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出教育的“味道”

来源 :中国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pingchina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教育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过去经过配置经费和师资等教育资源的外延发展,基本解决了能上学的问题,现在转入上好学的阶段,这就需要教育的内涵发展。在提升教育内涵方面,您是如何思考的?
  周广军:要提升教育内涵,就必须牢固树立教育公平理念,而且还要有民生情怀。收入不公可能影响人的一时,但教育不公可能影响人的一生。教育公平是一个区域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价值取向。在教育公平的探索中,我们把握关键环节,聚焦薄弱领域,走出了一条“拉长短板、提升顶层、促进中间”的全面优质均衡发展之路,是扬长补短、并驾齐驱,而非削峰填谷、抑强扶弱。
  教育质量是教育内涵最直观的体现。近年来,我们把促进教育持续健康发展作为重中之重,以打造“现代学校”、构建“实效德育”、建设“高效课堂”为主抓手,大力提升教育质量,不断丰厚教育内涵,努力打造教育品牌,全面促进教育公平。
  :请您详细介绍一下,在这个过程中,罗庄区通过哪些有效措施来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周广军:我们立足于缩小城乡、校际间的教育差距,实施“城乡一体、整体推进”策略,将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学校内部设施配备工程和城乡学校师资配置工程成功对接,整体提升了全区办学条件,为办好每一所学校奠定了硬件基础。多年来坚持开展特色学校创建活动,深入落实“质量立校”“特色强校”“文化兴校”发展战略,努力实现“一校一品牌,校校有特色”,为全体师生的终身发展和幸福生活创造良好环境。
  在教育体制上,我们根据各街镇实际,推行灵活的“幼小一体”“九年一贯”的办学体制;为了办好每一所学校,我们加大“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力度,初步建立了罗庄区“三议两公开”民主管理制度、“一室三中心”扁平化管理制度等;积极推行开放办学和家长委员会制度;利用本土专家的优势,组建教育教学咨询团,既注重顶层设计,又尊重基层首创,努力激发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活力。
  :教育体制改革呼唤区域突破。罗庄区在建设教育强区的征程中提出了一些新的发展思路,请您谈一谈,罗庄区已经取得哪些突破,具体是如何实现的?
  周广军:这就要谈到我们多年来秉承的“一个核心、三个基本”办学思想。
  “一个核心”,就是以“发展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学生”为核心。其中,发展学生是根本目的,发展教师是关键因素,发展学校是基本保障。因为,没有学校的发展,就没有教师的发展;没有教师的发展,就谈不上学生的发展。
  “三个基本”,即以“课堂 活动—让学生可持续发展、研训 评价—促教师可持续发展、自然 创新—使学校可持续发展”为基本路径,促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我们紧紧围绕“一个核心、三个基本”,扎实推进“高水平均衡发展、高质量内涵发展、高品位特色发展”,不断优化育人环境,稳步提升办学水平,办学特色日益彰显。在建设教育强区的征程中,罗庄区提出了“促均衡,建设合格学校”“提内涵,打造优质教育”“创特色,奠基师生幸福”等一系列发展思路,通过几年的运行实践,取得了较好的实际效果,近年来先后获得“山东省教育工作示范区”“山东省学前教育先进区”“山东省艺术教育示范区”“山东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先进区”和“山东省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等十余项省级以上荣誉称号。
  :对于“实效德育”,您有着怎样的认识?为什么罗庄区把积极构建“实效德育”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着力点?
  周广军:教育为本,德育为先。德育是人的灵魂教育,既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也是教育内涵的要义。我们常说,学做人比学知识更重要,好品质比好能力更重要。要让每个学生在未来人生路上走得更远,必须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德育是引领学生学会做人的根基。“根基不牢,地动山摇”,这个说法形象地说明了德育的重要性。德育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也无事不在。譬如,学生的日常生活,学校的课堂教学、管理工作和文化建设等,都蕴含着德育契机。衡量德育是否有实效,关键要看教育者是否具备智慧,能否把立德树人的要求贯穿在教育教学活动中。
  “实效德育”是我们的教育思考与实践融合而成的结晶。先是一边实践,一边思考,形成最初的想法,然后按照这个想法实施一段时间,接着再反过来思考、实践,逐步完善,提炼生成。“实效德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让教师幸福从教,让学生健康成长,这也是检验教育教学实效的根本尺度,与立德树人的实际要求是吻合的。我认为,“实效德育”既是立德树人的根本抓手,也是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着力点。某种程度上说,“实效德育”也是推进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和谐的一个支点。这就是我们通过积极构建“实效德育”进而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原因所在。
  如何深入推进“实效德育”呢?我们通过落实“五动”策略,即主题推动、特色拉动、课程带动、家校互动、社会联动,教育学生学会认知、学会生活、学会做事、学会处世,力求实现成人与成才齐头并进、品质与能力相得益彰的育人目标。
  :那么,从学校这个层面来说,他们又是如何推进“实效德育”的?
  周广军:区有区情,校有校情,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每个人的内在禀赋和生活环境各不相同。因此,学校对“实效德育”的研究与实施,呈现出异彩纷呈的局面。我通过深入学校调研发现,各个学校以校本德育为着力点,各打各的特色牌,形成了“百花齐放、春色满园”的罗庄德育景观。譬如,临沂第二十一中学的“细节德育”“三主体德育”,临沂湖南崖小学的“红色德育”,临沂第二十中学的“有担当的新生活教育”,临沂第二十三中学的“幸福教育”,临沂册山中学的“生命教育”等,他们的德育特色均彰显了学校的办学风格,焕发出教育内涵发展的勃勃生机。
  :作为区域教育的领头人,您对这一角色有哪些认识和体会?
  周广军:作为教育管理者,应当有文化底蕴、理论水平、专业素养,一定的管理素质和协调能力。这些年来,我一直在读书学习和工作实践中锻炼提升、完善自我,努力弥补自己在这些方面的不足。   关于办教育,我有四点体会。第一,办一方教育,方向不能出现偏差,一定要遵守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有些人说,党政方针离我们很远,但我觉得一点都不远,因为党政方针必须放到基层来实践,所以务必要首先把握好方向。第二,永远不能违背教育规律,尤其是孩子成长和发展的规律。第三,一切要立足于实际,每个区域、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现实情况,教育不能脱离实际。第四,办教育者一定要有教育的责任和良知,要牢记政府的重托和群众的期盼,坚持奉献精神,迸发奋斗激情,永葆工作动力,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能否谈一谈,您对罗庄区德育工作有着怎样的规划和愿景?
  周广军:“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十八大提出的一个重要议题。什么是人民满意的教育,如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尤其是教育管理者,在研究和实践过程中都应考虑的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我们的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这十大期盼的第一期盼就是教育。能不能获得更好的教育,是孩子们能否成长得更好、生活得更好的基础;能不能具备发达的教育,是决定民族能否振兴、国家能否富强的关键因素。
  今后,罗庄区将继续推进“实效德育”建设,构建“立德树人”教育工程,促进教育内涵发展,不断提升教育的内涵品位。一是完善德育整体规划,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日行一善,积小善成大德,做合格公民”主题实践活动为基本载体,整体规划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德育内容体系,形成“衔接一体、螺旋上升”的“实效德育”框架体系;二是优化德育课程资源,构建校本特色德育课程,逐步形成学段衔接、逐层递进的“实效德育”课程体系;三是突出德育实效研究,加强“主题化、序列化、生活化”德育研究,推进校本德育,强化学科德育,形成有针对性、实效性的操作体系;四是健全德育网络体系,强化学生发展研究中心、共青团、班主任、少先队的德育职能建设,加快推进乡村少年宫建设,新建一批校外教育基地,形成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五是创新德育评价机制,突出评价的全面性和多元化,实施定性与定量、自我与他人、结果与过程相结合的评价办法,建立健全激励学生自主发展的“实效德育”评价体系。
  我认为,当前最要紧的是,在对教育工作者大力加强“双标”培训(教师专业标准培训、新课程标准培训)之际,还要重点突出德育工作专题培训,提高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德育专业化水平,扎实做好对学生的“中国道路、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的教育,着力把每一个细节都做出教育的“味道”来。
  :您一直强调,要把罗庄教育办出“味道”来,您所指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味道”?
  周广军:我想,应该是一种幸福的“味道”。有幸福的教育,才有幸福的人生。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理想的教育是让每一个培养出来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教育既要关注学生教育过程中的幸福体验,让他们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又要让学生通过教育获得发现幸福、创造幸福,进而享受幸福的能力,为一生幸福奠定坚实的基础。
  有一次,我去学校调研,发现一个孩子蹲在墙角拿袖子使劲擦墙,原来那里贴着他的照片。对于孩子来说,看到学校墙上挂着自己的照片就是一种幸福。当他产生了自豪感和幸福感之后,就会喜欢学校,爱上学习。一张照片可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所以我一直都说,学校要挂学生、教师的照片,不要挂领导、校长的照片。
  如何使罗庄教育在基础薄弱的情况下做出“味道”来,这是我的教育理想。这种“味道”,是能让学生回味一生的,是学生离开学校以后仍然想常回来看看的“家的味道”。
  责任编辑/宋立文
其他文献
第一站    海淀妇幼保健院儿童早期发展中心  亲子互动游戏班:4位宝宝(7个多月)和他们的妈妈,1位老师  时间:上午9:00~9:45    学上几招回家接着玩    出生几个月、还不会说话的宝宝,整天与奶瓶、尿布打交道,现在到亲子班上约会来了。    游戏之1:唱名字  妈妈抱着宝宝面对老师坐好。老师问:“今天谁第一个来的?”几位妈妈一起说:“兜兜。”妈妈抱着兜兜坐到前面来,介绍说:“我叫兜
“根的教育”是太原市小店区八一小学的价值追求和文化特色。学校在“强根固基,一样也不能放;润泽童心,一个也不能少”的办学理念引领下,以“本真做人、善思乐学、健康阳光、基础扎实”为育人目标,实施“育根、扎根、植根、润根、护根、固根”六根工程,为学生夯实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基础,为他们奠定幸福人生的根基。德育是学校育人工作的重点,围绕“尊重规律、丰富活动、追求实效”的德育目标,学校创新德育活动形式,尤其
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关系国家未来和民族复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社会都要了解少年儿童、尊重少年儿童、关心少年儿童、服务少年儿童,为少年儿童提供良好社会环境”。学校作为教育引导未成年人成长的主阵地,要将安全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在营造安全良好的校园环境的同时,聚焦德育视角开展安全教育,实现安全教育服务于立德树人的时代需求。  摘要 开展中小学校园安全教育,对于培养学生公共安全意识,提高自救自护和应急
2020年7月,教育部印发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指出:“劳动教育是发挥劳动的育人功能,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活动”,要“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我校劳动教育遵循《纲要》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开展劳动教育融入学科教学工作,拓宽了新时代劳动教育的途径,实现了劳动育人的功效。  一、阐发融
校本劳动教育课程的实施提高了学生的劳动量,增加了学生劳动实践机会,收到了 “两多”“两少”“两好”的教育效果。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劳动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实施劳动教育重点是在系统的文化知识学习之外,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
冰心先生认为,教育要让孩子像野花一样自然生长。这就提示我们,教育工作应该依照人的身心发展规律,让人在自然的阳光与空气中自主生长。如果要问,武汉市解放中学的品位是什么?我们的答案是:自由地生活,愉快地学习,健康地成长。多年来,武汉市解放中学秉承“解放教育”的理念,努力解除学生发展中存在的各种束缚,珍视每一个学生的独特性,从管理、课程、实践三个方面培养学生的责信品质,促进每一个学生自主生长。  一、三
培养肩负时代重任的合格接班人  马万成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反复强调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教育全过程,作为基层学校的教育工作者,我们深刻认识到总书记讲话的重要性。“立德树人”回答的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性问题。因此,学校的方方面面都应体现立德树人的工作要义。  坚定理想信念,培养有坚定理想信念的孩子。理
孩子的舌系带太短、包茎或者先心病等等,总之,难免会有些宝宝不得不面对手术治疗。怎么办?这里有几个小建议。    虽然,有些手术并不是很难做,但这毕竟是把孩子放在陌生的医护人员手中,这对父母来说是个严峻的考验。怎样为孩子手术前作好准备呢?
摘 要  当前小学高年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存在国家认同感较高,但责任意志较弱;社会公德认知较高,但责任行为较弱;网络社会责任感发展水平偏低等问题。进一步分析发现,家庭社会责任感教育的缺失、学校社会责任感教育的不足、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都在阻碍着小学高年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发展,因此提出从家庭、学校、社会三个途径出发,通过优化家庭环境、创新学校责任感教育、共创良好社会环境等方式开展小学高年级学生的社会责任
新时代第一次全国教育大会,对教育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进行了分析,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教育改革发展作出了战略部署,为新时代教育事业勾画了蓝图、指明了方向。贯彻大会精神,是当前教育领域的当务之急。《中国德育》特开设专栏,解读大会精神,探讨实践应对,为新时代教育发展助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为工作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