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分析和探究口服胰岛素制剂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选择了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成了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给予注射胰岛素治疗,而实验组患者给予口服胰岛素治疗,2个月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记录和对比。结果 实验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达到了98.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0.0%,同时实验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4%)低于对照组的(14%),他们之间的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糖尿病患者给予口服胰岛素制剂治疗,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血糖水平,而且还能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糖尿病;口服胰岛素制剂;临床疗效
糖尿病属于临床上发病率比较高的一类疾病,其一般是由于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所致,从而导致体内糖、蛋白质和脂肪代谢出现紊乱,已经成为影响人类身体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而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的首选药物,其不仅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而且还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但是不同的服药方式所达到的治疗效果是不一样的,本文将会对注射胰岛素和口服胰岛素的临床疗效给予介绍。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随机选择了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成了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中男性患者45例,女性患者55例,患者年龄在45-86岁,平均年龄为(67.5±2.3)岁,病程在1-16年,平均病程为(5.6±1.2)年;实验组中男性患者47例,女性患者53例,患者年龄在44-85岁,平均年龄为(67.8±2.1)岁,病程在1-16年,平均病程为(5.5±1.1)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的数据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之后,均给予了全面、系统的检查,然后进行胰岛素治疗,每次根据病情和身体情况给予250-500mg二甲双胍(格华止),一日3次。治疗过程中对照组患者给予注射胰岛素治疗;而对照组患者给予口服胰岛素治疗,2个月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记录和对比。
1.3护理效果评价
(1)临床疗效。显效:患者血糖水平和临床表现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有效:患者血糖水平和临床表现开始出现好转;无效:患者血糖水平和临床表现未见改善。总有效率= (显效+有效) /总数×100%。(2)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记录和对比。
1.4统计学方法
借助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患者的研究资料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比较t检验。如果P<0.05,则说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
相关治疗之后,实验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达到了98.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0.0%,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数据如表1所示。
2.2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调查统计发现,实验组中有2例(4%)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其中1例恶心呕吐、1例发烧;而对照组中有7例(14%)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其中3例恶心呕吐、2例发烧、1例皮肤瘙痒、1例精神萎靡。两组患者均为给予针对性药物治疗,一段时间后不良反应消失,他们之间的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研究发现,口服胰岛素制剂20min 内可以使其血药浓度达到峰值,并且可以维持20-120min,与2 型糖尿病饮食控制治疗相比,口服胰岛素2周后患者的病情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在2009 年Emisphere公司对Ⅱ期临床试验结果分析发现,口服最大剂量胰岛素的患者,其临床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另外一组,而且该组患者的不良事件、低血糖事件等发生率均低于另外一组。此外,口服胰岛素包体还可以防止药物发生降解,从而保证药物顺利达到人体血液。由于消化道酶胰岛素具有降解、破坏、失活的作用,所以研究者用惰性高分子材料纤维素来包裹葡聚糖凝胶颗粒,以保护胰岛素,便于患者的口服。而胰岛素中所采用的包衣材料(如聚丙烯酸及其衍生物酯类)可以在人体内部溶胀,并且不会被肌体吸收,从而不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伤害。而且包衣材料的用量还会对药物的释放速度产生影响,不同种类和剂量的聚丙烯酸具有不同的穿透性能。研究还发现,将两种不同穿透性能的聚丙烯酸及其衍生物酯类联合在一起使用,还能够提高药物的释放速度,并且将水溶性物质(如PVP、PEG等)添加至穿透性能差的聚丙烯酸中,可以有效改善其穿透能力,从而对药物的释放速度进行调节和控制。近些年来,对载体包裹的研究不断深入,其主要包括两大类,即类脂膜的乳液制剂、脂质体和固体的微粒制剂或纳米颗粒。将胰岛素蛋白质多肽药物进行包裹,能够对药物进行有效的保护,以确保药物顺利进入人体。
综上所述,在对糖尿病患者进行临床治疗过程中,需要对患者的病情特点进行分析,然后根据分析结果为患者提供相关的治疗方式,尽可能为患者选择口服胰岛素治疗,因为其不仅可以对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血糖水平进行有效的改善和控制,而且还能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杨洪柏.胰岛素制剂研究现状 [J]中外健康文摘 2012,5(34)
[2]楼秀余.重组人胰岛素脂质体口服制剂的研究 [J]健康必读2013,14(6)
[3]陈钟黎.胰岛素给药途径的研究进展 [J]内蒙古中医药 2014,6(3)
【关键词】糖尿病;口服胰岛素制剂;临床疗效
糖尿病属于临床上发病率比较高的一类疾病,其一般是由于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所致,从而导致体内糖、蛋白质和脂肪代谢出现紊乱,已经成为影响人类身体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而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的首选药物,其不仅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而且还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但是不同的服药方式所达到的治疗效果是不一样的,本文将会对注射胰岛素和口服胰岛素的临床疗效给予介绍。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随机选择了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成了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中男性患者45例,女性患者55例,患者年龄在45-86岁,平均年龄为(67.5±2.3)岁,病程在1-16年,平均病程为(5.6±1.2)年;实验组中男性患者47例,女性患者53例,患者年龄在44-85岁,平均年龄为(67.8±2.1)岁,病程在1-16年,平均病程为(5.5±1.1)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的数据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之后,均给予了全面、系统的检查,然后进行胰岛素治疗,每次根据病情和身体情况给予250-500mg二甲双胍(格华止),一日3次。治疗过程中对照组患者给予注射胰岛素治疗;而对照组患者给予口服胰岛素治疗,2个月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记录和对比。
1.3护理效果评价
(1)临床疗效。显效:患者血糖水平和临床表现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有效:患者血糖水平和临床表现开始出现好转;无效:患者血糖水平和临床表现未见改善。总有效率= (显效+有效) /总数×100%。(2)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记录和对比。
1.4统计学方法
借助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患者的研究资料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比较t检验。如果P<0.05,则说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
相关治疗之后,实验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达到了98.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0.0%,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数据如表1所示。
2.2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调查统计发现,实验组中有2例(4%)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其中1例恶心呕吐、1例发烧;而对照组中有7例(14%)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其中3例恶心呕吐、2例发烧、1例皮肤瘙痒、1例精神萎靡。两组患者均为给予针对性药物治疗,一段时间后不良反应消失,他们之间的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研究发现,口服胰岛素制剂20min 内可以使其血药浓度达到峰值,并且可以维持20-120min,与2 型糖尿病饮食控制治疗相比,口服胰岛素2周后患者的病情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在2009 年Emisphere公司对Ⅱ期临床试验结果分析发现,口服最大剂量胰岛素的患者,其临床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另外一组,而且该组患者的不良事件、低血糖事件等发生率均低于另外一组。此外,口服胰岛素包体还可以防止药物发生降解,从而保证药物顺利达到人体血液。由于消化道酶胰岛素具有降解、破坏、失活的作用,所以研究者用惰性高分子材料纤维素来包裹葡聚糖凝胶颗粒,以保护胰岛素,便于患者的口服。而胰岛素中所采用的包衣材料(如聚丙烯酸及其衍生物酯类)可以在人体内部溶胀,并且不会被肌体吸收,从而不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伤害。而且包衣材料的用量还会对药物的释放速度产生影响,不同种类和剂量的聚丙烯酸具有不同的穿透性能。研究还发现,将两种不同穿透性能的聚丙烯酸及其衍生物酯类联合在一起使用,还能够提高药物的释放速度,并且将水溶性物质(如PVP、PEG等)添加至穿透性能差的聚丙烯酸中,可以有效改善其穿透能力,从而对药物的释放速度进行调节和控制。近些年来,对载体包裹的研究不断深入,其主要包括两大类,即类脂膜的乳液制剂、脂质体和固体的微粒制剂或纳米颗粒。将胰岛素蛋白质多肽药物进行包裹,能够对药物进行有效的保护,以确保药物顺利进入人体。
综上所述,在对糖尿病患者进行临床治疗过程中,需要对患者的病情特点进行分析,然后根据分析结果为患者提供相关的治疗方式,尽可能为患者选择口服胰岛素治疗,因为其不仅可以对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血糖水平进行有效的改善和控制,而且还能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杨洪柏.胰岛素制剂研究现状 [J]中外健康文摘 2012,5(34)
[2]楼秀余.重组人胰岛素脂质体口服制剂的研究 [J]健康必读2013,14(6)
[3]陈钟黎.胰岛素给药途径的研究进展 [J]内蒙古中医药 2014,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