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与练习例谈电化学中的“离子交换膜”问题

来源 :中学化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ao_j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离子交换膜”是一种含离子基团、对溶液里的离子具有选择透过能力的高分子膜,有广泛应用。
  一、化学电源中的离子交换膜
  图1
  例1某新型电池,以NaBH4(B的化合价为+3价)和H2O2作原料,该电池可用作深水勘探等无空气环境电源,其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池工作时Na+从b极区移向a极区
  B.每消耗3 mol H2O2,转移3 mol e-
  C.b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H2O2+2e-+2H+2H2O
  D.a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BH-4+8OH--8e-BO-2+6H2O
  解析钠离子交换膜只允许Na+通过,Na+的移动情况要结合电极反应式进行判断。该电池的总反应方程式为NaBH4+4H2O2NaBO2+6H2O,a电极(负极)反应式为BH-4+8OH--8e-BO-2+6H2O,b电极(正极)反应式为4H2O2+8e-8OH-。因此a极区负电荷减少,b极区负电荷增多,Na+从a极区移向b极区。
  图2
  例2如图2装置Ⅰ是一种可充电电池,装置Ⅱ为电解池。装置Ⅰ的离子交换膜只允许Na+通过,已知电池放电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S2+NaBr3Na2S4+3NaBr,当闭合开关K时,X电极附近溶液变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闭合开关K时,钠离子从右到左通过离子交换膜
  B.闭合开关K时,负极反应式为:3NaBr-2e-NaBr3+2Na+
  C.闭合开关K时,X电极反应式为:2Cl--2e-Cl2↑
  D.闭合开关K时,当有0.1 mol Na+通过离子交换膜时,X电极上放出标准状况下气体1.12 L
  解析X电极附近溶液变红,说明X极区产生OH-,因此X为阴极,装置Ⅰ的左端为负极。由该电池的反应方程式可知,负极反应式为2Na2S2-2e-Na2S4+2Na+,正极反应式为NaBr3+2e-+2Na+3NaBr,则Na+从左通过离子交换膜移向右侧。当有0.1 mol Na+通过交换膜时,外电路中转移0.1 mol电子,则X电极上生成的H2为0.05 mol。图3
  例3人工光合作用能够借助太阳能,用CO2和H2O制备化学原料。图3是通过人工光合作用制备HCOOH的原理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过程是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
  B.催化剂a表面发生氧化反应,有O2产生
  C.催化剂a附近酸性减弱,催化剂b附近酸性增强
  D.催化剂b表面的反应是CO2+2H++2e-HCOOH
  解析光合作用在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同时,将产生O2,因此该电池反应的方程式为2CO2+2H2O→2HCOOH+O2。由电子的流动方向及H+的移动方向可知,左侧为负极,电极反应式为2H2O-4e-O2+4H+,右侧为正极,电极反应式为2CO2+4H++4e-2HCOOH,因此催化剂a附近酸性增强。
  图4
  例4锂离子电池已经成为应用最广泛的可充电电池。某种锂离子电池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其中两极区间的隔膜只允许Li+通过。电池充电时的总反应化学方程式为:LiCoO2Li1-xCoO2+xLi。关于该电池的推论错误的是( )。
  A.放电时,Li+主要从负极区通过隔膜移向正极区
  B.放电时,负极反应xLi-xe-xLi+
  C.充电时,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D.充电时,负极(C)上锂元素被氧化
  解析由题知放电时的反应为:Li1-xCoO2+xLiLiCoO2,则负极反应为xLi-xe-xLi+,正极反应为Li1-xCoO2+xe-+xLi+LiCoO2,Li+从负极区通过隔膜移向正极区。
  二、电解池中的离子交换膜
  图5
  例5有一种节能的氯碱工业新工艺,将电解池与燃料电池相组合,相关流程如图5所示(电极未标出),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燃料电池中阳离子的移动方向(填“从左向右”或“从右向左”)。
  (2)a、b、c的大小关系为:。
  解析燃料电池以NaOH溶液为电解质,负极、正极的电极反应式分别为2H2-4e-+4OH-4H2O、O2+4e-+2H2O4OH-,正极区负电荷增多,则Na+通过离子交换膜从左向右移动。由于阳离子交换膜只允许阳离子通过,在负极室内有H2O生成,导致负极室内NaOH溶液浓度减小,即a%>b%,而正极室内NaOH溶液浓度增大,即c%>a%,因此c%>a%>b%。在电解池中,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H2O+2e-H2↑+2OH-,因此Na+通过离子交换膜由阳极向阴极移动,也可判断出a%>b%。在电解池中,由于阳离子交换膜只允许阳离子通过,从而避免阳极产生的Cl2与阴极产生的H2、NaOH发生反应,以确保安全及所得NaOH溶液的纯度。
  图6
  例6人工肾脏可采用间接电化学方法除去代谢产物中的尿素,原理如图6所示。电解结束后,阴极室溶液的pH与电解前相比将;若两极共收集到气体13.44 L(标准状况),则除去的尿素为g(忽略气体的溶解)。
  解析电解时右端产生H2,左端生成Cl2,确定A为电源的正极,B为负极,阳极室中发生的反应依次为2Cl--2e-Cl2↑,CO(NH2)2+3Cl2+H2ON2↑+CO2↑+6HCl,阴极反应为2H2O+2e-2OH-+H2↑(或2H++2e-H2↑),由电子转移守恒关系可知在阴、阳极上产生的OH-与H+的物质的量相等,阳极室中反应产生的H+通过质子交换膜进入阴极室与OH-恰好反应生成水,所以阴极室中电解前后溶液的pH不变。计算略。   图7
  例7以铬酸钾为原料,电化学法制备重铬酸钾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如图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阴极室,发生的电极反应为:2H2O+2e-2OH-+H2↑
  B.在阳极室,通电后溶液逐渐由黄色变为橙色,是因为阳极区H+浓度增大,使平衡2CrO2-4+2H+Cr2O2-7+H2O向右移动
  C.该制备过程中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K2CrO4+4H2O2K2Cr2O7+4KOH+2H2↑+O2↑
  D.测定阳极液中K和Cr的含量,若K与Cr的物质的量之比(n(K)/n(Cr))为d,则此时铬酸钾的转化率为1-d/2
  解析阴极反应为4H2O+4e-4OH-+2H2↑,阳极反应为2H2O-4e-4H++O2↑,溶液中的阳离子通过交换膜由阴极室进入阳极室。在阳极室由于H+浓度增大,使平衡2CrO2-4+2H+Cr2O2-7+H2O右移,从而得到K2Cr2O7。由电子转移守恒关系及电荷守恒关系可知,每有2 mol K2CrO4反应或1 mol K2Cr2O7生成时,将有2 mol K+由阴极室进入阳极室。故设最初阳极室中的K2CrO4为1 mol,转化的K2CrO4为
  x mol,则阳极室n(K)=(2-x)mol,n(K)/n(Cr)=(2-x)mol/1 mol=d,计算出K2CrO4的转化率为:2-d1×100%。
  例8电解装置如图所示,电解槽内装有KI及淀粉溶液,中间用阴离子交换膜隔开。在一定的电压下通电,发现左侧溶液变蓝色,一段时间后,蓝色逐渐变浅(已知:3I2+6OH-IO-3+5I-+3H2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右侧发生的电极方程式:2H2O+2e-H2↑+2OH-
  B.电解结束时,右侧溶液中含有IO-3
  C.电解槽内发生反应的总化学方程式:KI+3H2OKIO3+3H2↑
  D.如果用阳离子交换膜代替阴离子交换膜,电解槽内发生的总化学方程式不变
  解析左侧先变蓝的原因是由于2I--2e-I2,遇淀粉呈现蓝色。右侧发生反应为2H2O+2e-H2↑+2OH-,因此OH-能够通过阴离子交换膜进入左侧,发生反应3I2+6OH-IO-3+5I-+3H2O,从而得到KIO3,而IO-3又可以通过阴离子交换膜进入右侧。若使用阳离子交换膜,则在两电极产生的I2与OH-因不能接触而不反应。此时的总反应方程式为2KI+2H2OI2+3H2↑+2KOH。
  (收稿日期:2014-12-10)
其他文献
一、深入研究生成性资源的特征  1.瞬时性  生成性资源具有瞬时性,是不可重复、不可预设的。在教学中,学生随意的一句话都可能形成宝贵的课堂资源,其价值的实现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敏锐的捕捉和挖掘,短时间内对众多的课堂生成进行筛选和优化,找到学生的思维症结所在,利用鲜明具体的问题和观点点明生成资源中的主题。例如教师一句“氯气作为尾气的处理方法”,就会和学生产生共鸣,道出了学生的心声,将全体学生的思维和注意
期刊
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反应始终遵循自然规律,也体现了化学是自然学科的特点。化学反应的自然规律也就是活泼性强的物质向活泼性弱的物质转化,由酸碱性强的物质向酸碱性弱的物质转化,由氧化性或还原性强的物质向氧化性或还原性弱的物质转化等,实际上体现了大自然规律物质由不稳定状态向稳定状态变化。离子反应原理是中学化学重要内容,离子间发生复分解反应是最常见的反应类型,此类包括的反应类型主要有:复分解反应、水解反应、络合
期刊
近年来江苏、广东高考中,无机流程题持续出现。它以化工生产实践为背景,生产流程图为载体,综合考查学生对化学基本理论、元素化合物、化学实验、化学计算、绿色化学等知识的掌握情况;综合考查学生获取信息能力、分析评价能力、运用解决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和描述表达能力等。由于情境陌生度大、问题设计灵活、化学素养要求高,学生往往难以拿到高分。怎样才能有效地解决这类问题呢?  一、抓住命题特征,理解问题设计逻辑,明晰
期刊
1.问题提出  在苏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1》中,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取氯气的实验,存在以下不足:一是由于电解产生的氢气较少,而且逸出很慢,因此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和检验氢气比较困难,大多数教师只好放弃检验氢气;二是当实验结束后,向阴极区滴加酚酞溶液,酚酞溶液显红色,只能说明溶液呈碱性,却不能显示碱性变化过程,为此,对该实验进行重新设计。  2.实验改进  (1)实验仪器与用品:低压电
期刊
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必修1在讲到Na2O2强氧化性时,有Na2O2与水反应的实验设计,但对于Na2O2与CO2的反应并没有实验加以验证。基于此,笔者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可用于完成上述两个实验。  一、实验装置  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二、实验操作步骤及现象  1.将少量过氧化钠固体包在棉花中,用一根棉线  将其系在铁架台上。  2.在棉花的正下方放置一烧杯,向烧杯中加入少  量开水,此时,水蒸气上
期刊
教学设计是指在正式教学前,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预先制定特定环境中将要开展的教学活动的进程。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好的教学设计的制定必须从帮助学生获得未来发展所需的知识、技能等出发,兼顾高考对学生基本技能、基本知识的要求。本文以一道思考题引领整个教学过程开展的思路,来设计“原电池原理和化学电源”一轮复习教学,教学过程流畅,效果良好。  一、考点分析  “原电池原理和化学
期刊
化学课堂教学离不开课堂提问,课堂提问是化学教学常用的一种教学形式。怎样的提问才是真正有效的?笔者认为, 有效的课堂提问应该成为师生交流、对话,共同发现、理解知识的重要途径和必备手段。  好奇心是学生的天性,在教学中要善于设疑来巧妙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古希腊的学  者普罗塔戈(Plutarch)早在3000年以前就指出:“头脑不是一个需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  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教师的责任就是
期刊
中学化学不同版本不同年份的教材,有关比较碳酸氢钠、碳酸钠分别与同浓度的盐酸反应快慢的实验,其实验设计都存在一些问题。为此,笔者对该实验进行了研究,并作了改进。  一、部分版本教材实验设计存在的问题  1.高级中学课本化学(必修)第一册(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10月第1版),其中第四章第二节有关内容片段:  “【实验4-5】把少量盐酸分别加入盛着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两个试管。比较它们放出二氧化碳的快
期刊
一、问题的提出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课堂改革为重中之重。各地区根据自己的实际发展状况与问题,推出了一系列的课堂教学模式,如山东杜郎口“10+35”模式、山东昌乐二中的“271”模式等。大连开发区一中在“倡百家,融名家,形成自家”的工作理念指导下,为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课堂教学品质,经过了多轮观摩、研讨、实践,初步构建了高品质课堂教学的“自-互-群”课堂教学模式。那么该模式是如何提
期刊
思维定势是一种按照常规方法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是由先前的活动而造成的一种对活动的特殊的心理准备状态或活动的倾向性。在环境不变的条件下,定势使人能够应用已掌握的方法迅速解决问题,而在外部情景发生变化时,它则会妨碍人们采用新的方法和思路。消极的思维定势是束缚创造力的枷锁。本文把近十余年上海高考化学试题中容易产生思维定势的试题做了归纳和整理,希望对同仁们的高三复习备考有所借鉴,对预防学生解题的思维定势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