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强国之问”导写

来源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xbb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中国青年》杂志联合中国青年报开展“强国一代,青年之问”收集活动,统计了当代青年最为关注的前20个“强国之问”,其中包括:
  ①乡村儿童、老人最迫切需要的是什么?②强国一代科技人才具备什么素养?③年青人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时代使命?④明星如何用行动传递社会正能量?⑤放眼全球,中国青年的自信源自哪里?⑥个人的小梦想,如何融入到伟大中国梦?⑦什么是真正的善良?⑧怎样辨别一个人能否成为终生挚友?
  假如你已步入大学,参加“强国之路”的演讲大赛,请选择其中两三句,使之形成有机关联,写一篇演讲稿。
  【写作指导】
  这道作文题的命制,看似寻常,却瞄准高考作文命题方向,综合了2017年和2018年高考作文“多材料提供,分类组合,有机联系”的共同特点,在文体形式上稍作变化,将“书信体”改作“演讲稿”,同中有异。可以说,这是一篇典型的驱动型材料作文,写作时务必弄清写作内容任务指令:
  ① 树立阅读理解命题材料意识,善于分解剖析材料的多层含义,为多维度说理提供“支点”; ②关照各项写作任务指令;③辩证分析,展示较为成熟的思辨能力; ④结构上,全文要形成一条逻辑链,体现严谨、有机的逻辑关系。
  重點与难点1:
  材料阅读,梳理、组合、分类,并提取“有机关联句子”:中心论点。
  分类组合举例——
  第一组:③④⑤,提取:年轻人该怎样担负起强国使命?
  第二组:①⑦⑧,提取:强国路上,可千万别忘了乡村儿童和老人!
  第三组:②③⑥,科技强国与中国梦
  第四组:③④⑥,时代使命、正能量、梦想。
  重点与难点2:
  ①行文时必须兼顾各项“任务指令”;②正文写法,夹叙夹议:“分解,分解,分开来解”,同时运用好类比、对比等手法。
  重点与难点3:
  关照演讲词的语言特点:“励志”“煽情”,能使人热血沸腾。
其他文献
这是个喧嚣的时代,我们有太多种方式去听见和被听见,用声音、用文字,亦或是键盘与屏幕。我喜爱这样的变化与发展。可论及交流与沟通,相较于“键对键”而“不见”,我更偏爱与人“面对面”。  “面对面”的交流,是蕴藏着一份郑重的。回溯历史,从神话里牛郎织女鹊桥相会,到柳永词中“执手相看泪眼”,似乎,当二人相见,便有或浪漫或动心的情节,哪怕相隔遥远,千里迢迢也最终是为了相见。当然,古时也有相对漫长的“键对键”
美国知名的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挂有文艺复兴后期西班牙最伟大画家迭戈·委拉士开兹的一幅作品《奥利瓦雷斯公爵肖像》。委拉士开兹当初在绘制这幅画时,先重重铺衍,待刻画了坚实的形体和空间,再用挥洒的笔法在各个部位,譬如闪光的盔甲、皱隙的皮靴、飘动的饰带等,用笔轻轻扫动、点缀、提亮。所有观赏过这幅画的人,都啧啧称赞,说这幅骑马像又隆重又潇洒,许多局部都耐看极了。  有趣的是,这幅堪称完美的作品其实只是委拉士开兹
每个人都无法选择自己的时代,于是有人慨叹生不逢时,有人庆幸自己生逢其时。活在当下的人们,应该称得上生逢其时了。  从先秦一路走来,生不逢时是“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的惆怅无奈;是“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的壮志难酬;是“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的萧索凄凉……不过,今天我们生逢其时,也重任在肩。未来的发展,取决于今天的奋斗。对于我们来说,生逢其时,是个人的人生际遇,更是宏大的时代机遇。
说起最近的流行语,这几句话你应该不会陌生。  ——“一起爬山吗?”“我还有机会吗?”  ——“还要自我介绍,那这么多年我白混了。”“C位以作品而定,而不是以艺人而定。”  是的,从《乘风破浪的姐姐》到《隐秘的角落》,从热门综艺到热播网剧,这几部作品承包了这段时间以来不少的话题。在影视行业因疫情影响持续低迷的背景下,无论是制作精良的剧集,还是独辟蹊径的舞台,都在向观众展示一种可能,也给业界带来了一种
真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古人常以比喻说明对理想的追求,涉及基础、方法、路径、目标及其关系等。如汉代扬雄就曾以射箭为喻,他说:“修身以为弓,矫思以为矢,立义以为的,奠而后发,发必中矣。”大意是,只要不断加强修养,端正思想,并将“义”作为确定的目标,再付诸行动,就能实现理想。  上述材料能给追求理想的当代青年以启示,请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
护的是海,守的是“根”  29位“七一勋章”获得者中,有一位中国渔民的优秀代表,叫王书茂。自1985年主动申请加入民兵组织起,王书茂便将守护南海作为毕生使命。他最爱远眺一道道挂着五星红旗的船桅从海平面“升起”,直到大大小小的渔船归家靠岸。他曾带领民兵连弟兄坚守岛礁7天7夜,认为“守好‘祖宗海’是我们的本分”,坚信“根在船上,船锚就是身后的祖国”。  他守护和耕耘着这片海。王书茂战过台风,护过岛礁,
这是英国文学家王尔德的一件轶事:有一天,他走进一家花店,不买花,却要求店员将橱窗里的花取出一部分。店员不解。王尔德说:“我不想买花,只是看它们太拥挤了,心疼它们被挤坏,我想让它们轻松一下。”  这是多么诗意而美好的举动,这是多么懂得花的悲歡,体恤花的疼痛啊,他成了花的知己。而这样的人,想必内心也是美丽芬芳的。
“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作家方方的封城日记,在这片舆情激荡的水面,投下了一颗石子。  一石激起千层浪。  有人说,方方的封城日记含有太多的道听途说,虚构太多,算不上新闻报道,也谈不上文学创作。她一边吃着政府的红利,一边贬低政府,我们要反对这样的行为。  有人说,现在的消息真真假假,很多时候每个人都是道听途说,需要收集之后自己判断,兼听则明。至少,她在传达声音。  众说纷纭。  
4月2日上午,语言学家郝铭鉴去世,终年76岁。  提起郝铭鉴,很多人耳熟能详,他有着典型的知识分子形象:两鬓斑白,眼袋略显浮肿,常年戴着金属边框眼镜。他1995年创办的《咬文嚼字》杂志,是我国出版界唯一一份规范社会语言的刊物。这是本“小”杂志,说它“小”,32开本,一年12期,每期约5万字。但体量小,力量却不小:杂志以“咬”文字差错而闻名,有“语林啄木鸟”之称,深刻影响了当代的语文生活。  事实上
2018年12月2日晚9点半左右,湖南沅江一12岁男孩儿吴某因不满母亲的严格管教,被母亲打后心生怨恨,持刀杀死了亲生母亲。  警察赶到案发现场前,12岁的吴某镇定地说:“妈妈不是我杀的,她是自杀。”后来警察来了问询吴某,他才承认是自己杀了母亲,说“我又没杀别人,我杀的是我妈。”  “我就是恨她。”吴某被带走的时候,有村民问他为何会杀母亲,他镇静地回答。  短评一:李思辉  一句“我又没杀别人,我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