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以家庭养老为主要方式的农民养老逐步暴露出诸多问题。2009年出台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初步缓和了问题,而在未来,更需要政府着实负起责任,对农村养老保险进行财政支持、制度完善、监督配套。
关键词:农民养老;家庭养老;社会养老;新农保;政府
一、农民养老受到冲击
我国几千年来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在农村形成了家庭养老的养老模式:依靠家庭成员完成对老人的经济、生活、精神的赡养。然而,以下一些原因,家庭养老模式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1、工業化、城市化的推进。工业化、城市化致使农村青壮年人口向城市流动,无法满足对老人的陪伴,家庭养老出现瓶颈。2、计划生育政策。计划生育政策使人口老龄化,中青年农村人口不足,养老负担过重。3、城乡发展不均衡。农民收入过低,甚至不能满足基本生活保障,同时也导致人口向城市流动。4、被征地农民数量增加。政府征地现象普遍,失地农民生活无保障。 因此,国家于2009年出台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由家庭养老模式逐步向政府养老、社会养老转变。
二、农民养老发展历程
1956~1978年,集体经济背景下,“五保”保障老年人的生活,即保吃、保穿、保烧(燃料)、保教(儿童和少年)、保葬五个方面,实行集中供养。1978~1998年,集体经济趋向瓦解,但集体仍承担农村老人“五保”的责任,以“三提五统”为收费方式(三项提留:从农民生产收入中提取公积金、公益金、管理费;五项乡统筹;乡村两级办学、计划生育、优抚、民兵训练、修建乡村道路等民办公助事业)。1998~2009年,税费改革,集体“五保”不再存在,“五保”由集体化向社会化转变,性质趋于国家福利,管理机构也由民政部门向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转移。但“五保”内容不足以满足农村保障老年人基本生活需要的要求,存在经费不足、内容覆盖面较窄等问题。2009~今,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由试点试行到大范围全面推进。
三、农民养老现行政策
农村养老保险正由家庭责任型向政府、社会责任型过渡,农村养老的现行政策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新农保是国家为每个新农保参保人建立终身记录的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其筹资模式为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其基本原则为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养老金待遇将有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自愿参保。其目标是探索建立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新农保制度,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与家庭养老、土地保障、社会救助等其他社会保障政策措施相配套,保障农村居民老年基本生活。国家决定开展试点,逐步推进,2009年试点覆盖面为全国10%的县(市、区、镇),以后逐步扩大试点,在全国普遍实施,2020年之前基本实现对农村适龄居民的全覆盖。
然而新农保只能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待遇较低,农民养老仍旧存在一些问题。
三、新农保存在问题
1.养老金水平较低。《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指出“中央确定的基础养老金标准为每人每月55元。地方政府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提高基础养老金标准,对于长期缴费的农村居民,可适当加发基础养老金,提高和加发部分的资金由地方政府支出;个人账户养老金的月计发标准为个人账户全部储存额除以139(与现行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系数相同)。”,可见,养老金水准仍旧偏低,无法真正保证农村老年人的基本生活。
2.覆盖面较窄。试点逐步推进的过程较慢,到2020年才可实现基本全覆盖。无法吸引足够的农民参保,导致农村人口加入城市户籍、城市户籍拥挤等现象。
3.配套机制不完善。在大经济背景下,农村养老金水平是否能随物价水平增长而提高?是否有长效的监督机制保证新农保的覆盖?是否能加大财政投入吸引更多农民参保?这些都是新农保留给我们的问题。
四、重视农民养老的意义
1.从社会的角度
(1)实行农民养老保险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农村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养老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处理好农村养老问题才能保证社会稳定与发展。
(2)实行农村养老保险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统筹城乡发展。农村养老问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部分,也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前提。
2.从家庭的角度
(1)农民养老保险是对农民创造的价值进行补偿。劳动者创造的劳动价值理应得到补偿,新农保从经济与制度等方面,使农村老年人享受权利。
(2)减轻了家庭养老的负担。中青年独生子女繁重的养老负担得以缓解,农村剩余劳动力得以在城市中发展。
3.从政府的角度
(1)政府履行责任的体现。政府的经济职能与社会职能要求政府管理、统筹城乡建设,对社会公共领域进行管理,制定社会保障有关法律与制度,这是政府行使职能的体现。
(2)是政府经济补贴、制度建立、实施监督等方面的进步。
参考文献:
[1] 公维才:《中国农民养老保障论》,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杨嘉熹(1993.1- ),女,汉族,河南郑州人,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1级本科生,公共事业管理专业。
关键词:农民养老;家庭养老;社会养老;新农保;政府
一、农民养老受到冲击
我国几千年来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在农村形成了家庭养老的养老模式:依靠家庭成员完成对老人的经济、生活、精神的赡养。然而,以下一些原因,家庭养老模式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1、工業化、城市化的推进。工业化、城市化致使农村青壮年人口向城市流动,无法满足对老人的陪伴,家庭养老出现瓶颈。2、计划生育政策。计划生育政策使人口老龄化,中青年农村人口不足,养老负担过重。3、城乡发展不均衡。农民收入过低,甚至不能满足基本生活保障,同时也导致人口向城市流动。4、被征地农民数量增加。政府征地现象普遍,失地农民生活无保障。 因此,国家于2009年出台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由家庭养老模式逐步向政府养老、社会养老转变。
二、农民养老发展历程
1956~1978年,集体经济背景下,“五保”保障老年人的生活,即保吃、保穿、保烧(燃料)、保教(儿童和少年)、保葬五个方面,实行集中供养。1978~1998年,集体经济趋向瓦解,但集体仍承担农村老人“五保”的责任,以“三提五统”为收费方式(三项提留:从农民生产收入中提取公积金、公益金、管理费;五项乡统筹;乡村两级办学、计划生育、优抚、民兵训练、修建乡村道路等民办公助事业)。1998~2009年,税费改革,集体“五保”不再存在,“五保”由集体化向社会化转变,性质趋于国家福利,管理机构也由民政部门向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转移。但“五保”内容不足以满足农村保障老年人基本生活需要的要求,存在经费不足、内容覆盖面较窄等问题。2009~今,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由试点试行到大范围全面推进。
三、农民养老现行政策
农村养老保险正由家庭责任型向政府、社会责任型过渡,农村养老的现行政策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新农保是国家为每个新农保参保人建立终身记录的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其筹资模式为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其基本原则为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养老金待遇将有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自愿参保。其目标是探索建立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新农保制度,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与家庭养老、土地保障、社会救助等其他社会保障政策措施相配套,保障农村居民老年基本生活。国家决定开展试点,逐步推进,2009年试点覆盖面为全国10%的县(市、区、镇),以后逐步扩大试点,在全国普遍实施,2020年之前基本实现对农村适龄居民的全覆盖。
然而新农保只能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待遇较低,农民养老仍旧存在一些问题。
三、新农保存在问题
1.养老金水平较低。《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指出“中央确定的基础养老金标准为每人每月55元。地方政府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提高基础养老金标准,对于长期缴费的农村居民,可适当加发基础养老金,提高和加发部分的资金由地方政府支出;个人账户养老金的月计发标准为个人账户全部储存额除以139(与现行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系数相同)。”,可见,养老金水准仍旧偏低,无法真正保证农村老年人的基本生活。
2.覆盖面较窄。试点逐步推进的过程较慢,到2020年才可实现基本全覆盖。无法吸引足够的农民参保,导致农村人口加入城市户籍、城市户籍拥挤等现象。
3.配套机制不完善。在大经济背景下,农村养老金水平是否能随物价水平增长而提高?是否有长效的监督机制保证新农保的覆盖?是否能加大财政投入吸引更多农民参保?这些都是新农保留给我们的问题。
四、重视农民养老的意义
1.从社会的角度
(1)实行农民养老保险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农村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养老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处理好农村养老问题才能保证社会稳定与发展。
(2)实行农村养老保险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统筹城乡发展。农村养老问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部分,也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前提。
2.从家庭的角度
(1)农民养老保险是对农民创造的价值进行补偿。劳动者创造的劳动价值理应得到补偿,新农保从经济与制度等方面,使农村老年人享受权利。
(2)减轻了家庭养老的负担。中青年独生子女繁重的养老负担得以缓解,农村剩余劳动力得以在城市中发展。
3.从政府的角度
(1)政府履行责任的体现。政府的经济职能与社会职能要求政府管理、统筹城乡建设,对社会公共领域进行管理,制定社会保障有关法律与制度,这是政府行使职能的体现。
(2)是政府经济补贴、制度建立、实施监督等方面的进步。
参考文献:
[1] 公维才:《中国农民养老保障论》,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杨嘉熹(1993.1- ),女,汉族,河南郑州人,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1级本科生,公共事业管理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