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原型监测资料的特高拱坝变形实时风险率模型

来源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fei871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混凝土坝风险率分析模型通常基于结构极限状态功能函数对单个监测点一维时间序列建模,未考虑变形监测点之间的相关性及多重共线性问题.基于原型监测资料,考虑各分区所有测点的相关性及不同分区变形之间的协同性,引入面板数据理论对特高拱坝监测点进行聚类分区,在拟定单测点风险率函数的基础上,提出计算特高拱坝变形分区单测点实时风险率的方法,基于Copula函数进一步构建基于原型监测资料的特高拱坝整体实时风险率分析模型.实例分析表明,所构建的模型确定了依据大坝长序列立体监测数据建立变形实测效应量与风险率的函数关系,可有效分析特高拱坝各分区变形风险率及整体变形风险率,能够客观刻画特高拱坝整体风险率变化的基本规律.
其他文献
多元统计方法能同时对多个变量进行分析研究,是一种可用于地下水水化学特征相关分析的有效工具.基于12组水样的9项指标,运用多元统计方法系统分析了新疆巴里坤盆地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表明:该地区内主要分布低矿化度的HCO3·SO4-Ca·Na型水(占总取样点的33.3%)和HCO3·SO4-Ca型水(占总取样点的25.0%),地下水中各离子的空间变异性为中等以上.地下水水化学特征主要受以Na+、Ca2、Mg2+、Cl-、SO42-、总硬度(TH)、溶解性总固体(TDS)为主要荷载变量的蒸发浓缩作
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是了解水资源发展水平的关键,在水资源可持续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基于DPSIR概念模型选取14个指标构成评价体系,采用熵权TOPSIS方法和障碍度模型对河北省2010-2017年水资源承载力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表明:2010-2017年河北省水资源承载力水平呈上升趋势;从分类指标来看,除影响子系统承载力水平下降外,其余子系统承载力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从障碍度分析来看,影响水资源承载力发展的主要因素为压力子系统,就主要障碍因子而言,2010-2013年为工业用水量、人均用水量以及生态环境用
为科学评价区域河流幸福度等级,从防洪保安全、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先进水文化、绿色水产业和文明水管护7个方面选取21个指标构建区域河流幸福度等级评价体系并建立评价模型.通过云模型、熵权法确定指标的主、客观权重,利用逼近理想解排序法和灰色关联度分析组合形成改进灰色TOPSIS模型,计算多个指标和研究对象的综合贴近度,判断所属幸福度等级.采用该模型对长株潭及周边7个城市的典型河流进行幸福度等级评价.结果 表明:各地区河流幸福度仍有较大差距,部分指标反映的问题具有普遍性,与其实际情况相符,表明所建
甬江流域是浙江七大水系之一,研究其流域水源供给生态系统服务对于加快浙东地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区域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甬江流域三期土地利用、气象、土壤等数据,估算了流域不同时期的水源供给能力及分析了产水量的地形梯度效应.结果 表明:甬江流域土地利用类型以农田、林地为主,建设用地趋于大幅扩张,其他地类面积趋于缩减.土地利用类型间转换剧烈;流域年平均产水总量约为3.069×108 m3,产水量呈下降趋势.甬江流域产水量以中上游产水量较高,如姚江、鄞江和剡溪江流域,且农田、林地对流域产水量贡献度较高;甬江
为研究不同入渗模型对LID措施效能评价的影响,采用MATLAB编程,研究稳定入渗模型、Green-Ampt入渗模型和Horton入渗模型对LID措施效能模拟的差别和各自的适用条件.研究表明:LID措施汇流面积比为10:1、表层蓄水深为10 cm时,对入渗率模拟,Green-Ampt模型的计算精度高于Horton模型;对溢流发生时间模拟,随着降雨历时的延长、雨强的增大以及土壤前期含水率的升高,不同入渗模型对溢流发生时间计算的差别逐渐缩小;对滞蓄总量模拟,Green-Ampt模型与干燥条件下拟合的Horton
若尔盖泥炭湿地是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发挥着蓄水、固碳和生态的重要功能.近几十年来若尔盖泥炭湿地面积持续萎缩,其地下水水位的变化对湿地萎缩发挥着关键性作用.选取若尔盖高原的黑河上游泥炭湿地典型小流域,采用HOBO自记水位计布设5个靠近沟道和3个远离沟道的地下水水位观测点,结合2017年5-9月地下水水位观测数据以及红原站气象资料,分析该小流域内地下水水位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 表明:沟道可为周边泥炭层提供更加长效的补水时间,而且能够更快汇集地表水流;远离沟道的地下水水位变化与降雨过程趋于同步,其与降雨量
针对“第十四届全运会”陕西省主场馆所在的浐灞河流域,选用“全运湖”水景观运行流量与持续时长为目标函数,构建流域梯级橡胶坝和水库群水量联合调度模型,采用协同粒子群算法求解“十四运”期间3个阶段水景观运行方案,通过2010-2019年“十四运”同期“全运湖”日尺度模拟运算,判定控制坝提前充水蓄坝历时,对比分析不同情景组合下水景观保障程度,提出满足“全运湖”水景观运行要求的下泄及错时补水方式,为“十四运”水景观科学运行提供技术支撑.
漩涡是水利工程进水口前一种常见的水力现象,其生成和发展会对工程安全运行产生不利影响.认识漩涡的生成机理及其水力特性,对消除和利用漩涡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现有的研究成果,从漩涡的形成机制、水力特性和影响因素等方面出发,论述了进水口前漩涡问题的研究进展,明确了将临界淹没水深作为评判漩涡出现的依据,并分析归纳了现有的消涡措施.最后总结了现有研究中未能解决的问题,为进水口前漩涡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方向.
为探明新疆和田地区地下水“三氮”污染的现状及其对当地居民健康的影响,对采集的76组地下水水样中的NH4 +—N、NO2-—N和NO3-—N的浓度进行检测,通过统计分析地下水“三氮”的污染特征,采用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在饮水暴露途径下,进行地下水“三氮”对不同人群的非致癌风险评估.研究结果表明:和田地区地下水中NO3-—N的污染程度最大,超标率为2.63%,对不同人群人体产生的非致癌风险指数范围为0~8.438×10-1(成人)和0~2.360(儿童);其次为NH4+—N,超标率为1.32%,对人体产生的非致癌
为了研究凌汛期堤防漫顶破坏溃口发展规律,分别进行了洪水和冰凌条件下的均质非黏性土堤溃决模型试验.结果 表明:两种条件下的溃堤过程均可划分为4个阶段:渗透过流、堤后冲刷、溃口展宽和冲淤平衡,各阶段发展速度和形式有所不同;通过分析溃堤过程、溃口宽度以及流速和水位变化过程的异同点可知,两种条件下流速和水位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冰凌条件下峰值流速明显增大且出现时间提前,峰值流速最大可增加81.5%;同一流量下,增大堤顶宽度对流速和水位的影响不大,而减缓堤身断面的边坡能显著降低堤后水位的上升速度和溃口处峰值流速.试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