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酸二甲酯对小鼠亚急性吸入毒性的实验研究

来源 :生物资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rsout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研究草酸二甲酯吸入染毒对小鼠的急性毒性,观察吸入染毒后小鼠活动状况、记录心电图、计算LD5o,实验结束后取血、检测血液学、血液cTnI和生化指标;取脏器,计算脑、心、肝、脾、肺、肾、卵巢、睾丸、附睾脏器系数,观察其病理组织学改变.结果 显示,小鼠吸入草酸二甲酯后出现抽搐、烦躁不安、心电图异常等中毒反应,LD.为2.0654×10-4g/cm3,脑、心、肝、脾、肺、肾、睾丸、卵巢脏器系数明显升高,血液学、血生化指标和cTnI水平出现了异常变化,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心、肺、肝、小肠和肾组织出现了严重受损.由此可见,草酸二甲酯吸入染毒具有较强的毒性,可引起小鼠心电图、血液中cTnI水平、血液学和血生化指标异常改变,可导致心、肺、肝、小肠和肾脏出现病变.本实验为乙二醇合成过程中产生的碳酸二甲酯职业危害防治提供实验依据.
其他文献
本研究比较不同来源、不同酶解物浓度的家蝇幼虫蛋白及其抗氧化活性.以来自猪粪源和鸡粪源家蝇幼虫为原料制备蛋白粉,用胰蛋白酶水解蛋白粉制备水解产物,以·OH和O2-·清除率为指标评价两种蛋白酶解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 显示,家蝇幼虫蛋白水解物在4h达水解度最高值,其水解物的·OH清除率在5h达到最大为59.02%,其水解物的O2·清除率在4h达到最大为73.24%;随着两种水解物浓度增加,其抗氧化效果越强,当猪粪源和鸡粪源家蝇幼虫酶解物浓度为10 mg/mL时,两者O2-·清除率达到最大分别为70%和80%;·
通过野外数据采集和资料整理分析,以年楚河流域种子植物为研究对象,对区域种子植物科、属组成、区系特征和资源型进行分析.年楚河流域共记录到种子植物58科179属339种;生活型以多年生草本为主;资源类型中药用植物最多.科内种水平上大型科为优势科,有菊科(Asteraceae)、禾本科(Poaceae)、豆科(Fabaceae);科内属的数量水平上,大型科、较大型科和小型科是植物科组成的主要成分.科的分布区类型中除世界广布型外,以温带性质为主导,热带性质次之.属的组成以单种属和小型属为主,其分布区类型表现出明显
本研究采集干旱沙漠植物骆驼刺(Alhagi sparsifolia Shap.)标本,采用匀浆涂布法分离培养骆驼刺内生真菌,共分离获得9株内生真菌,通过ITS序列测定的方法进行鉴定,其中7株(LTCZ2、LTCY1a、LTCY1b、P9、P10、P11、3P1)为外担菌纲(Exobasidiomyeetes),2株(LTCY2、LTCY3)为不整囊菌纲(Eurotiomycetes)曲霉科(Eurotiaceae)曲霉菌属(Aspergillus).采用菌饼法检测其抑菌活性,P9、P10、P11、LTCY
微生物是引起饱水木材降解劣化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利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明代“南澳Ⅰ号”古沉船船体饱水木材样品的原核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探讨饱水木材的原核微生物降解机制.结果 表明:饱水木材样品与沉积物中的原核微生物种群丰富,且在含量上存在一定差异.在门水平上存在7个共有的优势菌门,分别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螺旋体门(Spirochaetes)、厚壁菌门(Firmicutes)、酸杆
在文化演进过程中,一些跨学科的新概念应运而生,“文化基因”是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一个,并被越来越被学者所接受和认同,在国际和国内学术界逐渐成为一个热点话题.本文通过对文化基因传承特征的深层解释和变革功能引入系统论进行辨析,透视文化基因理论研究与实践价值.从文化基因缘起、内涵与特征介绍入手,针对文化基因可量化、可计算、可分析特点,开展文化基因语义标签体系和量化空间构建研究.进而依据文化基因丰富内涵,提取并标注不同层面特征.最终在尊重规律的基础上,重构文化基因,传承其人文和历史价值,为文化数字化带来新的前景,为更
为了探究青藏高原雪冰中痕量元素的空间分布与主要来源,对2019年7—9月在青藏高原七一冰川、八一冰川、岗什卡雪峰、煤矿冰川、玉珠峰冰川、古仁河口冰川以及玉龙雪山白水河1号冰川采集的表雪样酸化后,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测试了常量元素Al、Fe与痕量元素As、Ba、Co、Cr、Cu、Li、Mn、Mo、Pb、Sr、Tl、Zn、Cd共15种元素的含量,通过Jonckheere-Terpstra非参数检验分析痕量元素空间分布趋势.结果表明:中部煤矿冰川和玉珠峰冰川浓度最高,南部古仁河口冰川和玉龙
漠?(Oenanthe deserti),为体型略小(14~15.5 cm)的沙黄色?,属于雀形目(Passeriformes)鹟科(Mus-cicapidae)[1].因其喜多石的荒漠及荒地,故名为漠?.rn漠鹏主要栖息于干旱荒漠平原、戈壁沙丘、荒漠和半荒漠地带,也栖息于山地裸岩、岩石灌丛草地,甚至海拔4 000~5 000 m的荒漠和半荒漠地带[2].漠?雄鸟上体沙棕色,腰和尾上覆羽白色,两翅和尾黑色,尾基部白色,眼纹白色,眉纹以下整个脸和头侧以及颏、喉黑色,其余下体白色.雌鸟和雄鸟大致相似,但颏、喉
期刊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活动层土壤的入渗规律研究是高寒区土壤水循环过程研究的主要内容.以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高寒沼泽草甸、高寒草甸和高寒草原的活动层土壤为研究对象,裸地为参照对象,分析了不同植被类型土壤的入渗规律及其主要影响因子.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类型土壤的入渗能力排序为高寒草原>裸地>高寒草甸>高寒沼泽草甸.高寒草甸土壤中致密的根系对土壤水分的运移具有强烈的阻滞作用,降低了土壤的入渗性能,而高寒草原土壤层根系较为稀疏,对土壤入渗的阻滞作用较弱,土壤水分向深层的渗漏速率较大.通过对比4种土壤入渗模型的模拟结果,发
青藏铁路路基创造性采用了主动冷却路基的设计理念修建而成,目前铁路已经安全运营超过10年.青藏铁路路基修筑在多年冻土之上,路基下部冻土温度变化是衡量路基是否稳定的关键因素.基于长期(2008—2019年)地温观测资料,对昆仑山垭口南坡青藏铁路K980+000低温多年冻土区块石路基坡脚至坡脚外30 m范围内的冻土上限变化、年际地温变化、季节性地温变化进行分析,研究了路基工程行为对低温多年冻土的长期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冻土地温不断升高,冻土上限逐年下移;与天然孔比较,路基坡脚处地温增温幅度反而较小,主要可能受块
采用一元线性回归、合成分析等方法对1961—2019年青藏高原中东部71个站点夏季强降水与大尺度环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近年来青藏高原中东部强降水呈增加趋势.在强降水高值年时,青藏高原中东部水汽辐合加强,中纬度西风和热带地区东风带向极移动加强,高层辐散流场、水汽输送以及上升运动条件,共同作用导致了强降水的产生.在强降水低值年时,青藏高原中东部大部水汽异常辐散,区域内的季风水汽输送减弱,西风带和东风带均向赤道移动减弱,高层为气旋式环流异常.通过风暴轴、波作用通量和E-P通量进一步分析发现,当北大西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