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中学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策略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spjx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较高社会期望,师生“不对等”的地位背景下,中学教师面对的是个体成长最动荡的青少年阶段。高压与长期低频的应激状态,使得中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频出。运用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建立积极的支持系统、树立积极的认知风格、培养积极情绪和训练积极行为习惯,来调节身心健康水平,获得职业幸福感、愉悦感和满足感,更好的引领青少年的成长。
   【关键词】责任边界;积极心理学;教师心理健康;行为设计
   当前,教师的责任边界被无限扩大,学生一有些“风吹草动”,首要推敲的是教师有没有责任到位。道德层面我们定位为师生平等,而法律层面师生是不对等的,教师作为成年人一方必然担起更多的责任。教师因此背负起了沉重的精神压力。频繁的检查、打卡任务、冗杂的日常管理,正耗损着教师的心理健康。近年来教师心理不健康检出率正逐年增加,抑郁、焦虑、躯体化等症状检出率居高不下。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已刻不容缓。虽然早有学者注意到“为什么教师心理健康率低却一直不能引起重视”,时至今日依然是没有解决,陷入了“年年调查年年低,年年未解决”的循环怪圈。这一问题的根本解决,与其“外求”不如“内寻”,即教师自身的重视,积极自主的采取有效策略来维护自己的心理健康。20世纪末,心理学家塞利格曼提出了“积极心理学”这一概念,并将它定义为“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的科学”,认为其意义作用在于“帮助人们发现并利用自己的内在资源,进而提升个人的素质和生活品质”。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三个维度:一是主观层面的个人积极情感体验,二是个人层面的积极人格特质,三是群体层面的积极组织系统,本文将从这一思路入手,探讨如何运用积极心理学的思路来维护中学教师的心理健康。
   1.教师心理健康现状概述
   早在2010年由中国人民大学李超平博士领衔,通过新浪网发布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调查问卷,共有8699名教师填写了调查问卷。结果显示,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压力与心理健康检出率均到达70%,明显高于中专、本、专科院校教师的检出率,中学教师承受了更多的压力和心理健康问题。调查中有38.50%被调查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只有28.80%的被调查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比较好,在该年份近四成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堪忧。2015年赵云龙在研究中发现,近20 年来,我国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水平随着年代的增加逐渐下降,即中小学教师心理问题越来越多。可见,教师群体心理健康水平并未随年代推进而改善。
   2.引发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
   2.1引发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社会层面原因
   首先,社会期望不够合理,教师角色定位失当。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长足实施,社会经济发展以及独生子女政策的大背景下,教育获得了空前的关注,公众在通识上就认为个体只要接受了足够、良好的学校教育,成才是必然的事,较少考虑到社会教育、历练实践、机遇与社会趋势等综合因素的影响。在高期望的社会背景下,教师角色被严重异化,代表做法如“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种不成熟的理念,将教师能力无限放大、完全忽略学生的个体差异,最终束缚了多少教师的创造性做法和“因材施教”之心,只能着眼于高分、高中。“高期望-低地位”的社會层面的现实因素,引发了教师强烈的内心冲突、不平衡感及高压、高焦虑状态。
   2.2引发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组织层面原因
   随着教师评聘制度的改革,每个学校又根据校情制定了详细而繁复的评定及考核方案,教师除了完成教学及日常管理工作外,还要去应对各种考核与评比。学校在制定考核方案的时效性、延续性及公平性上,常常不能合理变通,使得教师疲于应付,会滋生一些不满或失望等情绪。在疫情等特殊时期,每日晨午检、陪餐、午休、晚自习、线上线下家访等,教师的工作量成倍增加。教师群体普遍是心理超负荷的工作状态,难免会产生消极悲观、职业倦怠等不健康心理。
   2.3引发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个人层面原因
   教师个人在认识上的局限性,难以从发展或长远的视角看待工作压力或职业理想;未养成成长型或系统化的思维模式,去面对工作中的变化或阶段任务,容易诱发失望、无助、抱怨等情绪。教师个人的性格特点,如内向、悲观、消极,遇到事情缺乏问题解决的能力、不能及时的进行自我调节等,也会影响到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此外,教师也是单个家庭中的一员,来自经济、家庭角色等方面的压力,着实考验着个体的抗压能力。
   2.4引发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职业本身原因
   新课程改革、信息技术化、核心素养等这些教育浪潮之下,教师职业专业化要求越来越明确,也越来越高。教师这一职业,属于助人型、情感型劳动,是单方面的付出关怀与呵护,接收到的反馈难以对等、且多会延迟。长此以往,会造成情感衰竭、去个人化等职业倦怠问题。同时,教师职业的成就感属于滞后性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养与成才常间隔数年甚至数十年,教师能获得的成就感有限,得到的滋养也是不足的。
   3.运用积极心理学维护教师心理健康
   3.1建立起积极的支持系统
   积极心理学认为,群体层面的积极组织系统,强调从国家、社会与家庭三个方面来建构积极的环境组织系统,从而促进个体获得幸福感和积极人格的形成。中学教师要建立起积极的人际关系,形成自己内在的支持系统。教师职业特点属于情感型劳动,工作内容是与人打交道,持续的助人行为势必是长久的付出工程。如果不能及时进行能量回填,进行情感补给,难免会引发职业倦怠、身心疾病等问题。最好的能量补给方法就是拥有稳定的支持系统。来自社会、家庭、朋友、同事的物质支持、情感支持或信息支持,有助于教师对环境形成安全、稳定的评价,从而拥有正向的自我认同和积极体验。如参加特定的团队、每周有固定的活动或与亲人朋友见面、拥有良好的同事关系、形成健康平衡的生活方式、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参加户外运动等,在类似的活动中增强与外在的联系,疏通了内外交流的纽带,获得积极的内外心理环境,得到良好关系的滋养。    3.2树立积极的认知风格
   由于中学教师繁重的工作任务及不够合理的社会期待,在工作中极易形成灾难化、以偏概全、糟糕至极的认知方式。这样的认知方式,容易形成应激反应模式,个体长期处于应激状态下,抗压能力明显降低、对自己对他人均无法客观、公正的评价或看待。此时,需要中学教师转变思考方式,培养积极的认知方式。首先,中学教师要学会调整认知,接受“不完美”也有它的意义,以辩证、发展的视角看待工作或生活。其次,中学教师要克服“围城心理”,悦纳是一种力量。只有积极的看待现在的状态,发现不足与可能性,不自我麻醉或逃避否认,采取有效的措施或方法,才能將幸福感、安全感的主动权把握在自己手里。同时,积极的看待自己,能够及时的自我肯定,增强自我效能感和成就感,形成稳定、积极的自我概念。
   3.3培养积极情绪
   美国大学心理学教授福瑞德克认为,积极的情绪可以得到拓展,我们还可以将积极情绪进行延伸,从而形成个体独特的思想和行为,这就是情感体验的过程。中学教师应重视起情感体验这一动态的过程,培养积极的情绪来填充,就会在这一过程里衍生更多积极而愉悦的感受,而不是深陷在工作压力、消极评价等情绪旋涡中。及时看到消极情绪的意义或价值,宣泄有道,释放过度压抑的“本我”,可以通过倾诉、写日记、奔跑或户外运动这些有建设性性质的做法来释放累积的负面情绪。有效展开情绪管理,可通过各种情绪降维的方法,将情绪张力纾解,首推的方法是呼吸放松法,其次是正念及冥想。同时,形成情绪去中心化思路,以问题解决为中心,可以有效帮助个体稳定情绪,以理性、客观的心态来面对工作与生活。舒畅、愉悦、平静的情感体验,可帮助教师达到身心平衡的状态。
   3.4训练积极行为习惯
   积极行为是组织行为领域的概念,是员工着眼于未来,积极主动地寻求改变的一种行为模式。积极行为包含建言行为、负责行为、创新行为、反馈寻求行为等许多具体的行为,其关键在于自发性和未来导向,目的在于改变和改善环境或自我。中学教师在职业领域也应发挥自主性,能够定向与发展,学会“感受现在与专注当下”,积极应对各种困难或挑战,而非被动等待。通过行为设计,打造峰值体验,创造幸福瞬间。如享受专注做事、专注阅读的欣喜,记住那些闪耀时刻或特别的与他人连接的瞬间,哪怕是谷底或冥思苦想的画面,都是体验的核心。恰当运用反馈寻求行为,调整自己的职业理想和角色期望,能以积极主动的状态投入到工作中。
   【参考文献】
   [1]许前进.略论教师心理健康关注度低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法制与社会,2020,5(上):133-134.
   [2]路晓宁,王纬虹等.国内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研究20年回眸与展望[J].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7,30(5):96-100.
   [3]陈艳菲.积极心理学视角下谈高职校班主任工作的方式方法[J].戏剧之家,2020,3,149-150.
   [4]朴银姬,金学哲.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高校辅导员复原力的培养策略[J].视窗,2019,6,238.
   [5]赵欣,赵西萍等.组织行为研究的新领域:积极行为研究述评及展望[J].管理学报,2011,8(11):1719-1727.
   [6]王雪青,李牧雪.工作压力对员工积极行为影响的研究综述[J].软科学,2017,31(3):73-76.
   [7]奇普·希思,丹·希思.行为设计学[M].中信出版集团,2018.
   【基金项目:厦门市第五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课题“中学教师自我职业生涯管理的团体辅导探索”。(编号:Z546)】
其他文献
抒情散文兼具人生经验和表达艺术两个维度的教学价值。以《月是故乡明》一课教学为例,指出要想获得抒情散文教学价值最大化,就应聚焦散文中的情感触发点、情思“线路图”和语言独特处三个突破口,从中感受散文文体特点,体悟意象蕴含的情感,发现语言的独特魅力。
小学语文统编教材独具匠心地设置了“习作单元”。以六上习作单元为例,探析“习作单元”的整体教学策略。具体表现为:内容编排,突显单元教学特点;目标落实,突显阶梯化层递特点;过程推进,突显整合化版块特点;过程全息,重演整个教学过程;评价实施,突显核心化要素特点。
【摘 要】初中语文新课程改革中强调:要加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文言文教学要占有一定的比例,由此可见文言文在初中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作为古代的书面语言,文言文能够较为客观的反映出作者所处时代的时代背景、政治经济发展及风土人情,古文成为中国几千年的文化缩影。文言文作为初中语文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深入研究,通过文言文学习效率的提升,有效促进初中生语文素养的形成。本文结合文言
【摘 要】目前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一方面,占用大量课堂时间、词汇呈现方式单一、缺乏真实语境和复现率低等问题;另一方面,学生对于词汇学习兴趣不高,缺乏自主性。在互联网时代,随着移动技术的不断进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大量普及,英语学习的第三方应用程序迅速进入我们的生活,开启了一种新型的英语移动教与学的模式,相较传统的英语词汇教学,将移动终端应用于初中英语词汇教学具有无可比拟的
【摘 要】本文从留白角度阐述学案导思、合作探究和自以为是时留给学生思考时机,引导学生结合各自认知理解差异主动探究问题。留白导思是学生丰富认知和积淀语技的有效前提,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空白;交流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语文课堂作为问题的集散地,需要教师与学生在相互协作探究中获得感悟灵感,需要学生在深入探究的过程中增强表达主动性和创造力。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多
【摘 要】阅读是帮助小学生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小学生一项非常重要的认知互动。新课程改革教育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也迎来了新的变革,新课程改革中倡导拓展小学生的阅读量,培养小学生的自主閱读能力,以及提升小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除了要训练小学生们的识字量、阅读速度,还需要重点培养小学生们的阅读理解能力,采取多样化的阅读活动来有效提升小学生们的自主阅
随着互联网进入农村,农村电子商务快速发展起来。农村电子商务是“互联网+传统农业”的一种新经济形态,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可以转变广大农民的思想观念,加快农村振兴,推动农业转型。本文将基于某县农村电商个案,对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模式展开分析,并思考如何进一步推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
为了更好地满足我国现代交通运输的需求,就需要在公路桥梁施工的过程中强化质量监督以及控制措施,由此确保工程建设过程中能够维持较高的建设质量水平。在施工质量监管的过程中需要从建设材料着手,强化对施工中安全隐患、技术以及工期的控制,由此更好地促使工程能够在规定的期限内实现质量保障,进而为推动我国经济建设事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摘 要】我国具有着几千年的历史传承,在传统文化上源远流长,其中古诗词便是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因此,在现代的教育教学中,我们应该加强古诗文的教学,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培养每一位学生对于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这便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部分。正所谓教育要从小抓起,小学阶段学生正处于学习习惯、行为举止以及思想道德等各个方面的关键奠基期。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高质量的古诗文熏陶和引导,往往在培养
【摘 要】小学数学课堂中,主题图是重要的内容,有效利用主题图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数学综合素质。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材编排受到更多人的重视,相对于传统的小学数学教材来说,现阶段的数学教材有着丰富的主题图内容,色彩更加的鲜艳。借助丰富多样化的主题图,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得教材具有更强的阅读性。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当深入了解主题图在小学数学中的作用,借助多样化的方式,有效应用主题图,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