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类风湿性关节炎以中年女性多见发病原因尚未彻底明确,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关节滑膜的慢性类风湿症状炎症,通过38例类风湿性关节炎诊疗分析,探求治疗的有效方法并提出康复保健措施。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诊疗;保健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滑膜炎为特征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笔者自2009年 6月至2011年9月共收治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38例,采用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方案,精心调护,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笔者收治的38名患者中,男性 10 例,女性 28例;年龄 17~78 岁,平均年龄 45 岁;其中0级3例,I级5例,II级20例,III级10例,38例患者均符合医学体征分级标准。
2 发病特点
类风湿关节炎以中年女性多见,是多种原因引起的关节滑膜的慢性类风湿症状炎症。类风湿关节炎往往侵犯小关节(尤其是掌指关节、近端指间关节、腕关节),也会侵及其他大小关节,晚期往往造成关节的畸形。还可出现类风湿结节和心、肺、肾、周围神经及眼的内脏病变。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初步认定与环境、细胞、病毒、遗传、性激素及神经精神状态等因素密切相关。发病呈争骤者的病程进展较短促,一次发作后可数月或数年暂无症状,静止若干时后再反复发作。发作呈隐袭者的病程进展缓慢渐进,全程可达数年之久,其间交替的缓解和复发是其特征。38例患者中约10%~20%的病人每次发作后缓解是完全性的。每经过一次发作病变关节变得更为僵硬而不灵活,最终使关节固定在异常位置,形成畸形。
3 临床诊断
II 级III级类风湿关节炎病人已出现多关节病变及典型畸形,诊断相对容易,0级I级诊断较为困难。诊断依据1958年美国风湿病学学会标准及患者体征进行诊断分级。
3.1 诊断标准
(1)晨僵。 (2)至少一个关节活动时疼痛或有压痛。 (3)至少一个关节肿胀(软组织肥厚或积液而非骨质增生)。 (4)至少另一个关节肿胀(两个关节受累所间隔的时间应不超过3个月)。 (5)对称性关节肿胀,同时侵犯机体两侧的同一个关节(如果侵犯近侧指间关节、掌指关节或趾关节时不需要完全对称),远侧指间关节的累及不能满足此项标准。 (6)骨隆起部或关节附近伸侧的皮下结节。 (7)标准的X线片所见(除骨质增生外,必须有受累关节附近的骨质疏松存在)。 (8)类风湿因子阳性。 (9)滑膜液中粘蛋白凝固不佳。(10)具有下述滑膜病理学改变中的三个或更多:明显的绒毛增生;表层滑膜细胞增生及呈栅栏状;明显的慢性炎细胞(主要为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及形成淋巴结的趋势;表层或间质内致密的纤维素沉积;灶性坏死。 (11)皮下结节中的组织学改变应显示中心区细胞坏死,围绕着栅栏状增生的巨噬细胞及最外层的慢性炎症细胞浸润。
3.2 患者体征表现
O级:无疼痛、无压痛、无肿胀、无晨僵。
I级:不活动时无,活动时有轻度疼痛;压迫时病人诉有疼痛;关节肿胀,但尚未超过关节附近骨突出部;晨僵时间在1小时之内。
II级:不活动时亦疼痛,活动时疼痛加重;压迫时不仅疼痛,尚有畏惧表情或缩回该关节;肿胀明显与骨突出部相平,软组织凹陷消失;晨僵时间在1-2小时之内。
III级:疼痛剧烈,关节活动因疼痛而明显受限;病人拒绝医生作压痛检查;关节高度肿胀并高出附近的骨突出部;晨僵时间大于2小时。
4 治疗方法
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目的在于控制关节及其它组织的炎症,缓解症状;保持关节功能和防止畸形;修复受损关节以减轻疼痛和恢复功能。一般来说本病不直接引起死亡,但严重晚期病例可死于继发感染。早期即予积极的综合性治疗恢复大多较好,起病急的优于起病缓者,男性较女性为好,仅累及少数关节而全身症状轻微者,或累及关节不属对称分布者,往往病程短暂,38例患者中仅1例因治疗不及时而致残。
4.1 药物治疗 初发或轻症患者宜采用药物治疗,其作用机理主要抑制环氧化酶使前腺素生成受抑制而起作用,以达到消炎止痛的效果。但不能阻止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变的自然过程。本类药物因体内代谢途径不同,彼此间可发生相互作用不主张联合应用,并应注意个体化。
⑴水杨酸制剂:能抗风湿,抗炎,解热,止痛。剂量每日2~4g,如疗效不理想,可酌量增加剂量,有时每日需4~6克才能有效。一般在饭后服用或与制酸剂同用,亦可用肠溶片以减轻胃肠道刺激。⑵吲哚美辛:系一种吲哚醋酸衍生物,具有抗炎、解热和镇痛作用。患者如不能耐受阿斯匹林可换用本药,常用剂量25mg每天2~3次,每日100mg以上时易产生副作用。副作用有恶心、呕吐、腹泻、胃溃疡、头痛、眩晕、精神抑郁等。⑶丙酸衍生物:是一类可以代替阿斯匹林的药物,包括布洛芬,(ibuprofen)萘普生(naoproxen)和芬布芬(fenbufne)作用与阿斯匹林相类似,疗效相仿,消化道副作用小。常用剂量:布洛芬每天1.2~2.4g,分3~4次服,萘普生每次250mg,每日2次。副作用有恶心、呕吐、腹泻、消化性溃疡、胃肠道出血、头痛及中枢神经系统紊乱如易激惹等。⑷灭酸类药物:为邻氨基苯酸衍生物,其作用与阿斯匹林相仿。抗类酸每次250mg,每日3~4次。氯灭酸每次200~400mg,每日3次。副作用有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及食欲不振等。偶有皮疹,肾功能损害,头痛等。
4.2 外敷治疗 中医对于关节炎病理的认识已经有几千年之久,治疗经验丰富,中药外敷、针灸充分吸取历代中医大家之用药经验,针对关节炎外在病邪、内在体虚同时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4.3 外科治疗 以往一直认为外科手术只适用于晚期畸形病例。目前对仅有1~2个关节受损较重、经水杨酸盐类治疗无效者可试用早期滑膜切除术。后期病变静止,关节有明显畸形病例可行截骨矫正术,关节强直或破坏可作关节成形术、人工关节置换术。负重关节可作关节融合术等。
5 类风湿性关节炎康复保健
目前,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原因还没有彻底明确,还缺乏明确的康复保健措施。依据38例患者发病及恢复状况,结合国内外有关文献及医生的临床经验,总结以下康复保健措施:
5.1 加强锻炼,增强身体素质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或生产劳动,如保健体操、练气功、太极拳、做广播体操、散步等,凡是能坚持体育锻炼的人,身体就强壮,抗病能力就强,很少患病,抗御风寒湿邪侵袭的能力比一般没经过体育锻炼者强得多。《内经》说过的"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是这个道理。
5.2 避免受风、受潮、受寒 大部分患者发病前或疾病复发前都有受凉、受潮等病史,提出了这些因素在本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春季雨水较多,是“百病好发"之际,也是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好发季节,要防止受寒、淋雨和受潮,关节处要注意保暖,不穿湿衣、湿鞋、湿袜等。夏季不要贪凉、空调不能直吹、不要暴饮冷饮等,秋冬季节要防止受风寒侵袭,注意保暖是最重要的。
5.3 注意劳逸结合 要劳逸结合,活动与休息要适度,过于疲劳,人的免疫力也会随之下降,容易引发一些疾病。
5.4 保持精神愉快 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与人的精神活动状态有密切的关系。保持精神愉快也是预防类风湿关节炎的一个方面,遇事要注意不可过于激动或长期闷闷不乐。要善于节制不良情绪,努力学习,积极工作,心胸开阔,生活愉快,进而使身体健康。
5.5 预防和控制感染 实验研究表明细菌或病毒的感染可能是诱发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因素之一,有些类风湿性关节炎是在患了扁桃体炎、咽喉炎、鼻窦炎、慢性胆囊炎、龋齿等感染性疾病之后而发病的。所以,预防感染和控制体内的感染病毒也是重要的。
参考文献
[1] 劳绮云.类风湿性关节炎对心脏的损害[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05(04)
[2] 冷文飞,朱本文,周平.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观察[J].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1(07)
[3] 沈洋.类风湿性关节炎对心脏的影响[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09(03)
[4]刘小平.37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体会[J]. 中国医药指南. 2011(16)
[5]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日常康复注意事项[J]. 长寿. 2011(07)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诊疗;保健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滑膜炎为特征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笔者自2009年 6月至2011年9月共收治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38例,采用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方案,精心调护,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笔者收治的38名患者中,男性 10 例,女性 28例;年龄 17~78 岁,平均年龄 45 岁;其中0级3例,I级5例,II级20例,III级10例,38例患者均符合医学体征分级标准。
2 发病特点
类风湿关节炎以中年女性多见,是多种原因引起的关节滑膜的慢性类风湿症状炎症。类风湿关节炎往往侵犯小关节(尤其是掌指关节、近端指间关节、腕关节),也会侵及其他大小关节,晚期往往造成关节的畸形。还可出现类风湿结节和心、肺、肾、周围神经及眼的内脏病变。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初步认定与环境、细胞、病毒、遗传、性激素及神经精神状态等因素密切相关。发病呈争骤者的病程进展较短促,一次发作后可数月或数年暂无症状,静止若干时后再反复发作。发作呈隐袭者的病程进展缓慢渐进,全程可达数年之久,其间交替的缓解和复发是其特征。38例患者中约10%~20%的病人每次发作后缓解是完全性的。每经过一次发作病变关节变得更为僵硬而不灵活,最终使关节固定在异常位置,形成畸形。
3 临床诊断
II 级III级类风湿关节炎病人已出现多关节病变及典型畸形,诊断相对容易,0级I级诊断较为困难。诊断依据1958年美国风湿病学学会标准及患者体征进行诊断分级。
3.1 诊断标准
(1)晨僵。 (2)至少一个关节活动时疼痛或有压痛。 (3)至少一个关节肿胀(软组织肥厚或积液而非骨质增生)。 (4)至少另一个关节肿胀(两个关节受累所间隔的时间应不超过3个月)。 (5)对称性关节肿胀,同时侵犯机体两侧的同一个关节(如果侵犯近侧指间关节、掌指关节或趾关节时不需要完全对称),远侧指间关节的累及不能满足此项标准。 (6)骨隆起部或关节附近伸侧的皮下结节。 (7)标准的X线片所见(除骨质增生外,必须有受累关节附近的骨质疏松存在)。 (8)类风湿因子阳性。 (9)滑膜液中粘蛋白凝固不佳。(10)具有下述滑膜病理学改变中的三个或更多:明显的绒毛增生;表层滑膜细胞增生及呈栅栏状;明显的慢性炎细胞(主要为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及形成淋巴结的趋势;表层或间质内致密的纤维素沉积;灶性坏死。 (11)皮下结节中的组织学改变应显示中心区细胞坏死,围绕着栅栏状增生的巨噬细胞及最外层的慢性炎症细胞浸润。
3.2 患者体征表现
O级:无疼痛、无压痛、无肿胀、无晨僵。
I级:不活动时无,活动时有轻度疼痛;压迫时病人诉有疼痛;关节肿胀,但尚未超过关节附近骨突出部;晨僵时间在1小时之内。
II级:不活动时亦疼痛,活动时疼痛加重;压迫时不仅疼痛,尚有畏惧表情或缩回该关节;肿胀明显与骨突出部相平,软组织凹陷消失;晨僵时间在1-2小时之内。
III级:疼痛剧烈,关节活动因疼痛而明显受限;病人拒绝医生作压痛检查;关节高度肿胀并高出附近的骨突出部;晨僵时间大于2小时。
4 治疗方法
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目的在于控制关节及其它组织的炎症,缓解症状;保持关节功能和防止畸形;修复受损关节以减轻疼痛和恢复功能。一般来说本病不直接引起死亡,但严重晚期病例可死于继发感染。早期即予积极的综合性治疗恢复大多较好,起病急的优于起病缓者,男性较女性为好,仅累及少数关节而全身症状轻微者,或累及关节不属对称分布者,往往病程短暂,38例患者中仅1例因治疗不及时而致残。
4.1 药物治疗 初发或轻症患者宜采用药物治疗,其作用机理主要抑制环氧化酶使前腺素生成受抑制而起作用,以达到消炎止痛的效果。但不能阻止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变的自然过程。本类药物因体内代谢途径不同,彼此间可发生相互作用不主张联合应用,并应注意个体化。
⑴水杨酸制剂:能抗风湿,抗炎,解热,止痛。剂量每日2~4g,如疗效不理想,可酌量增加剂量,有时每日需4~6克才能有效。一般在饭后服用或与制酸剂同用,亦可用肠溶片以减轻胃肠道刺激。⑵吲哚美辛:系一种吲哚醋酸衍生物,具有抗炎、解热和镇痛作用。患者如不能耐受阿斯匹林可换用本药,常用剂量25mg每天2~3次,每日100mg以上时易产生副作用。副作用有恶心、呕吐、腹泻、胃溃疡、头痛、眩晕、精神抑郁等。⑶丙酸衍生物:是一类可以代替阿斯匹林的药物,包括布洛芬,(ibuprofen)萘普生(naoproxen)和芬布芬(fenbufne)作用与阿斯匹林相类似,疗效相仿,消化道副作用小。常用剂量:布洛芬每天1.2~2.4g,分3~4次服,萘普生每次250mg,每日2次。副作用有恶心、呕吐、腹泻、消化性溃疡、胃肠道出血、头痛及中枢神经系统紊乱如易激惹等。⑷灭酸类药物:为邻氨基苯酸衍生物,其作用与阿斯匹林相仿。抗类酸每次250mg,每日3~4次。氯灭酸每次200~400mg,每日3次。副作用有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及食欲不振等。偶有皮疹,肾功能损害,头痛等。
4.2 外敷治疗 中医对于关节炎病理的认识已经有几千年之久,治疗经验丰富,中药外敷、针灸充分吸取历代中医大家之用药经验,针对关节炎外在病邪、内在体虚同时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4.3 外科治疗 以往一直认为外科手术只适用于晚期畸形病例。目前对仅有1~2个关节受损较重、经水杨酸盐类治疗无效者可试用早期滑膜切除术。后期病变静止,关节有明显畸形病例可行截骨矫正术,关节强直或破坏可作关节成形术、人工关节置换术。负重关节可作关节融合术等。
5 类风湿性关节炎康复保健
目前,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原因还没有彻底明确,还缺乏明确的康复保健措施。依据38例患者发病及恢复状况,结合国内外有关文献及医生的临床经验,总结以下康复保健措施:
5.1 加强锻炼,增强身体素质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或生产劳动,如保健体操、练气功、太极拳、做广播体操、散步等,凡是能坚持体育锻炼的人,身体就强壮,抗病能力就强,很少患病,抗御风寒湿邪侵袭的能力比一般没经过体育锻炼者强得多。《内经》说过的"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是这个道理。
5.2 避免受风、受潮、受寒 大部分患者发病前或疾病复发前都有受凉、受潮等病史,提出了这些因素在本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春季雨水较多,是“百病好发"之际,也是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好发季节,要防止受寒、淋雨和受潮,关节处要注意保暖,不穿湿衣、湿鞋、湿袜等。夏季不要贪凉、空调不能直吹、不要暴饮冷饮等,秋冬季节要防止受风寒侵袭,注意保暖是最重要的。
5.3 注意劳逸结合 要劳逸结合,活动与休息要适度,过于疲劳,人的免疫力也会随之下降,容易引发一些疾病。
5.4 保持精神愉快 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与人的精神活动状态有密切的关系。保持精神愉快也是预防类风湿关节炎的一个方面,遇事要注意不可过于激动或长期闷闷不乐。要善于节制不良情绪,努力学习,积极工作,心胸开阔,生活愉快,进而使身体健康。
5.5 预防和控制感染 实验研究表明细菌或病毒的感染可能是诱发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因素之一,有些类风湿性关节炎是在患了扁桃体炎、咽喉炎、鼻窦炎、慢性胆囊炎、龋齿等感染性疾病之后而发病的。所以,预防感染和控制体内的感染病毒也是重要的。
参考文献
[1] 劳绮云.类风湿性关节炎对心脏的损害[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05(04)
[2] 冷文飞,朱本文,周平.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观察[J].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1(07)
[3] 沈洋.类风湿性关节炎对心脏的影响[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09(03)
[4]刘小平.37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体会[J]. 中国医药指南. 2011(16)
[5]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日常康复注意事项[J]. 长寿. 20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