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话衣装

来源 :中国报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demon8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裙边理论”在中国改革开放的30年里得到了最充分的佐证,中国女性从深宅大院中走了出来,不再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到了夏天,超短裙、露脐装、吊带衫都成了街头常见的风景。
  
  在服装逐渐超越了蔽体保暖的功能之后,就成上个社会流行文化和审美取向的直接体现,并与一个地方的经济基础、政治状况和民风民俗紧密联系起来。夏季的服装,因气候原因对面料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苎麻做的衣服透气且坚韧,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随着机器大生产时代的到来,柔软舒适且款式丰富的棉质衣服更加普遍。虽然上世纪70年代“的确良”在国内风行了。一时,但最终因为不适合夏天透气性的需要而被人们抛弃。
  除了面料,夏装的样式也最易出彩出新。脱掉了束胸和长裙,女人们的夏天进入了“迷你”时代;抛却了裸露即罪的禁锢,中国人的夏天开始以清凉和美丽为标尺。
  
  阿拉伯长袍的奥秘
  
  盛夏的沙特阿拉伯,沙漠里的温度高达50多摄氏度,第一次去沙特的高晓红坐在飞往利雅得的飞机上就开始奇怪,为什么这么热阿拉伯人还要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谁热谁知道”,她暗自嘀咕,下了飞机看谁受罪。
  一下飞机,高晓红就感到阵阵热浪袭来,但眼前的热带风情暂时分散了她的注意,她赶忙叫同行的朋友为她拍照。她顺势把手攀在一棵热带树木上,摆了一个优美的pose。拍完照乘车去宾馆,高晓红忽然觉得胳膊上痒痒的,她挠了两下,结果红肿一下子扩散到了全身。
  虽然医生最后治好了她的皮肤过敏,但高晓红原本打算的行程全都泡了汤。躺在医院的病床上,她终于明白了当地人天热也穿长袍的原因。当她再次出门,把短衣短裤换成阿拉伯长袍时,顿时感到凉爽和舒适。
  生活在亚热带沙漠气候里的阿拉伯人穿长袍是有科学道理的。长袍的特点是宽大,且上下直通,外面的风吹到袍子里,能迅速流通出去,并带走体内散发的湿气,起到一种“烟囱效应”。同时,宽大的长袍可以在身体和衣物之间形成一个“小气候”(所谓“小气候”,就是指人体皮肤与最内层服装内的空气温度与湿度的状态),将身体与外界隔绝开来,使人体保持凉爽。另外,遮住全身的长袍防晒防虫的效果也非常好。
  专家的研究显示,长袍内的“小气候”对人体温度有着很好的调节作用。无论冬天还是夏天,阿拉伯人都穿着长袍,长袍内层衣服与皮肤间的空气温度为31~33摄氏度,相对湿度为40%~60%,而人体最感舒适的皮肤表面温度约在33摄氏度。如果将皮肤暴露在高温和太阳直射下,会使人体中枢神经的体温调节中枢处于紧张状态,出现烦躁、困乏、心悸、头晕等症状,严重时会导致体内功能的紊乱。
  制作长袍的布料一般是吸湿性和散热性较好的织物,如麻、丝绸、棉布等。长袍的色彩以白色、淡蓝、浅绿色为主,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热量的吸收,同时将强烈的太阳光反射出去。款式设计上,都从有利于内外空气对流的角度来考虑,长袍的领口和袖口都比较大,穿起来宽松舒适,活动时还能起到鼓风的作用,加速空气对流。所以,沙特阿拉伯人选择长袍作为主要服饰,是为了适应终年炎热少雨气候的最佳选择。
  
  清朝皇帝夏天穿什么
  
  尽管清官戏的真实性总是受到历史学家的质疑,但它们至少在一点上都遵循了史实,那就是服装。即使是夏天的戏,演员们依然穿着里里外外好几层的官服。
  在中国古代服饰史上,清代服饰对传统服饰的变革最大,服饰形制也最为庞杂繁缛。上至皇帝,下至平民,其衣冠服饰的款式、颜色、纹样、乃至尺寸大小,都有严格的规定,等级制最为森严。清代皇帝的服装极为繁复,分为礼服、吉服、常服、行服和雨服等。朝服是礼服的一种,是皇帝在登基、朝会、万寿节、元旦、冬至等重大典礼时穿的衣服。朝服分为冬朝服和夏朝服两种,随着四季的天气变化,还要相应地更换皮、棉、夹、纱等不同薄厚的质料。
  夏朝服和冬朝服在形式和纹饰上完全相同,只是在边缘镶饰,夏朝服镶织锦缎或锦绸,冬朝服镶貂皮或海龙皮。据清代文献记载和故宫博物院所藏清代服饰实物,清代皇帝夏季服装的面料有纱、缎、绸、绎丝等,其中纱最多。纱是丝织品中最稀疏轻薄的一种,古代就有“轻纱薄如空”的比喻。虽然纱的密度小,质地轻薄,但结构稳定,不易疵裂,而且透气性好,适合做夏装。纱中最为精美的是妆花纱,它是用多种彩纬以挖梭技术提花织造的丝织物,还可加人金线,所以色彩丰富多变,纹样精美。妆花纱的织造技术复杂,艺术性也较高。清代帝后的服饰和生活用品中都大量地使用了妆花织物,说明了这种丝织品的名贵奢华及当时帝王贵族的审美喜好。
  夏季,皇帝有时也穿羽缎、葛麻等质料的服装。康熙年间,法国传教士白晋回国向路易十四呈递的报告中提到了他见到的康熙帝:“在夏季,有时看到他穿着用葛麻布做的上衣。”
  皇帝穿夏朝服时,还要相应地配戴夏朝冠。夏朝冠用玉草(满语名“得勒苏草”)作原料,这种草产于中国东北,光洁如玉。用这种草织成的凉帽轻巧凉爽,满人早在人关前就常戴这种冠帽,清军入关后,以“得勒苏草”为满族发样地的吉祥物,赐名“玉草”。据乾隆二十一年《穿戴档》记载,4月21日,乾隆“穿绵纱袍褂(初次),戴得勒苏草拆坯缨冠。穿酱色夹缎袍,红青缎薄绵褂。”也就是换上了夏装,戴上了夏朝冠。
  按照清代宫廷制度,季节变化时皇帝、后妃和文武百官们要统一更换服装。一般在换服前一个月,由礼部选择一吉日上报朝廷,经皇帝御批后,由宫中传发公文到各衙门,然后统一更换服装。这样可使朝廷中服装整肅,避免服饰参差不齐的现象。
  
  “夏布”悠长
  
  直到上世纪70年代,中国人还是以穿麻为面料的衣服为主。中国服装集团秘书长钟漫天告诉记者,麻作为中国特有的一种服装面料,因为透气性好、出汗不贴身,最适合夏天穿着,用苎麻手工纺织而成的布也被人们称为“夏布”。陶渊明的《杂诗》中“御冬足大布,粗细以应阳”两句,指的就是冬天粗夏布衣服可以御寒,夏天细夏布衣服可以散热。
  夏布是一种将天然苎麻纤维通过手工纺织加工而成的平纹布。苎麻纤维细长,质轻,光泽好,因为其构造的空隙大,所以弹力大,透气性好,吸水多而且散湿快,被称为“天然纤维之王”,有“中国草”的美称。
  用苎麻制作的布料牢实耐用,透气排汗,被广泛用于制作夏季服装和蚊帐等,因而得名“夏布”。夏布是最古老的布料之一,据古书记载:“古者先布以苎始,棉花至元始人中国,古者无是也。所为布,皆是苎,上自端冕,下讫草服。”也就是说,棉花在元代由外国传人中国,之前中国人都穿苎麻做成的服装,上至皇室,下至平民。种麻织布也是老百姓的日常劳作,江西的万载、湖南的浏阳和重庆的荣昌等地都曾是享誉中外的夏布之乡。当时的农民种苎麻织布,一方面是用来做自己的衣被布料,另一方面是作为向朝 廷缴纳的赋税。唐代时,夏布还被列为贡品。
  我国穿夏布的历史很长,早在新石器时代,麻布就已经是最重要的布料,麻衣加草鞋也是古代劳动人民常见的装扮。古代夏布的粗细规格以“升”表示,在规定的布幅(约1.5市尺)内每80根纱称为1升,约为每毫米1.6根纱。周代还规定了不同粗细夏布的不同用途:7~9升的粗苎布供奴隶、罪犯穿用,也可做包装布用;10~14升是大众化的衣料,为一般平民穿用;15升以上细如丝绸,为高贵品种,仅供贵族享用;最精细的达30升,仅供王公贵族制帽用。
  直到上世纪30年代,西方的经济侵略伴随着战争席卷中国,大量廉价的洋纱、人造丝进入中国市场,给纺织业带来了沉重的打击,夏布更是首当其冲。夏布生产主要通过打麻、挽麻团、牵线、穿扣、刷浆、织布、漂洗及产形、印染等工序,当时做一件上等夏布长衫需要二三十银元,而一件进口人造丝衣服好的七八元,差的只要三四元。蚊帐也由价格便宜的珠罗纱所代替。成本较高的手工夏布于是以极陕的速度淡出了国人的日常生活。
  直到上世纪80年代,韩国、东南亚等地重又流行起夏布,很多织布老艺人被请回织布机旁传授几乎快要失传的夏布织造技术。夏布的生产制造也重新回到荣昌等地,产量最大时,荣昌县曾一年生产夏布70万匹。
  
  旗袍的进化史
  
  古代北方民族擅长骑射,古式袍服对于骑马来说并不方便,两边开衩的衣服正符合他们的骑射的需要,这就是旗袍的雏形。电影《花样年华》中张曼玉的23套旗袍,不论是花团锦簇还是含蓄婉约,都完美地衬托出东方女性的身材。旗袍因而被西方人视为“东方女性第一装”,但中国服装集团秘书长钟漫天告诉记者,旗袍其实是受西方立体裁剪的影响。“中国古代服饰以宽大的袍服为主,天热的时候可以不系腰带或采用轻薄面料,但旗袍吸收了西方裁剪中的‘收省’技术,让袍服有了腰身和肩缝,线条也明显了。”
  为了体现女性身体的曲线美,除了运用分割線及织物的熨烫热处理外,旗袍主要依靠省、褶等结构手段进行造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旗袍对于女性身材的展现也代表着中国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
  近代以来,旗袍的样式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不断变化,立领的由高到低,由立领到翻领,甚至到无领,开衩的长短也有所变化,开衩从小腿到大腿,面料也由纯色上升到式样繁多的图案。改良后的旗袍从上世纪20年代开始在上海流行起来,之后风靡全国。有专家认为,20年代是中国女子服饰大变革的时代,时装和流行的概念开始出现。40年代起,旗袍日趋简化,身长及袖长缩短,领子也偏低。抗日战争胜利后,女性的穿着趋向中西融合,旗袍开始与长统丝袜和高跟鞋搭配穿着。
  
  迷你裙:大腿的革命
  
  如今,“迷你裙”已是夏季里每个爱美女孩的必备,说起它的诞生,还有一段有趣的历史故事。18世纪,欧洲的妇女们戴着饰物繁多的大帽子,穿着花边堆叠、绉纱累累的长衣裙去打高尔夫球和网球,一位英国妇女大胆地穿上了男式上衣和平跟鞋出现在球场上,成了轰动一时的创举。此后,在英国女性中流行起上衣和长裤的装束,这种服装虽然方便了活动,但难以显出女性的身材美。
  几乎同时,MaryQuant设计的“迷你裙”也在英国问世。她彻底改变了当时只求简便而忽视女性魅力的呆板服装,以俏丽活泼的“迷你裙”展现出女性积极、开放和大胆的精神风貌。“迷你裙”可以说翻开了服装史上新的一页,伴随着妇女解放的思想风潮,“迷你裙”迅速在欧洲流行开来。
  之前及膝裙已经算是迷你裙了’但是Mary Quant勇敢地挑战了传统女裙的长度底线,1965年,Quant进一步把裙边提高到膝盖以上4英寸,当露出大腿、颜色鲜亮、时髦又大胆的裙子出现在伦敦街头,可以说是上世纪60年代的一个重大的历史时刻。
  在上世纪60年代中期,由迷你裙衍生出更短的超短裙。80年代起,迷你裙开始渗入办公室每一角落,越来越多的女性把迷你裙穿进办公室。在当今社会,迷你裙已经成为时尚的代名词之一。
  1920年,美国宾州大学经济学家乔治·泰勒提出了一个惊世骇俗的理论:经济增长时,女人会穿短裙;相反,经济不景气时,女人会把裙边放长。“裙边理论”在中国改革开放的30年里得到了最充分的佐证,中国女性从深宅大院中走了出来,不再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到了夏天,超短裙、露脐装、吊带衫都成了街头常见的风景。
其他文献
小剂量肝素治疗8例难治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观察上海纺织工业局第一医院内科王蔓萍,华见,卜殷中,殷承红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临床常见的出血性疾病,其中难治性ITP治疗
新西兰,一个被称为白云的故乡的国度,一个拥有最新鲜食材的美食之都,一个融合多国菜系的烹饪王国,在这样的国家的西餐厅从厨会是什么样的情景?本期我们特别邀请了在新西兰西
兔年来到了,特借此机会说说兔肉,也好让广大读者充分了解、认识它,从而能更好地科学食用。  兔,有家兔、野兔之分,其毛色有白、黑、灰、黄等之分。别看兔子小,浑身都是宝。其肉、脑、肝、骨、血、胎等均可入药,就连兔粪也是药中之物,兔毛、兔皮的经济价值也很高,并可作药用。  祖国医学认为:兔肉性平无毒,补中益气,主治热气湿痹,可止渴健脾;兔血凉血活血,解胎中热毒、催生易产;兔脑涂冻疮,催生滑胎;兔骨治热中
安吉白茶,名为白茶,实际却属绿茶,只是在特定条件下,茶芽发生变异而成为白色。由于这种变异行为一般只有一个月左右,安吉白茶就更显娇贵。
蘑菇种植者血清中普通嗜热放线菌沉淀抗体测定上海医科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呼吸科张斯为,朱惠如,杨建平巫善美,邹曼琴外源性变态反应性肺泡炎是有多种因素引起的一组呼吸系疾病[1]。本
中德建联:倪总您好,此次特刊的主题是“感恩十年”,请您站在行业高度,那么这十年来,门窗行业里究竟发生过哪些程碑式的行业大事?比如主要标准规范的发布、革命性产品的问世等等?倪总
【正】 附在本文后面的是从1979年度苏联《新书目录》上摘下来的有关中国问题的新书。这张书单是很不完整的,不能反映出当今苏联中国学的全貌。但是,就从这张挂一漏万的书单
1987年5月1992年11月共收治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患者28例,术后进行营养支持治疗,经过营养支持4后(有4例未到营养支持4周即死亡)。缩短了蛋白分解时间,纠正了低蛋白症和负氮平衡,同时也纠正了电解质
去年也是在这个时候,在成都召开了2011年的塑窗年会,我重点讲了"转变塑窗企业经营方式"。今天我重点讲塑窗下乡的问题,刚才住建部村镇司的同志也简单讲了一下我国新农村建设的
转眼间,春节就要来临了,今年团圆的餐桌吃什么?我的建议吃海鲜。这是因为近来一些物价上涨很厉害,特别是猪肉,相比之下,一些海鲜水产品的市场价却不怎么贵,我们何不用一些海鲜水产品来做一桌家宴呢?    一、翡翠鱿鱼花    原料:水发鱿鱼500 g,胡萝卜、黄瓜各50 g,韭菜、小葱各25 g,精盐3 g。味精水10 g,香油10 g,米醋25 g,葱片、姜片、料酒各适量,胡萝卜插花1朵。香莱叶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