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象及情 言意共生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ymp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抒情散文兼具人生经验和表达艺术两个维度的教学价值。以《月是故乡明》一课教学为例,指出要想获得抒情散文教学价值最大化,就应聚焦散文中的情感触发点、情思“线路图”和语言独特处三个突破口,从中感受散文文体特点,体悟意象蕴含的情感,发现语言的独特魅力。
  [关键词]散文教学;情思地图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16-0076-04
  【教材分析】
  《月是故乡明》是季羡林老先生在耄耋之年所写的一篇抒情散文,文笔平实却不失明丽与诗意,字里行间流露出真挚的思乡之情。月亮贯穿全文,更是本文的抒情线索,作者选取三个时间点“故乡六年”“背井离乡”和“晚年”,分别叙述了故乡的小月亮,背井离乡、漂泊天涯时见到的月亮和晚年居住在朗润园看到的月亮,由此生发出再美妙的月亮都比不上自己故乡苇坑里那个平凡的“小月亮”的感叹,抒发了离乡后对故乡无限的思念与牵挂之情。
  本文的独特之处除了在语言上含蓄隽永,充满诗意,能为培养学生语感提供切入点外,还在于写月亮又不仅仅是为了写月亮。在回忆儿时故乡的小月亮时,作者通过不断地联想生发开去,将自己的情感赋予联想的事物之上,看似杂乱,细究下来实则层层推进,仿佛有一根无形的线牵引着这些联想的事物。那根线便是作者对故乡深沉的爱,这充分体现了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在叙述背井离乡、漂泊天涯见到的月亮和晚年居住在朗润园看到的月亮时,也是通过两两对比的方式更突显出自己对家乡“小月亮”的喜爱,由此表达对故乡的热爱与思念。由这些突破口切入教学,定能更加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
  【实录】
  板块一 读诗中之月
  师:“白玉盘,滴流圆,青色板上滚一晚。”这是什么?
  生:月亮!
  生:我们学过李白的一首诗: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白玉盘就是月亮。
  师:学习就是温故知新,真好!古诗中还有含“月亮”的诗句吗?
  生: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师:耳熟能详,出自唐代李白的《静夜思》。
  生: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师:月亮像弯弓。出自唐代白居易的《暮江吟》。
  生: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师:出自宋代苏轼的《水调歌头》。
  生: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师:也出自苏轼的《水调歌头》。
  ……
  师:在这些诗句中,诗人由月亮联想到弯弓、联想到故乡,甚至联想到人世间的悲欢离合……这样的联想背后,藏着诗人的“情感和思绪”,读这些诗句,就是要从月亮中读出“情思”来。
  生:“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藏着的是诗人的思乡之情。
  生:“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诗人由月亮联想到了弯弓,其中藏着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生:“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诗人由月亮联想到人世间的悲欢离合,表达了自己的思念之情。
  师:苏轼因思念弟弟写下了这首《水调歌头》,这一句中更多的是自己的释怀与排解之情。
  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诗人说故乡的月亮最明亮,其实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只是诗人因为爱故乡所以连月亮也觉得更明亮了。
  师:说得好!这两句诗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月夜忆舍弟》。“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浓浓的乡情,让故乡的人事景物,都染上了一层情感的色彩。季羡林先生借用“月是故乡明”这个诗句,写了一篇散文,抒发了他的明月情思。
  【板块设计意图】
  天上那一轮明月自古便被诗人赋予多重情感的色彩。找寻、讨论关于月亮的诗句,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积累古诗,增添课堂的诗味,又能引导学生发现月亮通常是诗人情感的载体,诗人借其进行联想并表达真挚的情感,这就为接下来感受文本的月中之情做好了必要的铺垫。
  板块二 感月中之情
  1.“联想”中有“情思”
  师: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不散”。《月是故乡明》中的“形”是什么?“神”又是什么?
  生:“形”是“月亮”,作者在不同地方看到的月亮;“神”应该是作者的“思鄉之情”,不管在哪里,只要看到月亮,就会想到自己的故乡,这种情感是不变的。
  生:我要补充,这种思念故乡的情感,不是不变的,是越来越浓的。
  师:补充得好!思乡之情,是随着年龄的变化,随着阅历的变化,越来越浓。那么,作者在这篇散文中,写了哪几个时期的月亮?
  生快速浏览。
  生:写到了在故乡六年看到的月亮。
  生:然后写到了背井离乡、漂泊天涯的四十多年,在世界各地看到的月亮。
  生:还写到了年事已高时,住在北大燕园的朗润园看到的月亮。
  师:这是一条关于月亮的“时光轴”,抓住这一条线索,阅读的思路就清晰了。在这条时光轴的三个时间点上,作者印象最深的是哪一段光阴?
  生:在故乡六年的时光,是最难忘的,写的篇幅也最长。
  师:在故乡的六年,是作者童年的时光。用心读一读这一部分,边读边思考一个问题:作者由月亮联想到了哪些事物?哪些往事?将关键的词句画下来。
  生静心默读。
  师:现在我们来画一张作者的情感地图吧!看看作者由月亮联想到了哪些事物、事件?
  生:一开始,作者由孤零零的一个月亮,联想到了古代诗文中陪衬月亮的“山和水”。
  生:由“山”联想到了自己的故乡——山东西北部的大平原,没有山。
  生:由幻想的山,联想到济南的山。
  生:又由“济南的山”联想到苏东坡的“诗文”。   师:(指着板书)作者由“月亮”联想到“山水”,由“山水”联想到“故乡”,进而由“幻想的山”联想到了“济南的山”,联想到了苏轼诗句中的“山和月”。其实,写“山”是为了写“月”,写“月”是为了写什么呢?
  生:写“月”是为了写“故乡”。
  师:散文就是要沿着作者的思绪,借助一个一个联想到的事物,就像踩着一块一块的“搭石”,跳跃着走向作者情感的深处。继续往下读,看看作者又联想到了什么?
  生:接下来,作者由“水”联想到了故乡小村子里的“大苇坑”。
  生:由“大葦坑”联想到夏天黄昏时在坑边“数星星”“点篝火”“摇知了”的往事。
  生:还联想到了夜晚在坑边“望月”的情景。
  生:我补充一下,最后还联想到了睡觉时“做梦”,梦见两个月亮。
  师:(指着板书)作者写“水”,写故乡的“大苇坑”,写在“大苇坑”边上“数星星”“点篝火”“摇知了”“看月亮”“梦月亮”,这一连串的童年往事,都用一根“线”串起来了,你看到那根“线”了吗?
  生:这根“线”就是作者对故乡的“爱”,每一件往事中,我们都可以体会到作者童年的时候,在故乡过着一种自由快乐的生活。
  生:作者说“在梦中见到两个月亮叠在一起,清光更加晶莹澄澈”。天上的月亮和水中的月亮,都是他童年最美的记忆。所以,这根“线”就是“思念”。
  师:无论是写“山”,还是写“水”,都是为了写“月”;而写“月”则是为了表达心中的“思乡”之情,是“情”这根线,将那么多联想到的事物、事件串连了起来,多而不乱,这就是散文。
  2.“对比”中见“真情”
  师:写童年的“月”,作者用的是“联想”的方法;那么写背井离乡与年事已高时的“月”,又用什么方法呢?请你读一读,找一找。
  生静心阅读。
  生:作者用的是对比的方法。
  师:请说得具体一些。
  生:第五自然段中,作者写了在四十多年里,到过将近三十个国家,看到过许许多多的月亮,都是美妙绝伦的,都很喜欢。然后,他用了一个“但是”,说:“对比之下,我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无论如何都比不上我心爱的小月亮,不管我离开故乡多远,我的心立刻就飞回去了。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这里就是对比的方法。
  生:第六自然段也是如此,大家看这一句,“然而,每逢这样的良辰美景,我想到的却仍然是故乡苇坑里的那个平凡的小月亮。”这里用了一个“然而”,就把燕园看到的月亮与故乡的小月亮作了一个对比。
  师:抓住“对比”,就读到了作者的思绪变化,真好!老师想问的是,作者多次说故乡的月亮是“小”月亮,为何一定要用一个“小”字呢?
  生:“小”月亮就是平常的月亮,就是很常见的,“大”月亮不常见的,可能国外有,在燕园这个赏月胜地才有。
  师:你想说什么?
  生:我想说的是,故乡的月亮尽管很平常,但是我还是最爱故乡的月亮。
  师:听明白了吗?因为“爱”,所以“小”月亮也比“大”月亮美丽。你们有这种生活体验吗?
  生:有的,有的,就是“情人眼里出西施”嘛!(众大笑)
  师:一点都没错!就是“情人眼里出西施”,情感可以让一个寻常的事物变得不平常了,这是作者眼中的月亮,而不是真实世界中的那个月亮。
  生:我觉得“小”这个字,包含这一种喜爱。叫“小”月亮,就像叫“小”朋友,“小”胖子,有一种亲切感。
  生:是特别熟悉的亲人才这么叫,是特别特别喜欢才这么叫的。
  生:加一个“小”字,感情就和别的不一样了。
  师:你看,在这两个语段中,作者用了“对比”的手法,将背井离乡、漂泊天涯时看到的各色月亮、在安度晚年时看到的燕园之月,与心中故乡的“小月亮”进行了对比,直接表达了浓浓的故乡情。
  【板块设计意图】
  这一板块重在让学生自主习得文本表达情感的方法,一是“形散而神不散”的联想,二是对比。作为一篇回忆性的散文,作者季羡林选取了“故乡六年”“背井离乡”和“晚年”三个时间点来描写月亮。在写童年的“小月亮”时,作者的联想轨迹是层层推进的,虽然多但有条理,通过让学生读——找——画——议,借助全新的情感地图的形式,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学习活动中自主体会到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更感同身受地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而在品读背井离乡和年事已高时两个时间点中,则主要通过读一读,找一找,议一议的环节让学生由对比入手,将多处的月亮与故乡的月亮作比较,更能够体会季羡林对故乡深沉的爱。
  板块三 品语言之美
  师:月亮是美的,作者是怎么写出那份美呢?请你读一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边读边想:哪些词句写出了这份美?
  生用心朗读,圈划词句。
  生:作者用了“清光四溢、晶莹澄澈”两个词语,把月亮的美写出来了。
  师:读一读这两个词,写出了月亮的什么美?
  生:月光很清澈。
  生:月亮很明亮。
  生:光线很柔和。
  ……
  师:更美的是,天上有一个月亮,水中也有一个月亮。两个月亮怎么样?
  生:相映成趣。
  师:“趣”在何处?
  生:月亮有伙伴,就不孤单了。
  生:有两个月亮,就一定会发生很多故事。比如,《猴子捞月亮》就很有趣。
  生:两个月亮相互映照,就有诗意了,就会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想。
  ……
  师:这样的童年美景,在作者的心中,播下了诗意的种子,在作者的笔下,一个词就是一幅画,一句话拆开来就是一首诗。这篇课文里还有很多地方都充满了这样的诗意,请你再好好找一找。   生自读课文,圈画批注。
  生:我找到了第五自然段的“在风光旖旎的瑞士莱蒙湖上,……我都异常喜欢”这句话。我觉得他这里用的“风光旖旎、平沙无垠、碧波万顷”等词语用得非常美。
  师:你的眼光真独到!这些词语都是四字词语,这也是本文语言的特色之一,请同学们在文中五六自然段好好找一找,画出类似的四字词语。
  生圈划,齐读。
  风光旖旎 平沙无垠 碧波万顷 巍峨雄奇 美妙绝伦 燕园胜地 茂林修竹
  绿水环流 一轮当空 一碧数顷 荷香远溢 宿鸟幽鸣 赏月胜地 荷塘月色
  良辰美景 流光如逝
  生:我覺得读这些词语很有节奏感,朗朗上口。
  生:我觉得这些词语读起来,好像每一个词语都能想象出一个画面。
  师:这就是运用四字词的妙处,既具有音韵美,又具有意境美!月是同一个月,我们大家都见过,你能写出这么美的月吗?
  生摇头。
  师:不仅你们写不出来,老师也写不出来,为什么我们写不出来呢?
  生:我们没有作者那么丰富的学识。
  生:可能是我们的文笔没有作家那么好。(众笑)
  生:我们的生活经历没有那么坎坷。(众笑)
  师:有道理!只有经历过背井离乡、漂泊天涯,才知道什么是故国家园、什么是乡情乡愁。心中有情,自然就会写出最美的文字来。让我们再来读一读饱含作者深情的这两段话:
  每个人都有个故乡,每个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人人都爱自己故乡的月亮。
  月是故乡明,我什么时候能够再看到我故乡的月亮啊!
  【板块设计意图】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季羡林的文笔优美,文章中的一个词就能描绘出一幅画,一句话拆开来就是一首诗,这在本文中最有特色的表现便是四字词语的运用。因此,从感悟“清光四溢”“晶莹澄澈”等一系列四字词语来体会文本语言的音韵美、意境美,能够让学生在阅读时具有抓手,从中真正寻找到语言的诗意,更能让其在充分感知季羡林对故乡小月亮的喜爱之情基础上加深自身对美丽的月亮的喜爱,充分产生情感的共鸣,真正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
  【评析】
  《月是故乡明》是季羡林先生的一篇抒情散文。散文的教学价值有两个维度:一是作者在文中传达的人生经验,可以触动并丰富读者的精神世界和人生经验;二是作者在文中隐藏的表达艺术,形式丰富的词句以及独特新颖的构思,可以扩展学生的读写经验。王崟老师准确把握散文的文体思维及教学价值,围绕“月亮”这个抒情的“意象”,从学生说出的古诗中带“月”的诗句切入,触摸散文“月”中的浓浓乡情,进而返场品味写“月”的语言之美。这样的教学思路,顺应学生的阅读心理,由象及情,言意共生,在课文中走了一个来回,教出了散文独有的韵味。
  一、找准情感“触发点”
  抒情散文以抒发作者自己的主观感受、情感为目的,而散文中作者的所思所想又往往借助自然之物,这也就是散文中所说的“意象”。在抒情散文中,意象是表意的典型的物象,是形象的、具体的、可以感知的,是寄托作者情思的一个载体。《月是故乡明》中季羡林先生借“月”这一意象,表达了自己对家、对故乡刻骨铭心的依恋之情。“月”中融合着季老的情思,涌动着季老的思绪,找准“月”这一作者情感的触发点,也就自然能更好地感受作者眼里的景、眼里的物,感受作者心中的人和事。
  教学中,王崟老师第一板块“品味诗中月”分为三个环节:分享诗中之“月”,发现“月”下联想,体悟“月”中之情。王老师从古诗中“月”的意象入手,以带有“月”的诗句的分享导入,一下子把学生的眼光聚焦到了诗中月,聚焦在“月”这一诸多诗文共有的意象上。不同朝代、不同诗人、不同诗句,却借用了同样的意象,一下子“月”的形象就更鲜活地出现在学生的脑海中。然而散文教学中的拓展,一定不是以积累为目的。于是,王崟老师让学生把目光放到了每句诗中诗人由“月”展开的联想,进而从联想指向了“月”中藏着的情思。最后,教学回到了季羡林老先生所引用的“月是故乡明”,自然地让学生找到了文中作者抒情的“线头”。抓住意象,找准了散文中作者寄托情思的载体,也就是找到了散文教学的突破口,接下来学生的学习也自然顺理成章。
  二、聚焦情思“线路图”
  抒情性散文,作者往往会用细腻的笔触将自己的情感蕴藏在景、事、理中,以生活化的内容来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月是故乡明》作者写到了自己的童年趣事,写到了自己离乡背井的人生经历,不同的时间、不同的事件,但因为“月”这一典型意象而自然地串联起来。所以,顺着“月”,教学就可以由形象到抽象,由象及情。王崟老师正是抓住了“月”这一线索,引导学生发现作者由“月”展开的联想的轨迹,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作者情感的流动,从而发现作者情感的变化、揣摩作者内心的独白。
  借助“思维导图”我们可以帮助学生厘清作者叙事、说明的思路,但在散文教学中,那字字句句涌动着作者情感的文字,却往往让老师觉得无从下手。王老师以文章第二自然段为范例,读一读课文,找一找作者由月联想到的事物,于是由月到水、山,到想象中的山、济南的山,最后回到在故乡望月的事。从“月”到“故乡的月”,学生在跟着作者的联想游走的同时,一下子就发现了其间伴随始终的“乡思”。于是,下面三至六然自段的情感流动图绘制也就水到渠成。抓住“月”这一作者叙述、抒情的线索,整篇文章的结构脉络就清楚了,作者的写作意图也就能更好地把握了。王老师用“思维导图”,很好地呈现了外在形象“月”与作者内在情思交织的轨迹,不仅找出了这篇散文内在的逻辑性,更是教会学生在阅读这类散文时要敏锐地感受作者的情感流动,这样的教学让我们看到了王老师对散文教学目标的准确把握和对应学习活动的精心设计,值得学习借鉴。
  三、聚焦语言“独特处”
  季羡林先生的散文语言是“以简约见胜”的,他的文章中往往会用到很多的四字词,课文最后一段话中对朗润园这一赏月胜地之美景的描述,全都浓缩在了“茂林修竹”“绿水环流”“一轮当空”等这一串四字词中。读起来朗朗上口、娓娓动听,又引人遐想,有着诗情画意,着实是语言形式与内容的完美融合。
  整堂课,王老师带着孩子从品味语言、体悟情思,最后再次回到对作者个性化语言的品味上,将散文的“形”与“神”交织始终,教学颇有韵味。对于四至六三个自然段的四字词教学,王崟老师既关注了四字词语的凝练、精美所带来的文字的明快、流畅,又关注到了用词的准确,富有诗意的表达所带来的无穷韵味。读散文,我们要让学生的眼光投射到作者个性化的语言所创造出的丰富形象的、带着生活温度的真实而深切的审美感受上。而教学最后,对“同一轮月,为什么作者能把月亮写得这么美、这么抒情、这么感人”的思考,则是指向了季羡林散文感情真挚、充沛的这一特色。《月是故乡明》字字句句藏着的是作者对家乡的深情,而这份深情源自作者长年漂泊的人生经历,这也就是白居易所说的“感人心者,莫先于情”,也就是老舍先生所言的“没有感情,语言无从有力”。
  读一读、绘一绘、品一品,从意象中体悟,在语言中发现,散文教学亦能“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
  (责编 韦淑红)
其他文献
不可否认,现在中国人的结婚年龄,已经比过去大大推迟,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由于各种各样的理由,会选择“晚”一点进入婚姻。虽然爱情不分年龄,但婚姻却可能真有个“最佳时间段”。  调查:32岁后结婚离婚率上升  美国社会学家对“美国家庭成长全国性调查”的数据发现,在28—32岁之间结婚的夫妻,今后离婚的可能性最低,至少在婚姻前五年的趋势是这样的。结婚年龄与离婚之间存在着一种U型的关系,28—32岁处于这条
据说东北大酱起源于满族,是城乡当家调料,除了佐生食蔬菜,做豆角、茄子、豆腐、鱼肉,一如名满天下的四川贵州豆瓣辣酱,几乎阵阵落不下,听说现在很多农村女人都不会做大酱了,就約了哈尔滨傲古雅老板宝贝猪做大酱,把大酱做法白纸黑字地记录下来,接过下酱火炬传下去。恰好会烤面包的宝贝猪自称对一切发酵感兴趣。  闻听这个挑战,北京读者德语客央盘锦的舅妈快递老编一个酱块,而宝贝猪更厉害,居然自己烀豆子摔出两块大酱块
1五年前的某天,我背着书包和吉他,独自来到北京这座城市。  刚下火车的那一刻,我和我的灵魂仿佛一瞬间被这座城市的人流冲散。我讨厌人流,人流让我只能跟着大多数人的脚步前行,不能加速,也不能放慢自己的脚步。  我想扭头回去,买一张回乡的车票,和我的同学一起在合肥打拼,断了去大城市的念头。  当初我也不想来北京,这里空气不好,阳光很少,这里人来人往,人情淡薄。可相比之下,我拿到的几个offer里,这里的
那年春夏  那年春天,我和史蒂夫爱得一发不可收拾。  夏季来临,我家前门廊里那四根有格子棚架支撑的柱子因络石的缠绕而变粗,周围的空气中飘浮着醉人的芳香。就是在那个时候,我和史蒂夫决定同居。  那个周末,我们开着他的橘紅色菲亚特汽车,去了库比蒂诺的史蒂文斯峡谷路上的最后一幢房子。那里一派阿巴拉契亚山脉边陲的景象,静谧而古老。  接待我们的人叫阿方索·塔托诺。房子里散发着一股霉臭味。我首先注意到一个白
由于儿童皮肤尚未发育完善,如果衣服清洗不当,含有各种有害物质,包括染料中及残留在衣柜中的游离甲醛以及食物渍中的细菌、衣物洗涤剂中的化学物质等,都可能引发过敏、皮炎等皮肤病,若沉积在体内,还可能造成慢性中毒。  所以,给幼小的孩子洗衣服不能太随便:第一,给孩子洗衣服要用专门的洗衣液。第二,盛放孩子衣物的洗衣盆是单独、专用的,不要与成人混用。第三,孩子衣服上有果汁、食物残渣时,要及时换洗。第四,洗衣服
当你看到原本不被看好“川普”在大选之日反超希拉里这个狠角色,并成功当选美国新一任总统后,你一定会为川普松一口气;多亏他有了这么一个口才好、气场足的女儿!  还真是,口才好的人运气一般都不错,无论是川普,还是他的家人和工作团队,在全球瞩目的场合活动上总能侃侃而谈,毫不怯场,这也让很多人都开始重视起演讲的力量。  美国人的确十分注重口才与演讲,他们认为这是交流外界、表现自我的重要渠道。光看他们的总统和
氟哌酸是一种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的第三代喹诺酮类药物,经常用于治疗泌尿道、肠道、妇科、外科和皮肤科等感染性疾病,用途广泛且疗效确切。  日常生活中,人们多喜欢饭后服药,主要是为了避免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作用,但对于氟哌酸来说,空腹服用療效会更好。首先,食物会延缓氟哌酸在人体内的吸收速率,空腹服药比饭后服药血药浓度高2至3倍;其次,氟哌酸是一种浓度依赖性药物,即在治疗浓度范围内,药物在体内的浓度与疗效
姑父茅盾是1981年3月27日清晨去世的,得知这一消息,我们全家都非常悲痛。我母亲金韵琴与大姐孔海珠商量,先向北京发了电报吊唁,接着与茅盾姑父的儿子,也就是我的表哥韦韬提出我们要到北京去参加追悼会,见对我们全家恩重情长的姑父最后一面。韦韬哥说好的,他向治丧委员会汇报,统一听他们的安排。  母亲对我们说,我家子女太多不能都去,选几个代表。大姐那些年一直在帮助姑父写回忆录搜集资料,她与母亲肯定要去。二
有些人不是穷,而是懒。  活的没有心劲儿,即便你有钱,也会做出一桌邋遢破糟的年夜饭,也会穿着没品,为人父为人母,也会因为养护不当孩子频频生病教养不当状况迭出……邋遢饭其实是个现象  新闻一阵风就过去了。江西的那顿假年夜饭已经再也无人关注,但是我们不能回避这样一个事实:事件是假的,饭却是真的。毋庸讳言,农村邋遢飯真的很多,包括城镇。这里我们姑且用邋遢饭借代所有滞后于今物质条件的不文明生活方式。  我
民政部发布的《2017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7年各级民政部门和婚姻登记机构共依法办理结婚登记1063.1万对,比上年下降7.0%。2017年结婚率为7.7‰,同比降低0.6个千分点,这也是该项数据自从2013年达到9.92‰的峰值后,连续第4年出现下滑。现在大家身边是不是都会有这样的例子,有不少各方面条件都很优秀的姑娘小伙,就是不谈恋爱,更别提结婚了。为啥现在年轻人不爱结婚了?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