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德国在二战后,经济陷入了低谷,为什么能在短时间内使经济又进入了快速发展期,德国的职业教育功不可没。本文通过介绍德国职业教育的双元制特点,说明了德国职业教育如何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由此结合自身专业的特点,分析研究电机与电器专业的建设如何与常州区域经济发展进行对接。
关键词: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区域经济;启示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9-0209-02
德国在二战后,经济陷入了低谷,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目前的德国是全球经济和科技最发达的国家之一,为什么能在短时间内使经济又进入到快速发展期,德国所采用的“双元制”职业教育功不可没,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既有熟练的专业技能又有较高职业道德的优秀专业技术工人,被称为德国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
德国双元制职业培训是世界上公认的职业培训体系,其培训体系是以企业培训为主、职业学校为辅、行业协会提供服务咨询的培训模式。
德国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十分清晰,就是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应用型人才。为了实现这一人才培养目标,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基本上是由企业直接参与、高职院校共同制定形成的。学院的每一个专业都相应的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其成员大多由企业及职业院校的相关代表组成,负责制定本专业的教学计划、课程的实施、实习实训的安排,因此其培养的学生有很强的岗位针对性,让学生学以致用,毕业之后就可以直接适应就业岗位的需求。
一、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具有以下几个突出的特点
1.专业设置的市场性、前瞻性。德国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的发展联系十分紧密,在专业设置上既立足于目前的市场需求,又积极为未来的市场需求全面规划,从而保障专业设置有了一定的市场适应性和前瞻发展性。在德国,其高职办学机构会依据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企业生产部门的用工需求有针对性地设置专业,其专业设置以突出应用型为主。譬如,电子技术、信息技术、摄影技术等专业设置就十分具体,都是在对劳动力市场充分调研分析之后,有选择性的开设这些专业。
2.专业设置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德国由16个州组成,每个州的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时,一方面以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为风向标,另一方面也面向当地企业,从而适应区域经济的发展,为该区域的相关企业输送生产一线所需要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例如我们前去考察的德国巴伐利亚州,有著名的西门子、克维莱、BWM发动机厂、英戈尔施塔特(ingolstadt)的奥迪汽车联盟股份有限公司(auto union gmbh)等大公司,是汽车工业、机械制造、电气和玩具工业的集中地,因此在巴伐利亚州的职业学院几乎都开设了汽车维修检测专业、机械制造生产技术专业、电子技术专业等。这些专业的开设,使得毕业的学生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和欢迎。
3.同企业生产紧密结合。大企业多数拥有自己的培训基地和培训师,因此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学生75%的时间在企业进行实践操作技能培训,培训过程中使用的设备和技术与企业目前生产过程中使用的设备和技术同步,培训项目以生产性劳动的方式进行,从而减少了费用并提高了学习的目的性,这样有利于学生在毕业后零培训上岗。
4.政府和行业协会的积极参与。德国的行业协会在职业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负责双元制职业培训的行业协会主要有德国工商协会IHK和德国手工协会HWK,这两个行业协会是双元制职业培训中的重要合作伙伴。一方面负责向企业、学院、家长和学生提供培训咨询服务,负责培训企业的资质鉴定。另一方面负责双元制培训的毕业考试、考核和颁发毕业证书。在德国培训与考核相分离,考核由行业协会、企业、学校三方选出的工会代表或企业代表、培训企业培训师、培训学校教师组成考试委员会,全国统一结业考试,这种考核办法,体现了公平的原则,使岗位证书更具权威性,获得行业协会毕业证书的学生才能获得企业的认可,保证了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和经济待遇。
5.基于行动导向的跨学科的课程及课程体系。在德国双元制培训中,为了培养满足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从2007年开始采用基于学习领域架构的框架理论教学计划RPL,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行动能力,养成行动导向的学习方法:分析、计划、决策、实施、检查和评价。学生在企业的实际技能培训和参加企业的生产实践以小组工作和项目工作的形式出现,都围绕着基于工作过程的模式开展。
二、常州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电机电器专业人才的需求
1.常州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江苏省是制造业大省,也是我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2011年江苏装备制造业实现工业产值51317亿元,约占全国装备制造业总量的1/4,居全国同行业之首,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7.2%,其中,常州市功不可没。2010年,常州市共拥有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企业2603家,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389.7亿元;2012年,装备制造业实现销售收入3284.7亿元,这表明常州制造业在江苏省国民经济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
2.常州装备制造业的发展迫切需要大量电机与电器方面的高技能专门人才。根据《常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常州市装备制造业发展与电机电器专业关联的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产业:以轨道交通与工程机械为核心发展车辆产业、以大容量、超高压变压器为核心发展输变电产业、以动力机械为核心发展农业机械产业、以冶金设备、环保设备为核心发展专用机械设备以及新能源产业,这些产业都离不开电机、电器这个核心产品,因此,可以得出结论,常州市装备制造产业群的发展急需大量与电机电器专业相关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三、电机与电器专业建设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措施
1.校企合作,积极邀请企业参与教学。从德国职业教育得到的最大启示就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最根本职责是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持续动力,校企合作是实现这一职能的最直接有效的途径。我们将定期邀请企业代表参与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目标的制定,有选择性的选派优秀技术人员走进学校并且参与日常教学活动,通过设立企业冠名班、企业奖助学金、签署联合培养、“订单”培养等多种形式促进学院的教育教学改革,从而保证专业结构的合理性、课程设置的科学性、教学内容与同行业发展趋势以及企业需求的一致性,保证人才培养的产业适应性。针对2013级新生,我们与常州博格思众联合办学,开设了博格思众订单班,培养一上岗就能为企业创造效益的人才,并且力求与之无缝对接甚至是较前瞻性地在校内改革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2.重视实践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教学是职业教育区别于普通教育最明显的一种教育形式,德国的职业教育学生75%的时间在企业从事实践教学,我们目前还达不到这种要求,但我们可以通过实践教学将课堂与工作场所有机结合起来,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避免教育内容的理论化,培养企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因此我们必须不断完善实践基地和实验室的建设,使学生在仿真的工作环境中,亲自动手操作,有效解决课堂理论教学存在的弊端。
3.“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必须要有一支具有高水准、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才能培养出熟练掌握各种技能的人才,才能展示出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及人才培养质量。鉴于德国师资培养的经验,我们需要打造一支既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又具备较强技术能力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一方面可以有选择性地从当地电机电器厂家引进专业技术人员,让他们走进课堂,走近学生,走进专业教学的最前线;另一方面可以鼓励在职教师提高学历、参加短期培训、深入企业第一线挂职锻炼、参加校内外教学培训。这些手段和措施可以使教师提高实践教学水平,逐渐成为有潜质的“双师型”教师。
4.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构建。为了使电机与电器专业培养的人才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我们还必须坚持以“技术应用”为教育目标来构建教学内容,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依据相应的职业岗位对技能水平的要求,在素质平台课、技术平台课、专业方向课、专业提升课等四个方面进行科学的构建,将原先的“知识本位”课程模式转变为“能力本位”,着重体现综合职业素质的培养。
四、结论与展望
要使专业更好地满足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最为直接的方式就是通过校企合作,来维持专业的生机与活力;通过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来确保教育质量的提升;通过实验实训条件的改善,来促进学生职业技能的提升;通过优化课程内容、课程体系来达到人才培养的目标,使电机与电器专业培养的学生尽可能满足常州及周边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
基金项目:该文章如能发表请注明是:院级课题“常州市电机行业现状与我院电机电器专业发展的研究”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莫莉萍(1967-),高级工程师,副教授,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电机与电器专业负责人。
关键词: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区域经济;启示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9-0209-02
德国在二战后,经济陷入了低谷,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目前的德国是全球经济和科技最发达的国家之一,为什么能在短时间内使经济又进入到快速发展期,德国所采用的“双元制”职业教育功不可没,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既有熟练的专业技能又有较高职业道德的优秀专业技术工人,被称为德国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
德国双元制职业培训是世界上公认的职业培训体系,其培训体系是以企业培训为主、职业学校为辅、行业协会提供服务咨询的培训模式。
德国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十分清晰,就是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应用型人才。为了实现这一人才培养目标,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基本上是由企业直接参与、高职院校共同制定形成的。学院的每一个专业都相应的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其成员大多由企业及职业院校的相关代表组成,负责制定本专业的教学计划、课程的实施、实习实训的安排,因此其培养的学生有很强的岗位针对性,让学生学以致用,毕业之后就可以直接适应就业岗位的需求。
一、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具有以下几个突出的特点
1.专业设置的市场性、前瞻性。德国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的发展联系十分紧密,在专业设置上既立足于目前的市场需求,又积极为未来的市场需求全面规划,从而保障专业设置有了一定的市场适应性和前瞻发展性。在德国,其高职办学机构会依据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企业生产部门的用工需求有针对性地设置专业,其专业设置以突出应用型为主。譬如,电子技术、信息技术、摄影技术等专业设置就十分具体,都是在对劳动力市场充分调研分析之后,有选择性的开设这些专业。
2.专业设置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德国由16个州组成,每个州的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时,一方面以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为风向标,另一方面也面向当地企业,从而适应区域经济的发展,为该区域的相关企业输送生产一线所需要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例如我们前去考察的德国巴伐利亚州,有著名的西门子、克维莱、BWM发动机厂、英戈尔施塔特(ingolstadt)的奥迪汽车联盟股份有限公司(auto union gmbh)等大公司,是汽车工业、机械制造、电气和玩具工业的集中地,因此在巴伐利亚州的职业学院几乎都开设了汽车维修检测专业、机械制造生产技术专业、电子技术专业等。这些专业的开设,使得毕业的学生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和欢迎。
3.同企业生产紧密结合。大企业多数拥有自己的培训基地和培训师,因此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学生75%的时间在企业进行实践操作技能培训,培训过程中使用的设备和技术与企业目前生产过程中使用的设备和技术同步,培训项目以生产性劳动的方式进行,从而减少了费用并提高了学习的目的性,这样有利于学生在毕业后零培训上岗。
4.政府和行业协会的积极参与。德国的行业协会在职业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负责双元制职业培训的行业协会主要有德国工商协会IHK和德国手工协会HWK,这两个行业协会是双元制职业培训中的重要合作伙伴。一方面负责向企业、学院、家长和学生提供培训咨询服务,负责培训企业的资质鉴定。另一方面负责双元制培训的毕业考试、考核和颁发毕业证书。在德国培训与考核相分离,考核由行业协会、企业、学校三方选出的工会代表或企业代表、培训企业培训师、培训学校教师组成考试委员会,全国统一结业考试,这种考核办法,体现了公平的原则,使岗位证书更具权威性,获得行业协会毕业证书的学生才能获得企业的认可,保证了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和经济待遇。
5.基于行动导向的跨学科的课程及课程体系。在德国双元制培训中,为了培养满足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从2007年开始采用基于学习领域架构的框架理论教学计划RPL,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行动能力,养成行动导向的学习方法:分析、计划、决策、实施、检查和评价。学生在企业的实际技能培训和参加企业的生产实践以小组工作和项目工作的形式出现,都围绕着基于工作过程的模式开展。
二、常州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电机电器专业人才的需求
1.常州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江苏省是制造业大省,也是我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2011年江苏装备制造业实现工业产值51317亿元,约占全国装备制造业总量的1/4,居全国同行业之首,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7.2%,其中,常州市功不可没。2010年,常州市共拥有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企业2603家,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389.7亿元;2012年,装备制造业实现销售收入3284.7亿元,这表明常州制造业在江苏省国民经济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
2.常州装备制造业的发展迫切需要大量电机与电器方面的高技能专门人才。根据《常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常州市装备制造业发展与电机电器专业关联的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产业:以轨道交通与工程机械为核心发展车辆产业、以大容量、超高压变压器为核心发展输变电产业、以动力机械为核心发展农业机械产业、以冶金设备、环保设备为核心发展专用机械设备以及新能源产业,这些产业都离不开电机、电器这个核心产品,因此,可以得出结论,常州市装备制造产业群的发展急需大量与电机电器专业相关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三、电机与电器专业建设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措施
1.校企合作,积极邀请企业参与教学。从德国职业教育得到的最大启示就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最根本职责是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持续动力,校企合作是实现这一职能的最直接有效的途径。我们将定期邀请企业代表参与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目标的制定,有选择性的选派优秀技术人员走进学校并且参与日常教学活动,通过设立企业冠名班、企业奖助学金、签署联合培养、“订单”培养等多种形式促进学院的教育教学改革,从而保证专业结构的合理性、课程设置的科学性、教学内容与同行业发展趋势以及企业需求的一致性,保证人才培养的产业适应性。针对2013级新生,我们与常州博格思众联合办学,开设了博格思众订单班,培养一上岗就能为企业创造效益的人才,并且力求与之无缝对接甚至是较前瞻性地在校内改革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2.重视实践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教学是职业教育区别于普通教育最明显的一种教育形式,德国的职业教育学生75%的时间在企业从事实践教学,我们目前还达不到这种要求,但我们可以通过实践教学将课堂与工作场所有机结合起来,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避免教育内容的理论化,培养企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因此我们必须不断完善实践基地和实验室的建设,使学生在仿真的工作环境中,亲自动手操作,有效解决课堂理论教学存在的弊端。
3.“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必须要有一支具有高水准、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才能培养出熟练掌握各种技能的人才,才能展示出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及人才培养质量。鉴于德国师资培养的经验,我们需要打造一支既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又具备较强技术能力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一方面可以有选择性地从当地电机电器厂家引进专业技术人员,让他们走进课堂,走近学生,走进专业教学的最前线;另一方面可以鼓励在职教师提高学历、参加短期培训、深入企业第一线挂职锻炼、参加校内外教学培训。这些手段和措施可以使教师提高实践教学水平,逐渐成为有潜质的“双师型”教师。
4.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构建。为了使电机与电器专业培养的人才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我们还必须坚持以“技术应用”为教育目标来构建教学内容,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依据相应的职业岗位对技能水平的要求,在素质平台课、技术平台课、专业方向课、专业提升课等四个方面进行科学的构建,将原先的“知识本位”课程模式转变为“能力本位”,着重体现综合职业素质的培养。
四、结论与展望
要使专业更好地满足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最为直接的方式就是通过校企合作,来维持专业的生机与活力;通过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来确保教育质量的提升;通过实验实训条件的改善,来促进学生职业技能的提升;通过优化课程内容、课程体系来达到人才培养的目标,使电机与电器专业培养的学生尽可能满足常州及周边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
基金项目:该文章如能发表请注明是:院级课题“常州市电机行业现状与我院电机电器专业发展的研究”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莫莉萍(1967-),高级工程师,副教授,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电机与电器专业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