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重力异常迭代延拓的南海海底地形反演

来源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kaiboy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迭代延拓法对重力异常进行向下延拓,并对导纳法反演的中国南海海底地形进行精度评估。首先,利用HY-2A高度计数据通过最小二乘配置法计算得到重力异常,使用迭代延拓法将重力异常延伸至延拓面;然后,利用重力异常与海底地形的相干性,确定海深反演波段为20~115 km。基于CRUST 1.0全球地壳模型,得到均衡补偿模型参数,海深反演结果表明,均衡补偿导纳海深模型比未补偿导纳海深模型的精度提高约9 m,并且两个反演水深模型略优于ETOPO1水深模型和DTU10水深模型,利用迭代延拓法提升重力异常计算海底地
其他文献
利用青藏高原东部玉树地区的雨滴谱仪和云雷达观测资料,研究了高原东部地区三类云降水微物理特征参量并且拟合出积雨云降水、混合云降水和层状云降水的雨滴谱分布参数,拟合分析参数斜率因子λ与形状因子μ之间的关系。研究不同雷达反射率因子Z和降雨强度R的关系,分析Ka波段云雷达观测下三类降水云的结构特征。得到的结论如下:玉树地区主要降水类型为层状云降水,降雨量小,持续时间短,降雨次数多;三类云降水在玉树地区的Gamma分布拟合模拟较好的粒径在0.562~5.5 mm;利用μ-λ的经验关系分析,层状云雨滴谱浓度分布中小粒
科研概况rn学校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重点学科为依托,充分发挥气象科技、信息科技和管理工程等优势,加强科研平台建设,拓宽科研领域,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近年来,学校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牡会科学基金、国家行业专项等众多科研项目,在气象雷达、北斗卫星、歼10飞机等重大科研项目中取得了丰硕成果.
期刊
2020年气象服务为接近五成的公众避免或减少过一定的因灾经济损失,气象信息为城市公众挽回因气象灾害损失约295元/人,为农村公众挽回因灾损失约468元/人。
近年来,极端高温事件的增多以及电网规模的扩大,对电力系统的安全保障面临巨大压力和挑战。电力负荷作为电力系统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变量,对指导电力系统规划、运行、控制、稳定均产生重大影响。目前国内诸多学者对电力负荷从气象影响、预测方法等多方面开展了分析研究。故本文利用武汉电网2013-2018年逐15 min电力负荷数据以及同期武汉市逐日气温数据,统计分析各项负荷特征指标,探寻电力负荷的内在构成和变化规律,为武汉市电力系统运行调度提供参考依据。
使用中国新一代FY-4A卫星、GPM卫星的降水雷达等多源观测数据,选择两次高原涡与西南涡相互作用的暴雨个例,分析了两涡作用下盆地中尺度降水云系的空间结构特征。结果表明:西南涡与高原涡耦合作用下产生中尺度对流复合体MCC云系,短时强降水主要发生在MCC发展至成熟阶段,强降水区的云顶亮温值低于−60℃,云顶高度在12 km左右;西南涡与高原涡相互作用时,云顶亮温低值区的中心位置和强度与同时刻强降水特征很好对应;降水云体中对流性降水粒子的反射率因子在低层快速增长,层云性降水粒子的反射率因子强度增长的区域为零度亮
地形云(orographic cloud)是指潮湿空气经地形抬升至饱和而形成的山地云.气象出版社2012年出版的《英汉汉英大气科学词汇(第二版)》收录了该词条并翻译为地形云.rn由上坡风形成的云通常为层状云,由山地上升气流引起的多为荚状或波状云,而由热力作用,例如热源抬升或背风面辐和效应,形成的则多为积云.
期刊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2001-2020年在气象学领域共发表CAJD检索论文2576篇,2006年后论文产量呈现稳步递增趋势;发表的440篇SCI论文,篇均被引10.1次。
验证试验表明,FY-3卫星数据为ECMWF系统的预报做出了重要贡献,对全球大部分地区的2天内预报有显著的正效果,在赤道地区对4天内预报有显著的正效果。
CGMS的长期协调努力已取得了一系重要成果:编制了全球气象卫星系统基线,构建覆盖全球的静止轨道观测,制定全球气象卫星应急备份方案,推动GSICS交叉定标,建成覆盖全球的数据分发系统,建成虚拟实验室(VLab)向更多用户普及了卫星数据应用技术。
本文讨论如下二阶非线性常微分方程组边值问题{-u″(t)=f(t,u(t),v(t)),t∈[0,1],-v″(t)=g(t,u(t),v(t)),t∈[0,1],u(0)=u(1)=0,v(0)=v(1)=0解的存在唯一性,其中f,g:[0,1]×R×R→R连续.当非线性项f(t,x,y)与g(t,x,y)满足相应的不等式时,本文运用Leray-Schauder不动点定理获得了该问题解的存在唯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