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在初中美术课程开发中的探索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ihui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美术。通过结合“非遗”的美术活动对美术课程的兴趣、动手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博大精深,地域特色鲜明,在美术学科教育中如何切实有效的融入课堂中,使学生能熟悉并珍惜非物质文化遗产。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美术课程 探索
  一、发现“非遗”,感受魅力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我国是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丰富的多民族资源大国,不同的民族、地域有着不同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在时代飞速发展的今天,中国社会正经历着全球化文化的洗礼,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我国的文化生态发生了巨大变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强大的冲击。积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传承工作,不但可以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培养审美情趣,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形成正确的核心价值理念,有利于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
  然而,在我校学生中进行统计调查,三个年段中不到25%的同学知道“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词,能理解大概指向,但具体能举例说明的只剩9%。相关学科如《历史与社会》中初中学段也沒有涉及,直到高中《历史》选修6《世界文化遗产荟萃》中有涉及。考虑到我校是民办学校的特殊性,不同于公办学校基本都是本地学生,我校班内学生都是从全国各地来的,在美术课中结合“非遗”教育是非常有利的,可以使不同地域不同文化在美术课堂里相互交融。
  二、走进“非遗”,触摸文化
  《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美术学习绝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视为一种文化学习。应通过美术学习,使学生认识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人类社会的丰富性,并在一种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同时,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美术传统的热爱,对世界多元文化的宽容和尊重。”艺术来源于生活,艺术也反映生活。过于关注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在一定程度上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影响了美术教育功能的充分发挥。不妨走出课堂,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发现美。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美术。
  我校每月组织学生一次CAS市内社会实践活动,正好可以结合美术课程。如八年级下册《美丽的西湖》一课,属于综合探索类课程,结合前一课《水彩画小品创作》要求学生欣赏西湖的美,学习用创作和展示的方式表达对身边风景的感受和理解。受条件限制,欣赏西湖美只能在多媒体中欣赏,学生总有些失落,没有去过西湖的同学更加缺了兴致。此时,结合诸暨本地特色,国际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西施传说,配合CAS社会实践活动学生走进西施故里,寻找西施传说,学生的兴趣就全上来了。西施故里,有山有湖有景有亭台楼阁,也正是学习水彩画小品创作的好地方。“西施传说”由吴越争战产生,是对古吴越历史文化的民间诠释,褒扬真善美,崇尚英雄主义和献身精神。一方面,学生亲临其境,更好的完成了美术课程要求,加深学习印象。另一方面,多数学生第一次来诸暨学习,平时在校封闭式管理,每月社会实践活动也并不能更深入了解诸暨当地特色,在外求学几年后回家,诸暨有什么特色依然一问三不知,将社会实践活动与学校课程相结合,学生能多方面更深入了解当地文化,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学习,弘扬优秀的人文精神。
  如八年级上册《瓷器之美》一课,属于欣赏评述类课程,感受瓷器的美,初步了解我國瓷器的艺术特点。单纯让同学搜集资料,讨论学习瓷器,恐怕很难让同学们有深刻的印象,积极性也不高。如果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提前预告同学们下一课内容,告知同学们龙泉青瓷的传统烧制技艺是中国29项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里边唯一一个陶瓷类项目,景德镇烧制技艺也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让有瓷器特色地域的同学(如龙泉、景德镇)来做主导,进行资料收集分析,课中由这些同学成立主讲队,为同学们讲解,并比较分析各地域瓷器的不同点,这几位同学对自己家乡的自豪感一定可以油然而生,对于这几位同学瓷器也不再是随处可见的家乡特产,而会成为他们心中不会忘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其他听课同学也会感觉到格外新鲜,自己的同学也可以上台讲课做小老师,也会思考自己家乡有没有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存在。
  三、感悟“非遗”,丰富课堂
  学生是受教育的主体,对教学效果的感受最直接,也最真实,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观察同学们通过结合“非遗”的美术活动对美术课程的兴趣、动手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在学生的心里,美术不再仅仅只是绘画、设计、欣赏,有了更多的历史文化含义,文化遗产也并不遥远,就在自己的周围。非物质文化遗产博大精深,地域特色鲜明,在美术学科教育中如何切实有效的融入课堂中,使学生能熟悉并珍惜非物质文化遗产,仍需不断的探索实践,反思总结,完善创新方案。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2011.2.
  [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2005.18号文.
  [3]《美术新课程标准》,2011.6.
  (作者单位:浙江省诸暨市荣怀国际初中)
其他文献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而往往在实践课堂教学中我们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从满堂灌走向全面放手不问。我们的学生一直以来都是被动接受,一下子让他自主学习研究地理问题,会不适应,不会学,更
用1,1,4,4-四苯基-1,4-二锂丁烷(DiLi-TPB)为引发剂,二哌啶乙烷(DPE)为结构调节剂,环己烷为溶剂,合成了1,2-1,4-1,2立构三嵌段聚丁二烯。研究了DPE用量和聚合温度对聚丁二烯1,2-结构的影响和两种引发体系聚合动力学行为,求得了各
手术操作为外科治疗的必要手段,在治病的同时,亦给机体带来一定程度的创伤,形成应激状态。为了探讨手术创伤对小儿机体的影响,选择前白蛋白(PA)及纤维结合蛋白(Fn)作指标,进
柴油机燃油系统所使用的柱塞偶件、喷油器偶件以及出油阀偶件,每年都要消耗大量的备用零件,而制造这些柱塞偶件主要采用铬钨锰钢和滚珠轴承钢。据有关单位试验证明,采用经表
目前井队使用的打捞杯,一般是用套管与钻杆或套管与油管焊接起来的,由于强度不够,因而这些打捞杯不能随钻使用,只能下井打捞后就要起钻。为了减少不必要的起下钻时间,我们参
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血清中一些常见的元素广州铁路中心卫生防疫站(站西路,510010)曹学军张穗年吴金宏铜、锌、铁是人体内生命活动必需的微量元素,对造血、内分泌功能以及细胞的生长发育
2″×2(1/2)″×300公斤/厘米~2高压旋塞阀,是我厂的主要产品之一。这种阀体的内表面锥度孔(见图1)需表面淬火。我们过去曾采用多匝一次加热感应器。试验多次都是温度上不
本文阐述了“4G一2.5”收割机组的数学计算模型和激振法测定机组固有频率的方法。在对机组割麦工况和道路运输状态下的动态特性,收割机刀杆和机架动应力分析研究的基础上阐明
【内容摘要】培养学生交流能力是在教学中深入推进课改的需要。如何适应教育形势,挖掘学科教材的优势,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是教师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交流 数学思维 活力  交流,可以让我们了解彼此的思想,进行思维的碰撞。交流的方式多种多样,效果也是各不相同。通过交流,同学们可以进行思想的沟通,了解到与其他同学思维的异同,将数学信息进行传播。交流,不仅可以加深自己的理解,使自己对知识理
本文设计合成了两个典型的共轭的电子给体与电子受体(D-A)化合物:2-三氰基乙烯基蒽(2-TCVA)与9-三氰基乙烯基蒽(9-TCVA),通过极性效应,温度效应对它们基态与激发态的光谱行为进行了表征。研究表明:这两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