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背景分析
《鸿门宴》是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的内容,节选自司马迁的《史记·项羽本纪》。它是《项羽本纪》中极为精彩的一节。全文以“杀不杀刘邦”为线索,以项羽欲击刘邦始,以曹无伤被诛杀终。其间矛盾复杂,危机四伏,险象环生。真可谓是落叶满空山,纵目两茫茫!想要上好这节课,该何处寻行迹呢?
在分析这篇课文时,一般的讲法都是按照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进行梳理参悟。但这篇课文篇幅较长,人物众多,情节跌宕,常规化教学极易流于平庸而无法突出重点。授课对象是刚刚初升高的学生,文言功底还不够扎实,全面覆盖,很难自如驾驭。唯有找准焦点,个个突破,才可驾轻就熟,事半功倍。
可是,哪个点是最好的切入点呢?根据课标培养学生理解赏析作品的能力要求,根据授课主体文言功底较浅,但思考力强的特质,再根据课文人物虽多但个性鲜明的特点,我决定:以“人物形象”的分析为重点,以主要人物的性格对比去探究项羽失败的可能性与必然性。
于是,我确立了这节课的学习目标为:引导学生品味细节(人物对话的迎合艺术,宴会的座次安排等),在对比中探求人物性格,研习项羽失败的可能性和必然性。
二、教学内容预设
采用问题导学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探究,组织学生深入研讨,引领学生不断提升。
三、教学课堂真情回放
1. 导入部分
师:在《史记》中,有这样的记载:项羽和刘邦,都曾看到秦始皇出游时的壮观场面,项羽说:彼可取而代之也。刘邦言:大丈夫当如此也。
言为心声,两人都有觊觎帝位的志向。但细细品味,他们的说法又道出了两人性格的差异。你能对刘、项性格做出推测吗?
生:一个表述率真无忌,一个陈说含而不露。由此可以推测,项羽率真无忌,刘邦则胸有城府,小心谨慎。
师:当率真无忌的楚国贵族项羽与胸有城府的泗水亭长刘邦相聚鸿门时,又会上演怎样的爱恨情仇呢?
2. 问题导学
师:刘邦入关后,即“籍吏民,封府库”“遣将守关”“欲王关中”听到项羽要击破他时,却大惊失色,拉拢项伯,甚至当面对项羽说:日夜期望将军至,岂敢反乎?刘邦是真的希望项羽打进关内吗?他为什么说这样的话?由此可见,刘邦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生:不希望。这是骗项羽的话。敢欺骗项羽说明刘邦深知项羽耿直爽快,心口如一,能骗过项羽。同时,也说明他惧怕项羽的势力,有表面上逢迎讨好的意思。真是个老奸巨猾的心机男。
师:项伯劝项羽勿击刘邦,项羽竟轻率地答应了,这反应了项羽的什么性格?
生:项羽之所以答应,除了信任项伯,更主要的是项伯“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其中“秋毫不敢有所近”“待将军”“不敢倍德”等语,满足了项羽骄傲自大的心理,从而消除了戒心。而且对项伯秘密去敌营之事,项羽不过问,不调查,足见项羽的鲁莽草率。
师:刘邦到达鸿门后,他是如何哄骗项羽的呢?
生:1、先说自己与项羽“戮力而攻秦”,是队友,而非对手。
2、把先入关说成是“不自意”,表明自己力量远不及项羽,满足了项羽狂傲和虚荣。
3、“今者有小人言,令将军与臣有郤”把刘项矛盾归咎于小人离间,从而把欲王关中的野心否认得干干净净,而且骗取了项羽好感,竟至项羽说出了曹无伤,还说出了“不然,籍何以至此”的話。
师小结:
的确,许多时候,我们不是输给了别人,而是输给了我们自己。性格决定命运,项羽年少轻狂,骄傲自大,不仅容易延误战机,错失机缘,而且易于被对手利用,唯我独尊。因此,项羽的刚愎自用,狂傲轻敌,给自己的失败增添了一个筹码。
接下来,一起关注一下两大军事集团的一些重要人物有什么不同?
师:找出文中第一段有关范增的语言描写,分析一下范增这一人物形象?
生:范增发现沛公居于山东时贪财好色,而入关后,则无所取无所幸,而且发现沛公有天子之气,说明范增观察细致、判断准确、做事果断。
师:范增起召项庄行刺刘邦时说“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而刘邦安然逃脱后,范增长叹“吾属今为之虏矣”,从“若属”到“吾属”的变化,反应了范增怎样的心理?
……
师:鸿门宴上最佳表现人物可首推樊哙,请同学们找出相关的描写,一起认识这一令人叹服惊异的形象。
生:当樊哙从张良的匆忙中察觉到宴会的剑拔弩张时,一句“今日之事何如”,是一种机警,更是一种担当;当得知“项庄舞剑,其意常在沛公”时,“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只言片语,却字字忠勇;待到“侧其盾,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时,一个豪气十足,敢于同霸王抗争的怒目金刚的形象便跃然纸上。然而,更令我们叹异的,却是他的能言善辩,智慧干练。他瞅准机会,慷慨陈词,先说暴秦为天下共愤,后夸刘邦破关之功,再陈还军霸上待项王之情。在为刘邦开脱之时,也警示了项王,寓尊了项王之意。大气凛然,威言撼心。波洈云谲的局势终风平浪静。
师:再看项羽帐下的项伯,不论出于义抑或为了情,难免胸无城府,有首鼠两端之嫌。
总之,比较两大军事集团,项羽不及刘邦老练,范增不及张良圆滑,即使屠户出身的樊哙也比较贵族出身的项伯更为机警。所以,项羽集团的失败更具可能性,也更具必然性。
师:一场鸿门宴,万千未了情。其间的事事非非,谁人又能理得清?
多数人认为:鸿门宴对楚汉战争产生着重要影响,项羽狂傲轻敌,放走刘邦,间接促成了项羽败亡及刘汉王朝的建立。
而学者张志坤认为:鸿门宴上,项羽兵不血刃,不费吹灰之力就得了关中,降服了刘邦,维护了自己反盟主的地位。
学者蔡伟更是高度评价了项羽:如果说刘备释刘璋为仁释,关羽释曹操为义释,孔明释孟获为智释,那么,项羽之释刘邦,不但总其所有,更添一条——勇释。
落叶满空山,叶叶总关情。当历史的帷幕落下之时,相信同学们已有了自己的认识,课余饭后有了更多更新的值得研究的课题。
《鸿门宴》是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的内容,节选自司马迁的《史记·项羽本纪》。它是《项羽本纪》中极为精彩的一节。全文以“杀不杀刘邦”为线索,以项羽欲击刘邦始,以曹无伤被诛杀终。其间矛盾复杂,危机四伏,险象环生。真可谓是落叶满空山,纵目两茫茫!想要上好这节课,该何处寻行迹呢?
在分析这篇课文时,一般的讲法都是按照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进行梳理参悟。但这篇课文篇幅较长,人物众多,情节跌宕,常规化教学极易流于平庸而无法突出重点。授课对象是刚刚初升高的学生,文言功底还不够扎实,全面覆盖,很难自如驾驭。唯有找准焦点,个个突破,才可驾轻就熟,事半功倍。
可是,哪个点是最好的切入点呢?根据课标培养学生理解赏析作品的能力要求,根据授课主体文言功底较浅,但思考力强的特质,再根据课文人物虽多但个性鲜明的特点,我决定:以“人物形象”的分析为重点,以主要人物的性格对比去探究项羽失败的可能性与必然性。
于是,我确立了这节课的学习目标为:引导学生品味细节(人物对话的迎合艺术,宴会的座次安排等),在对比中探求人物性格,研习项羽失败的可能性和必然性。
二、教学内容预设
采用问题导学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探究,组织学生深入研讨,引领学生不断提升。
三、教学课堂真情回放
1. 导入部分
师:在《史记》中,有这样的记载:项羽和刘邦,都曾看到秦始皇出游时的壮观场面,项羽说:彼可取而代之也。刘邦言:大丈夫当如此也。
言为心声,两人都有觊觎帝位的志向。但细细品味,他们的说法又道出了两人性格的差异。你能对刘、项性格做出推测吗?
生:一个表述率真无忌,一个陈说含而不露。由此可以推测,项羽率真无忌,刘邦则胸有城府,小心谨慎。
师:当率真无忌的楚国贵族项羽与胸有城府的泗水亭长刘邦相聚鸿门时,又会上演怎样的爱恨情仇呢?
2. 问题导学
师:刘邦入关后,即“籍吏民,封府库”“遣将守关”“欲王关中”听到项羽要击破他时,却大惊失色,拉拢项伯,甚至当面对项羽说:日夜期望将军至,岂敢反乎?刘邦是真的希望项羽打进关内吗?他为什么说这样的话?由此可见,刘邦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生:不希望。这是骗项羽的话。敢欺骗项羽说明刘邦深知项羽耿直爽快,心口如一,能骗过项羽。同时,也说明他惧怕项羽的势力,有表面上逢迎讨好的意思。真是个老奸巨猾的心机男。
师:项伯劝项羽勿击刘邦,项羽竟轻率地答应了,这反应了项羽的什么性格?
生:项羽之所以答应,除了信任项伯,更主要的是项伯“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其中“秋毫不敢有所近”“待将军”“不敢倍德”等语,满足了项羽骄傲自大的心理,从而消除了戒心。而且对项伯秘密去敌营之事,项羽不过问,不调查,足见项羽的鲁莽草率。
师:刘邦到达鸿门后,他是如何哄骗项羽的呢?
生:1、先说自己与项羽“戮力而攻秦”,是队友,而非对手。
2、把先入关说成是“不自意”,表明自己力量远不及项羽,满足了项羽狂傲和虚荣。
3、“今者有小人言,令将军与臣有郤”把刘项矛盾归咎于小人离间,从而把欲王关中的野心否认得干干净净,而且骗取了项羽好感,竟至项羽说出了曹无伤,还说出了“不然,籍何以至此”的話。
师小结:
的确,许多时候,我们不是输给了别人,而是输给了我们自己。性格决定命运,项羽年少轻狂,骄傲自大,不仅容易延误战机,错失机缘,而且易于被对手利用,唯我独尊。因此,项羽的刚愎自用,狂傲轻敌,给自己的失败增添了一个筹码。
接下来,一起关注一下两大军事集团的一些重要人物有什么不同?
师:找出文中第一段有关范增的语言描写,分析一下范增这一人物形象?
生:范增发现沛公居于山东时贪财好色,而入关后,则无所取无所幸,而且发现沛公有天子之气,说明范增观察细致、判断准确、做事果断。
师:范增起召项庄行刺刘邦时说“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而刘邦安然逃脱后,范增长叹“吾属今为之虏矣”,从“若属”到“吾属”的变化,反应了范增怎样的心理?
……
师:鸿门宴上最佳表现人物可首推樊哙,请同学们找出相关的描写,一起认识这一令人叹服惊异的形象。
生:当樊哙从张良的匆忙中察觉到宴会的剑拔弩张时,一句“今日之事何如”,是一种机警,更是一种担当;当得知“项庄舞剑,其意常在沛公”时,“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只言片语,却字字忠勇;待到“侧其盾,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时,一个豪气十足,敢于同霸王抗争的怒目金刚的形象便跃然纸上。然而,更令我们叹异的,却是他的能言善辩,智慧干练。他瞅准机会,慷慨陈词,先说暴秦为天下共愤,后夸刘邦破关之功,再陈还军霸上待项王之情。在为刘邦开脱之时,也警示了项王,寓尊了项王之意。大气凛然,威言撼心。波洈云谲的局势终风平浪静。
师:再看项羽帐下的项伯,不论出于义抑或为了情,难免胸无城府,有首鼠两端之嫌。
总之,比较两大军事集团,项羽不及刘邦老练,范增不及张良圆滑,即使屠户出身的樊哙也比较贵族出身的项伯更为机警。所以,项羽集团的失败更具可能性,也更具必然性。
师:一场鸿门宴,万千未了情。其间的事事非非,谁人又能理得清?
多数人认为:鸿门宴对楚汉战争产生着重要影响,项羽狂傲轻敌,放走刘邦,间接促成了项羽败亡及刘汉王朝的建立。
而学者张志坤认为:鸿门宴上,项羽兵不血刃,不费吹灰之力就得了关中,降服了刘邦,维护了自己反盟主的地位。
学者蔡伟更是高度评价了项羽:如果说刘备释刘璋为仁释,关羽释曹操为义释,孔明释孟获为智释,那么,项羽之释刘邦,不但总其所有,更添一条——勇释。
落叶满空山,叶叶总关情。当历史的帷幕落下之时,相信同学们已有了自己的认识,课余饭后有了更多更新的值得研究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