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古诗词教学中的意境领悟

来源 :语文天地·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nLoveRic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中学古诗词教学的重要性逐渐被人们认识到。但中学古诗词教学的现状仍然令人担忧。中考只考默写的地方,往往就只要求学生背诵,不写错字就行,完全停留在最原始的境地。中国历来重视诗歌的教育作用,“诗教”传统源远流长。“《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不学《诗》,无以言”。孔子之言高度概括了学习诗歌的重要性。但在过去较长的一段时间内,似乎我们的中学语文教学对诗歌教学少有提及。
  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它们闪烁着情感的智慧和审美的光辉,对滋润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优秀的古诗词都创造了具有广阔深远的艺术意境。可以说,只有掌握了古典诗词中的意境,才能抓住诗词的灵魂。我们的古诗词教学应从诗词的意境领悟出发,通过“读、歌、画、比、联想”等方式,走上初中古诗词教学的康庄大道。
  一、以读入境
  诗词学习离不开诵读,古人曾言“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诵,不仅能帮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诗歌中的意境,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情感上感染学生,让学生初步感受到诗人在诗词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余映潮老师在教杜甫的《望岳》时,余教师通过抑扬顿挫的朗诵不仅把诗人以饱满的热情形象地描绘这座名山雄伟壮观的气势进行了尽情的展现,也把作者青年时期抒发的豪情和远大抱负表现得淋漓尽致。在《春望》的教学中,要求学生在朗读中读出诗人对国家危难的深刻优虑和对亲人的强烈思念之情,让学生在朗读中进入到诗人的生活环境,让学生感受到诗人对现实的忧虑和对亲人的思念。余映潮老师在范读的同时,还指导学生朗读,使学生懂得重音、停顿、速度、语调等朗读技巧。如《望岳》中“齐鲁青未了”一句,读到“齐鲁”和“青”之间要略作停顿,“青”之后“未了”字之前要做到声断气连:音停止,息不断,这样既突出重音,又表现赞叹之情。学生掌握诗歌诵读的轻重缓急,从而加深对诗歌意境的理解。
  二、以歌入境
  从诗词的起源上看,诗与歌本为一体。现代有许多歌是根据古诗改编而来,也有现代音乐家把古代的词配乐而传唱。因此在教学中,辅助加入这些艺术感染力强且脍炙人口的歌曲,学生更易进入诗歌的意境,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在进行《兼葭》一诗的教学时,引入邓丽君演唱的歌曲《在水一方》,通过品味优美的旋律表达出的情感意境,体验本诗的艺术特点与思想内涵。同样,在教授李白《登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一诗时,引黄安演唱的《新鸳鸯蝴蝶梦》,分析两者在情感表达上雅与俗的差别,通过“诗”与“歌”的意境对比让学生更好地把握诗歌的意境。同时,“歌”也可以对“诗”的意境起补充作用。如王菲的歌《明月几时有》和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邓丽君的歌《虞美人》和李煜《虞美人》,罗文的歌《满江红》和岳飞的《满江红》等,都能更好地对相应的诗歌意境理解起到积极的补充作用。
  三、以画入境
  诗画一体莫过于苏轼品王维的诗画:“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诗画的共通性使欣赏的步骤可以相互调换。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可以引入漫天的雪景画和满满的梨花图片,让学生感悟“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中,诗人把边塞大雪想象成“梨花”是何等的奇丽,以理解诗作雄奇的意境。以画入境,还可以让学生依据诗歌的内容来作画。如在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让学生来画诗中的主人公,然后来相互比较讨论,不比画功,只期学生通过“画”来理解诗中所透射出的豪情壮志,从而加深对诗歌意境的理解。
  四、以比入境
  中国古典诗词,并不是孤立地存在的,彼此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在古诗词的教学过程中也可以进行类比迁移、通过比较,寻找相似点、共通性;通过比较,体会差异性、多样化。以此来提高学生对诗词意境的领悟水平。
  如在教毛泽东的《沁园春·雪》这首词时,将他的另外一首词《沁园春·长沙》拿来让学生进行对比分析,通过讨论,学生很容易了解到这两首词的一些共同点:一是写法基本上相同,都是上阙写景,下阙抒情,写景的时候,都有一个领起的关键字:一个是“望”,一个是“看”;二是思想内容也差不多,都体现了毛泽东的广阔胸襟和伟大抱负;三是风格上也相似,两首词都是豪放的。这两首词不仅内容丰富,而且气势磅礴,画面壮阔,意象壮美,意境高远。
  “比”也可以进行异类比校,将不同风格、不同内容的诗作摆在一起进行对比教学,如在教苏东坡的《江城子·密州出猎》这首词时,把他的另外一首《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拿来进行对比,一首词抒发的是报国之志,另一首则是悼亡妻之作,意境风格迥异,从而让学生更好体会诗作的意境。
  五、以想象入境
  中国古诗词浸润着中华民族的审美意趣,历来着意留白,喜欢含蓄,言简意赅,只有展开想象的翅膀才能更好地领悟其意境。古诗词“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只有想象在辽远的天地中,漫天飞雪、上下一白的清凄背景的烘托下,一位孤苦老头带着一竿渔具乘着一叶孤舟,方能体味到在宦海中屡遭沉浮,却仍能坚守节操、遗世独立的孤傲灵魂。古诗词中有些意象往往是约定俗成的,但仍需通过联想和想象方能理解其意境。
  例如,在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的教学中,很多学生都对“此夜曲中闻折柳”中的“折柳”不明何意,要理解诗意,就要明白“折柳”的含义,关键就在于“柳”这个意象。古人有折柳送行的习俗,很容易让人从“柳”想到“留”,再到“惜别”的含义。古代离别的人一看见柳枝,便想起了曾经依恋不舍的送别场景或是和友人、爱人赠柳惜别的情境,心中自然涌出缕缕离愁。如在《诗经·采薇》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到柳永《雨霖铃》中“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从王之焕《凉州词》中“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再到李白《塞下曲》中“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都可以得出相似的意境。这样,学生对于“折柳”一词寓含的“惜别怀远”之意就理解了,以此走入诗歌的意境便会水到渠成。
  黑格尔曾说,艺术能深入到精神内容意蕴的深处,把隐藏在那里的东西搜寻出来,带到艺术的光辉里。在这个“艺术的光辉里”,我们看到的是“意境之美”。领悟古诗词的意境之美,我们就可以穿越语言屏障,迅速触摸到诗人的心灵世界,走进中国古典诗词的艺术境界,就可以找到开启古典诗词灵魂之门的钥匙。
  作者单位:广东省东莞市东坑中学(523451)
其他文献
所谓迁移,就是将已经学过的知识运用于新知识的学习中,将已有经验运用于新的情境中去,迁移能力对于学生提高语文学习能力有着很重要的作用。而由于迁移能力的形成起始于对已有知识和经验的概括,在此,笔者结合平时的教学经验,从概括能力形成入手,谈一谈如何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  一、培养概括能力,要学会抽象概括  迁移能力的培养,要从概括能力的形成人手。文学作品中,事物的本质往往是被繁杂的语
读活课本,让学生带着疑问与激情主动阅读,让他们的理解主动性和想象创造力有更多的遐想空间,让他们在主观投射的过程中深入洞察其中的人文底蕴和文化内涵,在多元的对话中挖掘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针对应试教育环境下学生思维的限制,应对学生进行问题意识的培养,通过引导学生拓展思维,实现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从而加强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一、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发挥学生主体地位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更新和转变教学观念,不断创新丰富的教学模式,积极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的教学理念,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扮演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由于有些教师受应试教育思维的影响比较严重,所以存在忽视学习主体地位、忽视情感教育、忽视学生创造力、忽视学生阅读兴趣培养以及限制学生阅读想象力等方面的问题,从而影响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对此,教师要充分重视并尽快转变观念,要在阅读教学实践中留给学生充足的自主阅读空间和想象空间,加强语文阅读教学同其他教学环节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变机械性、被动性的阅读为创造性、主动性的阅读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关键是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本文从几个方面阐述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养成方法和指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的技巧。  一、导练结合,以趣促读  心理学家罗森布拉特说:“读者不是单纯的追求作者在课文中所表达的意思,而是创造性的理解作品所表达的意思。”在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也应指导学生独立阅读,“创造性的理解作品所表达的意思”。阅读教学中解读字词往往与解读句段的思想内容相联系
<正>1临床资料例1患者男性,34岁,健康体检。V1~V6定准电压5mm/m V,常规心电图(图1)显示P-P间期0.70~0.77s,频率78~86次/min;P波在Ⅰ平坦,Ⅱ、Ⅲ、a VF、V2~V6倒置,a VR、a VL
按照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语文教师对学生作文的评价都是过于主观和单一的,这种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因此,新课改要求教师对学生的作文实行多元化评价,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作文水平。本文为中学教师评价作文提供了帮助与借鉴。  一、多元化作文的评价原则  传统的作文评价主要是由教师一人完成的,即一元主体,虽精批细改,但收效甚微。作文批改不仅是语文教师的沉重负担,同时也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
目的探讨美西律、索他洛尔、索他洛尔十美西律口服后对家兔左心室楔形心肌组织块电生理特性的影响。方法建立冠状动脉灌注的家兔左心室楔形心肌组织块模型。应用浮置玻璃微电
期刊
阅读课作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一种基本课型,其在语文教学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我国目前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却未受到应有的重视,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也未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本文将探讨如何通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来提高初中阅读教学质量。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语文阅读兴趣  情境教学法在语文阅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多媒体在教学情境的创设中具有独特优势,利用多媒体进行情境创设,能够有效弥补学生既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