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后经济发展理念的新变化

来源 :人民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54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民生”是价值基础,而“民本”则是价值核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我们必须正确定位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实现从外在目标向本质目标的转向,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更加公平正义。
  【关键词】民生 经济 公平 【中图分类号】 C913.3 【文献标识码】A
  现代化的目的是要解决人类所受到的自然的束缚和物质匮乏的束缚,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追求美好生活。所以,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以人为本,以民为本,提高民生福祉。但是,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里,物的发展成为现代化的目标和本质,而人的发展反倒成了工具和手段,从而违背了民生之根本。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这就从根本上揭示了发展的本质,为我们指明了发展的终极目标,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发展的战略指向。
  经济发展必须以民为本,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
  马克思指出:“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 生命是一切价值的根源,也是一切价值的归结点,生命价值是具有终极意义的价值,而民生的最基本精神就是对生命的尊重。中国古代经典《左传》说:“事以厚生,生民之道。”这里,“生”就是生命,民就是“生民”,而民生就是人民的生产、生活、生计的方方面面。所以,一切政治、经济、社会的活动,都最终要归结为民生的考虑。
  民生既是人們实实在在的物质文化生活,同时也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民生以生民的生命价值为核心,以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为基础,即首先考虑的是生民的生存和发展——“生民之道”。“生民之道”就是从对人的生命关怀到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关注,这里首先强调的是人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而在人民生产和生活发展的基础上,还要提升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也就是人民群众在生存和发展基础上的意志表达和实现的权利。这也就是《尚书》所说的:“道洽政治,泽润生民。”
  经济发展必须以民为本。在这里,“民生”是价值基础,而“民本”则是价值核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我们必须正确定位经济社会发展的目的,实现从外在目标向本质目标的转向。具体说,就是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使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
  新时代要把对人的尊重与自身的价值发展作为社会发展的根本目标
  现代生产重在物质资料的增加,即通过科学技术对自然资源和自然力高效率的利用,使社会产出实现几何级数的增长。这是工业化时代生产方式的典型特征。但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这种生产方式必然导致生产目的的异化,即生产从满足人们物质文化需要转变为最大化利润和高速度增长。追求高速度增长的经济体制和模式下,也必然异化为片面的经济效率和GDP指标。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往往遭到忽视甚至被遗忘。
  生产目的的异化本质上是资本主义劳动的异化。马克思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比较了古代社会与现代社会的生产,指出:“根据古代的观点,人,不管是处在怎样狭隘的民族的、宗教的、政治的规定上,毕竟始终表现为生产的目的,在现代世界,生产表现为人的目的,而财富则表现为生产的目的。”马克思认为,劳动是人的本质。人可以通过劳动改变自然物使之符合人自身的需要,还可以通过劳动创造快乐、幸福和美感。但是,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劳动异化了,人的劳动能力成了劳动力,劳动力成为商品进入市场,进一步成为可变资本,而劳动过程也就转变为生产剩余价值的过程。通过这一系列转变,人成了工具,即生产物质产品的工具、创造剩余价值的工具,创造利润的工具。总之,目的成了手段,本质成了工具,人成了“倒置之民”。
  早在一百多年前,马克思就提出“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这一伟大命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西方都在加速工业化和经济增长,GDP成了竞相追逐的目标,而生态环境和社会公平等问题遭到严重的忽视。1983年,法国经济学家弗朗索瓦·佩鲁出版《新发展观》一书,提出了以人为中心、以文化价值为尺度的新发展观。佩鲁认为,人类社会必须将“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最高理念,作为发展的根本目标与核心价值,而将所有的经济物化过程仅仅作为人发展的手段。他指出:“市场是为人而设的,而不是相反;工业属于世界,而不是世界属于工业;如果资源的分配和劳动的产品要有一个合法的基础的话,即便是在经济学方面,它也应依据人为中心的战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确定“以人为本”的发展观,进一步确定人在发展中的位置,即重视“人是目的”的观念,将社会与国家发展的标尺,集中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一宗旨上来。只有把人的尊重与自身的价值发展作为社会发展的根本目标,社会各方面的发展才具有意义,而且只有使社会各方面获得协调发展,作为社会主体的人才能得到发展。
  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
  不断地增进民生福祉,一方面是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物质文化需要,另一方面是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而美好生活具体体现为生活和消费的质量。随着我国工业现代化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逐渐转变为对美好生活需要的追求。这就要求我们在发展过程中解决生产与生活、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增进民生福祉,生产的目的是满足人的需要和消费。总之生活福祉是发展的目的,消费满足是生产的目的。但是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消费不是目的而只有利润才是目的。如果没有利润,资本主义生产必然就停止了,因为没有人仅仅为了满足社会消费需要而从事生产。所以,一切生产方式的设计,生产过程的组织,都围绕着利润这个中心。这就是生产的异化。在这里,消费变成了满足生产的手段,人不是消费的主体而是消费的奴隶。与此同时,人的需要中的精神因素正丧失殆尽,精神文化需要正在蜕变为物质需要的形式。而解决这个矛盾,就必须重新建立以生活和消费为目的的生产,即以满足民生福祉为目的的生产。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量总是不断增加,更重要的是对产品的质量要求不断提升,而且日复一日地产生着层出不穷的新需求。因此,我们必须完善促进消费的体制机制,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在这里,特别要强调环境生态的意义,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与此同时,还要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
  总之,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一切发展都要以人的发展为根本,一方面关注人的自然生命发展,包括生命的健康、知识的丰富、智慧的提高,另一方面,要关注人的精神的发展,即人的一切精神活动的发展,包括道德水平、价值观念、社会信仰,以及人们对于未来的梦想。而在具体的发展实践中,则要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教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
  【参考文献】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年。
  责编/孙娜 美编/于珊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不断推进,农村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广大农民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日益提高。因此,大力推进农村文化小康建设,扎实开展好基层群众文化活动,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满足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显得越来越重要。  【关键词】民俗文化 文化活动 农村文化 【中图分类号】G247 【文献标识码】A  2017年春节,由福建省莆田市湄洲湾北岸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宣传部牽头组织
期刊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千百年来,浩若烟海的诗词歌赋最为集中、也最为本体化地凝聚着中华民族的审美方式、审美观念、审美理想与审美表达,赋予了中国人别样的诗意生活。中国语言文字特有的音、形、义,以及汉字的联绵之美、骈俪之美、四声之美和六义之美,不仅塑造了中国诗歌在格律、音韵、修辞等方面的独特范式,也使其拥有了情景交融的斑斕世界,从而达到“致广大而尽精微”的高妙之境。含蓄的情韵、绵密的章法、精炼的语言、玄妙
期刊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在奋力推进中国特色社會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中,坚持和弘扬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形成了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主体内容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党的十九大对这一理论创新成果作出了新概括,凝练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将这一重要思想写入党
期刊
【摘要】党政领导干部文明礼仪修养作为个人综合素質的体现,其水平直接决定着党政领导干部的服务质量,进而也影响到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在服务型政府视角下,党政领导干部所应当具备的文明礼仪修养体现于整体化服务质量当中,唯有对此予以正确认识并通过有效措施推动文明礼仪修养的培养,才能为服务型政府建设提供保障。  【关键词】服务型政府 党政领导干部 文明礼仪修养 【中图分类号】D60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服
期刊
【摘要】基于深刻的社会变革与商品市场经济的发展,宋代商人群体不断壮大,社会地位日渐提高,自觉自我意识提升,社会责任意识增强。宋代商人秉持并践行义利并重、诚信经营等商业道德,弘扬乐善好施、扶危济困、关怀社会的传统美德,表现出心怀天下的气度与达则兼济天下的理想信念,彰显其社会价值和社会贡献,反映其社会责任观的奠立及影响。  【关键词】宋代商人 社会地位 经营理念 社会责任意识 【中图分类号】K244
期刊
【摘要】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奠定了中国在今后较长时间中的国家发展基调。中国从实行改革开放,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再到将来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艰辛的发展历程和发展经验值得海外学习,海外各界也期待与中国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关键词】十九大 全球发展 国际合作 【中图分类号】D602 【文献标识码】A  “新时代”引领中国新变化  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期刊
关于核心技术  什么是核心技术?我看,可以从3个方面把握。一是基础技术、通用技术。二是非对称技术、“杀手锏”技术。三是前沿技术、颠覆性技术。  互联网核心技术是我们最大的“命门”,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是我们最大的隐患。一个互联网企业即便规模再大、市值再高,如果核心元器件严重依赖外国,供应链的“命门”掌握在别人手里,那就好比在别人的墙基上砌房子,再大再漂亮也可能经不起风雨,甚至会不堪一击。我们要掌握我国
期刊
磅礴的时代足以书写华彩的篇章,2017年注定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一年,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又一次与时俱进;这一年,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在全国展开,事关全局的重大政治改革取得新进展;这一年,雄安新区横空出世,“千年大计”引发无限遐想;这一年,全球政党大会在中国召开,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鹤鸣于九
期刊
【摘要】政策刚性执行与弹性执行的恶性循环所导致的政策执行“一阵风”现象,会造成一系列严重的后果。解决政策执行“一阵风”问题,需要改变不从实际出发的工作作风,强化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完善问责和监督机制,积极创造政策执行条件,为政策弹性执行预留必要空间,同时予以必要规范。  【关键词】政策 执行 刚性 【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识码】A  政策执行的连续性和一贯性,是政策执行公平公正的基本要求和保
期刊
【摘要】作家对传统的深刻反思,是促使中国文学不断发展的力量。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不但专注于对现实社会的解读,在对传统文化进行解读时,也有着极为独到的视角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不但是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之载体,也是中国社会发展历史的忠实记录,处处展现出思想的光辉与力量。  【关键词】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 儒家文化 伦理思想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