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学是美的事业,语文教材是美的宫殿。在上学时,我就对语文课文所散发的情感和美感有点儿发自内心的喜爱和欣赏。在走上教师岗位后,当上一名语文教师,我就想把我所体验的语文的情感和美感带给我的学生们。
诚然,在今天抓成绩的教学中,必须把教学任务的完成当做第一要务。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中,不会总使你的语文课充满情感和美感;在繁忙的工作中,不会总使你的语文课充满情感和美感。但有心施为,你会发现你的学生从枯燥的语文教学中“一醒”,久而久之,也随你“舞蹈”起来。可以说,语文教学离不开情感和美感。
1.教师一定要有对语文教学的热爱和对语言和文学的热爱,才能使你的教学充满情感
记得一次参加听课,那是一节语文综合性活动,讲“妈妈的爱”,这本来很平常又伟大的事,语言总是那么苍白。然而当语文老师说起她那深沉母爱故事后,唤起了学生的共鸣,学生们纷纷讲起了自己发生在身边的母爱故事。渐渐地,有的流了眼泪,一片静悄悄,暗潮涌动…本来准备写好的发言稿,弃之不用了,大家说起了心理话,那么生动,那么感人。
我可以说,最美的语言是最平实的,也是最有情感的。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雨果)这一课中,本来一百多年前的事了,尤其对于当代的中学生,很难有激动的心情。然而,当在配乐下,放着影片,我用愤怒的语言控诉那段历史,用深沉的语调描述现代中国人如何自强的“远景蓝图”后,感觉他们内心沸腾了,一个个睁大了眼睛,坐得笔直,我知道我打动了他们。这一课,学习效果真是非常好。
2.教师要善于唤起学生情感,教学效果才能更持久,他们的学习才能更自觉
当我们看到一张张学习中难免露出倦意的面孔,如果还用平白的语调去上课,可想而知,学生能注意力集中吗?改变教学情感,变换气氛必不可少。根据授课内容,或用深沉的语言,或用高亢的情感,或兴奋,或愤怒,变换无穷。教师就像情感的发起者,又像演员用演技打动学生,又像气氛的调节大师,目的还是吸引学生,感染学生,在学习中领悟,形成更深刻的印象。
古罗马美学家朗吉弩斯说过,阅读活动中作为审美客体的文章“情”与作为审美主体的学生“情”完全是可以沟通、互动和共鸣的。朗读,是把无声的视觉语言化为有声的听觉语言,把储存信息的符号载体还原成作者所要传达的真实情感。使作品中的人物跃出纸面,使学生进入角色,入于目、出于口、闻于耳、铭于心,多方面地感知作品的内容,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和感染,获得初步的审美享受。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做到声情并茂,用富于感染力的朗读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美的感受,以达到先声夺人、以情感人的效果。而且,朗读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学生进行再创造的过程。
中学语文课堂很重要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对于真善美的认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唯有用真情实感打动他们,而不是空洞的说教,这样才能使学生们接受。
所以,教师的用情一定要真挚。教师情真意切,才能诱发学生动真心,学起来才能深信不疑。教师用自己的真情去感染学生,“以情感人”,使学生受到激励、鼓舞和鞭策,心灵受到陶冶、洗礼和净化,从而使情感变得更纯洁、更健康、更高尚,信念更充实、更崇高、更坚定。以真情动情感,确实有着很高的教育价值和审美价值。
有一种美,它牵动着你的心,牵动着我的心。它会如春风细雨一般“润物细无声”,它也会如春雷一般“声声震人心”。语文教材中处处充溢着这种情感美。
3.语文教学中离不开美感 只要是学生体验了语文学习中的美,那么这个宝藏会是驱动他们进一步学习动力。教师一定要唤起学生的审美心理,激发学生兴趣,运用美的语言、美的形象、美的想象、美的朗读、美的训练是进行美感教育的重要途径。
每当读古文时,想到摇头晃脑的私塾教育情景,便也摇头晃脑起来,果然有种沉醉的美,古文便不枯燥了。我想在学语文时并不要什么摇头晃脑,但学会挖掘和欣赏语文学习的美,对于语文学习还是很重要的。不可否认,我们古人留下的文言文,确实对于今天的学生去学习有点困难,然而文言文确有它独特的韵律美。每当学古文,我不急于教学课堂内容,先自己美美的读一番,然后叫学生也美美的读一番,直到他们找到一点古文的美,然后再上课。我看到他们不再像之前那么反感了,反而跃跃欲试。当然效果很好。
在古文教学上,要去找一些“古文的味道”,找到它们和现代生活的契合点,比如说一件事,用一两句简单的古文,真是一语三得,深刻了印象,找到了古文的美,找到了古文与生活的契合点。
要说最有韵律美的要数的古代诗歌了,韵律的要求远胜于现代诗,学生最容易找到。那就把它发挥到极致吧。比如那想像丰富的浪漫主义诗人如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读来有一番奇妙的意境,再比如,边塞诗人的“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豪气冲天;要说婉约哀愁的有那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和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真是语言美,韵律美,情感流漏的自然美。
现代文占中学课本的大部分,其中学生最爱学的还是小说,它就像故事会,学生自然不费力的学完了。然而诗歌和散文,他们大多不爱读。恰恰需要挖掘他们的美感来。
诗歌最美的在于品味意境,在于欣赏朗诵中发出的情感美和语言美,并产生共鸣。那么现代诗还是在于读,一定要是有情感,有节奏的读,直到读出共鸣。
散文,既不像小说那么有趣,也不如诗歌那么短小,“形散神不散”,大多学生不太喜欢散文。
所以,在读出文章美之外,重点在分析课文中,要去赏鉴语言,欣赏作品。美能冶情。当学生持久地、多侧向地获得美感,就会一次又一次产生对客观现实的美好的情感体验,随着这种体验的不断深化,可逐渐培养起审美情感,道德情感,理智情感,只要老师认真对待每一堂语文课,将美感实实在在的运用到语文教学中,学生想不学语文都很难。
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要上好语文离不开情感和美感。
收稿日期:2011-05-16
诚然,在今天抓成绩的教学中,必须把教学任务的完成当做第一要务。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中,不会总使你的语文课充满情感和美感;在繁忙的工作中,不会总使你的语文课充满情感和美感。但有心施为,你会发现你的学生从枯燥的语文教学中“一醒”,久而久之,也随你“舞蹈”起来。可以说,语文教学离不开情感和美感。
1.教师一定要有对语文教学的热爱和对语言和文学的热爱,才能使你的教学充满情感
记得一次参加听课,那是一节语文综合性活动,讲“妈妈的爱”,这本来很平常又伟大的事,语言总是那么苍白。然而当语文老师说起她那深沉母爱故事后,唤起了学生的共鸣,学生们纷纷讲起了自己发生在身边的母爱故事。渐渐地,有的流了眼泪,一片静悄悄,暗潮涌动…本来准备写好的发言稿,弃之不用了,大家说起了心理话,那么生动,那么感人。
我可以说,最美的语言是最平实的,也是最有情感的。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雨果)这一课中,本来一百多年前的事了,尤其对于当代的中学生,很难有激动的心情。然而,当在配乐下,放着影片,我用愤怒的语言控诉那段历史,用深沉的语调描述现代中国人如何自强的“远景蓝图”后,感觉他们内心沸腾了,一个个睁大了眼睛,坐得笔直,我知道我打动了他们。这一课,学习效果真是非常好。
2.教师要善于唤起学生情感,教学效果才能更持久,他们的学习才能更自觉
当我们看到一张张学习中难免露出倦意的面孔,如果还用平白的语调去上课,可想而知,学生能注意力集中吗?改变教学情感,变换气氛必不可少。根据授课内容,或用深沉的语言,或用高亢的情感,或兴奋,或愤怒,变换无穷。教师就像情感的发起者,又像演员用演技打动学生,又像气氛的调节大师,目的还是吸引学生,感染学生,在学习中领悟,形成更深刻的印象。
古罗马美学家朗吉弩斯说过,阅读活动中作为审美客体的文章“情”与作为审美主体的学生“情”完全是可以沟通、互动和共鸣的。朗读,是把无声的视觉语言化为有声的听觉语言,把储存信息的符号载体还原成作者所要传达的真实情感。使作品中的人物跃出纸面,使学生进入角色,入于目、出于口、闻于耳、铭于心,多方面地感知作品的内容,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和感染,获得初步的审美享受。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做到声情并茂,用富于感染力的朗读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美的感受,以达到先声夺人、以情感人的效果。而且,朗读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学生进行再创造的过程。
中学语文课堂很重要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对于真善美的认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唯有用真情实感打动他们,而不是空洞的说教,这样才能使学生们接受。
所以,教师的用情一定要真挚。教师情真意切,才能诱发学生动真心,学起来才能深信不疑。教师用自己的真情去感染学生,“以情感人”,使学生受到激励、鼓舞和鞭策,心灵受到陶冶、洗礼和净化,从而使情感变得更纯洁、更健康、更高尚,信念更充实、更崇高、更坚定。以真情动情感,确实有着很高的教育价值和审美价值。
有一种美,它牵动着你的心,牵动着我的心。它会如春风细雨一般“润物细无声”,它也会如春雷一般“声声震人心”。语文教材中处处充溢着这种情感美。
3.语文教学中离不开美感 只要是学生体验了语文学习中的美,那么这个宝藏会是驱动他们进一步学习动力。教师一定要唤起学生的审美心理,激发学生兴趣,运用美的语言、美的形象、美的想象、美的朗读、美的训练是进行美感教育的重要途径。
每当读古文时,想到摇头晃脑的私塾教育情景,便也摇头晃脑起来,果然有种沉醉的美,古文便不枯燥了。我想在学语文时并不要什么摇头晃脑,但学会挖掘和欣赏语文学习的美,对于语文学习还是很重要的。不可否认,我们古人留下的文言文,确实对于今天的学生去学习有点困难,然而文言文确有它独特的韵律美。每当学古文,我不急于教学课堂内容,先自己美美的读一番,然后叫学生也美美的读一番,直到他们找到一点古文的美,然后再上课。我看到他们不再像之前那么反感了,反而跃跃欲试。当然效果很好。
在古文教学上,要去找一些“古文的味道”,找到它们和现代生活的契合点,比如说一件事,用一两句简单的古文,真是一语三得,深刻了印象,找到了古文的美,找到了古文与生活的契合点。
要说最有韵律美的要数的古代诗歌了,韵律的要求远胜于现代诗,学生最容易找到。那就把它发挥到极致吧。比如那想像丰富的浪漫主义诗人如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读来有一番奇妙的意境,再比如,边塞诗人的“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豪气冲天;要说婉约哀愁的有那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和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真是语言美,韵律美,情感流漏的自然美。
现代文占中学课本的大部分,其中学生最爱学的还是小说,它就像故事会,学生自然不费力的学完了。然而诗歌和散文,他们大多不爱读。恰恰需要挖掘他们的美感来。
诗歌最美的在于品味意境,在于欣赏朗诵中发出的情感美和语言美,并产生共鸣。那么现代诗还是在于读,一定要是有情感,有节奏的读,直到读出共鸣。
散文,既不像小说那么有趣,也不如诗歌那么短小,“形散神不散”,大多学生不太喜欢散文。
所以,在读出文章美之外,重点在分析课文中,要去赏鉴语言,欣赏作品。美能冶情。当学生持久地、多侧向地获得美感,就会一次又一次产生对客观现实的美好的情感体验,随着这种体验的不断深化,可逐渐培养起审美情感,道德情感,理智情感,只要老师认真对待每一堂语文课,将美感实实在在的运用到语文教学中,学生想不学语文都很难。
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要上好语文离不开情感和美感。
收稿日期:2011-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