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口算能力的训练不容忽视

来源 :中国人民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k1234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口算能力来说,它是学习数学的基础,而且口算能力的高低,对学生基本的运算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口算能力的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的思维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如何进行口算能力训练是值得探讨和研究的重大课题。
  
  一、口算能力是数学基本运算的基础
  
  对于学生的口算来说,是从10以内数的认识及口算开始的,20以内数的学习和口算能力的培养,是基本运算的关键时期,无论是将来的加、减、乘、除,还是开方、乘方等复杂的计算,都离不开20以内数的口算这个基础。
  “学习的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学生的笔算离不开口算做基础,口算能力的高低也影响着学生的计算能力。因此,学生的口算能力,对笔算的计算速度,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实践证明,四则混合运算出错率的高低,究其原因也主要取决于口算的熟练程度。
  
  二、口算能力的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
  
  在学习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后,进行100以内两位数的加、减法的口算时,十位上的两个数之和(或差),个位上的两个数的和(或差)的大小关系,也只有通过观察,在大脑中形成思维定势,并迅速做出判断,是进位加(或是退位减),是不进位(或不退位)的加、减,这一过程看似简单,但它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快速的思维过程,口算的训练,是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识记能力和再现能力的重要措施。
  
  三、口算能力的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智力是个体先天禀赋和后天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智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而学生的思维,则是由一般到抽象,又由抽象到一般的复杂过程。先是对具体实物的感知形成数的认识,也就是形成实物的直观表象,然后通过对实物的感知,在头脑中逐步建立起数量关系。即使不出现实物,头脑中也能形成数的表象特征,正是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的关键。例如,给出两个数的加、减口算题,学生首先进行一番时间极其短暂的逻辑思维。确认“不进位(或不退位)的,还是进位(或退位)的”,事实上,这个看似简单的逻辑思维过程,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就很大,口算的对与否、快与慢,其关键也正是反映在对两个数的判断速度与准确性上。
  
  四、口算能力的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
  
  “反应”是指对某一事物,做出准确地判断,进而采取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例如一个小孩,初次拿他的手触摸火焰,由中枢神经迅速地反映到大脑,感觉到疼痛,受神经的支配自动把手缩回来,这是动物的本能反应,如果再次让这个小孩接触火焰时,不等靠近,他就会把手往回缩。实验告诉我们,培养学生的迅速反应能力,只有通过学生亲自去实践、去尝试,逐步形成对数字的快速认识反应。
  个体对某事物、某事件做出的反应速度是很重要的。毋庸置疑,在现行的班级授课制中,老师提出的问题谁的反应速度快,谁就回答问题的概率大,对于小学生来说,甚至没等他人说,反映较快的学生早把答案说了,不仅他自己受益最多,而且掩盖了其它人的思维,他人“坐享其成”,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当然也是班级授课制的缺陷之一,久而久之,必将导致学生优、差两极分化。
  
  五、口算能力的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教育,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之所系。培养创新能力,使学生对某种事件有独特的想法与见解,口算训练也是一种很好的锻炼和培养。例如教师所讲的口算方法,并不一定适合于每一个孩子,怎样实现口算的又对又快呢?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学生就会自觉地去思考与探究,寻求适合自己的、独特的口算方法,某些速算方法不正是由此而产生的吗?
  学生口算训练不容忽视,那么怎样才会有效地提高他们的口算能力呢?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
  1.课堂上注重口算训练。教师在授课之前,结合本节内容进行必要的口算训练,是提高学生口算水平的重要手段。
  2.学生相互出题,对答式的口算练习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口算水平,而且还有助于融洽学生间的关系。
  3.家、校结合的教育才真正是走向了成功教育。家长要想使自己的子女有较快的反应能力,在饭前、饭后闲谈的时间中,抽出几分钟的时间,与孩子对答式的口算练习,再配合适当的奖励,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鼓励孩子参加必要的社会实践活动。譬如,让孩子跟父母外出购物时,帮助家长口算用的钱数,也是培养学生口算能力、反应能力的有效途径,并能激发、培养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
  5.强化性的口算练习,也是提高口算能力的重要方法。间隔一段时间,出示部分口算题,让学生进行口算比赛,也可以让学生进行自我检测,对提高口算能力有很大的辅助作用,但要注意防止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教学实践告诫我们,学生的口算能力训练,是非常必要的,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其他文献
长期以来,应试教育让“教师”变成了“讲师”,用三寸不烂之舌天天讲、课课讲,讲理论、讲知识,讲作业、讲试题,往往停留在课本上并且脱离生活,而学生也就被动地听,被动地记,一旦高考结束,所学便记忘得一干二净,对生活毫无帮助。这样,就出现了一个问题,我们学习地理的意义又在哪里呢?难道仅仅是为了应试?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在这些问题上给予了很好的回答。如何体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
期刊
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作文的题材应以学生所熟悉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为主。这样,学生写作时才有话可说,有事可叙,有情可抒。有了素材,就不会说空话;有了感受,就不会说假话;有了认识,就不会套话连篇;有了思考,就不会人云亦云了。然而,学生的生活中有趣的事往往总是稍纵即逝。他们又常常不能很好地把握生活中这些好的材料,这又导致学生写作时无事可写。那么,如何引导学生从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中选择恰当的材
期刊
语文教师往往存在角色错位,认为自己是一个“教学生语文的老师”,急着去“传道授业解惑”,急着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其实,平时精讲精批,扮演在而不在、不在而在,有中有无、无中有有的灵动角色,才能满足不同学生在不同场合、不同时间的不同需要,真正体现新课程背景下“让学习过程本身成为价值”的教学理念。    一、少当“红娘”,多扮“新娘”    红娘的角色,往往是东奔西走,牵线搭桥。一边说女子多么漂亮,多
期刊
阅读教学就是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以语文课本为凭借,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在教师的指导下的学生语文阅读实践活动。语文教学需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四项能力,就语文学科而言,摆在学生面前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在口头语言的基础上尽快地学习和掌握书面语言。阅读教学则是最直接、最重要地掌握书面语言的教学形式和实践活动。“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阅读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如何才能搞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高学
期刊
提高语文课堂效率是一个老话题了,而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效率,至今还没有圆满的答案。这里我根据本人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内容要讲到点子上    语文教学要主则详,次则略,不可平均用力,若按照“作者介绍、时代背景、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这种八股味很浓的程式化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就难以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教学效率必然低下。教师必须做到,“任它千瓢水,我只取一瓢饮。”即紧抓住课文的重
期刊
《湖心亭看雪》是初中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第六单元的一篇文言写景散文。《江雪》则是安排在本课后的一个阅读题,是一首仅有二十字的小诗。两篇文章都描写了雪景,也都写到了人的活动。但在描写手法和表达感情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一、在描写手法上  《湖心亭看雪》主要使用了白描手法,西湖的奇景和游湖人的雅趣相互映照。如“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中“一痕”、“一点”、“一芥”、
期刊
物理学家杨振宁说过“成功的秘诀在于兴趣”。浓厚的学习兴趣往往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的学习目的更明确,学习效率更高。那么,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一、尽量采用直观教学  地理是一门直观性很强的科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好地球仪、地图册、教学挂图、教学模型等直观性强的教具,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
期刊
面对课程标准和新的课程理念,如何使新课程的理念真正落实到每节课堂教学中,是每一位教师面临的新课题。我认为小学数学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备课。    一、要树立新的课程理念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首先教师在思想观念上必须有突破和创新,可以说,没有教师教育思想上的一次重大转变,就不会有整个备课内容方法上的突破,新的课程理念就不能真正树立。我们
期刊
排球运动是一项非常适合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体育运动。在我国中小学中开展较为普及。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排球技术基础练习枯燥,趣味性和竞技性不及篮球、足球,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和课外活动的开展。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排球练习的趣味性和竞技性,是我们体育教师应当思考的课题。  我在进行排球发球教学时发现,许多学生练习对比较浮躁,在练习时能够连续几次发球过网便沾沾自喜,对自己的要求
期刊
古往今来,许多大教育家都强调“悟性”,都重视“悟性”的培养。孔子主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一这个“思”即含有“悟”的内涵。清代教育家陆世仪在《思辩录》中十分强调“学必求悟”。当代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也多次谈到“悟性”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对教师职能的界定,以及顽固的传统观念,以致于很久以来,语文教学未能把“悟性”的培养放在重要的位置上来。教材中那种热忱、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