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标要求教师提高课堂效率,而提问是提高课堂效果的重要方式。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是每个数学教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首先,运用教育机智,把握提问的时间,给课堂适时注入新鲜血液;其次问题要精准,精准的问题是提高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根本;而处理预设问题与生成问题之间的关系,使之相得益彰。
关键词:小学数学 提问 有效性
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提问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它是联系教师、学生和教材的纽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它不仅是重要的教学手段,更是一种精彩的教学艺术,设计得好,应用得当,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开拓学生的学习思路,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精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都有积极的作用。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的课堂提问具有较大的随意性,不能很好地把握提问时机;提出的问题不够精准,缺乏提问的艺术、和技巧,或者提出的问题价值不高;缺乏对生成性问题的预设;导致课堂提问的效果差。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我觉得应该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准确把握课堂提问的时机
虽然大多数情况下在一节课中提问次的数没有确定,但是准确把握好提问的时机却非常关键。什么时间提问,提问什么内容,提问什么样的学生,教师课前一定要设计好。若能在恰当的时机提问,能够起到非常好的效果,它能调动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保证思维质量、提高教学效果等。通常情况下,课堂提问的时机通常产生于下列情况:一是学生学习中有所知、有所感、意欲表达交流时;二是学生学习中有所疑、有所惑、意欲发问质疑时;三是学生学习情绪需激发、需调节、意欲表达倾诉时;四是促进学生自我认知、自我评价、信心倍增时。教师如果能准确把握好以上的提问时机,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将会大大提高。
此外,在提问后教师应注意停顿一会儿,让学生有一定的思考时间。有的教师在提问后,常常缺乏等待的耐心,总希望学生能立即对答如流,如果学生不能很快回答,教师就会重复这个问题,或重新加以解释,或立即降低难度,甚至叫其他的同学来“帮忙”,根本不考虑学生是否要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去形成答案并作出反应。实际上,如果教师提问后能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那么他们的课堂将出现许多有意义的变化:学生的应答兴趣就会加大,随意回答的情況就会减少,回答会更完整、更准确、更精彩,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也明显增强。
(二、)注意课堂提问的精与准
所谓课堂提问的精与准,是指教师设计的问题要精确、正确、准确,力求精巧、精致、不随意。研究表明,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必须紧扣课程标准、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多做提问设计的思考,并以此作为问题设计的依据,使设计的问题既简明准确,又能突出重难点。在关键性的问题和小结性的问题设计上更要斟字酌句、反复推敲。另外,课堂提问还必须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学生认知的实际情况,找准问题的切入点,要问到关键处,问到点子上,问出亮点,问出实效来。为此,要实现课堂提问的精与准,教师还要把握好提问的三度:难(易)度、精(准)度、适(量)度。
1.、把握问题的难易,做到问题要适宜适合适中
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不同层次的认知水平,因材施教,设计适宜的问题。问题既不能太难又不能太易,尽量设计让学生“跳一跳能够着”的问题。因为问题太容易会使学生提不起对数学的兴趣,滋生出自大自负的情绪;问题太难又会使学生对数学失去信心,觉得数学太难,自己没有学数学的能力,从而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久而久之,数学会成为他们各科中的弱势学科。
2.、提问的语言,要做到精确准确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地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新课程理念也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语言素养。这就要求教师课堂提问语言不仅要具有科学性和逻辑性,还要有艺术性和准确性。教师要善于精心设计和提炼富有启发性、准确性、挑战性的数学语言,提问语言要严谨、简洁、精巧精致,不能含糊不清。只有这样的提问语言,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活跃他们的思维。
3.、提问的数量,要做到精问巧问
教师的提问像连珠炮似的射向学生,问题量多而且散,使学生没有反映的时间。即使某些问题设计的比较好,但这样太密集太频繁的问题,不但不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还会成为一种沉重的负担。学生不能静下心来做深入地思考和交流,效果当然不佳。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抓住数学知识的关键(重点、难点)与本质,运用归纳与综合的方法,尽可能设计容量大、定位准的问题,避免问题过于繁琐、直白、密集,以提高学生思维的密度与效度,达到以精问促深思的目的。
如教学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时,两位教师设计的问题如下:
甲教师: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吗?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高、底和原梯形的高、底有什么关系?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原梯形面积有什么关系?怎样求梯形面积?
乙教师: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什么样的图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高和原梯形的高相等吗?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原梯形的上底与下底的和相等吗?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原梯形面积的几倍?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梯形面积又怎样计算?梯形面积为什么是上底加下底的和乘高,还要除以2?
相较之下,前者的问题所包含的思考容量较大,突出了“平行四边形与梯形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与联系”这个重点和难点,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和逻辑性,达到了教师问得精、问得巧,学生想得深、想得准的效果。而后者的问题设计则显得杂乱、琐碎、过于直白,没有太大的思考价值,缺乏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不利于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对问题进行分析、推理、概括和总结。
(三、)处理好预设问题与生成问题之间的关系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的“预设问题”和教学过程中的“生成问题”,对学生的发展都具有积极的作用。“预设问题”的设计,既要考虑对教学活动的引领作用,又要考虑到能否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从而促进课堂的有效生成;同时还要注意“预设问题”会诱发“生成新问题”的出现,而这些新的“生成问题”会因学习主体的特点、思维方式及个体差异而很难预料;针对课堂呈现出的丰富、多变和复杂的“生成问题”,教师应当首先不拘泥于课前的预设,应该灵活调整、整合乃至放弃预设的问题,机智生成新的问题方案,伺机而动,随机应变。这就需要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充分考虑到学生可能生成的新问题,多做预设;只有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更加精彩,这既是教师教学经验的体现,也是教师教学机智的显现。
由此可见,课堂“预设问题”和“生成问题”不是截然分割的两个部分,而是相互影响、相互启发、相辅相成的矛盾统一体。我们应正确理解“预设问题”与“生成问题”的不同作用,恰当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并善于抓住课堂中生成的新问题,启发引导学生做深入的思考和交流,实现课堂“生成问题”对加深知识理解的积极作用,真正发挥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课堂提问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课堂环境的随时变化,使实际的课堂提问表现出更多的独特性和灵活性。我们教师只有从根本上对课堂提问的价值与作用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勤思考、多分析、勤学习、多钻研,努力优化课堂提问,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巧妙使用课堂提问,才能更好地发挥课堂提问的灵活性与有效性,“问”活学生的思维,“问”出学生的激情,“问”出学生的创造。
关键词:小学数学 提问 有效性
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提问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它是联系教师、学生和教材的纽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它不仅是重要的教学手段,更是一种精彩的教学艺术,设计得好,应用得当,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开拓学生的学习思路,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精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都有积极的作用。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的课堂提问具有较大的随意性,不能很好地把握提问时机;提出的问题不够精准,缺乏提问的艺术、和技巧,或者提出的问题价值不高;缺乏对生成性问题的预设;导致课堂提问的效果差。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我觉得应该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准确把握课堂提问的时机
虽然大多数情况下在一节课中提问次的数没有确定,但是准确把握好提问的时机却非常关键。什么时间提问,提问什么内容,提问什么样的学生,教师课前一定要设计好。若能在恰当的时机提问,能够起到非常好的效果,它能调动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保证思维质量、提高教学效果等。通常情况下,课堂提问的时机通常产生于下列情况:一是学生学习中有所知、有所感、意欲表达交流时;二是学生学习中有所疑、有所惑、意欲发问质疑时;三是学生学习情绪需激发、需调节、意欲表达倾诉时;四是促进学生自我认知、自我评价、信心倍增时。教师如果能准确把握好以上的提问时机,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将会大大提高。
此外,在提问后教师应注意停顿一会儿,让学生有一定的思考时间。有的教师在提问后,常常缺乏等待的耐心,总希望学生能立即对答如流,如果学生不能很快回答,教师就会重复这个问题,或重新加以解释,或立即降低难度,甚至叫其他的同学来“帮忙”,根本不考虑学生是否要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去形成答案并作出反应。实际上,如果教师提问后能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那么他们的课堂将出现许多有意义的变化:学生的应答兴趣就会加大,随意回答的情況就会减少,回答会更完整、更准确、更精彩,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也明显增强。
(二、)注意课堂提问的精与准
所谓课堂提问的精与准,是指教师设计的问题要精确、正确、准确,力求精巧、精致、不随意。研究表明,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必须紧扣课程标准、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多做提问设计的思考,并以此作为问题设计的依据,使设计的问题既简明准确,又能突出重难点。在关键性的问题和小结性的问题设计上更要斟字酌句、反复推敲。另外,课堂提问还必须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学生认知的实际情况,找准问题的切入点,要问到关键处,问到点子上,问出亮点,问出实效来。为此,要实现课堂提问的精与准,教师还要把握好提问的三度:难(易)度、精(准)度、适(量)度。
1.、把握问题的难易,做到问题要适宜适合适中
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不同层次的认知水平,因材施教,设计适宜的问题。问题既不能太难又不能太易,尽量设计让学生“跳一跳能够着”的问题。因为问题太容易会使学生提不起对数学的兴趣,滋生出自大自负的情绪;问题太难又会使学生对数学失去信心,觉得数学太难,自己没有学数学的能力,从而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久而久之,数学会成为他们各科中的弱势学科。
2.、提问的语言,要做到精确准确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地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新课程理念也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语言素养。这就要求教师课堂提问语言不仅要具有科学性和逻辑性,还要有艺术性和准确性。教师要善于精心设计和提炼富有启发性、准确性、挑战性的数学语言,提问语言要严谨、简洁、精巧精致,不能含糊不清。只有这样的提问语言,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活跃他们的思维。
3.、提问的数量,要做到精问巧问
教师的提问像连珠炮似的射向学生,问题量多而且散,使学生没有反映的时间。即使某些问题设计的比较好,但这样太密集太频繁的问题,不但不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还会成为一种沉重的负担。学生不能静下心来做深入地思考和交流,效果当然不佳。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抓住数学知识的关键(重点、难点)与本质,运用归纳与综合的方法,尽可能设计容量大、定位准的问题,避免问题过于繁琐、直白、密集,以提高学生思维的密度与效度,达到以精问促深思的目的。
如教学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时,两位教师设计的问题如下:
甲教师: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吗?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高、底和原梯形的高、底有什么关系?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原梯形面积有什么关系?怎样求梯形面积?
乙教师: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什么样的图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高和原梯形的高相等吗?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原梯形的上底与下底的和相等吗?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原梯形面积的几倍?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梯形面积又怎样计算?梯形面积为什么是上底加下底的和乘高,还要除以2?
相较之下,前者的问题所包含的思考容量较大,突出了“平行四边形与梯形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与联系”这个重点和难点,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和逻辑性,达到了教师问得精、问得巧,学生想得深、想得准的效果。而后者的问题设计则显得杂乱、琐碎、过于直白,没有太大的思考价值,缺乏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不利于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对问题进行分析、推理、概括和总结。
(三、)处理好预设问题与生成问题之间的关系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的“预设问题”和教学过程中的“生成问题”,对学生的发展都具有积极的作用。“预设问题”的设计,既要考虑对教学活动的引领作用,又要考虑到能否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从而促进课堂的有效生成;同时还要注意“预设问题”会诱发“生成新问题”的出现,而这些新的“生成问题”会因学习主体的特点、思维方式及个体差异而很难预料;针对课堂呈现出的丰富、多变和复杂的“生成问题”,教师应当首先不拘泥于课前的预设,应该灵活调整、整合乃至放弃预设的问题,机智生成新的问题方案,伺机而动,随机应变。这就需要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充分考虑到学生可能生成的新问题,多做预设;只有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更加精彩,这既是教师教学经验的体现,也是教师教学机智的显现。
由此可见,课堂“预设问题”和“生成问题”不是截然分割的两个部分,而是相互影响、相互启发、相辅相成的矛盾统一体。我们应正确理解“预设问题”与“生成问题”的不同作用,恰当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并善于抓住课堂中生成的新问题,启发引导学生做深入的思考和交流,实现课堂“生成问题”对加深知识理解的积极作用,真正发挥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课堂提问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课堂环境的随时变化,使实际的课堂提问表现出更多的独特性和灵活性。我们教师只有从根本上对课堂提问的价值与作用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勤思考、多分析、勤学习、多钻研,努力优化课堂提问,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巧妙使用课堂提问,才能更好地发挥课堂提问的灵活性与有效性,“问”活学生的思维,“问”出学生的激情,“问”出学生的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