧桑沉郁的小院,这个小院就是生我养我的地方,就是我生命的起源。我是随着父亲工作的调动离开小院的。现在离开它虽然好多年了,但是从没有忘记,得意的时候想到它,失落的时候也想到它。一想起它,我就有一种自豪的感觉或是坚定的信念。海天茫茫,风尘碌碌,它是我生命进程中坚强的基石。
  故乡的小院并不大,正房只是一座平房,墙是穿靴戴帽(四角是砖柱中间是土坯墙),前门面是夹耳窗子组成。上面是一长扇雕镌精美的古窗,空灵秀媚,下面并列着四个正方形玻璃方阵,透明大方。东西挂着两间单房,一间奶奶住,一间是爸爸的书屋。屋檐下是两窝燕子的家,它们不嫌家贫冬去春来叽叽喳喳和我们对话。院子里有爸爸亲手种植的两棵杏树,它在我们的眼皮下长得疯快,很快就挂果了。杏树虽然结不了多少果,但它能准确告诉我们什么时候春天来什么时候秋天到。在屋里捂了一个冬天的我们,一看到杏树摇头晃脑吐出新叶,就谁也拦不住了,脱去棉衣只抽一条单裤单褂,便兴奋地冲出门外开始一年的玩耍。最愿意去的是村西头那条柳沟河。南山的冰雪消融,开河水顺着柳沟河徐徐向北流去,让人憧憬着什么,心情总是平静不下来。不几天,河两岸的柳树就剪出细细的嫩叶,连成一条绿色的飘带。河槽里的蒲反应也快,似乎要和柳树争春,仿佛一夜之间就吐出新绿,像铺着一块块绒毛毛的毯子。这个时侯,村子里的人们也开始行动起来,和他们一齐走出院门的永远是那条老实的牛,犁耧耙杖的工作都是靠它来完成的。一个村庄离一个村庄很近,闾阎相望,鸡犬可闻,阡陌如绣,亲如故里。因为田塍连成一片,早晚劳动在一起,说说笑笑,大娘大爷,大哥大嫂,自然亲切。乡党的亲和力就是这样巩固起来的。立夏一过,河头地里的豌豆苗苗就滚动着碧绿无疆的神韵,那白色的小花在充满阳光的天下悠然自得,清辉秀雅,装点着故乡无限的风韵。这是村子里最有活力的时候,每个人每户人家都在生产着生命的需要。童年的烙印,像春蚕作茧,紧紧地包着自己,又像自幼文在身上的花纹,一辈子附在身上怎么也去不掉。
  这次回到老宅是家乡亲人捎来口信,为了加快农村经济建设乡政府决定实行农村土地整合,大面积耕种,房屋也要拆迁,农民迁移到乡政府附近居住,腾出土地扩大面积。这样家乡的老宅也存在不了几天了。回家最后看一眼老宅,是从心底涌出来的渴念。
  坐在老宅的院子里,望着雕镌精美的夹耳窗子,心里不觉有点怅惘。它毕竟是我生命初期的摇篮,是记忆在骨子里的一幅精美图画。但社会总是向前发展的,历史在一遍又一遍被刷新。也许,这就是我们的文明与进步。当年苏轼的藤花旧馆那一扇扇宋代气派的古窗早已不存在了,就连清代的和合窗也很难找到。那些“廊上青石凿雄文,庭前翠竹映紫籐”的宅院,也毁于李鸿章与太平天国军的交恶之中。
  坐在四周寂静的老宅,心里产生一种浓厚的眷恋和怜悯,眼里有泪流出。想到乡政府旁边正在新建的高楼,一边是历史沉睡的呼吸,黯淡颓然,一边是现代高傲的强音,铿锵鲜亮。这种寂静与喧闹的奇妙组合,让老宅沉默不语。时光在这样的跨越与践踏之中,显得荒芜而平静。没有任何语言表达,只有宽容大度的笑容,成为一种虔诚的时代表情。而此刻,我怎么也忘不了曾经艰苦峥嵘的岁月,忘不了曾经的磨难也有欢笑,忘不了月月的期盼和温馨的回忆。而有的人却站在时代的高端居高临下俯视凡尘,心灵坦然。我与他们对于被拆迁的老宅的情感和认识一时半会儿难以相通。心底的思念和感情的呼唤也许是长久的。
  什么是故乡?它在哪里?我们还能再回去吗?在全球一體化的今天,到处都是一样的高楼大厦,一样的城区街道,一样的霓虹闪烁,又如何分辨是不是故乡呢?我的那座精雕细镌的夹耳窗子的老宅,老宅院里那两棵古意垂垂的老杏树,杏树下那只一看见主人就摇着尾巴的雪一样的纯白狗,狗脚下那堆忙忙碌碌的不知疲倦的红色小蚂蚁,那才是我的家呀!家的西头那条涓涓流淌的小溪,小溪里吐着一片白毛毛的蒲;春天里村北那片绿油油的豌豆林,畴畦里传来了清泠泠的笑声;村东傍晚的犬吠,村南清早的鸡鸣,以及随着喜庆飘来的炸油糕的香味,那才是我的故乡呀!
  可是,那个令我深深眷恋的深深思念的老宅,就要在废墟中死去了。
  那么,你就留在我的心里吧!我要把你收藏好,直至我死去……
  ——选自中国西部散文网
其他文献
每当见到燕子在蔚蓝的天空中划过,思绪的键盘就不由自主的打开了,一件件往事像流水一样冲开了记忆的闸门。“燕子是益鸟,是人类最好的朋友,千万不能偷它的蛋毁它的巢啊!”这是小时候父亲经常提醒和告诫我的一句话。  小时候我是最淘气的,七八岁就开始玩弹弓子打鸟,爬树登高掏鸟蛋。干这些事,是从来不让父亲知道的,如果父亲知道了,不是挨一顿打就是挨一顿骂。  记得有一年春天,我和小伙伴们在村子南一片杨树林里打鸟,
期刊
这细雨来得正是时候,母亲的菜园又要焕发青春了。  母亲种菜很认真,惊蛰一过,母亲便把她的领域撒上土杂肥,翻新一遍,起成三垄,细细荡平。整个过程都带着浅浅的微笑,真如呵护小儿般小心翼翼。等把地疏松得如同面包一般,母亲便分别在东畦里横分成同等四个单元依次撒上掺了土的菠菜、油菜、生菜、茼蒿种子,撒上浮土,轻轻用耙子镂平;中间畦中起四小垄,两垄种辣椒,两垄种茄子;最西边的菜畦里点上一架豆角,一架黄瓜,一个
期刊
巍巍歌乐山,浓浓战友情。清晨飘来的学生早操呼号、午后同事忆峥嵘岁月的偶尔闲谈、某个夜晚静静翻开军旅的相册……都会唤起那一幕幕情景、一声声口号,一段段战友小事、一张张退伍照片,将我浸没在记忆的河中,慢慢沉醉。  军旅的琴弦一旦碰触就会有难忘难舍的音律,生活就永远都会有那抹不去的橄榄绿,脑海里总浮现出绿树成荫、整齐划一的营地,内心里总有忘却不了的战友情意。  难忘的入伍  清晰记得那是1999年底,在
期刊
我们无法选择时代,那个英雄辈出的年代,那个黑白暗哑的年代。  或许是因为记性太好,又不甘心用平白的叙事辗转余生,我们开始翻山越岭,穿透山河,在绵长的岁月里遥望逝去的年华,在历史的橱窗里挽住包裹着时代气息的风,轻轻说上一句:原来,那也是我们曾经的时代。  那些我们无法经历的时代,有着我们说不出口的沉重,难得脱口说出一句:我要成为我自己,也会显得单薄,直到未来的某一天,这句话才突然变得有力,陪伴大多数
期刊
今年的冬天感觉很突然,前两天还是温阳如春,没过几天就来了个大回转,气温猛不丁掉在了零下好十几度。喜鹊在光秃秃的樹干嘶叫,波光粼粼的水面结成了厚冰,单位门口的草坪也失去了往日的光泽,枯黄的草叶爬在冰冷的地上。街上行人紧裹身体,前倾疾走,没有踱步悠闲的,也无驻足聊天的,难见谈情说爱的,一切都在快节奏里。  天寒地冻,农村便开始进入冬储时段。近日打开抖音,附近的朋友都在尽情地分享着吃杀猪菜的相关视频:有
期刊
凌晨4点,我像一个梦游症者一样爬上楼顶,在空寂而昏暗的月光下,晾晒疼痛的灵魂。黢黑的夜色里,辗转反侧,未能入眠,每一次合下眼帘,双目便直痛到心里,泪液更是沽沽直淌……春天似乎还没有多少暖意,料峭的风,趁着这黑夜越过远处的山穿过密密匝匝高高矮矮房屋洒了我一身寒意。我紧了紧大衣,抱紧了双膝,像一只卷缩着身子的寒号鸟。  打開童年的记忆门窗,一曲熟悉的旋律,飞舞了进来:  哆啰啰,哆啰啰  寒风冻死我 
期刊
姐姐,在我们姊妹行里排老大。  父亲、母亲归于黄土之后,姐姐是我回老家的唯一正当理由。不知情的朋友说,你老家里老人都不在了,还回去干啥?给民航、铁路做贡献吗?我笑笑说:回去看看。回去看姐姐,是我内心的想法,我不愿与别人分享。  姐姐,在远方。  曾经,我的世界里,远方远在故乡之外,代表先进、时尚,和传统、落伍完全对立,水火不济。远方是理想的方向,是终点,是目的地。这么些年之后,我身处异乡,故乡是我
期刊
九月微醺的夜色中,穿过公园门楼,滨州中海公园便从容地展现在我的眼前。  一盏盏昏暗的园灯,给森森林木披上了薄纱。跨步进入前方的廊道,廊上爬满了我尚不知悉名字的藤蔓,将廊道上空覆盖,如同一把巨硕的绿伞撑在上面。月光透过藤蔓缝隙,投下星星点点的碎银,随着微风在地上摇曳。行走在夜间的廊道上,如同浅行于缥缈的梦幻之间。  月亮艰难的从云层中挣了出来,柔婉的月光撒向大地,隐隱约约将公园轮廓描绘出来。站立在玉
期刊
前些日子,爬二郎山時看到一棵榆树刚刚开花,这种花叫“榆钱”。于是,我情不自禁地走上前去,伸手采摘了榆钱,吃在嘴里感觉香甜可口。  记得小时候,陕北的农村春天没有新鲜蔬菜,更没有大棚种菜的事情。每到春天,头一年冬天淹制的酸白菜也吃完了,即使没有吃完也因天气暖和,气温升高而腐烂变质,不能食用。在这个青黄不接的季节里,山上能够食用的唯一绿色食品就是“榆钱”了。  每到四月底五月初的日子,山上榆树花开了,
期刊
一  2月15日那天我的心很痛,因为看到了抗击新型冠状肺炎疫情的狙击战中,已经有1716名医务人员感染,6人不幸死亡。  看到这样的消息,我想起医疗界我认识的一个医生来了,想起那年那月那天与她的一面相识。  她是伊犁州新华医院的呼吸科和危重症室主任安瑞芬大夫,虽然我与她仅相识一面,但也就是这一面,让我认定她是一位心底善良、医术高超的医生。  新华医院是一家在伊犁州历史上比较优秀的医院,如果我没有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