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社会的“集体欢腾”

来源 :大经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meonlin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从涂尔干研究宗教的初衷——“展示出人性的本质的、永恒的方面”——出发,本文着眼于互联网社会与原始氏族社会中潜藏的共性,尝试用“集体欢腾”这一宗教神圣性的重要来源来理解并阐述互联网社会中“热点”频频和抒发式、宣泄式、表态式的“评论热”高潮迭起的现象,并揭示这种现象背后潜伏着的危机。
  【关键词】 集体欢腾 互联网社会 网络评论 网络热点 认同危机
  1.原始社会的集体欢腾
  涂尔干认为,宗教之根本,在于那些信仰与仪轨等事物构建的体系中蕴含的神圣性,使自认为站在世俗一端的人们相信祂们的与众不同、不可冒犯和具有不可思议力量——既能够降下灾祸和毁灭,又能够带来福泽和繁衍。在原始社会中,这种神圣性正来源于社会,更具体一点地说,来自于集体。
  涂尔干描述,在原始氏族社会,分散时的个人,是安静、单调、萎靡而沉闷的,而在集中举行仪典的时刻,“一旦他们来到一起,由于集合而形成的一股如电的激流就迅速使之达到亢奋的状态”。声嘶力竭的呐喊和狂舞、毫无顾忌的相互交合、高度危险的动作等等,既是一种失控,又是一种力量的上溢,并且是群体性的“能量突增”。“相同的情感”在保持沉寂和产生共鸣这两种状态间的身心落差引发了信众们对“异常力量”的感知,让氏族人们相信“集体欢腾”中的他们被升华成了另外一种存在,被從平凡世界送入神圣领域,仿佛无所不能、坚不可摧。(涂尔干,1912)
  历史上的原始社会中,集体欢腾所带来的神圣性,直接表现为给人以力量感、安全感和“为平常所不为”的强烈冲动。
  2.互联网社会的评论热潮
  现代中国社会中存在着一个“原始社会”。随着互联网逐渐普及而深入人们生活还不到半个世纪的中国互联网社会,正处于其原始阶段。这个原始虚拟社会中的发生着一些亟待解释的现象,比如“网络热点”现象和“情绪评论”现象。
  “网络热点”是那些在网络上能够短时间地、大范围地引起大规模讨论的事件和话题,它们大量地产生于各种通过关注机制分享信息的社交平台,如微博、知乎、豆瓣、微信上。类似 “山东聊城辱母杀人案”、“’反家暴法’通过并实施”等等具有社会影响的新闻事件都是曾经的网络热点。随着时间的推移,网络热点数量与更新频率剧增。以新浪微博为例,其实时热搜榜上的话题更换几乎是以分钟为单位进行的。同时,网络热点的产生范围也越来越广,新浪微博上总有明星私生活和小举动盘踞在热搜榜首;知乎的热门搜索词汇“如何评价”后面可以接上任何客体然后变成热门话题。某热播剧的某集中死了一个角色、知名企业家称“先挣一个亿”为“小目标”、某模特在秀场摔倒等等在过去显得无关紧要的事件如今极易快速引爆网民的讨论热情。热点话题的数量与范围在网络上的扩增,即是本文所说的网络热点现象。
  而“情绪评论”是伴随着网络热点出现的。它们表现为在评论区域的发言,却又不同于普通评论。其被发出的主要原因并非发言者对该人、事、物有了解、有思考、有探索的需求,而取决于发言者是否有表态、断言的欲望。这一类型的发言中包含着强烈的情感和显而易见的价值判断,以抒发感情和宣泄为主要目的,并且常常会引发聚集和言语冲突。因其带有冲动性质和感染能力,并且诉说的热情极易见异思迁,在话题与话题之间到处流转,笔者称其为“情绪评论”。
  尽管阅读这些接踵而来、永不停止的事件的过程中花费的精力、经历的情绪和紧张感都让人感觉到有很大的压力。然而有一些人却始终兴致勃勃、精力充沛地穿梭在各种各样的热点新闻里,经历着激动、愤慨、兴奋和抒情。
  网民们为什么喜欢在评论区发言?
  3.“热点”形成了网络集体欢腾
  除去社交平台的运作机制的影响,网络热点与情绪评论所形成的评论热潮的陡然上升,还源于人们迷恋上了集体欢腾的快意。
  各种社交平台的发言通常是匿名的和低准入门槛的,人们的评论因而多了肆无忌惮的余地,一旦进入热点,就首先离开了相对饱受约束的日常、获得了放纵的机会,可以不受指责或者忽略指责地进行宣泄。
  与此同时,在网络社会中排除异己声音、聚集相同情感远比在现实生活中要容易。进入到一个热点如同进入一个集会场面,人们点赞、转发、评论或带话题发表新观点,并迅速地发现赞同和支持者——当然也有相反意见者,但删除、忽视他们只需要动一动手指,伙同相同意见者一同予以驳斥也并非难事——如同操纵了一种能够最快速地、最大范围地实现一呼百应的工具。由此,参与者们获得了“推动事件走向美好结局”的成就感。比如曾经“药家鑫案” 网络上山呼的“死刑”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司法,让这起如果单纯从法学意义上来说有可能不判死刑的案子以药家鑫的死刑告终;又如“留日女大学生江歌被害案”中,江歌的母亲因深信网络舆论力量而始终坚持在微博上呼吁正义召唤网友的支持。
  从“消费”的角度,我们还会发现参与转发、讨论本身是人们对这一热点事件的“不在场证明”,是大范围地、集体性地对“灾难”的“虚假体验”。(让·鲍德里亚,1970)热烈地讨论、纷争是对“暴力”和“不幸”的一种消费。通过“消费暴力”,讨论者在不断提醒自己“地狱空荡荡、恶魔在人间”的同时,其实也更确信了自己的日常和安全,得到了“辛亏不是我”的安慰。
  总的来说,在网络热点下,评论者们感到超越了平凡、无奈、乏味、淡陌的日常,获得了宣泄感、力量感和安全感。这种体验与澳洲氏族人面对氏族图腾、参加膜拜仪式之时的“力量增幅”极其相似。
  4.网络集体欢腾行为中的危机
  2018年3月14日,享誉全球的著名物理学家霍金在古稀之年撒手人寰,一时间互联网上表达哀悼与追怀的评论、文章比比皆是。距此不过一周多前,歌曲《易燃易爆炸》的歌词作者尚梦迪的骤然离世也引起了小规模的类似情形。再向前追溯,北京红黄蓝幼儿园虐童事件始曝光于网络,就引发了规模极大的同仇敌忾氛围,极大部分的网民们将自己认同为受害者或者潜在的受害者,紧紧地靠在一起,声讨、批判。不难发现,网络社会中不以年龄、性别、阶层、种族为区别而以观点和情感为核心的聚众抒情——集体欢腾——极易勾起或是塑造人们的共同情感、记忆或者信念。它事实上具有从机械团结地角度促进社会整合的功能(更多地作用在互联网社会中)。   然而,网络集体欢腾行为中更多地埋伏着危机。它既反映了现存的危机,又将助长另一种危机。
  现存的危机在于社会整合机制的力量不足。对于中国而言,现代化除了工业发展、城市扩张和民主进步之外,也意味着宗族制度和熟人社会萎缩、中国社会千年以来依赖着的传统社会的整合机制不断崩裂支离,还意味着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和多元生活方式的迅速涌入。差异越来越显见、越来越具体,而我们的共同之处呢?国家认同、民族认同、文化认同常常都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其中元素何在因而严重缺乏解释。因信息通达而日益直面全球化浪潮的个体在这样的局面下一经细思,往往要面临认同感和归属感的迷茫。迷戀于从“集体欢腾”中获得能量,事实上也是盼望在有针对性地价值和感情共鸣中找到归属感,换言之是现代中国社会的人们对群体认同的深深渴望。当代中国社会,在政府之外、在传统之外的社会整合机制究竟是什么呢?
  而正在生根发芽、悄然成长的危机则是自我认同的危机,表现为现实自我与网络自我的分裂及后者排斥前者的倾向。网络社会交往中,符号较之现实世界较少而解读空间更大更自由、直接面对的对象有限而调用的感受器也较少,是以足以让参与者塑造一个虚拟人格,一旦其固定下来,极易在真实人格和虚拟人格之间形成矛盾。(李辉,2004)而集体欢腾中的自我的充满力量、充分自由的状态充满了诱惑,令人偏好,将使人逐渐回避真实自我。
  最后,值得思考的是,网络集体欢腾行为作为一种特别的互联网舆论现象,对于社会现象的解读和社会问题的解决究竟是阻碍还是帮助?没有多少网民知道山东聊城辱母杀人案二审宣判结果是什么、巫山童养媳最后结局如何、大兴区因火灾而失去居所的外来务工者如今落脚何处、被强行“煤改气”供暖未果的农民去年冬天究竟过得如何……数不胜数的那些“无疾而终”的旧网络热点一方面体现了在集体欢腾中,“找到同伴”和抒发情感时常悄然取代“改善问题”的目标,让网民习惯于流于假想的社会参与和问题解决;另一方面,也使符号资源的掌握者也迅速学会了一种操纵和愚弄网民的办法——制造另一个热点将网民从他们想要掩盖的事件上引开。由此看来,网络社会中的集体欢腾,更有可能发展成为一种阻碍。参与网络舆论的人们需要的是更多的价值中立、理性判断、知识普及,以及多元的、有效的压力宣泄渠道。
  【参考文献】
  [1] [法]埃米尔·涂尔干,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渠敬东 汲喆(译),商务印书馆,2010.
  [2] 让·鲍德里亚,消费社会,刘成富 全志钢 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14.
  [3] 李辉,网络虚拟交往中的自我认同危机,社会科学,2004.6.
  指导教师:王太鹏,讲师,博士,工作单位:西南民族大学社会学与心理学学院。
  作者简介:姓名:陆婉婷(1997-);性别:女;民族:壮;籍贯:广西大化;职务/职称:无;学历:大学本科(在读);单位:西南民族大学社会学与心理学学院;研究方向:应用社会学。
其他文献
目前学界研究卢森堡总体性思想的成果屈指可数,专门研究卢森堡思想(特别是她的总体性思想)对卢卡奇的影响的成果更是寥寥无几。但尚未有专门的研究不代表学界没有讨论过二人之间的关系。学者们在探讨卢森堡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关系时,大都会直接或间接地谈及卢森堡思想对卢卡奇的影响。卢森堡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关系是近年来国内外学术界关注的热点之一,但成果也并不多,其他关于二者关系(主要是卢森堡与卢卡奇的关系)的表述则
期刊
【摘 要】 文章以传承民族文化为前提,围绕传统纺织印染这一话题,阐述了民族传统纺织印染运用在服装设计中的意义,并对民族传统纺织印染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进行分析,旨在起到提升民族传统纺织印染能力的效果。  【关键词】 传统纺织 印染工艺 服装设计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而民族传统纺织印染工艺则在发展中逐渐成为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直至今天,少数民族依旧使用本族特殊的纺织印
期刊
【摘 要】 工匠精神是精益求精精神理念的集中体现,是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值得学习的重要内容,当代大学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中坚力量,因此我们要加强工匠精神在其意识形态领域的默化作用和在实践过程中的指导作用,改革与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设置以及培养方案,把工匠精神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在学校形成一种学习工匠精神的良好的氛围,发挥其强大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 工匠精神 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
期刊
【摘 要】 当今,关于体育素养(Physical Literacy)问题,受到了国内外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学术界对体育素养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概念的界定、分类、结构的组成、评价体系的构建、影响因素和途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等方面。本文对国内外体育素养研究的基本脉络、研究成果做一综述,在此基础上指出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未来研究方向。  【关键词】 体育素养 前沿  1 国外体育素养研究概况  国外
期刊
【摘 要】 为了便于用户实时掌握和控制马铃薯贮藏的环境信息,解决窖内环境检测不方便及环境调控不及时等问题,设计了一套基于物联网的马铃薯贮藏环境远程调控系统。本系统主要监控环境因素为马铃薯内的空气温度、湿度和CO2浓度,主要控制设备为马铃薯窖内的风机、加热器等设备。系统分为受控终端、网络通信、和用户终端三个部分,其中受控终端为马铃薯窖内的控制系统和相关设备,网络通信通过GPRS实现,用户终端为PC和
期刊
【摘 要】 工程项目在实施过程中,承包合同价等于中标价加签证变更费用及合同规定允许调整的有关费用。现场签证在控制工程中最后要以价格的形式体现在工程结算中,只有严格把关现场签证,才能更加合理地控制工程造价。  【关键词】 现场签证管理 存在问题 实施措施  在工程建设项目现场管理中,我作为建设方现场代表参与了本单位的新建厂房建设项目、产品试验大楼建设项目、产品展示厅及职工宿舍等工程建设项目的现场全过
期刊
【摘 要】 科技日新月异,社会不断发展,带动了各行各业尤其是计算机领域的发展和创新。本文结合计算机软件工程的现代化技术在我国科技发展中占据的重要意义,分析了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的提出了如何完善、加强、创新我国计算机软件工程的现代化技术,以希望为相关研究技术人员提供一个创新方向,研发出更具价值的产品、服务和技术。从整体的角度上可以看出,计算机在未来具有很好的发展趋势,但是需要软件工程提供相应的
期刊
【摘 要】 国有企业有其自身运行和发展规律,背负国建经济建设、社会责任和自身发展责任,但一个时期以来,受体制机制约束,国企员工潜力难以得到全面发挥,主观能动性较弱,导致企业活力不足,不适应市场需要,甚至削弱了核心竞争力。本文以问题为导向,结合实际,就内在动机和外部环境共同作用下实现人才开发途径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 国有企业 人力资源 现状分析 开发对策  一、引言  人力资源是企业核心资源
期刊
【摘 要】 本文尝试运用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的“三元交互决定论”,探讨腐败的环境、行为以及人的主体因素之间的交互决定关系。剖析腐败根源,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提供客观依据。  【关键词】 交互决定理论 腐败成因 三元交互决定论  一、引言  作为一种伴随着权力行使而出现的社会现象,腐败在长久的社会发展和历史演进过程中一直是存在于世界范围内的社会病症。社会由传统向现代发展的每段进程中,政府职能伴随
期刊
【摘 要】 随着我国建筑市场的深入发展,在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情势变更原则的准确运用有着重要价值。自2009年起,最高人民法院以司法解释的方式,明确将情势变更原则正式纳入司法体系,由此可见情势变更原则在合同法中重要性,本文主要介绍情势变更原则在合同管理中的运用。  【关键词】 情势变更 准确使用 工程竣工结算  情势变更原则在建设工程合同管理中如何合理运用已经市刻不容缓,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