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家斯特金认为:“教学效果基本上取决于学生的学习态度。”人的兴趣调节着情感,学生如果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就会表现出巨大的热情。俄国作家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动力。作为课堂教学组织者的老师,只有从自身出发,调动一切可行因素,激发每位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他们心中的激情,从而才能提高教学效率。
那么,上课之始一个精彩的导入是至关重要的。精彩的导入就好比优美的文章,文章开头写好了,就能吸引读者,让人兴趣盎然,有经验的老师都比较注重新课的导入。正所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里的开端就是导语。所以教师上课伊始就应当注意通过导入语来激发学生的思维,以引起学生对新知识新内容的强烈探求,收到先声夺人、一举成功的奇效。下面就结合自己的教学介绍几种常见的导入方式。
一、以“兴趣”激发
现在的学生求知欲强,好动,思维活跃,兴趣广泛。在进入新课之前,如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引起求知欲望,使每位学生都情绪高昂,精神饱满。老师在课堂中要努力去感染学生,用激情去点燃学生们的心灵。这正如叶澜教授所说:“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前不久听的两堂作文课,让我获益匪浅,终生难忘。主讲人是中国教育学会“作文学評”总课题组组长、全国“新概念作文”教学理论創始人田玉博士。
第一节课,他的课堂导入竟然用的是“桔子”。他给每个学生一个桔子,先不能吃,要仔细观察,然后把观察到写下来,以此引入新课《作文感知课》。然后中间环节又让学生把手中的桔子吃掉,再进一步描述桔子的内在味道。一个平常不过的“桔子”,敲开了学生的兴趣之门,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就调动了起来。
第二节课,田玉博士给学生们列出了三个词语:破土而出的小草、柳条上的嫩芽、漫山遍野的迎春花,让学生说出三个词语的联系。学生们各抒己见,场面热烈,非常精彩,老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由此导入新课《作文思维训练课》。真是生动、精彩,学生的兴趣高涨,气氛活跃,每位学生都积极参与其中,一堂在轻松愉快中结束,大家都感动意犹未尽。学生们不仅收获了知识,也提高了能力,更增强了对作文的兴趣。这不正得益于那水到渠成的精彩导入吗?
二、以“真情”点染
用精彩的导语,先抛“砖”,以便引“玉”,便于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新课开头要“一石激起千层浪”,一下子就把学生的心抓住。我们的学生情感丰富,易受感染。所以教师要善于用真情打动学生们敏感的心,联系生活,营造情感氛围,使学生在感受真情之时,自然而然地进入学习状态。
例如,像归有光的《项脊轩志》这样饱含情感的篇章,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古典诗词名句点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也可以用经典歌词渲染《懂你》,还可以用经典的故事引导等,让学生自然地被感染,很快地就进入状态,并能非常入情地学习完这样的美文。
三、以“知识”渗透
现在的高中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储备,也具备了一定的运用已知求未知的能力。而且更重要的是他们还具有挑战精神,有一股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劲头,鼓励学生自己动手解决,并顺势导入新课,效果也是非常好的。
如诗词教学时,就可以运用已知知识前后关联,调动起学生的已知就可能更好地掌握新知。
四、以“讨论”导入
高中学生表现欲望很强,他们愿意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而一节课的时间,每一位同学都有机会发言是很难做到的。所以,老师在“导入新课”这一环节可以考虑这种情况。设计和课文有关的话题,由学生自由讨论,既满足了他们表达的需要,又能很好地导入新课。
听过盘锦市二完中校长池军华校长讲过《看云识天气》这课,他首先用电脑打出一组图片,这些图片都是不同的云,他让学生们进行讨论,说出都是什么云,与天气有什么关系,学生在讨论的。
1.提问式导入法。教学中教师最常用的导入方法就是提问——设置悬念。借鉴说书人“且听下回分解”的奥妙术,其奥妙就在于讲到最扣人心弦的时候,有意避而不讲,吸引听众非听完不能满足心愿这个要害处。说穿了,就是善于设置悬念,紧紧吸引听者的注意力。这种技巧运用于新课的导入之中,以悬念作为挑逗学生好奇心的触发点,也会使学生产生一种强烈欲望,而一经造成这种欲望,就非要扒根究底,弄个水落石出不可。如在教学《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一课时,师:大自然的花,万紫千红,争奇斗艳。同学们,当你漫步花园,尽情享受着春之兰,夏之荷,秋之菊,冬之梅赐给你的绚丽、芬芳时,你可曾想过:这些花为什么这样红?那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说明花的颜色及其变化规律的事理说明文,这篇课文的题目是——《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又如在教学《阿长与〈山海经〉》一课时,师问:在鲁迅先生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鲁迅除写了自己的老师寿镜吾先生之外,还写到了一个人,这个人是谁呢?对,是长妈妈,她讲的美女蛇的故事真是神秘莫测,给百草园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那么,长妈妈是个什么样的人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阿长与〈山海经〉》。
2.情境式导入法。情境渲染很显然是人文性的体现,“感人心者,莫乎于情”。一定的情境产生一定的情感,教者动情,学者方能动容。教师在导入新课时,用深情的语言,把自己的情感与文章的情感溶化在一起,来打动学生的心,激发学生的情,使文章与学生的“心”,教师与学生的“心”,发生共鸣,形成一个情感交融的教学氛围。如教学《海燕》一课时,师:大海给了它坚硬的翅膀,为的是能够搏击风浪,当鸟儿们都去躲避风浪时,它却高声呼唤: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海燕》这首充满激情的时代奏曲,去感受高乐基给我们带来的生命之最强音。又如在教学《谈生命》一课时,师:生命,是大自然最伟大的作品。生命,也是文人骚客口中一个永恒的话题。从古至今,不知有多少人以卓越的睿智,精辟的语言来思考、揭示生命的真谛,给我们留下了一笔丰厚的关于生命的文学财富。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世纪老人冰心写的一篇关于生命的优美散文——《谈生命》。
情境渲染型的导语设计方法注重的是学生情感的挖掘,洋溢着人文情怀,通过极富感染力的导语使学生入情、移情、陶情,是以“导”激“情”。
那么,上课之始一个精彩的导入是至关重要的。精彩的导入就好比优美的文章,文章开头写好了,就能吸引读者,让人兴趣盎然,有经验的老师都比较注重新课的导入。正所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里的开端就是导语。所以教师上课伊始就应当注意通过导入语来激发学生的思维,以引起学生对新知识新内容的强烈探求,收到先声夺人、一举成功的奇效。下面就结合自己的教学介绍几种常见的导入方式。
一、以“兴趣”激发
现在的学生求知欲强,好动,思维活跃,兴趣广泛。在进入新课之前,如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引起求知欲望,使每位学生都情绪高昂,精神饱满。老师在课堂中要努力去感染学生,用激情去点燃学生们的心灵。这正如叶澜教授所说:“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前不久听的两堂作文课,让我获益匪浅,终生难忘。主讲人是中国教育学会“作文学評”总课题组组长、全国“新概念作文”教学理论創始人田玉博士。
第一节课,他的课堂导入竟然用的是“桔子”。他给每个学生一个桔子,先不能吃,要仔细观察,然后把观察到写下来,以此引入新课《作文感知课》。然后中间环节又让学生把手中的桔子吃掉,再进一步描述桔子的内在味道。一个平常不过的“桔子”,敲开了学生的兴趣之门,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就调动了起来。
第二节课,田玉博士给学生们列出了三个词语:破土而出的小草、柳条上的嫩芽、漫山遍野的迎春花,让学生说出三个词语的联系。学生们各抒己见,场面热烈,非常精彩,老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由此导入新课《作文思维训练课》。真是生动、精彩,学生的兴趣高涨,气氛活跃,每位学生都积极参与其中,一堂在轻松愉快中结束,大家都感动意犹未尽。学生们不仅收获了知识,也提高了能力,更增强了对作文的兴趣。这不正得益于那水到渠成的精彩导入吗?
二、以“真情”点染
用精彩的导语,先抛“砖”,以便引“玉”,便于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新课开头要“一石激起千层浪”,一下子就把学生的心抓住。我们的学生情感丰富,易受感染。所以教师要善于用真情打动学生们敏感的心,联系生活,营造情感氛围,使学生在感受真情之时,自然而然地进入学习状态。
例如,像归有光的《项脊轩志》这样饱含情感的篇章,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古典诗词名句点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也可以用经典歌词渲染《懂你》,还可以用经典的故事引导等,让学生自然地被感染,很快地就进入状态,并能非常入情地学习完这样的美文。
三、以“知识”渗透
现在的高中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储备,也具备了一定的运用已知求未知的能力。而且更重要的是他们还具有挑战精神,有一股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劲头,鼓励学生自己动手解决,并顺势导入新课,效果也是非常好的。
如诗词教学时,就可以运用已知知识前后关联,调动起学生的已知就可能更好地掌握新知。
四、以“讨论”导入
高中学生表现欲望很强,他们愿意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而一节课的时间,每一位同学都有机会发言是很难做到的。所以,老师在“导入新课”这一环节可以考虑这种情况。设计和课文有关的话题,由学生自由讨论,既满足了他们表达的需要,又能很好地导入新课。
听过盘锦市二完中校长池军华校长讲过《看云识天气》这课,他首先用电脑打出一组图片,这些图片都是不同的云,他让学生们进行讨论,说出都是什么云,与天气有什么关系,学生在讨论的。
1.提问式导入法。教学中教师最常用的导入方法就是提问——设置悬念。借鉴说书人“且听下回分解”的奥妙术,其奥妙就在于讲到最扣人心弦的时候,有意避而不讲,吸引听众非听完不能满足心愿这个要害处。说穿了,就是善于设置悬念,紧紧吸引听者的注意力。这种技巧运用于新课的导入之中,以悬念作为挑逗学生好奇心的触发点,也会使学生产生一种强烈欲望,而一经造成这种欲望,就非要扒根究底,弄个水落石出不可。如在教学《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一课时,师:大自然的花,万紫千红,争奇斗艳。同学们,当你漫步花园,尽情享受着春之兰,夏之荷,秋之菊,冬之梅赐给你的绚丽、芬芳时,你可曾想过:这些花为什么这样红?那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说明花的颜色及其变化规律的事理说明文,这篇课文的题目是——《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又如在教学《阿长与〈山海经〉》一课时,师问:在鲁迅先生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鲁迅除写了自己的老师寿镜吾先生之外,还写到了一个人,这个人是谁呢?对,是长妈妈,她讲的美女蛇的故事真是神秘莫测,给百草园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那么,长妈妈是个什么样的人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阿长与〈山海经〉》。
2.情境式导入法。情境渲染很显然是人文性的体现,“感人心者,莫乎于情”。一定的情境产生一定的情感,教者动情,学者方能动容。教师在导入新课时,用深情的语言,把自己的情感与文章的情感溶化在一起,来打动学生的心,激发学生的情,使文章与学生的“心”,教师与学生的“心”,发生共鸣,形成一个情感交融的教学氛围。如教学《海燕》一课时,师:大海给了它坚硬的翅膀,为的是能够搏击风浪,当鸟儿们都去躲避风浪时,它却高声呼唤: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海燕》这首充满激情的时代奏曲,去感受高乐基给我们带来的生命之最强音。又如在教学《谈生命》一课时,师:生命,是大自然最伟大的作品。生命,也是文人骚客口中一个永恒的话题。从古至今,不知有多少人以卓越的睿智,精辟的语言来思考、揭示生命的真谛,给我们留下了一笔丰厚的关于生命的文学财富。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世纪老人冰心写的一篇关于生命的优美散文——《谈生命》。
情境渲染型的导语设计方法注重的是学生情感的挖掘,洋溢着人文情怀,通过极富感染力的导语使学生入情、移情、陶情,是以“导”激“情”。